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256105次
3人
3个
46个
2723人
145部
我湖北武汉的,手上有 清《注礼堂.戴氏宗谱》民国《注礼堂.戴氏宗谱》2套。戴氏起源我略知一,按古人说法姓氏其实是2个东西,现在我们所说姓戴按古代称法是:“子姓戴氏”。关于“子和戴”的关系楼主已经基本交代清楚了。“注礼堂”是戴氏比较常见的堂号,“注礼”取自西汉戴德 戴胜叔侄对上古《礼记》进行系统的注辞 考据 编撰。“堂”是指一个姓氏祠堂,祭祀的方。 我家宗谱记载:我家是明朝末年从江西南昌县【估计现在南昌市某区】施家岗搬到武汉的,有2支:武汉新洲,武汉青山。辈分是:洪 时 君 大 国 世 宗 作 述 显【主要用于清——民国】,超 凡 光 祖 德 注 礼 肇 家声........ 我是第十三代光字辈。 我的高祖 曾祖都参加过宗谱的修撰,现在到了接力棒我手上,真希望达成重修的愿望。欢迎大家提供信息! 我的QQ:569677693 等你回复
作者:代光斌 回复:32 发表时间:2009-04-08 21:29:49
我湖北武汉的,手上有 清《注礼堂.戴氏宗谱》民国《注礼堂.戴氏宗谱》2套。戴氏起源我略知一,按古人说法姓氏其实是2个东西,现在我们所说姓戴按古代称法是:“子姓戴氏”。因为春秋时宋国是成汤之后,汤是子姓,宋国第十一代君王谥‘戴’,其子撝便以戴为氏,从而戴氏开始形成。“注礼堂”是戴氏比较常见的堂号,“注礼”取自西汉戴德 戴胜叔侄对上古《礼记》进行系统的注辞 考据 编撰。“堂”是指一个姓氏祠堂,祭祀的方。 我家宗谱记载:我家是明朝末年从江西南昌县【估计现在南昌市某区】施家岗搬到武汉的,兄弟3人宏敷 宏德 宏正,宏德 宏正失考,我们是宏敷的后代,也分2支:武汉新洲,武汉青山。辈分是:洪 时 君 大 国 世 宗 作 述 显【主要用于清——民国】,超 凡 光 祖 德 注 礼 肇 家声........ 我是第十三代光字辈。 我的高祖 曾祖都参加过宗谱的修撰,现在到了接力棒我手上,真希望达成重修的愿望。欢迎大家提供信息! 顺便鄙视用”注礼堂“从事商业活动的行为!‘注礼堂’是戴氏子孙共同的文化遗产,不是谋取一己私利的工具。 我的QQ:569677693 等你回复
作者:代光斌 发表时间:2009-04-08 21:52:59
戴姓现有多少个堂号
作者:戴道红 发表时间:2009-05-29 13:57:03
不好统计 一般常见有 谯国堂 注礼堂 敦厚堂 。。。。。。。
作者:59.175.22.* 发表时间:2009-06-19 19:16:31
我祖父说我们老祖宗受奸臣所害从安徽(宿县小林村)(谐音)逃到了江苏江阴的。不知道是什么堂了。
作者:戴国富 发表时间:2009-08-01 17:26:04
向戴氏宗亲提供四甲戴1943年第三次修的《戴氏宗谱》内容,四甲戴是从戴国公传到四十世从山东兖州老鹳巷迁居到寿县南老庙集戴家老郢,君师公后人已传二十四、五世了,分布在寿县、金安区春树岗、裕安区龙门冲、霍邱、霍山、来安瓦岗乡瓦胳岗村等等,请宗亲提供信息,我愿意为大家服务。我的电话:0564-3692852(办)0564-3695136(家)13805646808手机。我是四甲戴第二十二世、戴氏第六十二世(“俊才为柱石”中的才字辈、与贤字辈、克字辈平辈;才与贤可根据父辈是俊字辈还是多字而定。)。
作者:218.22.192.* 发表时间:2009-12-07 09:47:34
寿县四甲戴老字派:君崇能御众,受禄旧朝陵,宗美胤天振,习传家元承。寿县四甲戴新字派:俊才为柱石,?????? 兆瑞应祯祥,?????? 世袭冠缨仕,?????? 鸿勋镇玉堂。我们也是注礼堂,我的名字叫戴玉宝,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已登陆,我们很想知道清戴氏宗谱内容,能否寄一套复印件给我,作为业余研究资料.谢谢!
