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47568次
2人
2个
14个
52人
7部
元朝名相拜住传略中华王朝,自大夏王朝始,到大清王朝灭亡,曾经炫赫三千余年。各王朝的兴盛衰落,一方面取决于历史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帝王将相对国家管理的成败。以皇帝为首,辅以王候将相的最高统治集团掌握着中华王朝的军国大权,他们的所作所为,对该王朝的强弱治乱,对国家的兴旺发达,乃至对整个历史进程,都有着重大影响。纵观历史沧桑,他们有的是历史长河中的顺水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是春汛,有的是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钩沉他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功过,自有历史评说。中华王朝历史上令人称颂的名相重臣不乏其数,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之举为后人所赞扬。这里记述的是元朝名相拜住之史实,使人们从中颇得裨益。崇 儒 励 志拜住,蒙古札剌尔氏。元大德二年(1298)出生在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乐安里。为将相之后,始祖孔温窟哇,二世祖木华黎,右丞相安童之孙。其父兀都带元成宗皇帝即位后封为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并领太常寺之职。拜住五岁时,父亲兀都带不幸去世,母亲怯烈氏夫人年仅二十二岁,她立志寡居守节和婆婆把拜住抚养成人。平时,婆母俩对拜住勤管严教,发现一点不合礼仪的地方都要训导教育。拜住自小勤奋好学,功课根深底厚,为人谦躬审慎,熟谙朝中世故,表现出宏远端亮的祖风。另外,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为少年拜住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拜住少年时期是在元朝京城大都度过的。史书记载:元朝第一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八月迁都燕京,改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1267)正式兴工,在金中都旧城的东北修建新城。至元五年(1268)十月,宫城成,始建大内。至元九年(1272)二月,改中都为大都,定为都城。大都北连朔漠,南控中原,西拥太行,东濒渤海,地势优越。忽必烈迁都大都城,并按汉文化的传统,兴筑新都,说明元朝的统治重心已由漠北移到中原。为了巩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忽必烈必不可免地要学习汉文化,改行汉法,形成元朝盛世。至拜住出生时,大都历经26年盛世建设,已成为元朝政治经济中心,中央机构均设于此地,为少年拜住的成长提供了特定的社会环境。拜住出生后,正值元成宗铁穆耳帝至元三十一年(1294)四月即位四年。元成宗铁穆耳是元世祖忽必烈创建大元王朝后的第一位继承人,他“承天下混一之后,垂拱而治”,竭力执政世祖留下的一个规模宏大的大元帝业。元成宗皇帝即位之初,在《即位诏》中颁布了守成政纲:“尚念先朝庶政,悉有成规,惟慎奉行,罔敢失坠。”元成宗内承祖制,外修友好,社会一时安定。