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巢父

12-03

2860次

0人

3个

1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巢父,祖先.房子发明者  [精华]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巢父是发明巢居的大英雄,“巢父”又称“有巢氏”、“大巢氏”。《说文》,“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父者,矩也,家长率教者”,之所以称谓为“巢父”,说明此人乃古代巢居的发明人,可谓中国最早的建筑师了。
《易·系辞》云,“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代的人居住方式主要有穴居和巢居。穴居如同兽,巢居如同鸟;人亡之后亦多入穴,亦有天葬,生死同然。《后汉书"南蛮传》云,“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生于黑穴”。阿细人创世史诗《阿细的先基》描述:“人们在当初,不曾住地面。野兽凶蚩蚩,跑在森林里,人居于树上,人与兽相随”;“他们爬到树上住,扯叶子来垫,住不下去了,又爬下树来”;“他们跑到石洞里面,拾石头堵住洞口”。

《韩非子·五矗》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人不胜禽兽蛇虺。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人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墨子·节用中》云:“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北方人多穴居,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是穴居的典型例子。北方人为何穴居,恐怕与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有关。南方人初亦为穴居,巢父“教之”而改为巢居。易穴为巢,堪为居住革命之事件,仿佛今天从低矮平房上楼。

关于巢居与穴居之规律,其实颇有争论。一说是冬天御寒多居于穴,夏日驱热避雨多居于巢。《汉书·翼奉传》云:“巢居知风,穴居知雨。”《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 郑玄的注释说:“冬则居土,暑则聚薪居其上也。”肃慎也说:“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陈登原在《国史旧闻》之《巢居与穴居》则认为:“近世固有穴居之似,亦有巢居之类,以古代传说,穴居巢居同时并有言之。”第二种说法是,先有穴居后有巢居。《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云:“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今南方人巢居,北方人穴处,古之遗俗也。”陆贾新语:“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于是黄帝(公元前30-35世纪左右)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不过,这里巢父易为黄帝了。《淮南子泛论篇》:“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霿露,夏日则不胜暑热,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还有的说法是,南方人巢居,北方人穴居。项峻《始学篇》云,“今南方人巢居,北方人穴处,古之遗俗也”。张华《博物志》云,“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穴巢之分,主要在于气候之判。在北方的满语中,岩穴为“叶鲁”,就是穴居人的意思,穴居是普遍现象,且家资越富穴洞越深,储物越多。今天的考古学者考证,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乃我国先民巢居的主要区域;穴居则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但长江、珠江流域,西南和东北也发现过穴居的遗迹。可见,穴居并不仅仅囿于北方,而是遍及大江南北。究竟在什么条件下为穴居或者巢居,不同情势或有差别,似乎难以一概而论。然而,人类肇始以来,不在树上就在洞里,却是肯定的。自周起,先民渐渐从洞穴和树上迁居地面,开始了划时代的营造之旅。

先民彻底告别巢穴之居,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遥想万千年前人类的居住形态,不免让人玄想。穴居之穴,巢居之巢,究竟像什么样子,今天没有鲜活的实物可查,但顾名思义,巢居一般是倚树枝而搭建的。古时树木巨大,于枝桠葛蔓之间营造一住所,似乎是必然的选择。《庄子·盗跖》描述巢居者“昼拾橡栗,暮栖木上”,这时候的人似乎尚未下地,农业尚未诞生,主要以树木果实为生。汉代东方朔的《林邑记》记载:“苍梧已南,有文郎野人,居无屋宅,依树上住宿,食生肉,采香以为业,与人交易,若上皇之人。”宋代周去非所撰记载岭外制度方物的随事札记《嶺外代答》卷四《风土门"巢居》云:“深广之民,结栅以居,上施茅屋,下豢牛豕。栅上编竹为栈,不施椅桌床榻,唯有一牛皮为裀席,寝食于斯。牛豕之秽,升闻于栈罅之间,不可向迩。彼皆习惯,莫之闻也。考其所以然,盖地多虎狼,不如是则人畜皆不得安,无乃上古巢居之意欤?”二者所讲述的都是上古巢居形态的遗风。与巢居相比,所幸穴居在今天却留有很多遗迹,大抵可以窥见先民的居住形态。在距今18000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的洞穴里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洞分为“上室”、“下室”与“下窖”,功能各异,生死处有严格区隔。在西安半坡村发现的遗址中则有大量半穴居的建筑形态,表明此时人类开始从地下懵懵懂懂地探出头来,开始打量环顾这个奇妙的世界了。

睹物思人。穴居之所,倚自然山势,假以人工,则可容身。让人浮想联翩的在于筑巢于树上的巢父。巢父真实的姓名已无从可考,传为尧帝的大臣,时与高士许由并称“巢由”。今天,可以从许由的记载中窥见巢父的精神脉迹。许由何人?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高土。《庄子·让王》:“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说:“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史记·伯夷列传》云,“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载:“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虽然,李白在《笑歌行》批评“巢由洗耳有何益”,陆游也批“直自巢由错到今”,关汉卿云“采蕨薇洗是非,夷齐等巢由辈。这两个谁人似得:松菊晋陶潜,江湖越范蠡”,对巢由讥刺毕现,但是,如果以尧时大概为公元前2300多年前为计,则“巢由”四千三百多年来却成了文人高士心中的理想寄托。薛据诗《初去郡斋书怀》,“尚想文王化,犹思巢父贤”;陆龟蒙诗《江湖散人歌并传》,“夜栖止与禽兽杂,独自构架纵横枝,因而称曰有巢氏,民共敬贵如君师”;阮籍《咏怀诗》,“巢由抗高节,从此适河滨”,赞叹之情溢于言表;李白在《鸣皋歌送岑征君》道,“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正是许多文人出世和入世矛盾心境中的写照。可见,尽管巢由二人身世并无确凿的证据可考,但已经成为华夏上古三皇时期社会和文化思想的历史性标记。

“有巢氏”无迹可循,其后代则代代有传,曾为望族。禹为王,曾封巢国,即今安徽巢县一带。夏桀的后代子孙也有以巢为氏的。后世巢姓也不乏名世者,东汉司空巢堪,隋代医学家巢元方,经学家巢猗,清代有贞孝先生巢鸣盛等,不一而足。

  数千年之后的二十一世纪,目睹城中广厦千万间,亦有万千百姓犹惑于一栖身之所,思巢父之贤与智,不亦感慨乎?(旧文备存)

作者:巢素杰   回复:0   发表时间:2008-12-04 20:02:12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