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  

03-06

228650次

2人

3个

67个

912人

75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泰州俞氏续修《树滋堂》宗谱委员会

泰州俞氏续修《树滋堂》宗谱委员会
告 俞 氏 宗 亲 书

各位宗亲:
国之有史,州县有志,家有宗谱,现存 《海陵乐俞庄俞氏族谱》修谱于1935年,距今近80年历史,八十年的长河中,人世沧桑,历尽坎坷,俞氏子孙散居海内外及全国各地,有些祖辈之人虽辞世旷久,却没有“归天入府”的记载。有些年过八旬且子孙满堂,虽谱上挂名,但无后代延传情况反映,更有甚者大量的晚生小辈生于盛世,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却无法寻宗觅祖,昏昏然,茫茫然,飘飘然,犹如参天大树,枝叶繁茂却不见老根。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俞氏后人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续修家谱这一历史责任,否则就对不起祖宗,对不起我们自己,对不起俞氏子孙后代。
为进一步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弘扬撰修家谱的传承文化,为祖争光,为族争气,我们组建了《续修树滋堂俞氏宗谱委员会》全面开展这项工作,总体规划。1、撰写一本《俞氏门族历代精英简介》,2、绘制一张《俞氏族谱图表》,3、谱修一套《俞氏门族家谱》,4、创造条件建造一座《俞氏门族祠堂》。根据这一规划,今特致函给您,请您将门族内已过世老人的生平细节、未曾上谱的子孙注明出生年月,为体现“男女平等”政策和时尚随父姓也可随母姓的新风尚,只要是俞氏门族中血脉相连的后代都可登记入谱。
这次修谱本着自觉自愿的原则,采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办法,大家献计献策,齐心协力修好俞氏家谱,对修谱所需资金实行单独建账,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定期公布,接受监督的办法进行管理。我们希望俞氏名人及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款2000元以上者,我们将根据捐款数额的多少排序,在续修族谱上设立功德簿,加以记载,以传后人,流芳百世。并在俞氏家族现有居住地打印上墙公布,以弘扬念祖之心、奉献之德。同时对捐款5000元以上者赠供一套分谱,捐款20000元以上者赠供一套总谱,留存子孙后代,永作缅怀!
续修家谱是我们这一代从未做过的工作,力争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完成。工作中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敬请踊跃参与,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修谱中完善。力保老祖宗创建800年的宗谱永续不断。

联系地址:顾高工业园区腾威办公室
联系人:俞廷荣 手机:13062956182 13961010898
电子邮箱:2653735578@qq.com
附最近字辈;嘉宝书如金玉言扬廷善芝

泰州俞氏续修宗谱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三月十日

作者:俞宗   回复:3   发表时间:2013-03-25 09:29:32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泰州俞氏续修《树滋堂》宗谱委员会