作者:218.22.192.* 发表时间:2009-12-07 10:01:01
寻《戴氏宗谱》记略戴氏第六十二世(四甲戴第二十二世)裔孙戴玉宝撰写二OO八年六月的一天,正值我小女儿戴小六高考后安徽省考试院公布分数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刻,我收到了教育部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学会、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中华民族振兴基金会、北京时代学人文化研究院寄来的《中华戴氏通鉴》编辑部“致海内外宗亲暨告族人书”一封,信中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慎终追远,孝悌为先。寻根是人的天性,姓氏寻根就是人们以姓氏为纽带所进行的文化寻源活动。中华民族更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而姓氏寻根是追宗觅祖的终南捷径。浩瀚大海有源头,参天大树有须根,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祖先。国史、方志、族谱的长期存在和世代延续,系统和完整地记录了我们民族沧桑历史的踪迹,族谱是同宗共祖的血缘关系以图表形式记载本家族世系人物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她与国史、方志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学的三大支柱,其中蕴含着极其宝贵的史料价值和珍藏价值,又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尊祖敬宗的良好传统,为人专门为推动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为己任的中华民族振兴基金会和当前专业编史修志的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此时研究和挖掘、整理本姓氏的文化遗产、追溯本姓氏的起源,迁徙、分布、人物等,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 ,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需要。同时也为历史对戴氏家族有一份专业记载,更为戴氏儿女搭上交流的桥梁,使后代儿女更好地发扬和继承先祖的良好传统,特和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北京时代学人文化研究院再次强强联手隆重推出中华民族家族通史寻根祭祖纪念典籍——《中华戴氏通鉴》,本书以全新的史笔记录了历代姓氏传承上下五千年艰辛历程,以震撼的史观诠释了名流志士艰辛历程,从中反映我们戴氏家族繁衍融合的历程,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增强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爱国热潮。本书的出版将成为维系四海之内、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也为国家修史提供翔实的史料,同时更是留给戴氏子孙后代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周初时周成王封姬璞建立戴国,臣民以国为姓。戴姓自西周时以国为姓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巨变,世代繁衍发展、兴旺昌盛,形成诸多望族。戴姓是当代第57大姓,发源于今河南东部一带,主要源流有两支。