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28618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创新是灵魂——中国遥控扫雷系统总师访谈录

创新是灵魂——中国遥控扫雷系统总师访谈录



刁海龙总师简历

1944年8月生,祖籍吉林省,1966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无线电系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第710研究所工作,先后参加或主持了某型遥控扫雷艇、某型港湾扫雷艇和遥控扫雷系统等海军装备的研制工作,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遥控扫雷系统总师等职务。

记者:在您青少年时期正逢祖国百废待兴,是什么使您投身国防科研的呢?

刁总:我记得在小学读一二年级的时候,正是朝鲜战争初期,时有美国飞机窜入沈阳上空,一听到防空警报声,就要放下书本,钻进防空洞。后来又知道我们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一口炒面一把雪,拿着落后的武器在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浴血奋战,心灵触动很大,立志长大后一定要亲自造最好的武器给我们的战士用。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刚参加工作时的简要情况。

刁总:刚工作不久就参加了某型遥控扫雷艇的研制,尽管时间紧、任务重和条件较差,但有上海中华船厂工人师傅的榜样,有研究所老同志的带头作用,工作起来还是劲头十足,仅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首制两艘遥控扫雷艇的研制。当尼克松宣布对越南进行布雷封锁后不久,中国的某型遥控扫雷艇就出现在越南的海防港,先后扫除了大量的美国水雷,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参加实战的遥控扫雷艇。自己虽然没去越南,但亲自参加研制和建造的艇在越南建立了战功。

记者:作为我国新型遥控扫雷系统总师,请您简略回顾一下国内外遥控扫雷技术发展的历程。

刁总:20世纪60年代末,为了适应当时反水雷斗争的需要,中国就开展了遥控扫雷技术的研发。设计的原则是:快速、有效、人员安全、机动灵活、适用水域广。因此,从方案上就大胆创新、摆脱了拖曳式扫雷具和有人驾驶扫雷艇这一传统模式,以艇具合一式和无人驾驶这样两个新颖的构想出现。该艇由上海中华造船厂制造。从方案论证到两条首制艇下水试航,总共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当时命名为某型遥控扫雷艇。

1972年5月9日凌晨,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对越南北方沿海实施大规模布雷封锁,当天,越南驻华大使紧急求见周恩来总理,请求中国帮助扫雷,为此,中国新研制的某型遥控扫雷艇于两个月之后,奉命开进了海防港,接着又有一批该型扫雷艇投入越南扫雷。在不长时间里,中国的遥控扫雷艇就取得辉煌战绩,仅在海防港航道上就扫除了大量多种型号美国水雷。经实战证明:该型遥控扫雷艇具有扫雷能力强、扫雷效率高、总体性能优越、抗炸性能强、机动灵活、使用方便、人员安全等特点,非常适合在江河港湾、狭窄航道、复杂水域扫雷作业,能有效地扫除多种物理场引信及其联合引信的水雷。某型遥控扫雷艇以强大的扫雷能力,在越南战场上立了大功,也成为当时大量列装的一个名牌装备,颇受国际反水雷界的重视和好评。当然,用现在的眼光去看,由于当时我国的科技比较落后,因此在系统配套性、高精度定位和自动航行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由于艇小,适航性和续航力都受到了限制,电子器件的可靠性也不高。但它毕竟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参加实战的并扫除大量美国水雷的遥控扫雷艇。

1978年,当时的西德海军,宣布完成了“特洛依卡”(TROYKA)遥控扫雷系统的研制,并陆续生产了6套系统,每套系统由1艘母艇和3艘遥控扫雷艇组成。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德国派出“特洛依卡”遥控扫雷系统到海湾参加战后扫雷,共扫除15枚水雷,据说有两枚是在猎雷艇宣布猎过的水域扫除的。德国的遥控扫雷技术可能借鉴了中国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进和提高,在扫雷能力上,接近我们的某型遥控扫雷艇,但在系统配套、定位和适航性能上,有所提高。其吨位近100吨,适航性较好,并在90年代后期又进行了一些改进。总之,德国“特洛依卡”遥控扫雷系统是继某型遥控扫雷艇之后在世界上比较实用,知名度较高的遥控扫雷系统装备。