作者:俞荣   发表时间:2013-04-04 22:06:53

[回复] 回复泰州俞氏续修《树滋堂》宗谱委员会

在新疆,我知道的也就是言、扬、廷字辈,具说有云字辈的,有根也好,要么成了骑驴的华侨了

作者:俞素东   发表时间:2017-04-20 19:02:05

[回复] 回复泰州俞氏续修《树滋堂》宗谱委员会

“俞” 姓的来源
俞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大陆百家姓中排第71位。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和姓氏排名在119位,人口约172.3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1%左右。主要分布在江、浙等华东一带。
一、“俞姓”起源
《史记》的“扁鹊传”中,曾经提到黄帝之时有一位良医俞跗,相传,这位以济世活人之术而名传知古的俞跗,就是数千年来中国姓俞的始祖。这位上古良医的医术之高超,几乎已到达现代医学的水准和境界。在5000年以前,俞跗医疗疾病时就不仅仅限于“对症 下药”,而已经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的现代外科技术,这种表现,可以说为中国人的智慧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由于俞姓得姓较早,其发展也先于其他姓氏。在春秋时,郑国、楚国和贵族都有姓俞的人:此前的西周还有一个俞姓的封国,当时的国君俞伯所使用的“俞伯尊”、‘俞伯簋”等近代的考古中都有发现。
而这个古老姓氏的播迁到我国南方繁衍,也要比其他姓氏来得早些,而且,他们的播迁情形有根有据,有完整的资料可查。当初俞姓的所以南迁,根据《唐书》的记载是这样的——唐代武则天临朝的时候,当时的新丰地方(据考当为今陕西省临潼县),突然无缘无故冒出了一座山来,于是当时正不习惯于天下为女皇帝所统治的人士,就议论纷纷,有说这是瑞征的,也有说这是大祸将至的征象,其中,有一位江陵人俞文俊,就挺身而出上书则天皇帝说:“陛下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山变为灾,臣以为非庆也……”这番大胆的奏言,当然激怒了当时目空一切的女皇帝,于是,他就被流放到当时尚属荒僻之地的岭南,当然,俞氏的后裔也就此到达了我国南方因此,后来我国南方的俞姓人士,应该有很多都是这位俞文俊的后裔。
此外,俞姓还在河间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河间望。同时江苏南京/安徽巢湖/四川西昌还有一种冒河间望的虏姓之俞,其先世为蒙古钦察部王族玉里伯牙吾氏。始祖是明朝开国功臣武烈河间郡公俞廷玉.其父系元朝东路蒙古不花元帅铁木耳,封为武平郡王知枢密院事,生九子一女,嫡长即俞廷玉(小字秀一公)。元顺帝即位后玉里伯牙吾氏家族之唐其势与右丞相伯颜争权,勾结诸王晃火铁木儿发动政变,被元顺帝夷灭九族,其漏网者逃往同党句容郡王答邻答里处称兵构乱,答邻答里伏诛后,横遭株连的俞廷玉弟兄自凤阳府安丰县逃往庐州凤锦桥取玉字谐音易族更名,各散一方。为严嫡庶之别,诸弟改姓为余,其扈从家丁则更姓为于。廷玉本人近匿巢湖流为水寇,后投红巾军金花姐部,至正15年率巢湖水师投明太祖朱元璋。子三人通海/通源/通渊均为明朝开国大将,与父同称河间四公。此段历史过去鲜为人知,仅在其后人族谱与西昌地方志书中有所记载。
二、“俞”姓历史名人
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虽属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湖广荆州府之地也,仕至大夫之位,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一日览胜控奇,行至汉阳江品,时当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命童子烧香罢,捧琴调弦,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时,就绝了琴弦,不曾弹出第四名来,钟子期在岸上接曰;留得贤名万古扬。从此,俞伯牙得高山流水知音——钟子期也。俞氏家人就以“流水”为堂名。一直沿用至今。
唐朝有俞文俊,武后时有出于庆丰,称为庆山,文俊上书,言阶下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塞隔;山变为灾,臣以为非庆也……这番大胆的奏言,当然激怒女皇帝,于是把文俊放到荒疏之地岭南。
宋代,杰出的俞姓人士满载于史书, 象俞紫芝、俞尚、俞夔、俞佥以及俞鼎孙、俞经兄弟,都是才华横溢,对传统文学有贡献的人物;有屯田郎中俞汝尚,武宁主簿俞君选,承议郎俞松,中书舍人俞烈文,诗人俞灏、俞琰。
元代有学士俞奕会、翰林国史院编修俞述祖。
