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27634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第一人是谁?辽宁籍著名作家刁斗给出的答案是鲁迅。刁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文学史上,从古至今我最欣赏的几个人物是庄子、李白、苏轼、曹雪芹,而鲁迅和他们放在一起并不逊色。 ” 本期的“重读经典”,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籍著名作家刁斗为读者解读和介绍经典,他表达了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和《狂人日记》,认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虽然只是四千多字的短篇作品,却有着里程碑式的伟大意义,其对中国文化朽坏的指认,不亚于任何一部长篇巨制所带来的震撼。 刁斗希望,鲁迅那并不风花雪月的锐利文字,能帮助读者深入地思考中国文化。 选择经典就是选择自己的文化方向 刁斗表示,经典现在已经泛化,真正的经典,应该经过历史的检验。经典应该指的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时间的淘洗,有更广大的影响,后世人们依然看重它,并能收到启迪教益的事物。就现在的文化经典来说,有些在当时非常热闹,过了若干年却没了生命力,有些当时不太为人所知,但到了后世,它的影响一度很大或越来越大。从最高端、最深刻的意义上能影响后世,对人类的文化有贡献的作品,才配称经典。当然,经典本身的力量,也需要社会去配合才能迸发出来。就如同很多现在被奉为经典的作品,在过去的时代,会被看作毒草和垃圾,这也能表明,只有在一个多元的环境中,经典才会真正存在,从而影响一代代人。 刁斗认为,从这一角度说,经典也有不断变化的特点,时代的演进,也会让有些经典成为一部供品放在书架上,它的意义会有所缩减。比如薄伽丘的《十日谈》,这是文艺复兴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小说,这样的作品如果人们不知道,至少对一个文化人来讲是遗憾的。但就它的具体文本来说,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开阔和变化,它的手法和思想,的确有了点笨拙和陈旧,对这样的作品,只了解它的历史价值而不再精读,也算不上是蒙受损失。 所以刁斗认为,对经典也不必以万世不动的眼光看待。他主张,每个人都应该大量阅读,至少是大量了解,在阅读和了解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经典,这就如同每个人都要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选择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东西,去影响你、指引你、感染你,这,也是在选择自己的文化方向。 刁斗说,人性的特点是纷繁复杂的,主观性非常强,所以选择经典,永远不要单一地依靠别人推荐,即使现在刁斗做了推荐,也要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去读。艺术品好是一个艺术标准和思想标准结合起来的好,而这,应该成为选择经典的出发点。读书最可怕的就是从众,在阅读中,要尊重每个人的审美需要。 他认为,现在的确有一些经典徒有其名,但不能否认它也是经典,其原因,可能主要与一种特殊的社会时段有关。所以,了解一部经典作品,一定要避免孤立片面盲目,要从它的时代、生成背景、写作者及阅读者的经历经验等等方面出发。 他表示,比如几十年前,在中国那个不许读书的历史时期,法国小说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成为地下阅读中最重要的一部,但现在来看,这个小说的艺术质量就太一般了,已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我仍然对它充满感情,我在眼下正写的一篇文章中说:“《约翰·克利斯朵夫》那矫揉造作的人道主义情怀和个人主义精神,滋润了我苦闷并且苍白的青春之梦。 ”很多经典都是历史的误会,但我们却不妨以欣慰的眼光去审视这误会。历史本身充满了不测,面对历史,要体会它的好玩和趣味性,这同样是个审美的过程。 《狂人日记》再多一些扎实细节会更好 刁斗对鲁迅先生的评价非常高,他认为在20世纪中国,文学第一人,也是思想文化上的第一人,是鲁迅。在文学和思想文化史中,其他最高的人,也比鲁迅要差一大块,如果中国的20世纪没有鲁迅,就如同是有些空白,他综合指数上的伟大,超过大多数人的想像。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的中国是鲁迅的中国。或许有很多人不认同,但再过100年看,相信鲁迅的价值将越来越凸显,就像英国最有价值的是莎士比亚,德国最有价值的是歌德,俄语世界是普希金。 社会的演进需要行动者,但更需要发现和洞见,揭示和指认,需要思想者,没有思想指引的行动只能靠偶然性驾驭,有了思想起跑器的行动才能插上理性的翅膀。而鲁迅的思想,因其直逼人性,有普世性,我至今看不到一丁点过时的迹象。没有鲁迅,我们就不会有真正的光明。 鲁迅的一生,小说写得不多,他更让公众耳熟能详的可能是杂文。杂文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文体,可以快速直接地揭露问题和发表意见,让人解渴。而社会,永远都需要快速解决问题的东西,就好像饿的时候有面包就好。其实鲁迅的小说,即使仅有那么薄薄的两三本,也有这种敏捷的功效,并且,更有一种远超于那种短期功效的恒久价值,就好像,它既是面包,更是做面包的面粉白糖水和烤面包箱。菲薄鲁迅的小说就如同无视恋人的情感强度,而只看重恋人送的礼物值多少钱。 刁斗说,他喜欢鲁迅,在于他能以最得心应手的艺术笔法,戳穿谎言和剥开伪装,让人看到自己的滑稽与可怜。我们数千年的瞒与骗的文化,贻害太大,许多人也在反叛和抗争,但好像都没有鲁迅来得彻底。鲁迅对封建礼教猛烈抨击,对反智的、腐朽的、非人的、非现代性的社会意识的控诉和揭露,那种一举挖掘出吃人真相的强大力量,真让人震撼。也许,读鲁迅容易让人虚无和绝望,但任何一个涅盘的生命,都是在经历过虚无与绝望后,才获得新生的。鲁迅就是帮我们涅盘的火。 在当下,我们更是需要鲁迅。鲁迅是年轻人的鲁迅,年轻人的浴火重生,对社会的意义更大。具体到鲁迅的《狂人日记》,刁斗点评说,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层层递进,是以那样简洁的文字和利落的节奏来完成的,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人,他深为那种无可挑剔的自如和到位感到惊异。这样一种层层推进的艺术手段,也有助于读者水到渠成地从故事中寓言式的表达中生发联想,进而扩大和提炼自己的生命感受。 比如,小说中那个一开始疑神疑鬼的“狂人”,怀疑大家都要吃他,到后来,又转入了人性和兽性的对比,最后则引申出一种批判和自省,比如:“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这种自省非常重要,这在中国过去的传统中是很少见的,我们的文化一度永远妄自尊大,毫无道理地自我满足,质疑的精神极度稀缺。 刁斗说,但作为一种文体样式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的历史局限也很明显。《孔乙己》可以短小,《出关》可以精练,但这个“狂人”的故事,再放大多少倍也不为过的,如果它能像《阿Q正传》那样,以更多扎实的细节延长的阅读,其艺术感染力将更为强大。另外,“救救孩子”的心愿固然深挚,但那样的表达法,作为小说却失于直白。 《狂人日记》简介 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 刁斗简介 刁斗,沈阳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现供职于辽宁省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爱情纪事》,长篇小说 《亲合》、《证词》、《回家》、《我哥刁北年表》等八部,小说集《骰子一掷》、《独自上升》、《重现的镜子》、《爱情是怎样制造出来的》等七部。(记者 王莹) 来源:辽沈晚报 http://www.fsnews.com.cn 抚顺新闻网 2011-10-26 11:10:57
作者:222.184.28.* 回复:0 发表时间:2011-10-26 19:11:20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