一支是由戴而来,戴之旧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戴姓的另一支来源,历来的姓氏书都有记载,认为是“宋戴公之后,以谥为姓,望出谯国、广陵,清河”。戴姓得姓历史悠久,名贤亦有很多。除“大戴”、“小戴”(即戴德、戴圣),还有晋文学家戴逵,唐诗人戴叔伦、画家戴嵩,宋诗人戴复古,元文学家戴表元、诗人戴良,明画家戴进、清思想家戴震、画家戴本孝、戴熙、文学家戴第元、史学家戴名世、著名医学家戴思恭;近现代有著名诗人戴望舒,农业科学家戴家澜,著名抗日将领戴安澜等等。? 鉴于您在社会的知名度和广泛影响,是戴氏有名望的宗亲,为此经有关新闻报刊、传记、辞书的介绍和推荐,由中华姓氏文化研究编委会严格审核后,我们很荣幸地通知您,您将作为当代戴氏名人正式入编《中华戴氏通鉴》留下您人生辉煌的一页。”我感到很茫然,虽然我父母亲生前都说过:我们老家是寿县十字路东北戴家楼、戴家老郢的、是四甲戴,祠堂在安丰塘东北角老庙集。可是我从来没有专门去过老庙集,但安丰塘北塘埂是十字路通往板桥镇、迎河镇必经之路,十字路又是六安市到寿县的必经之地,所以我经常路过安丰塘旁的新老庙集及十字路东北的戴家老郢子,只去过住在戴家老郢的戴多好叔叔家一次,与四奶奶谈过一次关于我太太(戴裕德、戴俊德、戴齐德)和我祖太太(戴家学、戴家修、戴家祥、戴家训、戴家和、戴家礼)的家世,具体我祖太太和我太太的名字她也没说清楚。她只说:我们四甲戴祠堂是在安丰塘东北角老庙集,我祖太太那一辈在老庙集有染行、有盐行、还有很多田地,到我太太这一辈因为分支太多、灾荒不断就导致穷富不均了,就有离开戴家楼、戴家老郢、老庙集的了,到来安县逃荒安家的、到南方逃荒安家的,我们家可能是经我太太(戴裕德、戴俊德、戴齐德)手逃荒到船涨埠安家的,还有我们戴家有“子报母藏坟”的习俗即“子老了死后,为了报答父母亲的恩情就藏在父母亲坟墓下方,以示跪拜”。与四奶奶叙的不多,多年忙于生计也很少往来,趁这次机会和冲动,【为了把我们这一支四甲戴介绍给海内外戴氏宗家,我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撰写了北京《中华戴氏通鉴》所有需要资料并邮去。】我赶快把我小女儿戴小六报安徽大学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联合办的本硕连读会计专业办理完毕,就直奔寿县十字路,由我姐夫刘家举带路寻老庙集。结果,老庙集老街荡然无存,在十字路通往安丰塘镇级公路的安丰塘东北角的公路两侧呈现出小瓦灰砖的古建筑群---这就是老庙集新街!在街上人们的指点下找到了戴家祥,说明来意后他不顾做弹被褥生意就带我们各家寻找《戴氏宗谱》。先后到了戴家胜经营的门市部(和住家连在一起)、戴家园墙等,天都黑透了也没有丝毫信息,老家的人谁也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老家的任何人。黑暗中,在返回十字路的途中我拨通了戴克奎(他老家就在这一带,是寿县政协主席,原任职于六安市金安区委副书记时我们认识,按宗家兄弟相称)的电话,说明来意后,他说:他们正在准备修戴家家谱,具体操办人是戴超(寿县食品卫生监督局局长),正月十六他们到十字路小学戴维祥家看到《戴氏宗谱》,是戴超用手机一面一面拍摄下来的,现在还没整理好,我马上叫他打电话给你。不一会,戴超电话打过来了,说就是十字路小学戴维祥家保存两本,别的地方没有完整的。我一听非常高兴,赶快敬戴家祥的酒,吃过饭就直奔戴维祥家,都已经晚上快十一点了,戴维祥很客气、很恭敬、很详细的与我叙说家世,并说《戴氏宗谱》是线装本只保存第一卷、第三卷,其余的六卷都在文革时期烧毁了,能保存这两卷都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戴氏宗谱》是在我叔叔家,他边说边打电话给他的叔叔戴世贤(原在寿县教委供职、住堰口镇街道)一字一句的寻问《戴氏宗谱》第一卷中记载的“老字派”“新字派”辈份繁体字的写法,并叙说他与我们六安供电公司的戴多兰是老六份的,称呼她姑奶。我又一阵高兴,我称呼戴多兰老姑,又是一个单位的。说着叙着已快十二点了,戴维祥真心留宿,我急切返回六安。