拜住少年时,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正月驾崩于病榻之上,三月元武宗海山即位。元武宗因循汉制,重儒遵道,加上家族的严格教育和本身崇儒励志,少年拜住胸怀韬略,武艺精通。至大二年(1309),11岁的拜住袭为宿卫长,走上了立志报国之路。拜住的政治思想主要受儒家政治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在延祐二年(1315)他任太常礼仪院使时,“每退食必延儒士咨古今礼乐刑政,治乱得失。”他把儒家学问视为“宰相之资。”并认为“若治天下,舍仁义,则纲常乱矣。”元英宗为太子时,在东宫中早就听宿卫之臣说起拜住之贤德,甚为崇赏。并时常与拜住交谈为臣之道,治国之策,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为以后君臣合作,推行新政打下牢固的基础。太 后 预 政在元朝皇帝中,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不事游畋,不喜征伐,不崇货利”,事皇太后以孝,待宗亲大臣以礼,颇有儒家风度。然而,正因为他曲意事孝,对皇太后“终身不违颜色”,以致造成了仁宗朝太后预政,权奸蠹政的严重局面。武宗、仁宗的母亲答己太后,是一个生性爱干预政事的女人。成宗死后,她曾以二子星命付阴阳家推算,以确定所宜立之君,由此造成了武宗和她的一场误会。武宗死后,当仁宗尚未即位之际,她又在兴圣宫干预朝廷人事,降旨召云南行省左丞相铁木迭儿为中书省右丞相。当仁宗着手组建自己的执政班子时,答己太后也建立了一个内则依靠黑驴子母亦烈失八,外则依靠右丞相铁木迭儿,徽政院使失列门、纽邻等干预朝政的体制。铁木迭儿在任云南行省左丞相期间,因擅离职赴阙,武宗朝的尚书省即奉旨诘问,但因有皇太后旨,故赦之。及仁宗即位,太后已用他担任中书省右丞相,仁宗只好曲意承认。仁宗虽然一再颁诏反对武宗朝以来存在的“内降旨”除官行为,但却无法制止母后利用内旨干预朝廷人事。据中书省臣统计,仁宗即位之当年(1311),“今春以内降旨除官千余人,其中欺伪,岂能悉知。坏乱选法,莫此为甚。”这一千多人的除官,既然中书省和仁宗都不清楚,肯定是通过皇太后系统直接任命的。延祐元年(1314),回回人、丞相合散,自言非世勋族姓,不可独当国,因举以病去职的铁木迭儿复为中书右丞相。仁宗考虑到铁木迭儿是太后信任的人,当即表示同意,并且嘱咐合散:“卿其启诸皇太后。”仁宗为了不违背太后之意,竟然把任命右丞相这样的重大国事,也交由太后决定。铁木迭儿再次入居首相职位期间,朝廷的政事更加阻滞,“僚属及六部诸臣,皆晚至早退”,致使“政务废驰”,刑狱、钱谷、铨选诸事稽违。受太后宠亻幸的右丞相铁木迭儿,“怙势贪虐,凶秽滋甚”,激起了朝野的不满和忿恨。加之他执政上的失败,更引起内外监察御史四十多人对他的弹劾。其内容包括劾他“桀黠奸贪”,“蒙上罔下”。占据晋王田及兴教寺地和卫兵牧地,窃食郊庙供祀马,接受诸王人等银钞、宝珠珍玉之贿动以十万计。诸子无功于国,尽居贵显。纵家奴凌虐宫府,为害百端。误国之罪,又在阿合马、桑哥之上。“四海疾怨已久,咸愿车裂斩首,以快其心”。仁宗听后,大为震怒,下诏逮问。不料,铁木迭儿却逃匿在皇太后近侍家,有司不得捕。仁宗为了不伤太后心意,最后仅罢铁木迭儿的相位,敷衍了事。太后与铁木迭儿狼狈为奸,“浊乱朝政,无所不至”。杨朵儿只奉命缉拿铁木迭儿归案,徽政院近臣以太后旨,将他召至宫门,“责以违旨”。枢密副使张笙批评朝廷任用铁木迭儿“非其人”,被徽政院使失列门以“皇太后旨”加以“切责”。张王圭被杖,“创甚”,离开“国门”。铁木迭儿擅政期间,有御史中丞赵世延等劾其罪恶十三事,内外御史论其不可担任太子太师的,又有四十余人。尽管如此,但由于有太后的庇护,仁宗“终不能明其罪”。