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27561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2008-6-6 16:15:26 主持:说起“80后”,恐怕有很多“70后”甚至“60后”的人们在脑海里都会立刻浮现出这样一些词汇:娇生惯养、“我”字当头、不能吃苦、不负责任,而对于一些更为年轻的“90后”更是曾经有诸如“非主流”、“脑残”等这样一些“专有”的形容词汇。这一代人真的像很多长辈们感叹的那样,是“垮掉的一代”吗?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走进抗震救灾江苏医疗队,认识一下其中的3位“80后”,也许她们的表现能改变很多人对这些年轻人的看法。2008年5月13日,小雨。前一晚,焦灼的心一直朝向这片土地,通信不畅,未知的灾情,灾区人民迫切需要帮助,这一切,催生自己恨不能插上双翅,飞往灾区,伸出援手……——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凌青解说:凌青,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护师,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她和同事刁玮、卞丽艳是这支救援队伍中最年轻的3位“80后”,在“5•12”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她们加入江苏救援医疗队飞赴四川灾区第一线。(上3人资料:凌青,26岁,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护师;刁玮,25岁,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师;卞丽艳,25岁,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护师。)(凌青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不怕危险?因为那边刚地震完,还有余震//嗯,危险倒没有考虑太多,就是因为知道那边现在很需要帮助,就没考虑太多,当时就毫不犹豫地举手了。(刁玮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领导还问我,你需不需要跟家人商量一下,我说我家人应该会支持我吧,反正我先答应了。(卞丽艳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当时我哥接的(电话),我就说我要去四川了,然后就怎么怎么,我哥当时还没反应过来,然后我就挂了电话了……(飞机起飞画面,救援人员开赴前线资料画面,配音乐。)解说:5月13号上午8点救援队集结,12点飞机起飞,下午两点,到达成都双流机场,夜里12点,到达位于重灾区的江油市人民医院,这是震后到达灾区的第一支外省医疗救援队伍。(现场:读日记,上字幕,贴画面) 2008年5月14日,小雨。帐篷一排一排紧挨着,病人一个一个紧挨着,病痛的哀嚎,失去亲人的哭泣,大难之后的惊恐,还有脏污的伤口、血迹斑斑的被褥,一切都触目惊心……——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凌青解说:顾不上休息,救援医疗队的队员们就立刻投入到了抢救伤员的战斗中,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这支22人的小分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疗奇迹。(王黎明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 我们前后共查看、诊治、接待了2000多个病人,大手术120多例,一般性手术,包括清创手术在内,340多个……(声音渐隐)解说: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凌青、刁玮、卞丽艳三位年轻的“80后”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王黎明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 我觉得这对她们来讲,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机会,一个考验她们的关键时刻!(字幕,特技处理:面对磨难:感悟幸福!)(记者/刁玮) 在此之前,你吃过最大的苦是什么,还记得吗?//最大的苦,这一次应该算是吃过最大的苦吧//在此之前//在此之前,好像,没有什么特别……//没有什么吃苦的记忆//对,没有什么特别吃苦的经验//你们俩有没有什么吃苦的记忆?//好像也没有(互相询问的眼神)//都不记得吃过什么苦,看来生活还是比较安逸的//是的……解说:凌青、刁玮、卞丽艳这3位“80后”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以前在家甚至连简单的家务都不做。(记者/刁玮) 会做饭吗?//应该会吧……//应该会?//就是没怎么做过//从来没做过?