01-25
21696次
2人
2个
10个
有谁知道贵州的郭氏家族的主籍来自什么地方啊
作者:121.11.199.* 回复:27 发表时间:2011-02-08 18:31:52
我是四川达州渠县的 我们这里叫郭家嘴 百分之九十都是郭姓 我们的祖先到底在哪里呀现在 我们的根在哪里呀到底
作者:222.208.225.* 发表时间:2011-04-14 13:43:04
山西太原--1744年遂张显忠南下安居,后第三代湖广填四川到璧山福禄定居的有5000人
作者:郭昌禄 发表时间:2011-12-11 16:17:59
四川达州郭氏很有可能来自湖南上湘大湄郭氏。
作者:郭胜旺 发表时间:2012-01-04 14:51:11
吾璧山支系在福禄镇土田村一带,凡郭姓堂屋神龛上的楹联写的“汾阳遗业家声远,世代流传永鸿昌”为确切依据,吾璧山郭氏是山西太原汾阳人氏,是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后裔,汾阳是璧山郭氏的发源地,始迁地。据历时记载:公元1644年明朝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农民起义闯王李自成进京做了八十天位逼迫下野,落荒而逃。吾太原有根之家只好随明王朝的残余势力向南转移。吾郭姓支脉正礼公携子安帮公等不少族人流落于福广鄱阳湖一带。但清兵声势浩大,步步为营,正礼公和安帮公等郭氏支系只好向贵州迁徙,落脚于遵义府桐梓县通平里一甲麻柳湾屋基开拓,繁衍生息。经过30多年辛勤劳动,建起了郭家寨。安帮公婚配杨氏,生三子,长子光钦、次子照钦、三子元钦。由于战乱、瘟疫和灾荒,四川人口锐减,“土满人稀”,天地荒芜。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圣祖仁皇帝施仁政(详见附件一)。安帮公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携三个儿子(即入川鼻祖)到四川省重庆府璧山、铜梁二县插站开拓。光钦公落脚于璧山县福禄里二甲沙帽山坎下水井塆屋基;照钦公落脚于福禄里七甲消水洞坎上老河面屋基;元钦公落脚于铜梁县永嘉石。因平时联系少,故本次续谱仍以光钦公、照钦公两大房合续谱。
作者:郭昌禄 发表时间:2012-01-18 11:32:20
郭 氏 溯 源郭氏家族渊源于皇帝,得姓于虢叔,扬名于子仪,发祥于汾阳。汉林宗、唐子仪、金企忠、元郭让、清世隆……名士贤达辈出汾州,实乃郭氏之德,汾州之幸也!“功盖天下,再造唐室”的汾阳郡王封地,乃含盖汾阳、平遥、介休、孝义四县(市)在内的古老汾州:汾阳郭氏,也为汾州郭氏。得 姓考我汾阳郭氏,尚须从周虢叔说起。北虢灭亡三年后,即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又复假虞国,克上阳,南虢亡,晋献公军回途中,又灭虞,至此,虢、虞皆亡。《汾阳县志》载:“晋灭虞、虢,迁其人于此,置瓜衍县。”现虢城名古迹,村貎为典型城堡格局,有夯土城墙村,城门均为供式砖石结构,鸿文门城楼供有周文王神位。虢姓改郭姓是西周灭亡,春秋开始,东周衰败,各虢国相继被强国吞并。公元前767年东虢被郑国吞灭;公元前687年西虢被秦国吞灭;公元前655年南、北虢被晋吞灭。这些强暴之国在侵吞战争中必然会遇到虢国的抵抗。并吞者为了强化其统治,以残酷的杀戮手段进行镇压,虢姓氏族为了躲避灾难而改郭姓是意料之中的事,这在中国姓氏演变中是不乏其倒的。山西省文史研究馆出版《郭子仪与汾阳》研究专号,对此考证:晋灭虞、虢之后,“为了将骁勇善战的虢国彻底灭绝,便采取千里流放其氏族的办法,将虢贵族和族民迁到远离晋都曲沃数百里外汾水之阳的广袤平原上……汾阳县的虢城、虞城,就成了虢虞遗民的集聚流放地,而且从那时起,虢国遗民改虢为郭,这便是汾阳郭姓之祖。”当今汾阳之虢城,既然是晋献公灭虢、虞之后虢叔裔族集中迁徙改姓之地,当属郭姓根之所在。郭氏得姓2600多年来,瓜瓞绵长,子孙繁衍,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当今分布全国极广,并延伸到海内外,为中国一大姓氏。北宋《百家姓》郭姓排在144位。2005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结果表明,郭姓排在第16位,人口总数140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13%,以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广东、四川等省较多。上述六省郭姓约占全国郭姓人口47%。