第二天上午,我就把寻找《戴氏宗谱》的经过向戴多兰老姑述说一遍,当即答应给戴维祥打电话,让他把《戴氏宗谱》两卷借给我复印、整理后再还给他。没隔两天,老姑说:已说好了。于是,我与戴维祥侄儿约定二OO八年八月二日星期六上午十二点钟前到他家借《戴氏宗谱》。我参加完“明都•阳光电力杯”蓝球邀请赛开幕式后,趋车直奔戴维祥侄儿家,那天雨下得很大,到时,维祥侄儿已把他叔叔、大伯请到家在等候,我感到很惭愧,我真心想请他们一大家到饭店吃饭,结果维祥侄儿家菜全都烧好了,我也就不客气了,我就边喝酒边吃菜边想:我们下户(十九世至二十四世)都六代人了,终于今天能吃到我们戴家老家人做的饭菜了。我没敢把“老戴,老戴,喝酒不赖”的风度拿出来,深怕老家人说:你看,下户的戴家人穷像,象饿八辈子式的。酒是醇香的、饭菜是可口的。【2008年8月10日,《中华戴氏通鉴》资料邮走后,复印装订八套《戴氏宗谱》第一、三卷送戴多兰、戴维祥、戴玉楼、王文华、戴群、戴兵各一套,留存两套;同时装订《寻<戴氏宗谱>记略》十四本分别送给戴多兰、戴维祥、戴克奎、戴家祥、王文华、王文兵、王文理、王文琴、戴玉楼、戴玉田、戴锐、戴维维各一本,留存两本(其中一本在戴群家准备给戴传伟)。2008年9月16日,联系北京《中华修谱全书》主编戴云卿、编审戴兴华,由戴诚寄来《中华修谱全书》一本;又联系湖北省房县水利局戴克斌(正在修谱);2009年5月又联系省电视台戴本池、合肥市政协戴健(《谱》);2009年9月又联系桐城实验中学戴应祥(《谱》)、2009 年7、8、9、10、11月又联系安徽省图书馆提供线索,戴应祥就是省图书馆提供的,并说有多套收藏,有原装的,有复印的;2009年10月又联椿树戴厚胜(说:几百户戴姓只知道老家是寿县的,就是没有《谱》,其父:戴政友、其长子:戴广久、次子刘浩);2009年11月7日,又到到木厂、翁墩一带,几百户戴姓有“玉”字辈、“永”字辈,找戴玉龙不在家;2009年11月24日到寿县堰口镇,一下汽车就问到戴磊(应该“石”字辈)其父戴为忠、其爹戴培贤,他将我带到戴多安家没有人在家,后又转到戴多安吃饭的地方,戴磊回家,等戴多安吃过,又带我到戴多奎(82岁,能说:“俊才为柱石,兆瑞应祯祥,世袭冠缨仕,鸿勋镇玉堂”、也能说:“忠厚传家,克少义方,振兴宏业,永世安康”),由戴学贤联系戴乐贤(说:六安市裕区龙门冲有几百户姓戴的,他们的老家就是寿县戴家老郢的,他们新《谱》老《谱》都有,他与戴老庄戴义才往来20多年,并知道1993年修谱事。)当即约定戴乐贤拉毛竹回来后,由他带路戴多奎、戴多安赶到六安与我一道去龙门冲。结果,第二天即2009年11月25日,他们有事没来。只有我一人直奔龙门冲,之前2008年8月我率家人曾到响洪甸寻找过戴姓和龙门冲,也到青山找石佛冲青水河,也到地方志办公找历史资料,由戴金才带路到戴俊夫家,婶婶留吃中饭,戴俊夫叔从山上扛四根毛竹回来,75岁,身体硬朗,很客气。其子:戴先才也回来了。谱盒讲究,红布包裹,有七本1993年第四次修的《戴氏宗谱》第一至第七卷,我与原《戴氏宗谱》(复印第一、三卷)校对后,觉得与第三次修的《戴氏宗谱》有十点改进:一、戴家的媳妇姓名一律记载谱中;二、戴女儿姓名及嫁谁都记载谱中;三、删除了像图;四、删除了第八卷全部内容;五、一律用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简化汉字;六、谱中记载姓名、出生年月日、地址等要素与当代《身份证》、公安部门登记、行政划定相符;七、字号用的小,等级不明显,重点不突出;八、丢下的户数太多,不全;九、“俊才为柱石”辈份使用规范;十、为海内外戴氏宗家保存和续修四甲戴《戴氏宗谱》做出了万代赞颂的贡献。2009年11月26日,戴乐贤领路戴多奎、戴多安三人从寿县堰口到六安,到我办公室坐会就乘我备好的轿车直奔龙门冲戴家老庄,途中经响洪甸电站召待。饭后就直奔戴家庄戴义才家,他是“家让公支下元善公世系”(老《谱》卷六、新《谱》卷七戴俊源)之后,谱盒更为讲究,“戴氏宗谱”四个字正楷书烫金,内装新《戴氏宗谱》(他们1993年四家戴第四次修的第一至第七卷)和老《戴氏宗谱》(1943年四家戴第三次修的第一至第八卷),非常感激,四甲戴一定会源远流长。