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TAN  

03-07

1504778次

8人

69个

135个

2973人

137部


[主楼] 关于起源,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0117 姓氏略考-谈姓-姓氏渊源
0117 谈[談、郯、譚,读音作tán(ㄊㄢˊ),商音读作yuán(ㄩㄢˊ),春秋战国读音作táng(ㄊㄤˊ)]←相关的满文、蒙文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圆点满文印刷体字库》和《蒙文标准字库》。


一.姓氏用字:









二.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已姓,出自周武王给古帝少昊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被封于炎地(今山东临沭郯城),称炎国。

  少昊,远古帝王,姓已,名挚,字青阳,建都穷桑,故号为穷桑氏,也称金天氏。

  “炎”,古字通“谈”,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偏旁,从而炎国演化为谈国,亦称郯国,国君称谈子,亦称郯子,子爵,周武王将其归附于宋国所辖制,成为宋国的附属国。

  近有文献介绍谈国为子姓,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本书考证,谈国在西周早期历史上曾依附于宋国,在国政上受宋国辖制,但并不是子姓之国。谈国疆域主体在东海之滨的日照、临沭一带地区,后来的谈国在临沭市郯城县一带,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曹庄大兴,以及赣榆、东海、新浦部分地区。

  在春秋早期的周桓王姬林二十年(鲁桓公姬允十二年,公元前700年),鲁桓公联合了郑厉公姬突,两国合兵攻打宋国,谈国就在这场战争中被鲁桓公吞并,变成为鲁国的附庸国。

  周景王姬贵二十年(鲁昭公姬将十七年,公元前525年),谈国君主谈子觐见鲁昭公时,鲁昭公曾大摆盛宴款待。席间,鲁国大夫叔孙昭子问起了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少昊氏以鸟名官之事,郯子数典述祖侃侃而谈。

  谈子说:“少昊是我的祖先,我当然知道其官制由来。我的祖先少昊挚初立位时,恰好有凤凰飞来,这被当成吉祥的征兆,因此就拜鸟为师,以鸟名来称呼各种官职。郯子进一步解释说:少昊是我们的高祖,我知道这是什么道理。从前黄帝以云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云命名;炎帝以火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火命名;共工氏以水记事,他的百官都以水命名;太昊氏以龙记事,他的百官都以龙命名。我的高祖少昊挚即位的时候,恰遇凤鸟飞来,因此便以鸟记事,他的百官也以鸟命名。如凤鸟氏掌管历法。所说凤鸟氏,就是历正。凤凰是吉祥的神鸟,它一出现天下就和平安定,它是知道天时的。历正是主管历数正天时的官,故叫凤鸟氏;玄鸟氏掌管春分、秋分。玄鸟即燕子,它们春分飞来,秋分离去,故名掌管春分和秋分的官为玄鸟氏;伯赵氏掌管夏至、冬至。伯赵就是伯劳鸟,它夏至开始鸣叫,冬至停止,个官职以它命名;青鸟氏掌管立春、立夏。青鸟就是鸽鸬,它在立春开始鸣叫,立夏停止,故这个官职以它命名;丹鸟氏掌管立秋、立冬。丹鸟即雉,它立秋来,立冬离去,故以它命名。以上这四种鸟都是凤鸟氏的属官。祝鸠氏就是司徒。祝鸠非常孝顺,故以它命名主管教育。从颛顼之后,因为无法记录远古时代的事情,就从近古时代开始记录。作为管理百姓的官职,就只能以百姓的事情来命名,而不像从前那样以龙、鸟命名了。”

  当时,满座之人无不佩服谈子的学识渊博。

  孔子当时年仅二十七岁,在鲁国做个小官吏乘田,负责管理登记耕地数量。他听说了谈子这番话之后,就前去拜见谈子求教,“见于郯子而学之”。这就是韩愈在《师说》中记载的“孔子师郯子”这段历史的渊源。至今保存在曲阜孔庙内的《圣述图》中,有一幅插图叫《学于郯子》,讲的就是“孔子师郯子”的故事。孔子“问官”之后,不久就告诉别人说:“我听说‘天子那里推动了古代官制,但有关古代官制的学问都保存在四方的蛮夷小国’这话很对”。这个与郯国有关的历史典故,二千五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珍视,至今仍是研究古代官制形成和远古民族演变的重要史料。

  谈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在中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谈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在典籍《增订绘图孝经白话句解·二十四孝图》的第五幅中载:“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

  后来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曾专程到谈国,在城北十里铺遇到晋国的学者程琰本,“倾盖而语,终日甚亲”,两人的车盖都倾斜了,但谈论礼乐诗歌难舍难分,一直到桑树影子移动了位置,最后赠送绢帛表示情谊,皆为离别而悲伤。

  谈子逝世后,后人建有郯子庙、郯子墓、问官祠聊以凭吊。当时郯子庙中塑有“三圣”、“四贤”像,其中的“三圣”像为孔子、老子、谈子。人们对郯子的崇拜之情由此可见。

  周简王姬夷二年(吴王姬寿梦二年,公元前584年),吴王曾一度攻占谈国,谈国又沦为为吴国的附庸国。

  春秋末期的周敬王姬丐三十五年(吴王姬夫差十一年,公元前485年),吴王还曾联合谈国、鲁国、邾国一起进攻齐国。

  战国初期的周元王姬仁元年(公元前475年),吴越两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姑苏之战”,至周元王三年(越王姒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王灭了吴国,谈国解脱吴国钳制,转而依附于楚国。

