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27559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父爱不分真假/刁小巫/文

父爱不分真假

此文刊登于《女刊》2009年02期


几个月前,父亲打电话告诉我,他在昆明给我买了一个背背佳,400多块钱。我一听到400多块钱,顿时火冒三丈。林子大,什么鸟都有,说不定父亲是被哪个江湖道士给忽悠了,再好的背背佳也要不了那么多钱,当即在电话里对着父亲大吼:"你怎么舍得买400多块钱的破东西?"

父亲一听我说他买的背背佳是破东西就急忙争辩起来:"韩国货,原价700多块钱,我砍砍价,才400多块钱,真皮的。有人给我600块钱我都没舍得转手,我告诉人家,我姑娘天天对着电脑写稿子,戴着这东西不容易驼背……"

父亲平时说话有些结巴,急起来就更结巴了,听他急得连驼和背两个字都隔了好几秒才说出来,我的心就像被橡皮筋弹了一下,疼得疏地一下就紧缩起来,连忙放缓口气说:"好,买都买了,哪天我回建水,来你家里拿,你提醒一下,不然转身的工夫我就忘了。"
挂了电话,我忍不住笑了,都快30岁的人了,早过了矫资的最佳时机,还戴背背佳,像话么。不管怎么说,父亲也是为我好,抽个时间到他家拿回来,不然他老是催。
父亲没忘记提醒我,但我真给忘了。父亲的电话一个接个地打来,我每次说着下次去拿,结果下次了好几回都没去。

两个月后的一天,父亲再次打电话来催我,我才想起妹妹去年买了一件彪马的衣服给父亲,一直搁我这儿,就着去拿东西的当儿,把衣服拿给他。于是,和父亲约好第二天早上8点前我去他家拿东西,结果第二天我睡过头了,7点半才起床,等我磨蹭完,都8点了。急匆匆地出门,刚走到小巷口,只见父亲已经站在大路的对面。我很惭愧,不敢正眼看他,想跟他说点什么又说不出口。把衣服递给他,他把背背佳和一个小盒子递给我就骑上他那辆破得叮叮咚咚响的自行车走了,边走还边说:"我要去乡下拔花生……"
跟以前搞地下工作似的,前后不到一分钟就物品交换完毕了。我笑着往家走,母亲看了看我手里的东西,撇着嘴说:"你爸又给你买地摊儿货啊?"

不愧是夫妻,虽然不在一起生活已经快20年了,但对方有什么习惯,心里都清清楚楚。这个背背佳没有商标,也没有产品说明,连包装都没有,或许是地摊儿上买的,也或许是别人转手的,看上去只有五成新。那个小盒子里装的是杯子,上面写着托玛琳能量杯,全国统一售价880元。杯子是不锈钢的,看着还挺不错。

两样东西往桌上一放我又忘了,这几天气温下降,才想起父亲给我的那个杯子。天气冷,杯子保温,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就在我准备启用父亲给我的托玛琳能量杯时,父亲打来电话叮嘱我,杯子装水后隔10多分钟再喝,杯底有托玛琳,要过一段时间它才能挥发……或许这就是父女式的心有灵犀。

杯子用了两天就出问题,其实第一天用就出问题了。杯子装水后不但不保温,喝水的时候还有一股塑胶味,盖子里层的塑料出来了一截,怎么摁都摁不进去。第二天,盖子里层的塑料脱落了,随之脱落的还有一个揉成一团的塑料袋和一小袋约二两重的粉末。不会是"白粉"吧?脑袋嗡地一下,连忙打开小袋子检查,由于是晚上,在灯光下捏着粉末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是什么东西,凑着闻闻才闻出,这是土灰。杯子底会响的是什么?难道是小石子?

这已不是父亲第一次为我买水货了,若在往常,我肯定会当着他的面大吼一顿,吼到后面哭得稀里哗啦,无非就是说些他对我不好,不爱我,老给我买些水货之类的话。这次我很冷静,父亲是因为爱我才给我买东西,东西虽然是次品,但父亲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的,而且他买了东西后首先把东西给了我而不是我妹妹。

父亲已年过半百,给我买东西的时日还有多少我不知道。这杯子不打算再用了,那小袋土灰也不丢,都收起来做个纪念吧!不管杯子是真是假,都是父亲对女儿爱的表达,爱不分真假。

作者:222.184.28.*   回复:2   发表时间:2011-11-11 20:09:57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存情/刁小巫

存情

刁小巫



小玲子的大学同学算是跟我较上劲了,她问我:“现在她已经被打了,你是劝她宽容?”

看到这个问题,我很纠结,我也不能容忍男人打女人,但总不能说,小玲子,你们离婚吧?



