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27489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转自安徽宣城《章氏文化研究》会刊七代医济世 一门双子星记祥斋、华斋二公的生平事略李青凡俶稿祥斋和华斋兄弟俩是宣城章氏家族星座中一对双子星人物。他们是深受社会各界赞誉的名流医家和竭诚便民服务的私企冶坊老闆。为当时社会慈善事业,医人济世和为民生产生活所需的社会服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俩同是本市新河镇人,宅居在两水合秀、一剑中流的塞口山西麓坪恒通锅坊的世居地。祥斋,单名瑞,宗名先抚,传承祖业,精歧黄术。华斋,单名棣,宗名先藩,克守祖业,精于冶坊铸造业。他俩为遗腹子孪生兄弟,能精操祖业,终成大器。这主要是与其“母仪父训,一人兼之”的刁氏母亲倾心教养,以及与他外公、舅父的庭训情愫,环境教育是分不开的。母亲姓刁,是我区金宝圩刁氏望族、家世儒宗的修职郎(文职官,相当今副处衔)刁馨之孙,郡庠生刁克家(即祥斋兄弟姑祖父)之女,国学生刁时遇之姐,上海美专毕业刁正昶和上海法政大学毕业刁正皓之胞姑。因其出于翰墨世家,幼承闺训,淑娴承教,自然端正有方,故其文化情愫,抚育教子,均有着良好的教养方式。何况孪生兄弟投读外公和舅父塾馆,研读书文,叨陪鲤对,以及其环境教育的薰陶,也是孪生兄弟俩智力升华,天天向上的好机遇。刁氏“集母道、夫道和师道于一身,教读兼任”,因材施教,未遑一刻。这对孪生兄弟稳步上升,确实是春杏枝头,雨露先润。刁氏常对两个孪生兄弟说:“明太祖马皇后常对其众儿孙曰,当有以自立,幼而孤,何伤也。孔孟两家,俱是无父儿,终成大圣大贤,亦此之谓也。”意思是说,你俩虽无父亲教养,但只要发奋自立,继承祖业,抓住机遇,也可发迹兴家。刁氏采取讲故事、诉家史的方法,培养孪生兄弟理想情操,谆谆教诲之举,实为巾帼之英杰,一时乡邻里市间,无不称誉其“冰霜励志、慈训有方”。前民安徽省民政厅长姻晚汤志先赠其六秩寿匾“劲节晚荣”四字,褒扬刁氏是贤妻良母,善理家政之能手。祥斋公承先祖遗志而精青囊,“遵庭训,贫者施以药,富者不计酬,”披星载月,奔走于市肆乡里之间,全身心投入医病救人工作。白天为人治病,晚上精读医典,研究疑难病症。医术医德深孚众望,求医者不绝于门,当时皖东南和江苏邻近县市民众无有不知晓神手妙医的章祥斋医家,实为我县当时之名医良相也。民国纪元初,皖第五混战旅长夏某因战事以重金聘公为旅部军医官,公鄙其鱼肉民众之行为,婉言拒绝。后怕招来麻烦,挂名为芜湖警察厅卫生科员,赢得了为民治病的好时机。公擅长行治中医,最卓绝的是“痬医之功,名飞遐迩”,这是公精求医典,显迹祖传秘方的结果。从其世代医史看,公之高祖广文公官衔登仕郎(八品)老中医,绝招痬科(外科),曾得淳邑候爵许某赠匾“功同良相”。粮捕府首白某赠匾“妙手经纶”。曾祖(广文长子)仙源公知州衔(4品),行职皇宫詹事府主簿,业精痬医,曾得淳邑候爵扬某赠匾“青囊奏效”,御前侍卫官胡某赠匾“方传龙府”,得郡守参府柏某赠匾“针神和缓”。祖父(仙源长子)绳武公“善承父志”处世和平,治医有方,惜其不寿,年二十二英逝。父荣霖公(绳武长子)专业中医,刚青囊行世,未及发迹,年二十三撒手人间。综其上四代和下属(儿、孙)二代,(计七代医世之家)均敬业医道,治人济世,从不懈怠。章氏歧黄世家,祖传医训“研读医学经典,切究辨证论治。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勿轻发。医德医道,发藻其中。”公治医而外,还勤于时务,处事公道,计谋得当,曾以“绅商学农界之领袖,行职为皖望江县厘金局(地税事务)主任,对上对下均以和平决事,乐于行职,为姻晚汤志先所赞赏。汤公1927年得国民党中执委国民政府常委李烈钧荐任为前民安徽省民政厅时,委章公民政厅视察员赴各县巡访政务,体察民情,一年多的巡访工作,公之耳闻目睹,深感民众苦难重重,政治腐败,自感无力回天,遂辞职致书汤公“……政腐民贫,自觉无力,今尔后,望君以医国之弊为已任,愚等以医民之疾为己责,希共勉之”云云。