作者:郭昌禄 发表时间:2012-01-25 17:00:25
封 王虢叔公为吾郭氏得姓始祖,而子仪公又为吾郭氏先祖。正因如此,对子仪公封王与祖籍必须有个准确的认定。先说子仪公封王,有一考文写道:“凡所封邑,必须取得姓之地。”“郭子仪封汾阳郡王,就是根据郭子仪的得姓之地而封的。”此考证是正确的,封地汾阳也是无疑的。更引以为证的是子仪封爵汾阳郡王年代,不论历史上汾阳怎么称名,而现今之汾阳就叫汾阳。再则,子仪公平息安史之乱,再造唐室,功盖天下,公元762年(即宝应元年二月)肃宗皇帝诰封子仪公是汾阳郡王,而不是汾阳县王。唐朝前后历史上在称汾阳的地方设郡、设州、设军、设府的只有今之汾阳。自古汾阳是个好地方,封王是封食邑之地,而按当时习惯,封爵名号多以本人祖先发源及得姓之地名封之。祖 籍 子仪公出生于陕西省华县,其先祖原在汾阳。唐颜真卿为子仪公父郭敬之所撰书现陈列在西安市碑林博物馆三室的《郭公庙碑》记:“其先盖出周之虢叔,虢或为郭,因而氏焉,代为太原著姓,汉有光禄大夫广意,生孟儒为冯翊太守,子孙始自太原家焉。后转徙华山之下,故一族今为华州郑县人。”这明确指出子仪公先祖源自太原,时间约在北周、隋之际。至于太原与汾阳之关系,自秦设郡以来,汾阳几番归属太原,当时称汾阳也为太原不足为奇。作为郭氏之裔,对考证子仪公祖籍的认定,要尊重历史,全方位考证:一是虢改郭的得姓之地;二是称名汾阳历史最久之地;三是子仪公封王及其儿孙封爵食邑之地;四是子仪公先祖所在之地;五是郭氏家族特别是子仪公后裔贤才辈出之地;六是郭氏家族生息繁衍历史史迹、史证最多之地;七是从古至今海内外郭氏家族公认的迁徙之地。考证结果,只有在汾州能够完全对号。敬 祀子仪公封王汾阳,恩泽汾阳,子子孙孙繁衍汾阳,加之子仪公品德才华,汾阳人民对其十分推崇,十分敬仰。明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汾州知州知府白夏在汾阳城北20里之大相村一佛寺旁建汾阳王庙,塑金像于坛台之上。由于几经战乱,年久失修,只留遗迹。又一座汾阳王庙在汾阳县城关南,是汾州府同知杨柏柯倡议并与汾阳知县尹觉民支持修建,万历三十七年落成。这座闻名天下,受人敬仰的汾阳王庙,毁于1942年日本侵略者之手。健在的老人还能描绘出庙宇之威严和子仪公形象。更难得的是,南关一家郭氏后裔珍藏着一幅子仪公画像,长94公分、宽5公分,全身站立像,像的左侧书有“汾阳王子仪公像”七个大字。子仪公身穿唐服,手持笏板,俨然一派忠武风采,功勋气概。另据北宋欧阳裴《集古录目》载:“汾阳王庙第一座建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在山西今汾阳县。”也就是说,子仪公逝世第五年,汾阳人民即为令公建庙祭祀。在汾阳郭世家族繁衍生息的这片古老土地上不仅有汾阳王庙,还有汾阳王衣冠冢。位于汾阳城东北18公里处,有一爱子村,世传为汾阳王六子郭暧官邸所在。原村境内,田园地多,以郭家祠堂、郭家花园、郭家茶台、郭家粮仓等命名。明末山崩村毁,郭氏后裔多远走他乡。今之爱子村为灾后重建。1994年10月,经由汾阳县政府、汾阳县郭氏宗亲及地方人士发起,重新立碑建墓。同年10月31日,世界郭氏宗亲代表80余人和当地郭氏宗亲等齐集子仪公衣冠冢前,举行隆重的立碑仪式,依古例祭供五牲,在古乐伴奏之下进行祭拜。世界郭氏宗亲,纷纷乐捐。族长先给族人讲述先祖令公伟业,后依辈行跪拜大礼,祭祀仪式极为隆重。民国年间,每逢清明时节,四乡八里郭氏后裔,都要回来上坟祭祖。今汾阳王衣冠冢已重立碑。