//嗯//平时家务事也不需要你做吧//在家基本上不做家务事。解说:然而生活一直很安逸的她们,一到灾区便体验到了吃苦的滋味。(凌青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作息时间就是很不固定,什么时候来病人,随时都接病人,也不能说今天工作到什么时候截止,因为也没有下面谁替换你,一直都是我们这些人,24小时待命!解说: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休息成了一种奢侈。(凌青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中午两点多钟那时候有休息,那时候帐篷特别热,有40几度,在那种情况下,我都能睡得着,醒了就觉得自己不像是睡过去的,有点像是晕过去的那种感觉。解说:由于物资短缺,每天的吃饭也成了难题,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很多平时不愿吃的东西都成了这3位女孩子眼中的美味。(凌青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在家里也没觉得肉多么好吃,平时还不吃,然后到那边就觉得特别想吃肉!解说: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伤员们的一个眼神,一声呻吟都牵动着这3位女孩子年轻的心。(卞丽艳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当时就觉得自己本能也好,大家期望也好,非常非常希望能多救治一点人,给一点帮助,能给多少帮助就给多少帮助,感觉不会说是,想不到撑不撑得下去。(刁玮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虽然以前没有吃过这么大的苦,但是我觉得人本身的信念——坚持,我觉得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一组救治照片过渡,配音乐)解说:半个月的艰苦磨难,让3位“80后”的女孩子对快乐和幸福有了另一种感悟。(凌青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看到那些受伤、死去的人,当时就觉得,活着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看到他们受伤的时候,觉得自己健康就是一种幸福, 回来之后,觉得在安全地带工作也是一种快乐。 碰到困难,然后去慢慢地解决,应该也是一种快乐!(黑场淡入淡出) 2008年5月17日,大雨。所有病人在今夜全部撤离,今夜大坝要泄洪,各种逃生知识在耳边炸响,那一刻,觉得眼前世界无比珍贵,紧紧地抱住泳圈,用尽全身的力气,似乎要抓住最后一抹生机,而脑袋里一片空白……——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凌青解说:作为“80后”的年轻人,追求“自我”,追求“个性”曾经是这3位女孩的生活准则。(刁玮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一般都会只考虑自己,考虑其他人比较少。(凌青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不怎么经常打电话回家,因为觉得妈妈总是挺罗嗦的,讲一些注意这,注意那,我妈经典名言就是“吃饭防噎,走路防跌”,就是老这样说,觉得跟他们打电话很没意思/我妈说养了一只白眼狼!解说:然而,在江油的那些天里,目睹灾区群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痛苦,凌青真切地感受到了家庭的珍贵。(凌青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不知道为什么,到那边之后就很自觉地,每天给我爸妈打电话, 那时候我就觉得唠家常,唠一些以前我认为的废话就觉得也很温馨。解说:以往小孩子脾气的刁玮也对同事多了一份关心。(刁玮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上次洗手间都要跟同事打招呼,讲一下,都不能让一个人走散。解说:互相关照,互相帮助,3位年轻的“80后”女孩真切地体会到了“集体”的意义。(凌青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那时候,其它的“自我”都考虑不到了。(江油现场照片过渡,配音乐)解说:在回到南京以后,3位女孩对待同事、对待家人的看法都发生了变化。(凌青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早上看到一个同事,脸色有点白,我就说你怎么了,他就说他肚子有点疼,以前可能不会那么细心,不太会那样问候一句,就觉得挺有感触的,更关心别人了(姚秀兰 刁玮的妈妈) 以前她(刁玮)的性格完全像小孩子一样,什么事情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有些事情,你跟她讲,就能听得进去,比以前懂事。2008年5月14日,小雨。