  在许多文献中记载,谈国是被楚国所灭的,完全错误!谈国依附于楚国是主动的,因此一直受楚国的保护。但在周威烈王姬午十二年(越王姒朱勾三十五年,公元前414年),越王企望恢复越王勾践时期的声威,发动了征服滕国、谈国的战役,在这个过程中灭了谈国。至此,谈国一共传了三十六代,至谈君而亡。

  谈国灭亡后,其贵族子孙及国民中多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谈氏、或郯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谈氏正宗,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该支谈氏古商音读作yuán(ㄩㄢˊ),春秋战国时期读作táng(ㄊㄤˊ),汉朝以后读音作tán(ㄊㄢ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籍谈,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谈、谭、席,晋大夫籍谈之后”。

  “籍”,本义是指国政典籍、文献、史册等。籍氏,就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专职负责掌管王朝的典籍,除了在周王室有籍氏以外,周王朝亦在各个诸侯国皆有派驻该类官吏,如同现今的中央档案馆馆长以及各省派员,时称“董督”,即诸侯下的大政太史官。

  在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姬伯厣(公孙伯厣、孙伯厣)曾任籍氏之官。姬伯厣就是周王室贵族中派驻晋国的籍氏,他知识渊博,学问很好,受时人尊敬。在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籍氏、董氏,后来被周景王姬贵斥责为“数典忘祖”的晋国大夫籍谈,即是姬伯厣的后代。

  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亦多有自设籍氏之官,除了晋国,在齐国、鲁国、卫国、秦国、楚国、宋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以及到战国时期的韩国、魏国、赵国和其他小诸侯国,也都有以籍氏官,该姓之源繁复,不可一论。

  在春秋时期的周景王姬贵十四年(晋昭公姬夷元年,公元前531年),晋昭公即位后就派遣大夫荀跞和籍谈为使节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设宴款待这二人。

  在宴席中,大家所用的酒壶是鲁国进贡的,周景王于是顺便向晋国使臣问起:“各诸侯国都会进贡一些物品给王室,为什么独独晋国没有呢?”

  籍谈当即回答:“每个诸侯国都曾领受王室的赠予,所以应当进献宝贵的器物回馈王室的恩典。但由于我们晋国地处深山边塞,与王室距离遥远,王恩根本就无从顾及。而我们又穷于应付戎狄,哪里有什么东西可用来贡献呢?”

  周景王听了很不高兴,于是便逐一细数了从晋国先祖开始,周王室历来赠予晋国的种种赏赐,然后责问籍谈:“你的先人就是专门负责掌管国家典籍的,为什么你会忘了这些史事呢?”

  籍谈听了以后,满脸通红,无话可说。

  待荀跞与籍谈离开后,周景王评论籍谈说道:“我看像籍谈这么忘本的人,后代子孙应该不会有什么出息吧!他竟然会列举一堆典故来评论事情,却反而将自己祖先掌管典籍这件事给忘了!”

  后来,“数典忘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专门用来比喻一个人忘本。

  至秦朝末期,籍氏族人中有一位著名的人物叫籍镶,他在西楚霸王属下为大将,为了避项籍(字羽,史书多称项羽)的名讳,便改姓氏为席氏,其后传下席氏一族;亦有籍氏族人避讳以先祖籍谈之名改姓谈氏、以及谐音字谭氏者。

  后来项羽战败自杀于乌江,籍氏族人不用避讳什么了,于是有一部分恢复了族姓籍氏,但有很多人依然敬重西楚霸王,仍沿袭了谈氏、谭氏、席氏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谈氏正确读音作yuán(ㄩㄢˊ),今音读作tán(ㄊㄢˊ)亦可。



  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阿尔谈鄂谟克氏,亦称阿勒坦鄂谟克氏,蒙语为 ,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所冠汉姓中即有谈氏。

  蒙古族谈氏读音皆作tán(ㄊㄢˊ)。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惠和氏,亦称辉和氏,源初金国时期女真回特部,以部为氏,满语为Hunhe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富尔坚城(今辽宁西丰小清河一带)、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谈氏、何氏、惠氏等。

  该支谈氏鼻祖为惠和·谈台,为清朝初期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富尔坚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畔富尔坚城故址),他以七品官职从征吴三桂,战功卓著,叙功被授世袭骑都尉。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汉化为姓氏者,称谈氏,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谈氏读音皆作tán(ㄊㄢˊ)。



  得姓始祖:谈子(郯子)、姬伯厣(公孙伯厣、孙伯厣)、籍谈、籍镶、惠和·谈台。







作者:谈勇   回复:1   发表时间:2012-11-02 12:33:53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关于起源,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资料来源于:‘有琴名乐’的百度空间

作者:谈勇   发表时间:2012-11-02 12:37:34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