当场与原《戴氏宗谱》(复印)比较感觉有许多红笔、黑笔修改、删改、添加之处,经当晚研读突然悟出这是一套最后一遍校对本,倍感珍贵。 说明:龙门冲还保存正板本《戴氏宗谱》,龙门冲的四甲戴对戴氏宗室贡献太大了。】读到这里,我想告诉你一个道理:你能体会我们戴家祖辈们背井离乡、逃荒逃难、流离失所、四处漂流,过着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吗?你能品尝到我们戴家祖辈们受人压迫、遭人剥削、寄人篱下,过着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生死存亡不保的人下人生活吗?你能亲身体会到在农村、在一个地方无政府盛行的情况下,单门独户生存、生活、养儿育女的艰辛和不易吗?你更不能体会到自己的人格遭到污蔑、尊严遭到诋毁时的无奈和无助的绝望心情吗?你都不曾有过。那么,你只有读一读《勤俭的典范 劳动的楷模——世纪妈妈傅树珍传》,才能顿悟。《勤俭的典范、劳动的楷模》一文分为三个时段完成。第一次我父母亲健在时段。由我父母亲生前日积月累述说家史及我姑娘戴广英的述说作为一部分资料,加上准备写稿时我父母亲的口述作为一部分资料写成的,定稿前一字一句读给我父母亲听,进行定正定稿,相继在《皖西日报》、《寿州报》、《皖西电力报》上发表;第二次是在我母亲去世后的“五祭”前夕,我父亲健在的时段。是在原稿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整理,读给我父亲听后,印发给所有参加我母亲“五祭”的亲戚,作为悼念词用的;第三次是在收到《中华戴氏通鉴》函及借阅到戴维祥保存的《戴氏宗谱》第一、三卷后,通过精心研究后,又进一步补充、整理完成的。并参加《中华戴氏通鉴》编纂,载入史册。全部史料真实,宗亲可作为《戴氏宗谱》后续一分支内容参考。《勤俭的典范、劳动的楷模》简要内容也刻在我父母亲的碑上,作为二OO二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前给母亲立碑的碑文。根据《戴氏宗谱》和《勤俭的典范、劳动的楷模》一文,我本人推断:戴姓具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中华炎黄子孙具有姓氏较早的宗族;戴姓是当代第57大姓,说明是名门望族;四甲戴是宋戴公世系重要传承者之一;德成公是四甲戴主流传承者之一,德成公支下美山公金山公峻山公世系在十六世、十七世、十八世社会、经济、人口达到鼎盛时期;在德成公支下美山公世系中,十六世戴永元、戴永禄、戴永福、戴永寿、戴永喜;德成公支下金山公世系中,十六世戴永泰、戴永龄、戴永平;德成公支下峻山公世系中,十六世戴永恭、戴永乐、戴永德兄弟各家人丁旺盛、殷实富裕;到十七世经济和人口发展更为迅速,到十八世,可能是人口的发展快于经济发展,长子先成家立业,其父辈有经济力量和精力给予关照和支持,出现了经商的、务农的、到别处如霍山拓荒者;到了十八世时,出现了严重的穷富差别,有的养儿育女给予大力培养,有的只养儿育女,就没有经济力量培养,甚至连娶儿媳妇也成了问题,比如戴永平(十六世)生三子长戴守邦、次戴敦邦、三戴成邦,戴敦邦(十七世)生六子长戴家学、次戴家修、三戴家祥、四戴家训、五戴家和、六戴家礼;戴家和(十八世)有三个儿子分别为戴裕德、戴俊德、戴齐德(十九世,我太太),只记载戴俊德娶臧氏、戴齐德娶王氏、而且只有我太太戴齐德生三子(实际上还有两个女儿),分别为戴世林(我大爹)、戴世明(我爹爹)、戴世成(我三爹)、二女(我姑奶)分别嫁与段家和夏家,并且我大爹戴世林过继给我大太太戴裕德为后,我三爹戴世成过继给我二太太戴俊德为后。说明当时还在戴家楼、戴家老郢子的老家,是以务农为主,因为只有务农、种庄稼靠天收,灾荒难免,家境才容易贫穷,因为只有在老家,按“门当户对”的习俗做法,才能以戴家大户人家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段家、夏家的两个大户人家。十七世、十八世、十九世、二十世究其最主要原因还是当时社会动荡造成的贫困和衰落。