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206139次
3人
9个
52个
1909人
97部
毕遷延(迁延)(?-?),名魏諱(讳),战国时期魏咎之子,毕万之后裔。先时姓魏,依据魏国始祖之源复又姓毕。据查,公元前203年,经自汴梁(或陕南)避乱东来,山东半岛东南端的黄海之滨,占籍不夜斥山之古庄(原为古县文登境内,现为山东省荣成市境内)。遷延公乃文登毕氏之始祖也。参见家史:《文登畢氏古今源流谱》作者 毕学(庶)仁 化名 华章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南毕家杖子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一年(庚辰)仲秋印公元前203年楚汉相争时,吾文登毕氏始祖遷公延自(豫地汴梁或)陕西咸阳县西北避乱迁至山东半岛东南端的黄海之滨。初在不夜(县治在今山东荣成市不夜村,遗址在今荣成市埠柳镇不夜村南,东距成山头约30公里),斥山古莊驻足定居,并以耕渔为业,传家继世。毕元恺 (畢元愷) 文登毕氏始祖遷延公之后裔,也是文登毕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的为官之人。唐朝登州刺史。唐朝神龙三年(707年)登州刺史毕元恺在文登汪疃集北山获白鹿进献皇帝李显。参见:《太平寰宇记》卷20登州文登县:“白鹿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唐神龙三年白鹿复见,刺史毕元恺以进。”见《齐乘》卷1。 见 明代泰昌年间编修《登州府志•职官表》;今郁贤皓先生著《唐刺史考全编》(2000年1月安徽大学出版社第一版)卷78河南道登州(东牟)条所考甚悉。元代文登毕氏墓志铭并序原夫天蓋地載,內里為人,忠孝躬行,惟有畢氏而能者。畢氏之原出自大周太師畢公之傳裔也;乃因楚漢相爭天下,有祖遷延至於文邑,在赤山古莊久居。生(朝用)高祖天祐,事親大孝,名播鄉間,生曾祖父文貴,字顯之,於(金)明昌三年(1),拜大中大夫上柱國,賜銀魚袋;生祖父德,次叔祖國昌。長德,祗受大元宣命海州、東海二郡銀牌千戶,後遷防肌(京都之郊)。(德)生二子,長旺、次含真子;旺於甲寅(2)被亡宋擴至江南,屢經招用充軍、官中勾當,托疾不就,志在捕魚為生。後因天朝大軍過江,有父、旺並引全家人奔入軍伍;是此於至元十二年(3)五月內,受淮東淮西大督都府劄付,充管軍請俸百戶;淞江與亡宋鏖戰,因得重傷。以致身亡。即有長子朝用,從父相戰,屢役皆勝,以此得功;至元十三年,承龍父母受行中書劄付,充宣使軍中勾當,四月內受湖廣安南行中書省劄付,充宣使軍中勾當。生二子曰正曰寶。 (旺)次子百戶興,孝父母,敬兄長,親姻鄰友,無不愛羨。其生一子曰成。即有叔父含真子(居士,世俗名字:德謙),乃召獨子而言曰:嗟先人亡於故里,嘆兄妹喪於他鄉,棄世延生,浮居淺土;斯乃年運亨通,立券市土,創立佳城;祖宗白壁壤舍神安,孝子天倫未竟,叔父全意樹立墓誌,顯揚祖稱功勳,明示兒孫昭穆、春秋祭祀。上無美是此德於永其事業。僕念畢氏之門於國有忠、於家有孝,見其美而可傳,無在不可以筆成文,與之刊石以為不朽計雲。祖宗白溪即本然。大元大德六年(4)歲次壬寅八月初五日祭主:(長侄):畢朝用 次侄:畢興 叔父:畢德謙立石注解:(1)金明昌三年为公元1192年(壬子年);(2)此年为公元1254年;(3)至元十二年为公元1275年;(4)大元大德六年为公元1302年。