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FU  

03-09

60932次

7人

8个

30个

143人

23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新化扶姓的来源

据史料 记载,扶姓是古梅山土著大姓,并且是梅山蛮王的王者之姓。如宋时有一个有史可考的梅山蛮王就叫扶汉阳。与“姜”、“姬”等古老姓氏相比,“扶”姓的得姓时间不算很长。据清初王相的《白家姓考略》载,“扶”姓出自“巫”姓。在秦末有一个叫巫嘉的人跟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他“善祷祀,所求辄应,帝以嘉能感召神袛,扶翊汉室,赐姓扶氏。”巫嘉在汉高祖身边的职位也就是司巫,是专门负责奉祀天地鬼神及为人祈福禳灾,占卜凶吉的。巫姓原不姓巫,出自高辛氏。后来大概是有一支是因从事巫职而得其姓,因为司马、司徒、司空等姓都是官名而来,张姓是由造弓箭的职业而来,姓谢的一支是由射击手的职业而来。而从事巫术的巫祝以巫为姓很有这个可能。在中国古代,巫师的地位很高。而在中国历史上,可圈可点的巫姓师亦很多。如巫咸,是皇帝时人,他是当时的神巫。据《太平御览·归藏》载“昔黄帝与炎帝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又如商王时的大臣巫戊,相传他是鼓的发明者,又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和占星家,并且绘制了中国古代的第一张恒星图。再如古代巫医巫彭,是传说中的神医,据《三海经·海内西经》载:“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因此《吕氏春秋·勿躬》云:“巫彭作医,巫咸作筮。”还有古筮师巫阳,他也很有名气,《楚辞·招魂》记述:“帝告巫阳曰:‘人有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难从;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从卜凶吉巫祝、治人病的巫医、治畜病的巫马等巫姓名人来看,巫姓确实与巫师职业有关。另外《礼礼运》上说:“祝嘏辞说,藏于宗祝巫史。”《汉书·郊祀上》亦有相似记载:“家为巫史,享祀无度,黩齐明而神弗蠲”看来巫师这一职业在古代是子承父业的,汉代的巫嘉,他只不过是世袭了这一职业而已。巫嘉用占卜手段使刘邦避凶就吉,在推翻秦朝,打败项羽的斗争中起了一定做用,所以汉高祖赐给他“巫”的近音字“扶”为姓,取“匡扶汉室”之意。据《通志·氏族》载,巫嘉改姓扶嘉后被汉高祖封为廷尉。廷尉属九卿之一,主管刑狱,在神示证据时代,用能“以舞降神”判曲直的巫师来掌管刑狱,这在当时是最“称职”的。只是扶氏是何时何因到梅山来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曾佑盛先生认为是唐初随白虎夷人一起进入梅山的,现在新化的扶姓应该是扶夷的后嗣(见《梅山——瑶族发祥地考证》一文)。而胡能改先生认为扶姓是洪武年间进入梅山的(见《梅山客户》一文)。笔者认为,最早的扶姓是在西汉时期就到了梅山的,他们不仅与当地居民融合成“莫徭”民族,共同开发了梅山,而且带来了他们祖先的巫文化,创造了梅巫文化;用他们原始的巫教,创立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梅山教。
关于这一假说的理由与证据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从历史上对户籍管理的“主户”与“客户”分类看,扶姓迁居梅山的时间应在唐之前。在战国时虽有“客籍”的称谓,但那是对外国官吏来本国做官时的注册用语。对普通老百姓迁居中的“客户”称谓到了唐代才有。如《新唐书·食货志二》:“此州若增客户,彼郡必减居人。”唐人柳芳在《食货论》中说:“人逃役者多浮寄于闾里,县收其民,谓之客户。”唐代出现“客户”这一新名词,是安史之乱后有大批难民逃离故土之故。基于此,,历史上在登记户籍征收赋税和交粮派丁时以唐为界,唐以前的老居民为“主户”,唐以后迁来的新居民为“客户”。所以《新化县志》说:“宋代建县时,始居梅山的峒民中有扶、苏、向、蓝、青、田、赵、卜、包、舒、鼻、励、史等姓,均为地方土著,故称‘主户’。唐末至元、明,外地人陆续迁入县境。有因避兵乱迁入者,有奉朝廷移民、屯田的诏令迁入者,其姓氏有陈、邹、刘、罗、颜、毛、潘、李等,通称‘客户’”。既然扶姓在史志上记载为梅山“峒民”、“主户”,就不可能是唐以后迁来的,只能是唐以前迁来的。