明代有开国名将俞通海、抗倭名将俞大猷、山东参政俞泰。“俞大猷”三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如雷贯耳了,他和他的“俞家军”,把为患明代沿海一带的倭寇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的历史故事,一向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连三尺孩童都耳熟能详。
清代有小说家俞万春,著有长篇小说《荡寇记》;清末有学者俞樾,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先后主讲于苏州、上海、杭州等书院,授徒多人,著述500余卷,主要有《群经评议》、《诸子评议》、《古书疑义举例》。
当代有俞平伯、俞兴德、俞正声等。俞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享誉文坛;他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执教于著名学府,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俞兴德 ,曾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江苏省人大副主任,现任江苏省慈善总会会长。俞正声,曾任湖北省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三、祖辈“俞”姓起源
我老家在江苏省泰州市泰县(今姜堰市)顾高乡东俞村,俞姓男性至少有3000人以上。
关于老家俞姓的来源,小时候听看过族谱的老人说,先祖是从苏州逃难至苏北的,辗转来到姜堰跟黄桥中间的顾高落脚,由一家逐渐繁衍到如今的规模,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个事情,一代一代相传至今,妇孺皆知,也正因为如此,老家从来是同姓不能通婚的。顾高是泰县和泰兴市交界的地方,解放前是革命老区。大凡革命老区,一般是比较贫穷的地方。我想先祖当年逃荒至苏北,兵荒马乱时期发达富裕的地方根本就不安全,也只能到穷乡僻壤垦荒种地,安于一隅了。
我们这支俞姓的排行是:山、文、学、世、嘉、宝、苏、如、金、玉、言、扬、廷、信、基,由于早期排行的人已经作古,这里只有15代,后面已经没有排行了,估计还有3代,如此算来应该有18代左右。我们这个俞姓分支的排行是先祖一公制定的,是明末兵荒马乱之时或者更早的时候从苏州来到苏北的。
先祖一公在苏州时,他的父亲或祖父,可能单独一家在苏州有较长时间了,失去了和大部队的联系,把当初的俞姓排行字都用光了,已经没有排行可用,所以到了苏北情况许可干得不错时,才重新萌发发明排行的想法。当然,这也给寻宗增加了很大麻烦,也许永远会是一个谜了。
我的排行是廷,但是没有根据排行起名字,如果我向池南走,我的排行就很小,看到小朋友可能都是祖父级甚至更高的,如果我向西走,到俞庄,我的排行又大了,我自己可能是祖父级的,非常有趣。更有趣的是,虽然是同班同学,但辈分不同,因此甲小朋友要乙小朋友喊他爷爷或叔叔的事情更是司空见惯。
族谱是宝贵的资源,它对于研究历史、文化、基因等的变迁具有不可限量的作用。听爷爷说,小时候隔壁邻居爷爷经常捡废纸回来,曾经看到过两本线装书的族谱,具体是什么姓已经忘记了,现在想想,它是多么宝贵的文物啊。
遥想先祖一公当年,为了种族的繁衍,为了子孙后代的壮大,在家族成员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就制定了15代的排行,这是相当了不起的行为。说明先祖一公通过短短几十年的奋斗,干出了不错的成绩,至少在新的地方能够立足,可以为子孙后代规划未来了,我能想象先祖确定俞氏排行时,一定上香祭祖,仪式绝对感人。
俞氏祠堂在解放后被拆除了,翻建成东俞村六队的仓库。听奶奶说,祠堂在新四军七战七捷的第一仗泰兴宣家堡战役中是新四军的后方医院。
现在姓氏寻根很热,我很能够理解,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比信仰更神圣的事情,先祖从哪儿起源?中间如何变迁?出了哪些名人?后代分支到哪些地方?研究这些问题既神圣又神奇。
我们现在做事,极少谈到或者想到对得起列祖列宗,这是多大的文化缺失啊!这种状况的出现,也不过就是最近60年的事情。由此可见,要丢掉几百年、几千年的东西,其实真的也很容易,就像物种灭绝一样。现在做事,也许会考虑是否对得起自己?是否对得起朋友?是否对得起家庭?可是离对得起烈祖烈宗,多大差距啊!
俞 雅 迪
2013年2月22日


克强中学附近的银杏树,距今已经1800年,直径有2米多,为扬州、泰州现存最古老的植物。

作者:俞素东   发表时间:2017-04-20 19:07:41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