瑞典海军在80年代初期装备的“萨姆”(SAM)型遥控扫雷系统是比较有特色的系统,该系统是以瑞典的“兰德素尔特”级猎雷艇为系统的主控艇,遥控两艘双体型的遥控扫雷艇,艇的排水量为17吨,双船体是电磁扫雷具的两个电磁铁芯线圈,而声频扫雷具是用短索拖曳在两船体之间。该扫雷艇以小巧、实用等特点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随着猎雷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控猎雷技术也取得了进展,一些国家的海军已开始样机试验,并列入了跨世纪的反水雷装备。这些遥控猎雷系统是以遥控探雷的功能为主,因为水雷对舰船的最大威胁就是它的隐蔽性能,如果能准确探测到水雷所在的位置,水雷就基本成了一个坐以待毙的目标。比较有代表性的遥控猎雷装备是:美国的“海豚”遥控猎雷系统、“水雷侦察系统”、丹麦的SF 300系统和德国的M2000系统等。

总之,遥控反水雷技术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有十多个国家在积极开发遥控反水雷系统。通过海湾战争,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武器装备只有形成系统才能形成战斗力。遥控反水雷装备已从简单配套的遥控扫雷艇发展到配套复杂的遥控扫雷系统;遥控扫雷系统和猎雷相结合;从遥控扫雷发展到遥控探雷或扫、探兼顾;遥控平台从水面到半潜,从半潜到全潜;水面遥控平台从排水量十几吨到丹麦的125吨的MSF型大型遥控反水雷艇。主控端从设置在扫雷舰到猎雷舰、驱逐舰甚至是核潜艇。高新技术大量应用,遥控反水雷技术将代表反水雷技术的未来。

记者:猎雷艇和扫雷艇有何不同和相同点?

刁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反水雷舰艇是装有用于扫除触发性锚雷的接触扫雷具(也称机械扫雷具),其原理是利用扫雷割刀(或爆破割刀)将锚雷的雷素(或雷链)割断(或炸断),使雷体浮出水面,然后将其击毁。20世纪40年代前后出现了利用感应到舰船航行时产生的物理场信号后才起爆的非触发引信水雷,随之装备在扫雷舰艇上的是非接触扫雷具,其原理是产生模拟舰船的声、磁或水压等物理场的“假目标”来“诱爆”非触发引信水雷。理想的非接触扫雷具应能在大范围内模拟舰船在航行时声、磁或水压场。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对付水压引信的扫雷具仍未进入实用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水雷引信中的应用,水雷武器的智能化的提高,使采用制造“假目标”来“诱爆”水雷的扫雷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被动、盲目、危险和效率较低。为了彻底摆脱扫雷这种“围着水雷引信转”的被动处境,经过多年努力,1972年,法国海军建造了一艘装备完整的“希尔歇”(CIRCE)级猎雷舰。其作战样式是:利用艇上的探雷声纳先探测到水雷的存在,然后确定水雷的位置,进行识别,最后派出灭雷具或猎雷潜水员将水雷销毁。这样,打通航道的时间再不受水雷引信、定时、定次的制约了。是反水雷作战样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并已成为当今世界反水雷装备发展的主流之一。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猎雷”可以“包打天下”,猎雷作业也有很多难点,例如在江河入海口,水中泥沙含量大的水域,猎雷声纳的探测效率显著下降,被泥沙掩埋的目标探测也很困难,典型的例子是:1992年海湾战争结束后,多国部队在海湾地区的反水雷行动中,已经被多艘猎雷艇反复“猎过”的水域,还有多枚水雷未被清除,最后被德国的遥控扫雷艇扫除掉。同时猎雷作业还具有速度相对慢,不适宜大面积清除水雷和不适于快速开辟航道等缺点,因此,必须将扫雷和猎雷手段相结合,兼顾发展探雷、炸雷和破雷等手段才能实现较为有效的反水雷。

记者:海湾战争中西方国家动用了多型反水雷装备进行反水雷作业,10年后伊拉克战争的反水雷作战中为什么仍离不开猎雷潜水员?

