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27517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沙家浜》里刁德一的“汉奸部队”其实是抗日游击部队

《沙家浜》里刁德一的“汉奸部队”其实是抗日游击部队2013年01月11日 14:40 大众网-农村大众 我有话说   核心提示:我看到了一个在样板戏《沙家浜》中听过的部队名称:“忠义救国军”。在那出戏里,“忠义救国军”就是胡传魁、刁德一的队伍,是一支“汉奸部队”。而在这部史书中则写道,它是“由军事委员会军统局长戴笠任总指挥”的抗日游击部队。作为“军统”头子的戴笠,在抗战后主要以共产党为敌,在抗战中则主要是暗杀汉奸的。

  读完王建朗、曾景忠著《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1937-1945年)》,有一个突出的感慨是:只有真实全面地书写这一段苦难历史,才能够告诉人们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这个民族是值得后代骄傲的。

  阅读此书,最突出的印象是八年间大小“会战”无数,每战皆为尸山血河。尤其是战争初期,往往有死守孤城,格斗肉搏,全军与城同殉的惨烈。比如写到1938年太原会战中保卫山西原平之战:“守军与日军血刃苦战,每一家屋之侵占,均使日军付出极大代价,最后仅留3院,犹与日军死拼。激战9昼夜,该旅官兵牺牲殆尽,旅长姜玉贞于此役成仁。11日,原平失陷。”——这些战役构成了这部史书的主体,并且得到了充分的评价。比如,“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抗击日军四个多月,延缓了日军向武汉的进攻,有利于国力重心的西移。徐州虽然失陷,但日军歼灭徐州地区大批中国军队主力的企图落了空。”“保卫武汉之会战,大小战斗数百次,迟滞了日军前进,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基本上完成了掩护人力、物力从武汉向西转移撤退的任务。”

  正是这些将无数中国军人生命填进去的“大兵团作战”,为保全我们的国家不亡、民族存续,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如果不知道有这些“会战”,人们可能真的会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们“等”来的,是苏联红军或美国的原子弹“救”了我们,而我们自己的先辈不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每场仗、每个人都不能漏掉,否则,他们就白白地牺牲了

  尽管史书的叙述语言基本控制在客观陈述的风格之中,但我在本书对每一场会战简单陈述的语句后面,都听到了嘶哑的喊杀声,都看到了赴死的激昂或绝望,往往一句话之间,就是成百、上千人的死难——死亡的形象如在眼前。

  是的,那些为了我们民族的存续和后来的光荣而牺牲的中国军人,在这本书中成了历史叙述的主体。而在过去意识形态化的历史描述中,他们的牺牲都在“躲到峨眉山上”这样一句修辞化的表达中化为乌有——那是我小的时候所听到的历史叙述,它实际所指的是,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直到抗战胜利才回到南京(某大型舞蹈史诗的朗诵词就有“抗战八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之语)。

  没有这样的“峨眉山”;那些抗战的军人们也没有死在“峨眉山”上。他们死在淞沪作战、江阴作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中条山会战、枣宜会战、鄂西会战之中,死在“峨眉山”下大大小小的战场上,死在大江南北的中国土地上。“躲到峨眉山上”,这句用来描述蒋介石不抗战的修辞化表达,却遮蔽了抗战的真实历史。

  历史陈述来不得修辞。真实的历史需要一笔一笔地写,每场仗、每个人都不能漏掉。否则,他们就白白地牺牲了。

  《沙家浜》里刁德一的“汉奸部队”其实是抗日游击部队

  读这本《抗日战争(1937-1945年)》,我才知道,不要说正面战场的“会战”从抗战初期一直持续到后期,即使在“敌后”,国民政府在全国各地也有着游击部队。比如:“江南失陷后,江苏省政府迁往苏北。第89军军长、第24集团军代总司令韩德勤为江苏省政府代主席,留苏北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杭州沦陷后,1938年1月,浙江省政府主席、省保安司令黄绍竑兼任第三战区浙江省游击总司令,组织国民抗战自卫团,在浙江省内杭嘉湖地区和浙江省西部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其第五支队于1938年曾收复海盐县城,克复吴兴县新丰镇。”

  有意思的是,在本书对江南抗日游击武装的叙述中,我看到了一个在样板戏《沙家浜》中听过的部队名称:“忠义救国军”。在那出戏里,“忠义救国军”就是胡传魁、刁德一的队伍,是一支“汉奸部队”。而在这部史书中则写道,它是“由军事委员会军统局长戴笠任总指挥”的抗日游击部队。作为“军统”头子的戴笠,在抗战后主要以共产党为敌,在抗战中则主要是暗杀汉奸的。

  实际上,我读此书才知道,在“峨眉山”下,不仅有着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大兵团作战的集团军和游击部队,也有着不断迁移治所、游动状态的地方政府。“1937年,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发布通令,要求战区内的各级地方政府切实坚持守地抗战。如遇县城沦陷,则县政府应即迁至所属之乡区继续工作;如此乡再陷,则再迁往另一乡区,‘但期有一寸之地三户之民,则行政机构,决不涣散,工作决不中断……’这一命令的发布,对于战区与沦陷区各地政府尽量坚持在原地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因为对“正面战场”的客观陈述,在这本史书中,“国民政府”和它的决策部署才能成为这本书叙述的主体。

  当然,从淞沪抗战到徐州会战,再到武汉会战,如果用修辞化的表达来说,你也可以说是“节节败退”。要不怎么会从东打到西,从北打到南呢?实际上,这个词正是过去讲历史时用来描述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表现的。但是,读了这本书,知道了每一次战役死了多少中国军人,战役结果又换来了什么,我想,我们也许就不忍使用这个词了。

  只有真实的历史叙述,才能建立对民族的骄傲和信心

  我们只有在真实的而不是因遮蔽而半真半假的历史叙述中,才能建立起对自己民族的骄傲和信心。

  我们现在也仍然需要这样的民族自信。

  在此,我抄录一段曹聚仁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出版的《中国抗战画史》刊于扉页上的“我们的献词”:

  我们中国,八年长期抗战的程途,是崎岖艰苦的。我们在抗战初期,也曾用血肉躯体来和敌人的飞机大炮相抗拒;也曾从肉搏中争取小胜,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也曾临到失败的边沿上坚忍支持,兀立不屈;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所受敌人摧残、破毁的程度,远过于这次大战中的任何国家。我们抵抗暴力,比任何国家都早;有一段时期,几乎被若干国家所出卖;又有一段时期,我们独立支持东亚战争的局面,替盟邦争取准备反攻的时机。可是战争结束了,胜利到来了,大家震于原子弹的威力,几乎忘记了我们千百万将士在战线上所付出的代价,抹消了我们中国这次战争中所受的牺牲,甚至有人本于“民族自卑的心理”,竟否定了我们对于争取胜利的一切贡献,好似“胜利”的成因,全由于“原子弹”。

  (摘自《青年参考》,作者:马少华)

作者:刁友标   回复:1   发表时间:2013-01-12 21:42:30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沙家浜》里刁德一的“汉奸部队”其实是抗日游击部队

受极左文化影响,很多幼稚的小说或电影作品里,多搞符号文学、脸谱角色,其中望文生意、牵强附会,瞎编乱造,胡诌八吣的情节和事例比比皆是,或有损及本姓声誉者,实不足辩。诸宗亲大可不以为意。
另据我八几年所读过的一篇文章,刁德一之原型为当时一王姓参谋长。

作者:刁占相   发表时间:2013-02-03 11:04:41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