太后与铁木迭儿的蠹政活动,不仅给仁宗朝带来严重的政治危害,而且在仁宗死后仍不罢休,还给继位的英宗朝留下无穷的后患。力 行 新 政仁宗即位之第五年,即延祐三年(1316)十二月,立嫡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兼中书令、枢密使。四年后,硕德八剌正好十八岁,仁宗病逝,他顺理成章地于当年(1320)三月十一日登上皇帝宝座,是为英宗。英宗即位后,虽然从礼仪上尊答已太后为太皇太后,又是上尊号,又是授册文,但是对她“浊乱朝政”的行为十分反感。因此,当太后前来祝贺英宗登基时,“英宗即毅然见于色”。这使得答己万分后悔,说:“我不拟养此儿耶!”从此“饮恨成疾”,直至死去。英宗即位之初,虽然曲从太皇太后之意,加封右丞相铁木迭儿以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师头衔,“诏中外毋沮议铁木迭儿”。但对他与失列门“恩义相许,表里为奸”,权倾朝野,诬杀大臣,“以快私怨”的作为甚为不满。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英宗“觉其所潜毁者,皆先帝旧人,滋不悦其所为”,于是,他开始在朝中物色心腹,培植忠于自己的势力。一个出身于蒙古贵族家庭,仅此他大四岁的青年政治家拜住遂即选中。拜住出身于元朝开国功臣木华黎之后,在蒙古贵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英宗即位,遂拜他为中书平章政事。逾月,又任拜住为中书左丞相,引以为心腹。适逢有人告发岭北行省平章政事阿散、中书平章政事黑驴及御史大夫脱忒哈、徽政使失列门等与故要束谋妻亦列失八谋废立,犯了谋逆之罪。英宗密得其事,御穆清阁,召拜住谋之。拜住请鞫状,对曰:“此辈擅权乱政久矣,今犹不惩,阴结党羽,谋危社稷,宜速施天威,以正祖宗法度。”英宗原来有些犹豫,担心“彼若借太皇太后为词,奈何?”在听了拜住这番义正严词之后,不禁动容说:“此朕志矣”。于是,命令卫士悉擒斩之,并籍其家。由此揭开了这对少年君相合作推进新政的序幕。失列门之党既诛,由于答己和铁木迭儿支持的政治势力仍然十分强大。铁木迭儿三度入相,前后“专政十年”,党羽心腹遍布朝中,盘根错节,“诸子内布宿卫,外据显要,蔽上抑下,杜绝言路,卖官鬻狱,威福己出,一令发口,上下股栗,稍不附己,其祸立至,权势日炽,中外塞心”。因此,在一段时间内,英宗还不得不对铁木迭儿佯示“信任”,如以坐诛的贺伯颜、失列门、阿散的家赀、田宅赏赐给他,并加封他“摄太尉,奉玉册行事”。拜住这时也只能通过私下场合,“密言于帝”,密献计策,对铁木迭儿的倒行逆施和势力扩张进行一些抵制。只是到了至治二年(1322)春正月,英宗亲祀太庙后,他才公开明显地表示出对铁木迭儿的冷淡疏远态度。当时,铁木迭儿久称疾,听说拜住奉旨离开京师,他于是便“出莅省事,人朝,至内门”,想进见英宗,结果被英宗碰了回去。英宗遣速速赐之酒,并对他说:“卿年老宜自爱,待新年入朝未晚。”铁木迭儿遂怏怏而还。“然其党犹布列朝中,事必禀于其家”。由于英宗、拜住君相态度逐渐强硬,铁木迭儿的气焰受挫,“故不得大肆其奸,百计倾之,终不能遂”。英宗、拜住大展手足,力行新政,是从至治二年(1322)十月开始的。当时,他们的政敌的后台人物铁木迭儿和答己相继于八、九月间病卒。而拜住则已于这年二月总领左、右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十月再拜中书右丞相,“独任以政”,总揽了中书省的庶政和宫廷待卫、机务大权。这些都为推行新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量启用老臣儒士。