刁总: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一场典型的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后为了消灭伊拉克布放的1239枚水雷,多国部队采用了多种反水雷手段,实践证明,猎雷手段是最有效的,而猎雷潜水员在猎雷作战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海水较浅(小于50米),海况较好,流速较小时,用猎雷潜水员去处理水雷的效率要比放出灭雷具去处理水雷的效率高得多,以法国的“三伙伴”级“人马座”号猎雷艇在海湾反水雷作战为例:猎雷作业242小时,共消灭水雷100枚,有效地放出PAP灭雷具63次,使用猎雷潜水员61次,灭雷具两次反水雷的最小间隔时间为40分钟,而猎雷潜水员两次反水雷的最小间隔时间为11分钟。这说明,在一般的情况下,对水雷的最后确认和销毁,猎雷潜水员要比灭雷具准确、可靠、迅速得多。特别是在海水的透明度低,水下能见度差的情况下,要识别和确认水雷以及执行打捞水雷等任务时,非猎雷潜水员莫属。因此,在高新技术大量应用的今天,像猎雷潜水员这样的专业反水雷队伍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反水雷作战力量。

记者:您如何看待直升机反水雷技术,为什么只有美国在发展,没有看到别的国家发展直升机扫雷技术的报道,是否意味着存在着什么问题?

刁总:比起传统的水面舰艇反水雷作业模式,直升机反水雷作业可以不受雷区和地形的阻碍而从基地或母舰直接飞到扫雷作业区,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强、作业速度快、效率高和安全等特点。并且直升机机身和扫雷具重量轻,可以用大型运输机装载,可在72小时内空运到世界各地执行任务。由于上述显著的特点和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1971年美国海军把15架具备航空扫雷能力的大型CH-53A直升机初次编为航空扫雷专职部队,并陆续研发了直升机反水雷专用的直升机。典型的是耗巨资研发并于1986年装备的HM-53E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达33吨,最大飞行距离1000海里,同时研发了一批与其配套的扫雷设备、探雷设备和一次性灭雷具等。由于专用的反水雷直升机购买和使用成本很高,世界上除美国外,日本海上自卫队也先后花巨资购买美国的反水雷直升机用于组成它的直升机反水雷部队,苏联也组建过直升机反水雷部队,由于投入高,维修费用高,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少发展,这当然有需求和国力的问题。但航空反水雷还是相当有前途的反水雷模式,特别是航空激光探雷,因为它所需要的直升机相对小型和低廉,因此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记者:一次性灭雷具发展前景如何?

刁总:一次性灭雷具是当今国际反水雷领域发展的一个热点,例如2005年6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欧洲水下防务展”(UDT)上,一进门就是一个“一次性灭雷具”的展台,还有多个其他型号的“一次性灭雷具”的展台。我认为,从信息战的观点来看,一次性灭雷具属信息战中的精确打击武器,可有效地实现对隐藏在深水中的水雷实现“精确打击”。这也是反水雷作战武器的创新,具有迅速、准确、有效、安全和效费比高等特点,深刻地改变了未来反水雷的作战样式。虽然还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但肯定很有发展前途。

记者:作为反水雷装备的设计专家,您认为21世纪水雷和反水雷这对矛和盾技术发展的趋势怎样?