清代毕氏族谱族譜序族譜之作父命也。慟憶易簀時,勉余小子砥行讀書;又以邑乘未修,族譜未成作,為生平闕事。余小子收淚受命,至今中夜耿耿,未嘗一日忘也。第念邑志為一邑掌故,未敢妄作。而族譜實一家切務,失今不譜,再數十年間,支派愈遠,勢必致名字無傳。骨肉等於途人。遺命何爰,是不揣弇鄙,因父遺冊,續成若干卷,而弁數言於首。余家舊有譜,前明之季毀於兵燹。考敕塋輩,係出周文王十五子畢公之裔嗣。因楚漢相爭,有祖遷延至於不夜,卜居赤山之古莊。魏晉五季(注:曹魏、西晉、東晉、南北朝、隋),淹沒無傳。至唐則有刺史元愷。金則有大中大夫文貴;元則有宣軍使朝用,寧海州知州徵。至大明定鼎,而氏族益繁:居斥山者有占籍雲光之六里,遷縣城者占籍辛旺之十里;詩書相繼,瓜瓞繩繩,非一世矣。奈歷年滋多,雖昭穆未紊,而世係不存(注:某支有四世不清,待考證);且多有不知其出自何祖、分自何代者,良可惜也。余不敢妄為傳會,疑者闕之,信者存之。祭掃、廟祀、禮器、餕享之必載,欲吾族知水木也;忠孝節義,宦績隱德之必録,欲吾族知奮興也;塋兆必紀,不忘本也;外姻必詳,備考核也。譜成而族人肅然生孝敬之心,雍然敦和睦之誼。上安先靈,下開後祀,則余小人子所以承父命者,差可告無罪於九泉矣。若夫家廟之宜修,祭田之宜置,義倉之宜設,還期於吾祖孫叔侄兄弟子姓輩共勉之,庶是譜之作不徒為紀載之空文乎。謹序。龍飛康熙五十年(1)歲次辛卯正月元日十二世 對熏沐敬撰注解:康熙五十年为公元1711年。十二世祖畢對公頒定:文登畢氏宗人自十四世以下闔族命名應用二十字:所以昭世序 庶可鑒重名 願言鴻大業 永茂於文登特為記,並註明:名字俱以仨字命名。所在中,以在中,昭在中,世在中,序在末。庶在中,可在中,鑒可作建、或作務,在中;重可用作崇,在中,名可作明,在末字。願亦可作原字,在中,言可作延,在中,鴻亦可作宏,在中;大在中,業在中、末均可。永在中,茂在中、或末,於可作玉,在中;文在中,登在中。如因字之音義有耐,亦可不拘此式,或在中或末均可。胶东毕氏族谱原序:魏国毕姓,周武王时有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封之于毕,因以为姓,其后绝封。有苗裔毕万事晋献公,使之与赵夙伐耿魏,灭之,乃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使为大夫。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使赏,天启之矣。......文侯至王假共179年,然毕氏瓜瓞绵延,族类繁盛,至今益隆无替焉。文登(故縣)毕姓老家谱毁于明朝,现在家谱是清朝修撰,起于元朝毕徵公。一世:毕徵(征) 宁海州事 文林郎同知(宁海州知州升同知)元代 至元年间(1335-1340) 毕公谅 本县(文登)县尹二世:毕居让—征子?宁海州牧差库使【今烟台市牟平区及莱山区】 毕居敬—征子,承务郎河间路会川县尹【今四川省之会理县】 毕居仁--居敬弟,潍州【即今山东省潍坊市】学正,般(pán)阳府路【淄莱路置路,一作般阳府路;取汉般阳县为名。治所在淄川(今淄博市西南淄川)。辖境相当令山东淄博市、博兴县西部及高青、邹平以东,黄河以南,鲁山以北地。】教授。 将仕佐郎河间路清池县【今属河北省沧州市境】主薄 毕居仁,父徵,官宁海州同知。居仁官般阳府路教授,工书法,飘渺有仙致。所书《至正三年重修香岩寺碑》,真、行、草相间,于六朝唐、宋法外独创一格。元代金石,自东华宫张仲寿诸碑外,以居仁为优。仲寿体势类赵,犹是翰苑字法;居仁则不衫不履,别饶奇趣也。