拜住任右丞相后,首荐“四世旧臣”张王圭,并向他请教“宰相之体何先”的问题。是年冬,起用张王圭为集贤大学士,继又拜中书平章政事。自此以后,拜住大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至治三年(1323)正月,英宗又根据拜住的举荐,任命前枢密院副使吴元王圭、王约为集贤大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韩从益为昭文馆大学士,“并商议中书省事”。拜住还建言:“前集贤侍讲学士赵居信、直学士吴澄,皆有德老儒,请征用之。”英宗喜曰:“卿言适副朕心,更当搜访山林隐逸之士。”于是,又任命赵居信为翰林学士承旨,吴澄为学士。此外,在短期内被委以集贤、翰林院及六部官职的,还有王结,以及由他推荐的“名士宋本、韩镛等十余人”。这一期间,“士大夫遭摒弃者,咸以所长收叙,文学之士,则待以不次之除”。英宗、拜住为了“一新政务”的需要,“尊礼老臣”,大量起用遭受铁木迭儿排挤打击的先朝致仕老臣,“商议中书省事”,一方面可以弥补这对年轻君相治国经验不足的缺陷,避免政治上的差错;另一方面则显然是出于对抗以答己、铁木迭儿为代表的蒙古守旧势力的考虑。在“其党犹布列朝中”的形势下,君相二人只有借助于在政治上反对守旧势力的老儒旧臣。而这些老儒旧臣在被征用后,为了实现儒学治国的政治理想,也无不尽心辅佐。他们“以其禄居家,每日一至中书省议事”,在实际上充当了英宗推行新政的“智囊团”。“至治之政,多所参酌”。罢黜冗官,整顿吏治。鉴于元世祖以后各朝官僚机构急剧膨胀,内外官署改升创设,日积月增,“近侍各私其署,夤缘保禄”,冗官冗职泛滥成灾,历朝“虽尝奉旨取勘减降”,成效甚微。为此,英宗决定大刀阔斧地减并除罢冗官冗职。至治二年(1322)十一月,开始下令罢世祖以后冗置官。三年(1323)二月,罢徽政院所属三尽管府。接着,又“锐然减罢祟祥、寿福院之属十有三署,徽政院断事官、江淮财赋之属六十余署”。与此同时,英宗执法严明,“果于刑戮”,注重整肃吏制。他常戒群臣说:“法者,祖宗所制;非朕所得私”,虽大臣近侍“有罪,当论如法”。“若为不法,则必刑无赦”。拜住独任大政后,“患法制不一有司无所守,奏详定旧典以为通制”。御史李端也建言:“世祖以来所定制度,宜著为令,使吏不得为奸,治狱者有遵守。”至治三年(1323)正月,英宗遂命枢密副使完颜纳丹、侍御史曹伯启、判宗正府不颜、集贤学士钦察、翰林直学士曹元用等,在仁宗朝“凡经八年,事未克果”的基础上,“纂集累朝格例”。二月,会集中书平章政事张王圭及“议政元老”,“率其属众共审定”。格例成定,凡二千五百三十九条,堂议题其书曰《大元通制》。英宗称赞其为“善令也”,下令“颁行天下”。颁行《大元通制》体现了英宗重视法制,督责各级官吏遵循典制法令,以改变政令不一,罪同罚异的混乱现象,一新政治的用意。行助役法。针对当时国内“水旱相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为缓和阶级矛盾,拜住力主“轻徭薄敛”。他上奏说:“帝王得天下以得民心为本,失其心则失天下。钱谷,民之膏血,多取则民困而国危,薄敛则民足而国安。”,英宗称赞此言“甚善。朕思之,民为重,君为轻,国非民将何以为君?今理民之事卿等当熟虑而慎行之”。至治三年(1323)四月,在中书省集议的基础上,英宗“诏行助役法,遣使考视税籍高下,出田若干亩,使应役之人更掌之,收其岁入以助役费,官不得与”。其法规定:“凡民田百亩,令以三亩人官,为受役者之助。”这种助役粮法,在英宗死后,被其后继者沿用。据记载,泰定(1324--1328年)之初,在江南地区,除民户有田一顷以上按规定输税外,“每顷量出助役之田,具书于册,里正以次掌之,岁收其入,以助充役之费。