其次,从扶姓在梅山的人丁和势力看,扶氏应当在汉初就到梅山。从宋代的史料看,扶氏是土著人中的第一大姓,可以说,当时梅山是扶氏的天下,在太平兴国二年被宋兵杀害的梅山蛮王叫扶汉阳就是例证之一。另据《楚宝》卷七记载:“梅山后为蛮王扶氏所据,溪洞环列,负险为寇。”要达到处于统治地位的大姓,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迁入时扶姓人丁的基数较大。二是在此生息繁衍的时间较长。因为在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卫生、医疗条件都不行,闭塞的、处于原始状态的梅山峒里更是如此。加上战乱不休,瘟疫流行,人口很难增长的。就是宋朝复开梅山在此建了县,包括医学在内的中原文明侵入后人口发展也不快,熙宁五年(1072)建县时新安二县有14809户,成年男子19089人,总人口约15万人(以每户8人计)。到了清同治十年(1871年)还只有56280户,48.6万人。800年间户口只增长了2.4倍,人口增长约3倍。从西汉元年(前206年)到熙宁五年也只有1278年,这段时间梅山的医药卫生更不发达,人口增员之慢就可想而知了。如东晋太宁二年(324年)封尚书令郗鉴为高平县封侯时只有“邑千六户”。而根据胡能改先生的研究,扶姓的人高寿,“却一向人丁不旺”。由此可推知,扶姓人如果不是很早就来到梅山,是不可能在梅山以压倒多数姓而占统治地位的。我们知道,第一个被赐姓扶的人是汉初的扶嘉,是扶嘉本人或其子孙隐居到梅山这块世外桃源来也未为不可。
其三,从梅山的巫文化来看,扶姓人可能是梅山巫文化的传播和梅山教的创立者。扶氏本姓巫,其姓与职业有关,汉初的巫嘉又是汉高祖赐姓嘉奖的大巫师,他虽然改了姓,但职业并未改,他的巫术会有家人和子孙承继。有人说,梅山文化就是梅巫文化,他别于其它文化而有研究价值的地方就是多了个“巫”字。巫术的特点是“以舞降神”。而在梅山文化中,梅山的歌要“舞”,梅山教在举行仪式时也“舞”。梅山人不仅信仰古老的巫术,而且“巫师遍及城乡,香火通行,无庙观,无统一组织,只有家设一神坛做为象征。在猎民中普遍信奉梅山教”(《新化县志·宗教》)。这种梅山巫教的既唱又舞,既无统一组织又家家有神坛的特点与汉以前的原始巫教是一致的。这就与扶姓或巫姓先前的专业巫职联系上了。虽然其他姓氏中也会有巫职人员,但有名气、有影响的神职人员终究少见经传。我们从现在仍可以看到的打夫、封禁、起凡、退煞、划水、蒸胎、收惊、扫屋、打醮、上祭、和坛、穿坛、还愿、和娘娘、唱土地、唱老爷、唱愿戏、报娘娘、花坊、驱傩、渡花、喊魂、放阴、打关、叫夜、收魂、卜筮、占卦、祭天地、五雷火等活动,完全是职业巫师的真正嫡传,与道教的酬还醮愿及超度亡人的水陆道场等斋醮祭祷仪式完全不同。与佛教的水陆道场、赎身醮、孟兰会、放焰火、佛会等佛事更不同。这就使我们想到:第一,巫文化传入梅山的时间较早,没有受到其他文化的干扰,这就决定了只有在唐以前传入才那么纯正,因为唐以后汉人区的巫术已变调或衰落。第二,要有一支庞大的巫教嫡系群体才能做到在梅山普及巫教和不走样。巫教(或者梅山教)是没有统一组织的,主要靠子承父业续香火,靠口传身教传播。在梅山人口中占优势的扶姓自然具备了这一条件,如果每个扶姓人都会巫术(丛祖宗那儿学来的),梅山峒内其它姓氏的人就是不学巫术巫教不也基本可以普及了?第三,要保护巫教的“纯正”,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传授的是正宗巫术。而汉时的扶嘉传授的应在“正宗”之类。二是在流传过程中不受其他宗教的影响和渗透。梅山的“旧不与中国通”具备了这一条件。这样才形成了梅山这块土地上独有的“梅山巫教”。