刁总:首先,全世界濒海国家都应该清醒认识到现代水雷的威胁,导弹核武器的出现,不仅不能取代水雷威胁,反而增加了水雷武器的建功之机,核战争的“门槛”不能随便跨越,而水雷武器能攻善守,是最能影响海上战斗力发挥的一种武器,它既可为弱国增加海军实力,又可为强国扩大其威慑力量,既可以作为战役战术兵器使用,又能够当成战略武器使用,对其使用后果不必过分担心。同时,也是国际恐怖分子曾经在红海使用过,并可能再次使用的武器。

就我国的地理环境来看,未来的威胁首先来自海上,特别是东南沿海,攻防第一线也是在海上。可见未来战争海战场的重要。而在这场战争中,海军将首当其冲,并将面临一场艰巨复杂的反水雷作战。

传统的非接触扫雷(也称感应扫雷)作业方式,是通过模拟舰船物理场形成假目标的途径,来诱爆敌方的非触发引信水雷。可现代水雷多数都采用多种物理场引信,但至今还没有可用于扫雷的水压场的实用化模拟。而且现代水雷的引信都采用微机进行信息处理,使之对于真假目标的识别能力大为提高,再加上水雷引信的定时和定次功能,因此,用扫雷作业方式来对付现代水雷几乎是“力不从心”了。现有的猎雷作业方式,虽然是克服了扫雷方式的弱点,依靠装在猎雷舰艇上的舰壳声纳在怀疑有水雷的水域上方慢慢搜索,反复识别,接着放出灭雷具或派出猎雷潜水员对水雷目标确认,然后投放灭雷炸弹,引爆水雷。但这一系列过程既缓慢又危险,这种反水雷方式,作为战后清除水雷,还是比较有效的,而作为战时需要紧急开辟航道,迅速打破水雷封锁,用目前的猎雷方式是很难完成的。

爆炸排雷的方法,是对怀疑有水雷的水域实施水下爆炸来消灭水雷,这要求水下爆炸一是要有足够大的覆盖面积,二是要有足够的密度,才能保证其有效性。这是一个看起来简单,而实际做起来难度相当大的事,目前远没有达到实用阶段。但目前有些国家(如美国)已把爆炸排雷的重点放在0-3米的拍岸浪区,主要解决两栖登陆作战的问题。

在新的军事革命面前,在信息战时代,作为未来海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水雷作战,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由于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的海上战争的突发性和快速性,尤其是在战争的初期,需要紧急开辟出航道,确保己方舰艇的迅速出击和运动,还要保证战时我方海上交通线的畅通,不被敌方水雷封锁,这将是各国海军反水雷部门的最紧迫的任务。

而目前使用的“扫、猎、破、炸”这四种反水雷形式已无法适用于信息战时代的海战场。为此,世界各国海军的反水雷专家们都在积极开发反水雷的新途径,即对战区的海域和航道进行多种手段的侦察,全方位、全天时的监视,一旦发现在海区或航道上的水雷或可疑目标就立即将其精确定位,实时提供来自海区或航道水下威胁态势的三维图像,并实时传输到作战指挥中心,这才是快速反水雷作业的关键。而只有对战场上出现的水雷威胁如此了如指掌,才能有效地战胜水雷威胁。可使用先进的精确打击武器,或有的放矢地使用扫、猎,炸等反水雷手段。甚至在来不及消灭水雷的情况下,采用回避或干扰的办法,尽快开出一条安全的航道。这是至关重要的。在21世纪,要夺取战斗空间的多维控制权,如制空、制海权等,首先就要夺取信息领域的控制权,即制信息权。因此,今后武器装备将重点发展先进的侦察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精确制导武器、无人机等。

因此,在未来的海战场所进行的反水雷作战,关键是利用多种平台、多种探测手段(传感器)开展快速探测、侦察水雷,即全天候、全天时、精确、实时地获取有关海战场的水雷信息(水雷的精确位置、数量、分布、种类等),随时掌握海战场态势。这也正是21世纪反水雷技术发展的热点和关键。

