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27709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来源:北京学前教育网 时间:2006-12-27 〕 蔡甸区教育学会2006年度教科研参评成果 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现状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幼儿园也被卷进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幼教领域不断涌现出名目众多的教育方案、课程模式,幼教工作者体会到选择的茫然。在改革尚未成熟的道路上,几度摸索、几度迷惑,使得我们的课程、教学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而不得不正视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教学现状。 问题是什么?一、幼儿主题探究活动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主题探究活动辐射广,材料多,集社区、家庭、幼儿园一体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实施,幼儿园课程朝着“主题探究课程”的方向发展。它以“网络式”为结构,一个主题分散出与之相关的若干面,每个面生成相应的各学科的教学活动。毫无疑问,在主题活动中,强调资源的多样性,教师应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内容源泉,充分地将社会、家庭和自然资源组织起来,这一过程是丰富多采。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与社区联系以取得帮助,动员家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丰富幼儿的经验,以及幼儿园布置活动所需要的环境等。然而,这些要求和条件在农村幼儿园很难达到。一方面,由于农村社区建设尚未成熟,各种相应的服务部门奇缺,社区给予我们的帮助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家长农务繁忙,自身素质有限等原因,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在孩子身上;第三,农村幼儿园本身处于资金有限、教育资源落后的境地。由上述三方面原因的阻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主题活动全面、深入的开展。当一个主题活动确定后,受到教育资源的影响,往往开展的互动活动很少,一些活动成为教师抽象、满堂的枯燥“演讲”,幼儿从中毫无体验,不能满足幼儿兴趣的需要,活动延伸难以继续。 例证:在主题活动《可爱的秋天》中,活动《快乐秋游》,由于幼儿园教师缺乏难以保证幼儿的安全,这种最佳靠近自然,最益感受秋天的快乐活动被剥夺了。活动〈秋天的疾病〉,由于缺少医院保健医生的参加,活动成为枯燥的讲述,对幼儿的说服力不强。 反思:一个主题活动它要的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要丰富的物资资源作为基础、师资力量做后盾,简单的材料和单纯的学校教育只会让主题活动变得狭小、重复而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课程选择实效性与幼儿生活能力发展的矛盾。课程实效性体现课程内容的实施是否对幼儿生活产生实际的意义和用途。 适宜的课程内容是反映幼儿生活,利用幼儿生活,为了幼儿生活,是教育价值的体现。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做到了吗?大部分的教师回答说“不是”。但这个责任完全归咎于教师吗?“不是”。一学期开始,按照常规,教师首先制定教学计划,接着月教养目标,然后是每周具体的教学活动安排,这种公式化、程序化的课程选择方式有利有弊。“利”在一定程度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教育;“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程选择的弹性。这一弊端在农村幼儿园显得犹为突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往往都是提前制定好了教学内容,很少思考它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实际帮助是什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什么?从而产生课程选择与幼儿生活能力发展的矛盾。因此,农村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际能力等实际生活方面的表现是不近人意。 例证:一群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在一块聊天,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可会朗诵儿歌!”于是孩子在大家面前表演一首儿歌《我上幼儿园》,博得众人的掌声。这时,一位阿姨问到:“小朋友,你在什么幼儿园上学?”面对陌生人的问话,刚才神气的孩子,一下子愣住了,低头不语。 反思:这个问题的回答比起朗诵一首儿歌来讲,应该是简单得多,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时,注重儿歌内容的理解和独立朗诵,而忽视与幼儿生活相关话题的讨论。所以。当问起与儿歌内容联系的问题时,孩子却回答不出来。试想,如果一个孩子不慎迷路,儿歌《我上幼儿园》和这个问题的答案哪一个会对孩子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呢? 三、幼儿园、家长、对幼儿课程内容要求不同的矛盾。 在农村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多的只是无奈。幼儿家庭与幼儿园之间除了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之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也存在着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一方面,作为被服务者的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更看中幼儿园是否开设拼音、数学等课程。在他们的意识中,以幼儿是否通过学习后会写字、计算、拼音为评价幼儿园优劣的标准。这也体现了农村教育中刻板、教条的劣根。另一方面,作为服务者的幼儿园,在“招揽生源”的生存问题上,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幼儿园在一定的程度上“跟着家长走。”这虽然能带来暂时的利益,但从长远看,此举弊多利少。繁重的教学任务,不仅会削弱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还会冲击正常的幼儿教育,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满足家长“虚荣心”需求的同时,却因孩子们过早地承受学业负担,而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为教育对象的幼儿更是苦不堪言,他们本该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却被这样那样的学习任务压得喘不过气。 例证:场地:某幼儿园招生报名处 家长:“请问,我家的孩子4岁应该上哪一个班?”教师:“4岁上中班。” 家长:“中班孩子学一些什么呢?”(教师根据大纲中课程要求大概回答了家长) 家长:(诧异地)“你们不教小孩写字、认数吗?我们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一些拼音,会一些计算。” 幼儿园:在家长们的强烈要求下,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要求。 幼儿:4岁的孩子拿着铅笔,坐在桌子旁重复的一排接一排的写着1、2......更甚者,1+2=3....... 反思:家长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传授,以幼儿能认识多少字、算几年级的数学题为标准来评定学前教育,这是个误区。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甚至更高年级的课程,按时上40分钟的课,写家庭作业,一旦造成厌学是可悲的。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孩子的智力发育,有挖掘的潜力和空间,也有自己的规律。