跪着为他们换药,就像是虔诚地在为他们祈祷平安,在横陈的病人中蹒跚,怀着一颗颤抖的心,抚触一个个伤口,只愿能为病人带来一份安宁的慰籍, 此刻满腿泥巴,此刻双手血污,此刻鞠躬尽瘁,此刻洗去铅华,救死扶伤已不需浓妆淡抹……——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凌青(黑场淡入淡出)解说:“责任感”曾是长辈眼中的“80后”们普遍缺失的意识,但是在四川灾区,3位“80后”女孩领会了“责任”的意义。)(凌青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地震之前会有那种声音,特别恐怖,就像那个油桶滚过来的声音,好多个油桶,就从地下传出来,然后声音特别像洪水过来的感觉。解说:遭遇余震是救援队员们的家常便饭,5月18日凌晨1点,江油市文胜乡以北、马角镇以西发生6级余震,巨大的晃动伴随着山体滑坡的轰鸣,从未有过的恐惧笼罩着3个年轻的女孩,但是,她们谁也没有表现出来。(记者/刁玮) 后 为什么呢,你们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安全的方式,去更安全的地方,或者直接申请回家//当时我们没有考虑到这些,当时大家都把生死置之度外了,都没有考虑。解说:凌青说,她们所有的勇气都来自于病人那种渴求帮助的眼神。那种强烈地“被需要”的感觉,是3位年轻的女孩以前未曾体验过的。(卞丽艳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我当时就觉得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其实那么简单,但是那么重要!(凌青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地震的时候,我们就有一种“装大人”的感觉,就是觉得可能那个时候,我们自己不能恐慌,然后那时候,病人都很恐慌,如果我们恐慌了,可能病人就更没有安全感,所以好多时候,自己像在装大人,然后强迫自己很镇定,其实心里也很害怕。解说:经历过这些磨难的考验,3位“80后”的女孩真正懂得了什么才是“责任”。(凌青 江苏救援医疗队队员) 那个时候可能才是真正地不把我们这种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这时候才真正地履行它真正的意义,就是履行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真正的含义,那个时候才是真正觉得很强烈!解说:从5月13号到27号,江苏首批救援医疗队在四川江油奋战了整整15天,这15天里,3位年轻的“80后”队员不抛弃,不放弃,向灾区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王黎明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 对她们来说,她们没有经历过,你不能说她们不行,而实际上你要让她们经历,经历过,她们还是非常好的,而且她们的适应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比我们还要强得多,她们的生命力要比我们旺盛得多,所以要给她们机会,有机会她们一定会把事做好! (熊伟 高伟)
作者:60.168.16.* 回复:1 发表时间:2012-03-18 14:54:27
走近江苏医疗队里的“80后” 25日中午,江油市人民医院简易的帐篷里,凌青,刁玮,卞丽艳,三位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年轻女护士聚在了一起。她们有一个共同特点:80后。 从5月13日抵达地震灾区,短短的十几天,她们经历了人生中最艰苦也最难忘的一段。 这些天,最向往的是什么?“吃肉!”调皮的刁玮抢着答复记者。在南京,害怕变胖的刁玮抗拒吃肉。可是,到了地震重灾区江油,连续吃了3天从南京带过来的方便面后,刁玮禁不住流着泪喊:“我要吃肉!” 除了吃,最难受的是不能洗澡。“由于工作量大,我们天天累得汗流浃背,可帐篷里没有水和电,没法洗。”刁玮还被蚊虫咬了一身疙瘩。“有了水,有了电,也有志愿者来给我们送饭,条件已经好多了!”刁玮还挺知足。但吃肉,美美吃上一碗红烧肉,她的这个愿望,目前依然没有实现。 这些天,最讨厌的是什么?“下雨!”卞丽艳说。20日晚上,江油下起雨来,雨水淋到了帐篷里,把床垫淋湿了,大家的生活用品也都泡在了水里,一位同事的拖鞋竟然漂走找不着了!下雨难过,晴天也不好受。太阳一出来,江油气温近30℃,帐篷里达到35℃。人睡在里面,就像进了蒸笼。 这些天,最难忘的是什么?凌青的回答同样让记者意外:吹救生圈。原来,前几天有传言说,江油附近的堰塞湖要决堤,城里会有大洪水。为防万一,同事就到街上买来救生圈,每人发了一个。没有打气筒,凌青和同事们就自己用嘴吹。“我怎么吹也不能把救生圈吹鼓起来,那一刻,觉得特别绝望。” “虽然在这里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比起灾区那些失去亲人、家园的人们,我们吃的这点苦无所谓,挺一挺就过去了。”这同样也是3位80后的心里话。 (新华日报特派记者:朱新法 翟慎良) (《新华日报》2008-05-24)
作者:60.168.16.* 发表时间:2012-03-18 14:56:31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