辞职返宣,为民行医治病。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皖江洪水滔滔,浮尸筑岸,漂物断流,百姓流离失所,哀鸿嗷嗷塞道,人相啖食,不一而见。宣城四十五万灾民无家可归,五拾余万亩丰收在望的庄稼被大水吞噬,公面对水灾的残酷现实,疾首痛心,他上下谋求,苦旅奔走,时参与前厅长汤志先、皖南义赈主任翟展城(今芜湖红杨树人)、宣城县长赵舒怡(前段永清)和宣北乡绅议定救灾措施,除急呈中国救济总署(上海)、安徽分署报请赈济外,并着人吁请社会义捐、号召市富乡绅捐钱捐物,设赈济站,建施粥棚、救应灾民,为赈灾抗荒,竭尽了桑梓之情,曾获得省三等赈务奖章。一九三二年,辛亥革命之勋黄兴夫人徐宗汉女士为南京白下路创建的“贫儿教养院”的孤儿们有个学以致用的场所,特来宣城找黄的学生——时任安徽第九区督察专员兼宣城首席县长周君南,拟在宣谋地建实习农场,周知公热心公益,办事诚信,请予参助。公深为徐爱民忧民、抚孤成业的精神所感动,选今之卫东乡茆市冲为场址,除号召义捐土地和半价赎买外,公全家捐银元三千余元和十六亩土地,与县征用山地、冲田和园林等,创建了“开国第一所贫儿教养院宣城农场”。徐聘公为院董。公以医名世,以德信人,不幸于1943年病逝,遗著有《医术与医德》、《从医心得》二墨稿,惜毁于日军战火,未及付梓,杏林深感遗憾。华斋公能“素守家风,镕铸锅具农器,便民利用。无事喜阅各家遗书,并工画山水人物,不干外事,不慕虚名,意外之财,丝毫不取,公益善举首为提倡,乐守田园有隐士风焉”。这是家谱对其述事的写照。华斋公为人和平忠厚,经营诚信为先,他在绍承祖公的冶炼铸造业上是章氏历代传手中的能手,其实章氏从清代道光年间始发迹,启炉冶炼铸造业,曾祖仙源公相中新河东岸西麓坪有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商贸交集的的优越条件,正是创造冶坊理想处所,决意在扼胜处西麓坪创建“章恒通锅坊”,生产熔铸各种铁锅和各种农具等。为防假冒选用“恒”字朱色印刻在产品上,作为信誉保质的标记。冶坊大门写有向社会承诺的“诚信货真”的联语:“恒仰鸿均古今在冶,通融造化天地为炉”,至第四代华斋承业后,精于治商,探索谋求、懂得了注重产品质量,薄利多销,恪守信誉,包调回换,是争夺市场,打开经营局面的重力棒。于是冶坊原料,除以旧换新,采取送货接源的办法外,主要从上江城市和武汉市场进货,销售除皖省外,对直售和批零的江浙湖广等省邻诸多县市,按送货上门,计款结算方法,银货两讫,销路逐渐广远,经营日趋兴隆,声誉随之提高。恒通冶坊,自道光元年(1821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机炸宣城止)约经营120年,经章氏四代人智商家业传承赓扬,冶坊有近200号工人,冶坊面积6万多平方米,冶房150多间,流动资金十万多银元。冶坊有生炉一座,皿炉三座,年产各式锅具灶具近20万张(个),铁制车机(锅模)一座,特制机具近百把,各种模具上千个(副)等软硬资产,具有一定的规模,成绩是惊人的。一个120余年的私企冶坊,代代相传,仍兴旺发达,接连不衰,其中经商的秘籍宝典是值得探索切研的。恒通冶坊二、三十年代是鼎盛时期,三十年代后期,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汪伪军和国民党散兵游勇,结伙抢劫霸世,冶坊软硬资产,被掳掠一空,冶坊被火毁无存,哀哉,哀哉!章氏四代人苦心经营的百年冶坊毁于一旦。综观章氏孪生二兄弟各遵祖业,各有所专,各有所成,各显其迹,真称得上“七代医济世,一门双子星”,在那乱离动荡的时代,尽己之所能,自强不息,确已登极到光辉顶点。
作者:222.184.28.* 回复:0 发表时间:2009-03-09 18:40:10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