过早教授本该几年后才入门的内容,忽视了孩子对学习的承受能力,是对孩子学习能力的“透支”。幼儿园、家长应该一起给孩子撑起一个无忧的童年,为今后长期的学习打下均衡的基础。 策略是什么?一、在《主题活动》中,取其所用,弃其难用;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形成互补。如前所说,主题活动在农村幼儿园的开展的确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绝不是一盘否定。我们可以在现有教育资源的条件下,选择主题活动中为我所用的部分,将相联系的活动组合在一起。然后,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开发园本课程,从而对主题活动起到一个互补作用。农村幼儿生活在自然资源丰富的环境中,我们试图通过主题活动与具有农村特色的园本活动的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解决因资源问题而引起的课程矛盾。 园本课程可以从园本、课程、开发三方面着手。它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园长、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师资条件、幼儿园环境等)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补充,课程灵活多样。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原有课程进行一定的修改以适应具体的课堂情境,教师也常常把跨学科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即整合在一起,有时把课堂进行延伸、拓展以发展幼儿的个性。因此,园本课程比起固定的主题活动所需要的环境、材料等教育资源的准备上,相对来说更容易、更适合。 例如,在《可爱的秋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选择一部分适合本园条件的活动进行开展,再根据幼儿园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园本课程的开发,请家长将秋天收割后的稻草带一些到幼儿园,幼儿园就利用稻草这种材料设计开发一个手工活动,如在小班开展《我给稻草穿新衣》(涂色活动),然后用孩子们亲手变得五颜六色的稻草去装饰活动室,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丰富了对秋天的的认识。在大班可开展《小小稻草人》,《编草绳》等一系列活动,同时,将孩子们亲手编制的草绳带回家,为捆绑杂物所用,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树立了幼儿帮助父母做一些小事情的劳动意识。 二、开展实用课程,把握教育活动的实际生活目标,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幼儿了解生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利用多层次的现实生活情景进行教育,使幼儿教育生动形象,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教师应自觉的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以便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提高教育效率。”那么,如何衡量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呢?有效的教育活动的标志首先不应是看幼儿是否记住了成人所传授的概念,而应当看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是否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去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是否能够发挥这些概念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作用。因此,要想实现课程内容的实效性,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支持、鼓励幼儿的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的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和教育行为,充分挖掘教育活动对幼儿现实生活指导和帮助的成分。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教育活动的生活目标,重在帮助幼儿通过学习形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在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重幼儿对书面知识的掌握,轻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现象。以《语言》为例,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常常以幼儿是否掌握了书中的一首诗歌、一个故事为评价标准,而忽视怎样帮助幼儿将诗歌、故事中的词汇、句子运用到我们平时的表达、说话中,忽视诗歌、故事中情感教育及在我们生活中的经验体现,导致幼儿成为“背书的机器”。例如,在小班语言活动《小妹妹摔交》中,我们可以先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然后帮助从儿歌中获得帮助他人的的情感教育,最后提问设疑“小妹妹为什么会摔交?”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推测,“因为小妹妹在跑。”“小妹妹被石头拌倒。”“小妹妹被别人推倒”......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得出防止意外摔交的可能,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又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能力,有效的体现了教育的实用性。 三、协调幼儿园、幼儿、家长关系,合理安排课程,形成三者互惠。不管是幼儿园的需求,还是家长的需求,很明确的一点,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幼儿的成长。既然目标有着一致性,幼儿园、幼儿家庭就必须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两者间的和谐是家园定位的关键。作为农村的家长,往往因为专业知识缺乏和时间、精力不足等原因,需要幼儿园提供更为专业和有效的幼儿教育。同时,家长也有知晓、参与消费的权利。而作为提供消费的幼儿园来说,它的职责除了满足家长的基本需要外,也富有引导和促进家长的合理消费、合理进行家庭教育的责任。 正因为这样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幼儿园在进行家园工作时,一方面需要和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要,并尽可能的作好服务。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工作现状,听取他们的意见并提供更为适宜的服务。但幼儿园不是纯粹的企业机构,在教育问题上不能用“用户是上帝”的观念来运营。家长的权益和工作主要应该体现在对幼儿园的选择、对教育结果的监督、对教育工作的配合等方面。 因此,幼儿园、幼儿、家长三者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互惠关系。合理安排幼儿的课程内容,在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适当满足家长的要求,如在幼儿园大班一周增设1到2次的拼音教学活动,作好拼音启蒙教学,在教学中,运用游戏形式,让幼儿产生对拼音的初步兴趣,而不能让幼儿感到学习的压力。另外,还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家园联系的方式,让家长消除幼儿教育是单纯的智育的错误认识,通过家长的参与,让他们体会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体、智、得、美、劳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作者:123.125.165.* 回复:0 发表时间:2011-02-24 06:42:22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