反水雷专家们指出:战时反水雷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和平时期经常而仔细地对航道、海区的探测、监视和侦察,并对有关海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以得到精确绘制的海底地貌图和海底所有目标准确数据的海底综合信息库,形成精确的海区地貌和水下物体的三维图形。由计算机存储并能随时检索调用。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在紧急时刻很快地搜索目标水域,查清海底是否有可疑目标出现,大力提高海战场的透明度。

在20世纪90年代,军事专家们就预测:21世纪的战场将是无人化的战场,无人驾驶、无人操纵的遥控兵器和自治式智能兵器将大量使用,特别是在反水雷这一艰难而危险的领域,更是如此。而遥控反水雷技术将是21世纪反水雷装备技术发展的热点。

记者:请您谈一谈信息战时代对反水雷武器发展的需求?

刁总:我认为,信息战时代对反水雷武器发展的需求有以下5个方面:

一是对水下小目标的探测能力和识别能力。由于海水的不透明性,压力的递增性,海水的温度层的变化以及海底泥沙的运动等因素,形成了有利于水雷长期隐蔽而难以探测的自然环境条件,加上水雷在壳体材料上的进步,外形上的多样变化,造成了即使在电子和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侦察卫星、雷达以及普通的舰壳猎雷声纳来侦察和识别水中、海底的类似水雷大小尺寸的小目标时,也显得无能为力。因此,为了提高海战场对水雷的透明度,必须重点开发具有对水下小目标的探测能力和识别能力的,并可供多种平台使用的各种传感器及其配套的系统。

二是远程探测能力和隐蔽探测能力。军事行动的胜利通常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因此,对舰队活动的重要水域、重点航道,特别是在敌方的水域和准备实施两栖登陆的浅水区,不但要进行远程侦察,更重要的是这些侦察行动必须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绝不能暴露出作战行动的意图。因此,发展对水雷威胁的隐蔽监视、远程侦察、探测,更重要的是在不暴露侦察平台的情况下,获得水雷威胁的全部信息,这是目前世界上各海军强国,特别是在美国已成为绝对优先开发研制的项目。

三是获取信息的实时传输能力和反水雷C4IRS系统。在采用多种传感器实时获取大量的水雷信息后,必须迅速通过大容量的高速率数据链将信息传回反水雷指挥中心的C4IRS系统,进行处理、识别、形成透明度很高的水雷威胁多维态势图,为指挥员进行决策和实施对水雷的精确打击提供依据。

四是对水下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在获取了透明度很高的水雷威胁多维态势图之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对水雷实施快速、精确地打击,有效地消除水雷威胁。

五是反水雷平台在战时的生存能力。在未来的海战场,由于反水雷平台缺乏必要的自卫能力,因此必须设法提高其生存能力,其主要途径是提高隐身性能。

记者:作为系统总师,您觉得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设计思想和人格魅力?

刁总:作为系统总师,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开发出有特色的装备,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无论是早期开发的某型遥控扫雷艇还是新型的遥控扫雷系统,靠的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作为系统总师,要能组织带领一个团队和几十个协作单位共同努力奋斗,十几年坚持不懈,首先要求总师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就是研制出性能先进、可靠、顶用、实用的新装备、新系统,同时作为总师也要努力创造出一个团结和谐的环境。

记者:请您为《现代舰船》杂志和读者写一段寄语和希望。

刁总:《现代舰船》杂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普及国防科学知识而努力,坚持为广大读者服务,并不断丰富内容、不断提高刊物的质量,已成为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青睐的优秀刊物。希望贵刊越办越好,读者遍天下,为振兴中华做出新贡献。


作者:58.242.249.*   回复:1   发表时间:2011-09-24 06:56:57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创新是灵魂——中国遥控扫雷系统总师访谈录

出处: 《现代舰船》2006年8月A版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1-09-24 06:59:43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