离婚二字,我说不出口,也不愿劝任何人离婚。很多朋友都问我,是不是受父母的影响,所以迟迟不肯结婚。其实不是,我并不恐婚,但我害怕离婚。



我和妹妹都是离婚的牺牲品,关于离婚,我和妹妹都痛苦,但是痛在哪又说不出来。某年的大年三十,我和妹妹去爸爸家吃了年夜饭,然后匆匆忙忙赶回母亲家睡觉,路上,妹妹两手插兜,不说话。许久,妹妹才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属于自己的家,不再两边赶?我笑笑,你要学会习惯,习惯了就好了。天知道,我当时笑得多么难看。



父母组合新的家庭后,家庭矛盾依然存在,依然有一大堆烦恼,依然吵得很厉害。不同的是,即使他们在新的家庭吵得天翻地覆,都不再轻易提“离婚”二字。而且,母亲一改过去得理不饶人的泼辣,在继父面前温顺多了,不管继父怎么骂她,她都不吭声。父亲在继母面前也表现得很好,不再大男人主义,每天买菜做饭,即使继母骂他,骂得多难听,他也不动手打人。他们的表现印证了一句话——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我常常想,倘若16年前他们能像现在这样,又何必闹到离婚那步。事实证明,我的假设是不成立的,即使16年前他们像现在一样好沟通,懂包容,未必就风平浪静,因为他们没有爱,也没有情。



这几天在看刘墉老师的书,他在书里讲过一个故事,他劝一对闹矛盾的夫妻劝了八年,都是劝合不劝离,因为他觉得,夫妻之间是不能讲理的,更不能分谁对谁错,因为“理”和“对错”前面还有“爱情”这道坎。这对夫妻很听刘墉老师的话,一直没闹到离婚的地步。但是当刘墉听到那个男的说:“若不是你一直在劝我们,或许我们早就离婚了。”刘墉老师怔了一下,觉得是该劝他们离婚的时候了。



为什么早的时候不劝他们离婚,因为刘墉老师觉得,不管他们闹到什么程度,都还有爱情,所以要劝他们合。为什么劝了那么多年,到最后反而要劝他们离婚呢?因为刘墉老师发现他们已经没有爱情了。



所以,刘墉老师才会感叹,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存情。



郭练恋爱的时候,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因为他喜欢的女人是一家商场里的售货员,只有初中学历,每个月的工资只是几百块钱。家人倒不是嫌弃这个姑娘条件不好,而是担心他们结婚后,会因经济问题滋生各种家庭矛盾。二公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得:“现在的婚姻,都是以感情为基础,以经济为保障。没有钱,你拿什么来保障你的婚姻?”郭练回答得非常响亮“拿爱情来保障”。一家人被他气得说不出话来,二婆放狠话,若一定要娶那个姑娘,就不要带回家。郭练说,放心,我会和她住宾馆。



尽管家人反对,他们还是结婚了。婚后,郭练非常争气地和老婆经营着自己的婚姻,买了房,买了车,压力非常大,他常说,泡妞这么多年,终于当了回吃“软饭”的男人。因为他的工资还完房贷、车贷,连碗米线都买不起,两个人全靠他老婆的几百块钱过生活。家人笑他自找苦吃,我却觉得他很幸福。因为爱情,他们冲破世俗,勇敢地坚持并坚守。我想,很多年后,当他们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虽然艰辛,却一路上有爱情相伴,会不会觉得自己幸福?



老一辈的人都劝我,不要学郭练,要现实一点,爱情不是长期饭票,对方有钱有房就别错过掉,嫁过去至少可以少奋斗二十年,如此现实的想法让我感到害怕。我害怕什么呢?说具体一点,我害怕离婚,说抽象一点,我害怕无情。我觉得,情比钱重要多了,有情就会有钱,无情的话,一分钱也没有。



唉,多说无益,趁年轻,多多存情,亲情、友情、爱情,通通都存。



刊于《河口文艺》2010年第2期

作者:60.168.9.*   发表时间:2012-07-08 22:34:04

[回复] 车水马龙深处,不舍那碗木瓜凉水/刁小巫

车水马龙深处,不舍那碗木瓜凉水

刁小巫

木瓜凉水绝非建水仅有,蒙自、开远、个旧都可以吃到,但却数建水的最好吃。



在德宏芒市上学的时候经常想家,看到芒市街头有木瓜凉水卖,却被小卜哨告知那是用来当配料的,不单独卖。磨破嘴皮子,小卜哨终于肯卖一碗给我吃,欣喜若狂地端着碗,一口一口慢慢品,却怎么也品不出建水木瓜凉水的那个味儿。



