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47694次
0人
2个
2032个
62人
临终关怀是指给临终的病者提供身心方面的照顾、关怀和支持。是安抚病人,让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安详、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这个时刻,病者最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近年来,医学界对临终病人的关怀也逐渐重视起来。医学界的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但在不同的社会及文化中,一般对死亡存在忌讳。不少人对“死”一字噤若寒蝉,人们普遍避免谈及死亡,认为它是不详、不幸,与生命对立。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也是我们人生的终结点。 临终病人经常被不同的失落感所困扰,例如失去社会地位、工作、身体形象和独立能力等。同时,他们亦在经历进一步的失去,包括自己的生命以及与家人的分离。当病人在意识到自己人生剩余时间有限时,很多人都会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甚至以求死或一味的等待死亡的方式来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临终关怀要从身、心及正确的引导临终病人面对死亡开始。第一点:对临终病人身体的关怀,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及被疾病折磨的难受的临终患者,我们要给他们一个舒适的环境及生活上细微的照顾。同时,再配上合适的饮食及医务帮助,尽量减少临终病人身体上的痛苦。第二点:对临终病人心里的关怀。多与临终病人沟通,临终病人会很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每一天。当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剩余时间不多时,他会对自己的一生做总结,会对自己的人生回顾,希望后辈能记住他。这时,家人是他最好的聆听者,陪他一起回顾人生,陪同他或帮他完成未了的心愿。有条件的可以把与临终病人度过的最后时光拍摄成视频记录下来,或与临终病人一起写一本记叙他一生的书。第三点:引导临终病人正确的对待死亡。人的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必然规律,没有人能强求和改变,我们只能勇敢的接受。死亡是回归大自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解脱。死亡之所以让人们无比地恐惧和排斥,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敞开心结去认识它,导致死亡带上了阴沉浓重的黑色面纱。伍迪·艾伦曾幽默地说,“死亡属于少有的几件很容易就能完成的工作——躺着不动就行了。”但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并没有因为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让答案变得清晰。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活着真正的意义是让生命有价值,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当我们不枉在这个世界上走一回的时候,我们就有勇气去面对死亡了。在帮助临终病人消除恐惧和消极心态的同时,能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把价值延续到后一代时就能正确对待死亡了。 当我们面对临终病人的时候,上天给予我们机会让我们与病者度过他人生中最后一段时刻时,我们一定要特别注重给病人临终前的关爱,让他安详的走过人生的最后一刻。 (参考资料:香港大学书籍《为生命喝彩》、查尔斯·科尔等 《死亡课》,建议大家多阅读这类书籍)
作者:族谱录 回复:35 发表时间:2012-11-20 00:01:00
作者:刘文燕 发表时间:2013-10-09 12:20:50
死,谁都不乐意,但又谁都无法逃脱!还是多读点这类书籍,真正理解生与死的自然属性。坦然面对死,倾情、尽量做好临终关怀,给生命送行,使其平静、安详的离去。我以为,这是中华民族孝道精神的延展!
作者:纪念 发表时间:2013-10-17 18:08:14
作者:赵广伟 发表时间:2013-11-04 19:47:18
生与死演义辨证法则。 死亡既然谁都无法逃脱,也不必恐惧!顺其自然,坦然面对,是为上策。临终关怀正是为让患者在死亡时获得尊严,平静、舒适的到达人生彼岸。让家属在病人死亡后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和阴影。 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以为:临终关怀--给生命送行,是为上策!
作者:纪念 发表时间:2013-11-05 11:04:41
人是否敢于面对死亡与金钱、地位、阶层、性别没有什么关系,只与爱有关。一生中感受的爱比较多,对美好感情体会和表达得比较充分的人,面对大难更坦然。
作者:刘文燕 发表时间:2013-12-07 23:59:28
作者:119.114.63.* 发表时间:2013-12-14 16:05:58
死是不可避免的,谁也逃不开,但还是愿意活着,能活的有滋有味更好。让我们活着时能享受生活,死时才能无憾。
作者:刘士辉 发表时间:2014-02-03 18:23:04
看了这篇文章,让我想起爸爸临终时的情景。生命都有终结的时候,可是当面对至亲将要离开时,自己是那么无措,即悲伤,还要坚强!想想爸爸,我觉得自己做的还是不够,留下了那么多遗憾,想补救,可是没有机会了!!
作者:王雪杰 发表时间:2014-05-16 10:07:28
是啊,现在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人生总是有那么多的遗憾,想起来让人觉得很心酸
作者:国庆 发表时间:2014-05-29 22:02:42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学佛后懂得佛理才能正确对待生死,人生无常,放下万缘,精进修行,往生西方净土,共证菩提。
作者:蒋敏 发表时间:2016-01-20 13:44:33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