汾阳郭氏后裔及海内外郭氏宗亲,每年均有来寻根,扫墓祭祖。同年,汾阳县政府还将城内关帝庙修复为气势宏伟的汾阳王纪念堂。郭氏家族由虢叔公得姓,至今120代,子仪公正好居中。在这120代家族中,属子仪公直系的,也偏及天下。海内外郭子仪后裔还成立世界郭氏宗亲会进行联谊研究。1997年海内外郭氏宗亲回到汾阳,举行了隆重的子仪诞辰1300周年纪念活动。从此,回汾祭祖的郭氏宗亲一年比一年多。迁 徙 虢叔之裔被集体迁徙于汾阳虢城,避难中虢改为郭,子仪公又封为汾阳郡王,古汾州大地便成为郭氏家族集聚繁衍迁徙之乡。由汾阳迁徙的郭氏家族,遍及海内外。《福州郭氏家谱》称:“郭氏派衍汾阳。”《宁波鄞县郭氏宗谱》称:“其贯盖汾阳。”从山西省社科院珍藏的家谱资料查明:“子仪公的子孙向全国各地迁徙,历经一千多年,遍布河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然后又从福建、广东等地陆续迁往海外。子仪公的后裔,不论从哪里迁去的,他们都公认汾阳是其始迁地,是他们的旗帜和堂号。”当代文豪郭沫若也为汾阳王后裔,他自称“汾阳主人”。其先祖郭有元于清乾隆年间从福建宁化迁居四川乐山沙湾镇。郭沫若旧居门上至今还悬挂一块金匾,黑底金字,上书“汾阳世第”四个大字。1995年12月4日,郭沫若回汾阳参观,刚入汾阳县境,就对陪同前来的山西省领导说:“我这是回故乡来了。”他还兴致勃勃地讲了晋剧《打金枝》(附件二)《绑子上殿,君臣无间》,陪同人员倍感亲切。郭老在汾阳酒厂还对劝酒人说:“回到家乡,不喝家乡酒,真枉此一行。”据山西社科院家谱研究中心珍藏的家谱资料考证,子仪公六子郭暧后裔由汾阳迁出的最多,记载中有湖南麻阳分支等。吾郭璧山支系亦为汾阳王后裔。由因战乱,正礼公携安帮公从汾阳流落于福广鄱阳湖一带,随后又向贵州转移。1694年康熙皇帝施仁政,安帮公携光钦、照钦、元钦三子迁徙道四川省重庆府(今为直辖市)璧山、铜梁两县落业。经历三百多年繁衍生息,其子孙后代遍及重庆市、永川区、巴南区、大足县、荣昌县和四川省成都市、云南省、北京市、上海市以及广东省、深圳市等。
作者:郭昌禄 发表时间:2012-01-25 17:02:30
世 系 谱由黄帝至虢叔(计二十七世)谨 按:公谱世系表,由黄帝至虢叔,有两种不同记载:其一为传十九世;其二为传二十七世,未知孰是,惟以双方距离时间计算,则似以后者记载较为合理,盖由黄帝传至虢叔,起码相隔一千三百余年,而每一世则平均不可能超逾五十年也。故本谱特采纳记载二十七世者为依据。一世黄帝:世嗣少典氏,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感而有孕,二十四个月,生帝於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长於姬水,故又以姬为姓。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名白节,生体及清;三妃彤鱼氏,生挥及夷彭;四妃早嫫母,貌恶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十六人而已。八月既望,崩於娇山,在为百年,传子玄嚣。二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曰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居江水,邑於穷桑,故号穷桑氏,国於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大昊之法,故称少昊。在位八十四年崩,寿百岁,葬於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娇极,传为於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三世娇极:玄嚣子,未即位,生子俊,是为帝喾。四世帝喾:娇极子,名俊,生而祥灵,年十五,颛顼帝受封於辛。年三十,以水德代高阳为天子,以其肇於辛,故号高辛氏,都於毫。