建水有很多招牌,我觉得,那碗木瓜凉水虽小,但也是一块招牌,看一眼就能记住,吃一碗便念念不忘。对于我这个“80后”来说,那碗木瓜凉水有着诉之不尽的故事。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母亲骑着永久牌自行车载着我去建中路(现在的临安路)上买布,买完布往家赶时,路过一家冷饮店,央求母亲买一碗木瓜凉水给我吃。一角钱一大碗,母亲舍不得买,便哄我说,家里有,回家去吃。听她这么说,我快哭了,因为家里根本就没有,但怕母亲打我,只好气嘟嘟地回家。



回家后,母亲果真揉了一盆木瓜凉水。我兴奋得手舞足蹈,第二天大清早就去邀请小朋友来我家吃木瓜凉水,母亲也邀请了村里和她关系比较好的大妈大婶们。木瓜凉水的配料很简单,只有红糖水和少得可怜的几粒芝麻。红糖水甜,芝麻香,大家端着木瓜凉水,小口小口地啜着红糖的甜味,吃到一粒芝麻也要细细地嚼一嚼,嚼出芝麻的香味。



母亲见大家那么爱吃木瓜凉水,突发灵感。于是,每晚,母亲都要揉一盆木瓜凉水,第二天吃过中午饭,找来两个箩筐,一头装我,一头装木瓜凉水,挑着担子走村串寨,叫卖木瓜凉水。母亲的吆喝很简单——“要木瓜凉水尼来买!”就这么简单的一句吆喝,常常吸引不少人来买:“多少钱一碗?”母亲把担子放下,边擦汗边回答:“两角钱一碗!”在当时,我觉得两角钱一碗的木瓜凉水很贵,因为城里一角钱可以买一大碗。即便如此,在村子里,两角钱的木瓜凉水很有市场,一些带小孩的老太太,一些在田地里劳作的年轻人,听到母亲的吆喝后都跑来买了吃。母亲学会了熬拉拉粉和捂甜白酒后,一只箩筐放装甜白酒的瓦盆,用玻璃板压着,玻璃上放拉拉粉,用雪白的纱布罩着;另一只箩筐放装木瓜凉水的大铁盆,也用玻璃板压着。母亲挑着担子走在前面,我在后面一路小跑地跟着她。这时母亲已经不吆喝了,而是到寨子里人比较多的地方摆着卖。如果没人来买,偶尔吆喝一声。倘若那些人只看不买,母亲也不急,兀自盛一碗拉拉粉喂我吃,一半都没吃完,已经有很多人争着来买了。



很多年后,准备开店的表姐来找我母亲核算开店成本,我问母亲:“当年人们口袋里的闲钱并不多,一角钱一碗的木瓜凉水,你卖两角钱一碗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买?”母亲笑了:“花一角五分钱坐着小马车进城吃一碗一角钱的木瓜凉水,再花一角五分钱坐着小马车回家,跟花两角钱吃一碗木瓜凉水相比,哪个省钱?”



原来如此,不过那几年从村里到建水城只有三种方式,走路、骑自行车、坐小马车。骑自行车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人进城都是要么走路,要么坐小马车。进城办大事才坐小马车,办小事一般都是走路去。公路上,行人稀少,偶尔才有马铃声响起,小马车都跑出去很远了,还能听到清脆的马铃声叮叮当当。在当时,倘若有谁专门进城只为吃东西,会被当做茶余饭后的笑谈。我们村里的单身汉外水经常走路去城里吃小卷粉、烧豆腐,喝苞谷酒,村里人在背地里骂他是好吃懒做的大懒汉。因为有外水这个前车之鉴,没人敢轻举妄动,宁可馋着,也不愿背上好吃懒做的骂名。像吃一碗木瓜凉水这种小事,自然不会坐小马车去,也不会走路去,想吃就自己动手做,不会做的话,只能是遇到时买一碗解解馋。



自从有了拖拉机载人,进城的人渐渐多起来。公路上,马车和拖拉机争相前进,那种场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拖拉机上的人是蹬着风火轮前进,而坐小马车的人则是“拐着花灯”前进。当时建水城里的店铺虽然很多,但冷饮店还很少。建中路上的那家冷饮店算是生意好的了,店面很小,连招牌都没有。除去摊位,只有两张桌椅供客人坐着吃东西,很多人都是站着吃。饮品是老三样——木瓜凉水、拉拉粉、甜白酒。这些饮品都是解馋不管饱,而且没有特色可言。我很想吃一碗木瓜凉水,尽管只要2角钱,可我觉得吃一碗1元5角钱的过桥米线更划算一些。



