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MA  

03-07

929496次

4人

8个

311个

8666人

694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回族与马姓文化

一 回族及其历史渊源
回族,回回名族的简称。“回回”一词始见于明朝沈括《梦溪笔谈》,指回纥(回鹘)人。现代意义上的回回一般泛指穆斯林名族,即信仰穆斯林的人群。
回族是我国少数名族大家庭中分布较广泛、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上,大体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大范围内回族分布于全国各地,包括大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也及西南等地 ,但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北一带。在省份上主要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河南、新疆、青海、云南等各省。在人口数量上,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回族人口大约为9800000左右,在少数民族中居于第三位,仅次于壮族和满族。
回族是一个历史相对较年轻的一个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回族是一个年轻的民族,历史仅八百多年,是一个新兴的民族。回族的形成也不同于大多数民族,回族是在中外各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经由伊斯兰教这一纽带,长期杂居、通婚、共同生产劳动而形成的一个混合民族,其他少数民族一般是由一些古老的民族演化、分化、而来的。
唐朝时,大批阿拉伯(大食)和波斯人分两路进入中国,一路经阿富汗、天山南北达到甘肃、青海等地,又经河西走廊进入长安。另一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并在中原以经商为业,后长期居住下来,唐人称之“番客”。
元朝时,随着蒙古军的三次西征,大批阿拉伯人、中亚的穆斯林民族等迁入中国,并开始在中原各地居住,形成“回回遍中国”的局面。这些阿拉伯人、波斯人、以及信仰穆斯林的突厥人等长期居住于中原,并受到长期开明政策的保护,于是开始于蒙古族、维吾尔族、汉族等杂居、通婚,使这些民族皈依伊斯兰教,融入他们的生活,于是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回回民族。
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教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伊斯兰教这一纽带,回族才得以形成。这些外来伊斯兰教民通过与中华民族通婚,并“迫使”他们信仰伊斯兰教,严格按照《古兰经》的教义生产生活,融入他们原有的文化传统,由此在中华大地上产生了一个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的群体——回族。
二 马姓及其历史渊源
马姓是中国的一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十四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集中分布在甘肃南部、宁夏、陕西、内蒙古中部等地区也及新疆南部、云南中东部地区。
马姓的历史较早,从源头上看,马姓分自于赵姓。远祖可追溯到4000年前“五帝”时代的金天氏少昊。少昊是东夷族首领,其后裔孙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孙伯益家族“嬴”姓,西周初,伯益后裔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大夫,在平定徐匡王之乱中有功,周穆王封造父与赵城,造父子孙遂以“赵”为姓。公元前408年,赵藉称霸,与七雄并列,公元前290年,大将赵奢因破秦有功,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掌马服城,赵奢子孙遂以“马”为姓,从此,中国便有了马姓。马姓形成以后,人口不断增长,数量开始扩大,并以汉族为主。进入唐宋以后,西域、中东的一些民族迁入中原,为了适应中国的社会生活,于是模仿汉族人改名取姓,多取马姓,特别是元朝回族形成,回族人改姓时主要以马姓为首选,马姓开始扩大。其他民族,如党项族、蒙古族、朝鲜族等也多以马为姓,是马姓人口更加壮大,发展成为百家姓中的一大姓,并随着人口的迁移而遍及中国。
当代马姓人口超过15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2%左右,其中甘肃分布最多,甘肃、河南、河北、山东、宁夏五省的马姓人口约占全国马姓人口的44%。
三 回族与马姓
回族多以马为姓,在马姓人口中回族虽然不是最多的(马姓仍以汉族人口为多数),但在少数民族中却是占第一位的。所以很多人往往会把回族与马姓等同起来,只要听说你是姓马,就会潜意识地认为你可能是回族,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因为回族与汉族的生活习惯有些不一致,特别是饮食上,所以为了了解情况,以免造成尴尬,有人会立即会问你是不是回族。
回族与马姓关系密切,所以多数人会这样理解也在所难免。回族与马姓的这种亲密关系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回族本无姓氏,只有名字,即所谓经名。由于与汉族长期杂居,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回族人也开始使用姓氏,回族人的命名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婴儿出生后的第三或第七天,父母必须请当地清真寺的阿訇到家里来给孩子起名,所起之名即以后的乳名。至于姓名,姓主要还是以父母的姓氏为姓,而名则是由父母自己慎重选取。
回族在采用姓氏时主要选择以马姓为主,这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在中国明代以前的汉译名为“马哈嘛-马哈漠德”。而回族人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在选姓时多以默罕默德的汉译名的首译字“马”为首选。回族多以马为姓,但不是说所有回族人都以马为姓,其他姓氏如万、王、郑、李等姓也比较多。
在人口分布图上看,全国马姓人口与回族人口的分布极为相近,都主要集中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等黄河流域各省。回族以马姓为第一大姓,并且回族人口的分布较为集中,所以回族分布地区也主要是马姓人口分布地区;同时,马姓人口中回族占的比重较大,所以马姓分布地区与回族分布地区也就大体重合。
回族文化与马姓文化的交汇点在于历史上杰出的马姓回族名人,历史上的马姓回族很多,从回族与马姓结合之时至今,产生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名人,诸如明朝开国皇帝的原配夫人“大脚”马皇后,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原名马三宝),有着“马门三将军”之美誉的北洋军政府镇守使马海晏的两个儿子马麒、马麟和和孙子马步青(马麒——北洋军政府陆军上将,马麟——国民政府陆军上将,马步青——国民党陆军上将),抗日名将马本斋,著名相声演员马立三和影视演员马德华(猪八戒)等。其中以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与抗日名将马本斋最为有名,备受人们的称道。

作者:马宗生   回复:1   发表时间:2012-10-02 14:46:27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回族与马姓文化

现用辈为:国正(或廷)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续辈是有1947年界首警备司令安徽大学教授马天台(或才)(后去台湾)传入项沈为:传家端守礼义谨尊忠厚余步永平恒昌。
河南项沈侍卫回族马氏系安徽亳州马家胡同马蒋姑表二人旹于明初经商落户项邑秣陵镇,延续至今已相传26(至顺字辈)代,原秣陵东清真寺匾额为康熙六年(1667年)本县王县令仲春(二月)所题可知当时穆斯林同胞人数颇多,所在碑毁于1958年,尔后清雍正五年(1727)才子马友功随母分立于槐店单传三代至马景益,马景耀而发,旧有“中正街小胡同两头齐,中间住着马景宜,小胡同两头翘,中间住着马景耀”之说,事可由光绪三年考为御前侍卫,后又封为正定府镇台(从三品)的马廷襄于秣陵祭祖印证秣陵与槐店侍卫马氏一脉相承。最早祖坟,位于城东白沟黄庄后,后来分址在刘路口看500米老周黄璐西侧,(59年)挖运河有部分迁移,形成运河和国道各一半(在刘路口东南)。

1947年以来家谱没有续,老家谱于1976年前文革中丢失,加之知情的一些老前辈的离去,细节不详,关于亳州、界首及其它支脉之情有待于寻知,望族内知情者提供线索。
联系 domar#126.com

作者:马达   发表时间:2014-03-10 13:24:21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