参见:光绪本《文登县志•卷八上•人物一》 毕居正—公谅子,安定县尹。【今陕西省子长县】 毕居宽—居正弟,惠和教谕。【惠和,辽置县,属大名府。明初废,故治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博罗科】参见:见《光绪本 文登县志 点注》P411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0年11月第1版。毕居敬、毕居仁 两位先祖在元朝奉敕金葬,有石人、石马等陪葬品,地址在荣成市八河港南龙山,是毕姓最大的古墓葬群,各种资料显示毕姓是当时文登故县(文登、荣成)的名门望族。荣成龙山敕茔毕氏族谱图记载清晰,那里是荣成、文登毕氏共仰的先祖墓地,当时规模宏大气派,当地人称之为将军坟。龙山敕茔毕氏族谱图可追溯到宋朝毕姓祖 恩(公) ,到毕氏家谱一世毕公徵大概是五世。恩公之父是千人长,名字未查到。文登毕氏,是楚汉争霸时为躲避战乱,迁徙到不夜县赤山古庄,在今天荣成南部斥山一带。大概在元朝为躲避日本倭寇侵扰等因素,西迁到文登东关抱龙河一带定居,明朝前后又有部分毕姓人回迁到荣成南部。不过,当时荣成、文登都属于文登县管辖的一个县,汉朝时都属不夜县管辖的一个县。文登、荣成是在清朝雍正年间分成两个县。三世:毕恩--居让长子,潍州正千户 毕惠--居让次子,宁海州地丁仓使 毕慰--居让三子 毕忠--居敬长子,大都绮源库大使 毕愻--居敬次子,太医院译使 毕慧--居仁子四世:毕淑--恩子 毕洙--惠子 毕海--慰子 毕淮--忠子 毕澄--愻子 毕泌--慧子五世:毕泌生四子叔孝叔廉叔昌叔广毕叔广,家素封,好施与。成化六年大饥,叔广出米千馀石助赈,又捐牛种给无力耕种之家。赐赦奬谕曰:“国家先务,养民为急。尔叔广出备粮米,用助赈济,有司以闻,朕甚嘉之。今特赐赦奬谕,旌为义民。尔尚益敦仁惠,表励乡俗,以副朝廷褒美之意。钦哉!故赦。”改《王志》【文登毕庶涛提供】注解:文登谱记一世毕徵,二世毕泌有误。而中间少计两世。毕徵三个儿子在元朝做官,地位显赫,其中毕居敬、毕居仁逝世后在龙山奉敕金葬。为什么清朝重新修谱时漏记徵祖的儿孙,而将毕徵曾孙毕泌错记为二世,其中必有原故,有待考证。今后再修谱书,应当予以修正,褒扬先祖鸿德,勿留遗憾于后人。 ---【荣成毕可宁先生,对于文登毕氏家谱研究很认真,在百度贴吧-毕氏族谱 毕吧 族谱录(百家姓)-毕等网络上,都发表有深度的文章。以上部分资料,就是参考毕可宁先生的文章整理的,在此表示感谢!】文登毕姓后世以此分为四支。谱记三世祖毕叔孝为架子山、滕圈、脉田、南小台、高村、南水道毕氏之祖;谱记三世祖毕叔廉为田家床、下埠、毕家庄、芦上、新庄头、高村、英武、官道北、昌家庄、闫家泊、东北山后、马格庄毕氏之祖;谱记三世祖毕叔昌为东关、河南、春场、毕家林、汜家屯、窑夼、成甲荘、北水道、河圈、北床、小床、神格、西双石、魏家庄、荣邑柳树底下等毕氏之祖; 谱记三世祖毕叔广为佛东夼、瓦屋荘、垛山、栏杆河、佃里、五里头、庙西、洪家荘、侯家集后、西大产、尹家、周家荘等毕氏之祖。《环翠区志》载:毕家庄在草庙子东北3.5公里,清顺治年间 1644~1661年,毕姓由文登架子山迁入定居,以姓氏取名毕家庄。 