凡寺观田,除宋旧额,其余亦验其多寡令出田助役焉”。此法实行后,“民赖以不困”,故《元史》“并著于此云”。裁减不急之征。英宗推行新政之初,以立拜住为右丞相颁诏天下,首先宣布“流民复业者,免差税三年”。在实行新政的十个月中,又相继下令:“凡差役造作,先科商贾末技富实之家,以优农力”。诏免陕西明年(至治三年)差税十之三,各处官田明年十之二,江淮创科包银全免之。免回回人户屯戍河西者银税。罢上都等十处金银冶炼所,“听民采炼,以十分之三输官”。至治三年(1323)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七月,英宗诏“减海道岁运二十万石”,并免铁木迭儿所增收的江淮税粮。与此同时,英宗还下令规定:“今岁不宜大兴土功”;拜住“以国用不足”,谏止了英宗“命作佛事”的念头。这些措施,避免采用杀鸡取卵的办法,符合封建国家的长远利益,客观上有利缓解民困,安定人民生活。综上可见,拜住入相以后,所推行的“振立纪纲,修举废坠,裁不急之务,杜侥悻之门,加惠兵民,轻徭薄敛”的种种新政改革,其核心仍然是在继续进行元世祖即位以来的“行汉法”的政治措施。“英宗倚之,相与励精图治”,企图以此开创一个继承世祖业绩,“天下晏然,国富民足”的政治局面。而这一切,又不能不触犯保守的蒙古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的恐慌和不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奸臣畏之,卒构祸难”;“奸党畏诛,遂构大变”;“奸党不自安,潜蓄异图”。一场谋弑英宗的非同寻常的宫廷政变发生了。南 坡 之 变至治三年(1323)春,英宗车驾巡幸上都,拜住以右丞相兼怯薛长的身份随行。五月,英宗御上都大安阁,见太祖成吉思汗、世祖忽必烈的“遗衣”,“皆以缣素木绵为之,重加补缀”,曾“嗟叹良久”,感慨万千。他益思“祖宗创业艰难”,决心推进新政,实现“图治”之愿。为此,在上都,他与丞相拜住抓紧时机,处理政务,发布了一道又一道施政命令。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奸险贪污”的罪恶暴露,拜住遂向英宗“悉以奏闻”。御史盖继元、宋翼也奏言铁木迭儿“上负国恩,下失民望,生逃显戮,死有余辜”。英宗大悟,毅然下令于五月追夺其官爵及封赠制书,六月毁其父祖碑,追收无受制书,告谕中外,七月籍其家资。这一果断措施,引起了“名为义子,实其心腹”的铁木迭儿的余党铁失的恐慌,为了逃脱即将降临在他身上的厄难,他不惜铤而走险,主谋策划了一项“结谋弑逆”,剌杀英宗君相的罪恶计划。在英宗车驾返程的前三天,铁失便迅速地纠集了一伙亲信党徒和朝中仇恨英宗的人,秘密策划行弑阴谋。同时,他还寄希望于与宣徽院内侍集团关系十分密切,且握有重兵驻守漠北的晋王也孙铁木儿,密遣斡罗思告诉他说:“我与哈散(枢密副使;又作阿散)、也先铁木儿(知枢密院事)、失秃儿(大司农)谋已定,事成,推立王为皇帝。”显然,铁失一伙是企图用刺杀英宗,另立新君的途径来摆脱困境,以便绝处逢生。晋王也孙铁木儿于八月二日,在行猎之地秃刺得知这一逆谋后,立即将铁失的来使斡罗思囚禁起来,同时遣别烈迷失等火速奔赴上都向英宗报告。不料,遣使未至,而“南坡之变”已经发生。 八月五日,英宗一行自上都南归,驻跸离上都三十里之南坡(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是夕,铁失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与知枢密事也先铁木儿、大司农失秃儿、中书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前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完者、前治书侍御史锁南、铁失之弟宣徽使锁南、典瑞院使脱火赤、枢密副使阿散、佥书密院事章台、卫士秃满,及诸王按梯不花、孛罗、月鲁铁木儿、曲律不花、兀鲁思不花,共计十六人,闯入皇帝行幄,发动政变。