帝共有四妃,元妃有邵氏之女,曰姜嫄,与帝礼祀上帝二生稷;二妃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十四月而生尧於丹陵;三妃有娥氏女,曰简狄,祈於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四妃娵訾氏,曰常仪,生子挚。帝在位七十年,寿一百零五岁崩,葬於顿丘,子挚嗣立。五世后稷:名弃,母姜嫄,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欣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届期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故名曰弃。弃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麻菽,其长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於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生姿楘玺。六世楘玺:后稷子,生子叔望。七世叔望:楘玺子,生子不屈。八世不屈:叔望子,当夏大康政衰失国,不屈不务稼穑,遂失其世袭之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字鞠陶。九世鞠陶:不屈子,生子公刘。十世公刘:鞠陶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善货殖,积资甚富,受邻封猃狁所觊觎,为安全计,迁国於陕西之豳邑,百姓多从之,卒后子庆节立。十一世庆节:公刘子,国於豳卒后子皇朴立。十二世黄朴:庆节子,嗣位豳国,卒后子弗差立。十三世弗差:黄朴子,卒后传位於其子毁隃。十四世毁隃:弗差子,生子曰公非。十五世公非:隅隃子,卒后传子辟方。十六世辟方:卒后传子高圉。十七世高圉:卒后传子侯侔。十八世侯侔:卒后传子亚圉。十九世亚圉:卒后传子云都。二十世云都:卒后传子太公。二十一世太公:卒后传子组绀。二十二世组绀:卒后传子请zhou(音周)。二十三世请zhou(音周):卒后传子公叔祖类。二十四世公叔祖类:卒后传位於古公dan(音但)父。二十五世古公dan(音但)父:公叔祖类子,后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受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於岐山之下,定国号为周。有子三人:长太伯、次虞仲、三季历。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为嗣,二人乃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二十六世季历:又名王季,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生三子:长姬昌、次虢仲、三虢叔。王季卒,子姬昌立,是为文王。——录自郭世科主编《汾阳郭氏郭村支谱》
作者:郭昌禄 发表时间:2012-01-25 17:04:38
由虢叔公至子仪公(计六十世)一世虢叔:季历三子,周武王即位,因功受封于西虢,其他在陕西省宝鸡县境。当时以国名定姓,后因虢、郭音近等因,转音为郭,故又尊虢公为郭公,成为郭姓之鼻祖。二世序公:虢叔之子,生一子名全。三世全公:序公之子,生一子名蕴。四世蕴公:全公之子,生一子名准。五世准公:蕴公之子,生一子名育。六世育公:准公之子,生一子名处范。七世处范公:育公之子,生一子名待举。八世待举公:处范公子,生三子:长虢公如、次泰方、三泰初。九世虢公如:待举公子,生一子名虢公谓。十世虢公谓:虢如公子,生一子名虢公丹。十一世虢公丹:虢公谓子,生一子名虢公全。十二世虢公全:虢公丹子,生二子:长虢公伯皇、次虢公仲备。十三世虢公仲备:虢公全次子,生一子名虢公代。十四世虢公代:虢公仲备子,生三子:长虢公彰、次虢公族、三虢公桓。