文登毕姓来源:1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谱记一世祖毕徵任宁海州同知由宁海州迁入文登县城东南毕家林;2明嘉靖年间四支毕冲由毕家林迁入文城东关(文山村);3谱记四支七世毕思齐由文城东关迁入五里顶后;4明万历八年(1580年)毕其学迁入城南窑夼;5明天启年间谱记四支八世毕靖之由文城东关迁入大水泊瓦屋庄;6明天启时四支毕连由文登城东关迁入大水泊毕家店;6明末由文城毕家林迁入米山铺头山东建东铺头;7明末迁入侯家柘阳山前;8明末迁入套河北岸宋村小床;9明末由柘阳山前迁入侯家北石韩家;10明末由文城毕家林迁入米山中古场;11由米山南古场迁入西黄岚;12明末谱记长支九世毕尚已迁入南水道;13明初迁入宋村北马;14明初由宋村北马迁入文登营小店;13清初迁入文城架子山;14谱记长支十四世毕阑迁入架子山;15谱记长支十四世毕芝由天福架子山迁入文登营起家夼;16清康熙时由荣成石头河迁入葛家姜新庄;17清康熙时由文城迁入候家山前(第2支);18清康熙(1662-1722)时谱记四支六世毕守成由峰南东关迁入候家集后毕家;19清中期时谱记四支七世毕思顺由文城东关迁入米山佛东夼;20三支后裔迁入宋村神格庄;21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由宋村神格庄迁入宋村双石西双石;22清康熙时由大水泊瓦屋庄迁入文登营马格庄毕家庵;23清乾隆前迁入侯家南学;24清乾隆时由侯家南学迁入文城北毕家疃毕家庄;25清乾隆时迁入城北毕家庵;26清乾隆时谱记四支八世毕丽乾由东关迁入洪家(聚)荘又分居迁入高村庙西村;27清嘉庆元年十四世毕所俊由毕家林迁入文城河南村;28由大水泊瓦屋庄迁入大水泊河东乔家;29迁入大水泊辛庄头毕家店;30由荣成柳树底下迁入蔄山汶口;31谱记四支六世毕守约迁入北凉水湾;32由文城北凉水湾迁入大水泊迟家河;33清初由小山前迁入泽头魏家庄;34迁入宋村芦上小芦村;36迁入宋村西硝滩;36迁入宋村。37迁入蔄山北(中)床;38谱记四支十世毕熴由侯家集后迁入界石(西)大产;39谱记四支十三世毕廷柱次子毕瑶迁入蔄山佃里;40谱记四支十五世毕志连迁入佃里;41谱记四支十三世毕廷相长子毕召玉迁入文登营栏杆河;42四支迁入泽库尹家;43谱记四支十三世毕廷仁由泽库尹家移居侯家崔家;44谱记四支十三世毕尚业之后迁入孙家卧龙;45谱记四支十三世毕廷柱长子毕瑞玉之后迁入垛山;46清末由文城河南迁入张家产蔡家庄;47迁入天福林家岭;48迁入天福城北;49由文城河南迁入龙山宁阳西杨格杨家庄。 文登毕姓字辈派字:所以昭世序,庶可鉴(可作建或作务)(无)重(崇)名(可作明)(末),愿(远、元)言(延)鸿(宏)大业(在中、末均可),永茂(在中、末)於(可作玉)(于)文登。皇庭国德实,学克少成仁,治家传圣道,佐君代儒林。(摘自《文登文史资料》第六集,毕姓谱记第十九世毕庶金编《毕氏家谱》,第十四世开始使用“所”字) 文登毕姓字辈解释:所以昭世序,庶可建重明,远延宏大业,永茂于文登。全文意思应为:“以之来昭示世代的次序,或许可以让(毕氏家族)建立起来新的传承,希望(毕氏家族)长远的延续下去并能恢宏伟业,在文登永远的繁茂发展绵延不绝”。
作者:毕志成 回复:2 发表时间:2012-04-14 09:04:50
很好的资料,收集的很全面。我是淄博的,希望也有这样的贴。
作者:221.205.182.* 发表时间:2012-07-22 19:06:52
现在我们有了微信群【畢氏家族】大家可以加入;另外出版了几本毕氏家族文化的书籍《毕氏溯源》 《毕氏进士》《毕氏文献》联系人:毕黔容 微信|QQ: 47537556 希望毕氏家族兴旺!
作者:毕志成 发表时间:2016-10-15 21:55:53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