铁木迭儿之子锁南“亲斫丞相拜住臂”。在杀害拜住后,“铁失直犯禁幄,手弑英宗于卧所”。铁失一伙行弑得逞后,遂分兵两路:由诸王按梯不花及也先铁木儿“奉皇帝玺绶”、北迎晋王也孙迭木儿于镇所。由铁失、赤斤铁木儿等一伙急驰大都,深夜从北门入城,迳人中书省,“坐中书堂,矫制夺执符印”,“收百官印,趣召两院学士北上”。当时,百官“莫知其端,久之,稍有知上暴崩于南坡者”。英宗死时年二十一岁,从葬诸帝陵。泰定元年(1324)二月,上尊谥曰睿圣文孝皇帝,庙号英宗。四月,上蒙古语庙号曰格坚皇帝。英 名 永 存“南坡之变”后,晋王也孙铁木儿迫不及待地于至治三年(1323)九月四日即位,是为泰定帝。泰定帝即位之初,为安抚人心,在其组建的中枢机构中,除依靠晋王府的内史旧臣外,对直接参与“南坡之变”的元凶,也分别加封官爵,佯示赏功。但当他牢牢控制了皇权后,又不得不对这伙危害皇权的“奸臣贼子”进行严厉的惩罚。泰定帝即位之次月,在他尚未到达大都之前,下令将留在行所的也先铁木儿、完者、锁南、秃满等元凶,一举诛杀。被先期派遣回大都告祭太庙,且充摄祭官的铁失、赤斤铁木儿,以及失秃儿、脱火赤、章台等元凶,也在十月六日同一天,被中书右丞相旭迈杰、御史大夫纽泽干净利落地捕杀。泰定帝为了洗刷和表白自己,采纳臣下对他的建议:“不除元凶,则陛下美名不著,天下后世何从而知。”为了维护皇权的尊严,巩固统治,继续清除铁失余党。对铁失一伙“并戮其子孙,籍其家产;”对依附铁失的官员,以“坐党铁失”罪免官;对“亲与逆谋”的“铁失之党”月鲁、秃秃哈、速敦等,一并诛杀;对参与逆谋的五个诸王分别处于“流窜”。与此同时,泰定帝为了争取人心,还采取了尊崇被害先帝,昭雪冤案措施。除追谥被弑英宗外,对在铁木迭儿擅政时遭到诬杀的大臣予以昭雪。“诏存者召还录用,死者赠官有差。”并采纳中书右丞相旭迈杰上奏:“先世丞相拜住尽忠守节而命殒群凶,请皇帝嘉奖以光后世”。泰定帝下昭厚葬拜住,并赠封拜住为清忠一德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东平王,谥号忠献。1324年正月,泰定帝册封拜住之子拜笃麟为宗仁卫亲军都指挥使。拜住灵柩始葬于平江(今苏州市),明永乐初年,迁葬于陕西冯翊(今大荔县)兴平村(今拜家村)。清道光元年,族人奉旨在同州府(今大荔县)修忠义祠,将忠献公英灵入同州忠义祠内。道光十二年,皇帝下旨在拜住坟前树一石碑,额上镌刻“圣旨”两个大字,碑文竖写:“皇清敕旌元右相东平王忠献公墓”。综上所述,拜住出身元朝贵族之家,远承先祖之风,在他短短的二十五年生涯中,励精图治,精忠报国。以他的才智和胆略为元朝的兴盛而竭尽全力,一身正气,一生英名,永留人间。鉴于元朝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有些论述又极易出错,资料浩如烟海,研究与撰写都很难。为了弄清历史史实真象,本文力求靠近历史。同时,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了历代史著,也参考了一些今人的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谢忱。
作者:拜晓峰 回复:0 发表时间:2012-04-07 14:50:36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