十五世虢公桓:虢公代三子,生一子名虢公意。十六世虢公意:虢公桓子,生三子:长虢公穆、次直理仲、三不曲季。十七世直理仲:虢公意次子,生一子名待清。十八世待清公:直理仲子,生一子名虢公望。十九世虢公望:待清公子,生二子:长虢公永、次隋介。二十世隋介公:虢公望次子,生一子名秦复。二十一世秦复公:隋介公子,生二子:长虢公宴、次宾礼。二十二世宾礼公:秦复公次子,生一子名虢公明。二十三世虢公明:宾礼公子,生二子:长虢公启、次虢公望。二十四世虢公启:虢公明长子,生二子:长孟兆、次仲安。二十五世孟兆公:虢公启长子,生一子虢公林父。二十六世虢公林父:孟兆公子,生二子:长虢公俊伯、次虢公叔。二十七世虢公叔:虢公林父次子,生一子名东郭书。二十八世东郭书公:虢公叔子,生一子名东郭贤。二十九世东郭贤公:东郭书公子,生一子名东郭姜。三十世东郭姜公:东郭贤公子,生一子名隗。三十一世隗公:东郭姜公子,战国时为燕昭王大夫,昭王欲得贤士,以报齐仇,问计于隗,隗曰:王欲得贤士,请自尊礼隗始,於是昭王筑台师事之,乐毅、剧辛、邹衍果闻风而至。生一子名淇。三十二世淇公:隗公子,生一子名停,大文学家。三十三世停公:淇公子,生一子名蒙,汉朝阿陵侯。三十四世蒙公:停公子,生一子名忠,东汉东武侯。三十五世忠公:蒙公子,生一子名赐。三十六世赐公:忠公子,生一子名休。三十七世休公:赐公子,生一子名徵。三十八世徵公:休公子,生一子名春贵。三十九世春贵公:徵公子,生一子名宏伟。四十世宏伟公:春贵公子,生二子:长名实、次名原。四十一世原公:宏伟次子,生二子:长名仓、次名茂。四十二世茂公:原公次子,生一子名惠。四十三世惠公:茂公子、生三子:长合昌、次合盛、三合兴。四十四世合昌公:惠公长子,生一子名积善。四十五世积善公:合昌公子,生一子名逢甲。四十六世逢甲公:积善公子,生一子名追仁。四十七世追仁公:逢甲公子,生一子名天申。四十八世天申公:追仁公子,生一子名任。四十九世任公:天申公子,生一子名泰。五十世态公:字林宗,博通坟典,居家教授,弟子数千人。尝举有道不就,善品题海内人士,然不为危言核论,故党锢祸起而能身免。及卒蔡邕为碑曰:吾为碑铭多矣,惟郭有道无愧色,其受人推重,由此可知也。生二子:长名善爱、次名康。五十一世康公:泰公次子,生一子名莊。五十二世莊公:康公子,生一子名冉。五十三世冉公:莊公子,生一子名进。五十四世进公:冉公子,生一子名慧。五十五世慧公:进公子,生一子名履球。五十六世履球公:慧公子,任隋朝金州司仓,生一子名昶。五十七世昶公:字宏畅,履球公子,任唐初凉州司法参军,生一子名通。五十八世通公:讳通美,字德政,昶公子,历任京光尹、美源县主薄等职,卒后追赠兵部尚书。生二子:长名恭之、次名敬之。五十九世敬之公:通公次子,历任绥、渭、桂、寿、泗五洲刺史,累加中大夫,策勋上柱国。赠太保,卒后追封祈国公。生十一子:长子琇、次子仪、三子云、四子日胃、五子瑛、六子珪、七幼贤、八幼儒、九幼明、十幼冲、十一幼谦。六十世子仪公:唐华州人,敬之公次子,玄宗时,任朔方节度使,平安史之乱,收复两京,再造唐室,以身击天下安危垂二十年,累官太尉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亦称郭令公,尊尚父,卒谥忠武,配享太庙。生八子:长曜、次旰、三晞、四昢、五晤、六暧、七曙、八映,孙多不能尽识,问安惟点颔而已,寿至八十五始卒,富贵寿考,亘古无俦,朱子纲目,誉之为千载一人云云。注:一、本谱所载《由皇帝至虢叔公》与《由虢叔公至子仪公》世系谱,均引自《环球郭氏宗谱》,原谱来源郭氏后裔分支派下,准确性尚待考证。二、71世谱比60世谱增加十一世,即从二世起,顺序为:本、王、偃、特、莲池、存素、孟回、方镇、阜、石岚、复古;又增加39世广意、40世孟儒。少了36世赐、37世休、50世泰。还有33世亭移后为36世,38世徵移后为50世。三、世系中“公”应为称呼,并非名字。四、“由虢叔公至子仪公”一世虢叔:“……因虢郭音近,转音为郭,故又称虢公为郭公,成为郭姓之鼻祖。”愚以为,虢改郭不始于虢叔公,而在晋灭虢之后,且有虢叔后世之姓氏为证。故添三字改一字“因虢郭音近”前加一“后”字,“因虢郭音近”后加“等因”二字;“故又称虢公为郭公”改“称”字为“尊”字。五、二十六世虢公林父:“仲安公子。”仲安乃公林父二叔父,且二十五世孟兆公中明确记明公林父为孟兆公之子。愚以为原谱有误,故改公林父为孟兆公子。——录自郭世科主编《汾阳郭氏郭村支谱》
