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  

03-06

402867次

3人

5个

211个

3723人

355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我是从这里传来的

陆河螺溪叶氏族谱记载:明朝初洪武年间,大经公九世孙梅友、梅实兄弟俩从梅州迁到海丰县吉康都螺溪,即现在的汕尾市陆河县螺溪镇。后来,大经公十五世孙德戚也从梅州迁居螺溪。

梅友公纪念庙祠叫做五星祠,是螺溪叶的上祠。梅实公的纪念庙祠叫田心祠,也叫圳下祠,是螺溪叶的中祠。而德戚公的纪念庙祠即是螺溪叶的下祠,也叫镇楼祠。三派祖祠总称“南阳堂”。如今陆河县约有叶氏60000多人,占全县总人口四成,其中螺溪镇有叶氏30000多人,占全镇总人口九成。在明清两代,螺溪叶氏科举声名显赫,梅友公派十一世孙叶高标于明崇祯元年考中戊辰科进士;梅实公八世孙叶梦熊是叶氏另一位功名显赫之人,他出生于明朝嘉靖十年即1521年,考中进士后,曾在福州府、云南、山西、陕西等地任职,最高官至兵工二部尚书。据载叶梦熊能制造一种轻车神炮,用于战场上所向无敌。叶梦熊任官达25年,因政绩卓著,获赐尚方宝剑。明万历二十年,神宗御赐叶梦熊“葵心体国”牌匾。
   三派子孙经过450多年的繁衍生息,已遍布陆河各地、海丰县的孔子门、大液、溪头、尚墩、黄羌及普宁、陆丰大安、博美、汕尾市城区及红海湾等地,人口总计十几万人。 在螺溪叶的始祖中,我们知道梅友、梅实是两兄弟,那么德戚与他们两个又有很么渊源呢?他们三个人又来自何方呢? 
  通过叶氏族谱,叶良方发现,其实,叶梅友、叶梅实以及叶德戚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是叶大经。叶大经为中原人,于南宋理宗宝祜四年即1256年考中进士,曾任福建制置使。同年考中进士第一名的就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将领文天祥。他们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南宋末年,外有元兵侵略,内有奸佞当政,就在这个时候,叶大经知道“势如破竹,胡天不佑,宋运将倾,独力难持,狂澜莫挽。”“忿恨成疾,因而乞休致得辞职”,当他走到梅州程乡即今天的梅县的时候,感到“时局纷纭,南北道梗,遂家于梅”。1279年南宋灭亡,“公每言国事,感慨流涕。自称宋室遗民,宋亡不仕”,叶大经成为程乡南阳堂叶氏始祖,而梅友、梅实为大经9世孙,德戚为大经15世孙。叶大经举家迁往梅州,除了躲避战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梅州已经成为大量中原人士的聚集地和中转站。叶大经所处的时代也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时代。客家人的迁徙和福佬人迁徙的历史背景、方式大致相同,最远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起初这些汉人位于中原地带讲的是河洛话,也是古代中原的官话。所不同的是,从语言形成和迁徙经过的地区来看,福佬人形成的为:中原人迁到福建地区与当地闽越土族人经过文化互动逐渐形成闽方言,这些说闽方言的福建人又迁徙到海陆丰地区与当地畲族等南越少数民族长期融合而形成福佬人。客家方言的形成为:西晋以后,客家先民渐次南迁,为避免新迁来的中原汉人跟当地户籍发生混淆,新来者的户籍便被称为“客”。晋元帝大兴四年即公元312年特别下诏,正式肯定了这种附设客籍的做法,称之为“给客制度”,客家先民先是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这里,他们在与当地土著居民共同生活的几百年间,既保留了自己的中原官话,又吸收了当地的吴楚方言,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方言“江淮官话”——这就是今日客家话的源头。唐代末年,客家先民再次南迁,进入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居住。他们在南迁过程和定居之后,与操赣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的人们交往中,又吸收了这些方言,不断丰富自己。到了宋末、明初,他们在闽、粤、赣边区定居以后,随着这里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汉族新民系客家人形成了。同时,作为这个民系的共同交际工具客家话,也在这时基本形成。因此,叶大经可能说的是河洛话,但他的后代尤其是到明初洪武年间的梅友、梅实的时候,交流工具已成为客家话

作者:叶林生   回复:4   发表时间:2012-09-07 13:15:53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我是从这里传来的

能否查证叶大经和沈诸梁有关联

作者:叶正印   发表时间:2012-09-07 16:32:05

[回复] 回复我是从这里传来的

广东叶氏遵叶大经为始祖。《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中记载,叶大经为叶诸梁八十五世孙,字伯常,号封川,汴梁人(今河南开封),宋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进士,历官二十余载,宋咸淳间升闽制置使。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大举南下,战乱不已,辞去了官职,在梅州曾井(今广东梅城西区)住了下来,遂为梅州叶氏一世祖。 自从叶大经定居梅州之后,梅州叶氏便迅速地发展开来,成为当地大族,子孙繁盛,不断地向本省境内的其他地区以及周围的江西、福建等省,乃至四川迁徙。《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称闽粤交界的清流、龙川、博罗、河源、长乐、归善,兴宁、龙川、平海、平远、镇平、永安等地,以及江西的瑞金、雩都、会昌、兴国,湖北、四川、浙江、湖广等处的叶氏子孙,皆“其一脉贯通之所发也”。

作者:叶林生   发表时间:2012-09-07 18:12:17

[回复] 回复我是从这里传来的

你说的很对:皆其一脉贯通之所发也,我们都是诸梁公后人,我们应该联手编写叶氏宗谱,我们是诸梁公的112辈后人,湖北南洋堂的

作者:叶正印   发表时间:2012-09-07 19:04:05

[回复] 回复我是从这里传来的

梅州-河源

大经公43世,诸梁公127世

作者:叶远山   发表时间:2012-10-08 19:42:26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