其四,从汉初朝廷高层滥杀功臣的政治斗争看,扶姓人有入梅山避难的政治形势压力,而远离权力中心又民蛮地险的梅山就是一个天然的避难所。巫嘉作为一个靠神的提示来参与刘邦军事决策的谋士,在推翻秦朝,打败楚项羽的战争中立了功,被汉高祖刘邦赐姓并授以廷尉之职。但刘邦巩固政权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屠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立马成为刀下鬼,萧何、张良、樊哙等被列入清洗的黑名单。作为能“通神”的扶嘉,刘邦难道就不怕他“恃术”造反?就是刘邦不杀他,扶嘉见了刘邦那大开杀戒的阵势早已吓得打颤了,只看如何找个借口开溜。汉高祖五年十一月,机会来了,衡山王吴芮被刘邦封为长沙王。吴芮的部将梅鋗亦被封为万户侯,并随吴芮来到湖南,定居梅山。《汉书·吴芮传》云:“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其将梅鋗功多,封十万户为列侯。”《楚宝·梅山考》云:“梅鋗随吴芮之国长沙,以益阳县梅林为家,遂世有其他。” 梅鋗为什么要定居梅山而不肯回咸阳?是被刘邦的“狡兔死,走狗烹”吓怕了,梅鋗是越人,扶嘉是不是越人没有去考究,但扶嘉本人或子孙中有人也随之入梅山避难有这个可能,因为扶嘉在汉朝后来没有记载,是不是辞官隐居起来了?要知道,梅山“东起宁乡司徒岭,西抵邵阳白沙寨,北界益阳四里河,南止湘乡佛子岭”,是一片广袤的深山峒天,加上“旧不与中国通”,是一个理想的“政治避难所”和“免税区”。到这么个国中之国来当山大王自然很安全、很惬意。以扶汉阳为代表的扶姓为什么能当上蛮王?与他们的祖先扶嘉的历史地位不是没有关系的。
那么,新化境内现在的扶姓是不是汉代那批扶氏移民的后裔呢?答案应当是否定的,胡能改先生持同样的观点。据他的考证,新化现在扶姓的始祖叫扶启荣,是陕西西安府人,明洪武四年(1371)任安化知县,子孙就繁衍在新安两县。扶启荣是建县300年后才宦居梅山,连客户都不能算,自然就不是作为“主户”的那批扶氏后裔了。胡能改先生也认为梅山土地上生活过不同的扶姓人家,他在《梅山客户》一文中指出:“可能梅山早期的扶姓确是土著的瑶苗氏或迁居较早。”但他又提出:“建县后的(那批土著)扶姓哪里去了”的疑问。笔者认为,土著的扶姓氏族全被宋军屠杀了!
据《宋史》记载:北宋开宝八年(975年),“石曦平梅山,俘数千人。”太平兴国二年(997年),“客省侠翟守素及田绍份调谭州大破梅山,蛮兵二万,尽斩之。余五千,遣归谕诸洞”。史书上记录的这两次战争,第一次是指宋将石曦领兵从邵阳攻入梅山的板山、仓溪诸洞俘斩数千人而去。这就激怒了梅山峒民,左甲首领扶汉阳、右甲首领顿汉凌率众多次进攻梅山周边的郡县。第二次是恼羞成怒的宋太宗又令各省使翟守素会同江洲刺史田绍份(斌)调谭州兵马及各州屯兵,分路犯梅山,梅山蛮兵不敌,宋军攻入梅山腹地大屠杀,被斩者以万计,以致“人尽峒空,至于鸟飞不过,兽跿亡群。”在这场血战中,扶汉阳率领的“嫡系部队”当然是以扶姓为主的“扶家军”,梅山蛮兵被歼灭后,而宋军屠山时所宰杀的对象也当然主要是“扶家军”的家属了(按封建时代诛灭九族的习惯做法也应当如此)。扶姓人被杀后以致蛮王之位后继无人,六十年后梅山峒民才拥立夷裔苏方为首领。如果扶氏还有后人,根据世袭制的要求应当拥立扶姓人为首领才是。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扶姓在此一役中基本上被杀掉了,漏网的要么逃离了梅山,要么隐姓埋名了。所以在熙宁五年建县统计人口时,扶姓恐怕已是寥寥无几了。
总之,扶姓迁移到梅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的不止一支,可能有三支。从他们遗留下来的梅山巫文化看,最早的一支应当在开梅山前的汉代就到了梅山,而这支扶姓于其他姓氏一起创造了灿烂的梅山文化后因残酷的战争而消亡了。因史料的缺乏,以致人们误认为现在新化境内的扶姓是梅山峒蛮的后裔。当年“开梅山”的扶裔虽然在这片土地上销声匿迹了,但他们所带来和创造的梅山巫文化永远地留在了这一片热土。

作者:扶嘉伟   回复:0   发表时间:2011-09-01 15:29:39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