作者:郭昌禄 发表时间:2012-01-25 17:06:27
世系源流示意图虢叔:季历三子,郭氏鼻祖——序——全——蕴——准——育——处范——待举——如——谓——丹——全——仲备——代——桓——公意——直理仲——待清——望——隋介——秦复——宾礼——明——启——孟兆——林父——叔——东郭书——东郭贤——东郭姜——隗——淇——亭——蒙——忠——赐——休——徵——春贵——宏伟——原——茂——惠——合昌——积善——逢甲——追仁——天申——任——泰——康——莊——冉——进——慧——履球——昶——通——敬之——子琇、子仪、子云、子日胃、子瑛、子珪、幼贤、幼儒、幼明、幼冲、幼谦。
作者:郭昌禄 发表时间:2012-01-25 17:07:31
自子仪公第一世至正礼公第三十三世世系源流示意图解自子仪公第一世至正礼公第三十三世世系源流示意图,以下简称《世系源流图》。据吉水董洙《郭氏族谱》即“江西老谱”和湖南桂东贝溪汾阳以及重庆江津支系《郭氏家谱》载:郭氏初出唐汾阳王郭子仪为第一世。生八子:长子曜、次子旰、三子晞、四子昢、五子晤、六子暧、七子曙、八子映为第二世。六子暧,尚升平公主(唐代宗李豫之女)。暧生四子:长子铸、次子钊、三子 钅从 、四子镕为第三世。钊生七子:长子仲文、次子仲恭、三子仲词、四子仲谦、五子中诩、六子仲宣、七子仲武为第四世。仲恭生四子:长子翟为第五世。翟,字符明,爵国子祭酒(犹今国立大学校长),艮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将军。于贞二年不禄(死),葬于乌石岗覆船官路口。生四子:长子延勃、次子延嵩、三子延暹、四子延升,为第六世。延嵩,字智远,仕吴,历任枢密使,由江西吉安太和龙泉乡十善镇隐仪岗徙符竹。葬于方唐尾,合兆,尝植槐于墓。生五子:长子洪霸、次子鹏、三子祚、四子召兴、五子洪奎为第七世。洪霸仕吴为司空,与夫人朱氏合葬于胡麻坊召明屋后,即今高田新居屋边。生十子:长子文暹、次子文皎、三子文肇、四子文政、五子文向、六子文蔚、七子文弼、八子文恪、九子文魁、十子文明为第八世。文暹,讳甲,宋处士,配王氏,合葬于泰邑合溪口金鳅落湖形,即今周陂。生七子:长子整、次子迥、三子约、四子照、五子观、六子郜、七子逴戮为第九世。整,字历山,宋景佑进士,历官副使,由符竹徙冠朝,配陈氏,合葬于小湖塘符坑虎形。生二子:长子二十郎、次子十二郎为第十世。二十郎生二子:长子尧、次子端为第十一世。二十郎、尧字仲堪,天佑二年(北宋仁宗,公元1024年),与宋效(著名诗人),官至太尉,检校平章事、枢密使、同榜进士。尧生二子:长子仅、次子宾为十二世。仅生三子:长子之美、次子之懿、三子之辅为第十三世。仅与之美,克承先志,筑台溪湄读书。景佑二年(宋仁宗,公元1034年)赴试房,为明堂(帝王宣政之处)赋(积善成德、论和气致祥)。其问皇上嘉之,改仅名佺,官祠部员外郎,之美官屯田员外郎。父子由科第(科举考试)膺宠权加如此,可谓显矣!之美生三子:长子尽善、次子积善、三子德善为十四世。依次下去直到元鸿为二十七世。元鸿生三子:长子子享、次子子京、三子子雍为第二十八世。子雍后第二十九世至第三十二十断四世。原因:一是在明末清初战乱中,吾璧山支系从山西太原流落到福广,后再迁徙道贵州,老谱遗失;二是各支系在续谱时,由于时间久远,故对吾璧山支系无法记叙。根据现有资料,这四代人的下落无资料可查,无史料考证,这只能留给后代子孙在今后续谱中加以解决。这样,正礼就为第三十三世。从《世系源流图》中说明:从子仪第一世至正礼第三十三世,除断四世外,其余世系源流清晰,昭穆不乱;吾璧山支系郭氏家族系子仪公第六子暧公后裔;由于战乱,暧公后裔曾在江西、南京、符竹等地居住过,亦为郭氏谱牒残缺不全而感遗憾!
作者:郭昌禄 发表时间:2012-01-25 17:08:45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