父亲买了辆自行车给我那天,我特意骑着自行车去城里玩,吃一碗木瓜凉水,一碗甜白酒,回来时遇到熟人。心想,糟了,如果她问我进城干什么,实话实说肯定会被嘲笑。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很惊讶地说:“都什么年代了,还骑自行车进城!”我无地自容了,难道骑着自行车进城不雅观?她说,你拿面镜子看看,被风吹得灰头土脸的,好看么?想想也是,很多人不愿坐拖拉机而改坐微型车了,我还在骑自行车,被风吹得头发凌乱不说,还一脸土灰,的确是有点不雅观。



建水开通乡镇公交车时,各村寨都沸腾了很久。第一天,很多人争着体验这个新式的交通工具。我和女伴在等待了半个多小时后,终于挤上了公交车,我们在城里耍了很久,然后去冷饮店吃东西。这时候的饮品已经比较丰富了。我们点了木瓜凉水、甜白酒、拉拉粉、橙汁冰水、酸角水……吃得肚子滚圆滚圆地才坐着公交车回家。回家后我被奶奶骂了一顿:“你太奢侈了,进一趟城就是为了吃。”隔壁的张婶笑着对我奶奶说:“五妈,不能用你们那一代人的标准来衡量这一代年轻人,时代不一样了。”张婶给我讲了一个藏在她心中很多年的秘密,让我感到时代的变化对人们的观念有着多么深的影响。



1979年的一个下午,张婶独自在家带孩子,突然想吃木瓜凉水,自己不会做,也没人叫卖,搜遍了家里只搜出2角5分钱,于是,她抱着儿子,走了两个小时到城里吃了一碗木瓜凉水,然后坐着小马车赶回家烧火做饭。下了小马车要走半个小时才到家,一路上她都忐忑不安,默默地祈祷没人在家。回到家,看到家里没人才长长地松了口气。这件事在她心里藏了将近20年,她说不敢告诉任何人,一是怕丈夫问家里的那2角5分钱拿去干什么了,二是怕别人笑自己是个馋婆娘。现在不一样了,想吃什么都可以光明正大地享受,不用担心别人怎么看。



2005年,一位老朋友千里迢迢从临沧来看我,点了名地说一定要吃一碗建水的木瓜凉水。我带他去临安路上生意最好的那家冷饮店,给他点了碗水果木瓜凉水,里面有橘子、樱桃、椰蓉、玫瑰等多种配料,老朋友一连吃了三碗,仍觉得不过瘾,可惜肚子已经装不下了。



2007年,几位搞摄影的朋友到建水采风,拍了很多人文景观。一位大姐特意拍了一组木瓜凉水特写。看到这组照片时,我很惊讶。再普通不过的一碗木瓜凉水在镜头下如此华美:红糖水像一面丝绸浸润于晶莹剔透的木瓜之间,玫瑰糖和芝麻如同丝绸上的几个小点缀。



国家取消“五一”长假后,每逢小长假,在昆明工作的朋友都会带上家人自驾车到建水小游,他说,每次到建水,烧烤必吃,木瓜凉水必吃,建水小调必听。有一次,快到曲江收费站了,妻子和孩子突然尖叫,说忘了一样东西。听他们这么一说,突然就紧张起来,万一是证件落在建水,补办很麻烦,连忙停下车问他们忘了什么,只见妻子和孩子神秘兮兮地说,忘记吃木瓜凉水。在妻子和孩子的一再央求下,将车调头回建水一人吃了一大碗木瓜凉水才心满意足地回昆明。



2008年9月我接手旅游周刊,在挖掘建水的特色小吃时,为了弄清木瓜凉水的营养价值,采访过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但没谁能说清楚这碗木瓜凉水的营养价值是什么。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大爷幽默地说,木瓜凉水最大的营养价值就是养嘴。



我把房子租在桂林街,每天都要去临安路上的那家冷饮店买一碗木瓜凉水养嘴。母亲说,既然那么喜欢吃,不如买木瓜籽回来自己揉。一斤木瓜籽,可以揉一大盆木瓜凉水,用冰箱保鲜着,够吃几天了。



自己做的肯定没卖的好吃,关键还是嫌麻烦。一日,在外地打工的一位朋友从QQ上发来消息说,想吃建水的木瓜凉水。当时我在忙工作,不假思索地回复他说“等我忙完工作邮寄一份给你,3天就可以收到”。问母亲木瓜凉水可不可以邮寄,母亲笑着说,用保鲜袋装好后密封,想邮寄到哪里都可以。当这位朋友得知我在准备为他邮寄木瓜凉水后,却说:“别邮寄了,等我回建水,亲自买一碗木瓜凉水来养养嘴……”



发表于《红河文学》

作者:60.168.9.*   发表时间:2012-07-08 22:36:08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