我太太戴齐德肯定固守本土,不会轻易拖家带口的出去逃荒,只有当我爹爹戴世明成家后(一九一一年前后),感到生活十分艰辛,才像早些年出去拓荒致富的上辈学习,由我爹爹这一辈戴世林、戴世明、戴世成逃荒搬迁到南方船涨埠居住,接着生下三子两女。因为《戴氏宗谱》只记载二子,说明我爹爹戴世明的五个孩子不完全是在老家出生的,只是修谱时,凭人说的。但是我大爹爹戴世林是否一道南迁,没有记载,也没有听我父母亲说的那么具体,只说过有个大爹爹,我爹爹是老二,我三爹是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我能记得起他的长像。船涨埠是个水路,陆路交通枢纽,又是大商业集散地,经济相对于戴家老郢发达的多,我外公傅全胜也是从江黄傅家瓦房逃荒到船涨埠一带的,所以可见当年是遇到饥荒年了,逃荒的人很多。是穷帮穷的缘故,才做起了娃娃亲。这是我太太戴齐德支下社会、经济最为低落的一世即二十世,人口发展也相对迟缓;到了二十一世即我父亲这一代就是在解放前被抓壮丁的(我大伯)、被送给人家做童养媳的(我大姑)、被送给人家寄养的(我叔叔)、讨饭帮工(我父亲)的一代;解放后,这一代穷人翻身,成为社会的主人,得以安居,相互寻找相聚。至今还有我大伯《戴氏宗谱》记载为“戴多茂”,乳名为“道士”被抓壮丁走后杳无音讯;我大姑娘送给人家做童养媳至今不知名也无任何信息;我大爹戴世林这一支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其下落。直到二十二世、二十三世、二十四世我们才在新中国新社会得到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平等发展,目前,正在坚定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正在奋力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前进。二OO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作者:218.22.192.* 发表时间:2009-12-07 11:34:15
勤俭的典范 劳动的楷模——我的母亲傅树珍传戴氏第六十二世(四甲戴第二十二世)裔孙戴玉宝撰写在寿县、在六安市,认识傅树珍老人家的人都会用“勤俭的典范、劳动的楷模”来赞誉她,而她的子孙后代却将她喻为天、喻为地、喻为中流砥柱。她是天,硬是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毕生心血和勤劳双手托起一片蓝天,把她的子孙后代紧紧地呵护着;她是地,硬是挺直腰干抬着头,顶着风风雨雨踩倒荆棘踏出一条大道,把她的子孙后代送上人生的征程;她是中流砥柱,浓缩了中国五千年来千千万万慈祥母爱和艰苦朴素坚贞执着的精神,冲破封建陋习、唾弃陈腐偏见、抨击腐朽生活方式,把她的子孙后代们培育为自立、自强的生活强者。是她亲手缔造了儿女和孙子们的幸福家庭,倾注了她一生的血汗,铸就了他们事业有成,学会了生活的本领。一、敢与封建陋习相抗争她公元一九二一年二月十八日(辛酉年农历正月十一日下午五六点左右)出生于从寿县傅家瓦房迁至瓦埠湖畔原船涨埠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仅靠父亲傅全胜(寿县土籍姓氏中“湛喜斯,曾童傅”中的傅姓,逝于一九七五年腊月二十六,终年七十三岁,葬于寿县双庙集镇街道村有利村民小组境内)帮工,母亲王英(寿县土籍姓氏,逝于一九四一年农历三月三十日,终年四十五岁,葬于寿县现炎刘镇三星村新庄村民小组境内,其孙辈为“克”字辈、曾孙辈为“领”子辈)做些针线活维持生计。她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姐姐嫁与汪家,先住在寿县江黄后搬迁到六安市金安区木厂镇东北向阳村民组,于二OO三年春去世,终年八十八岁;还有一个弟弟幼小因病夭折;无其他同胞兄弟姐妹;她共有四个叔叔和一个姑妈。(二叔、四叔早逝于寿县双庙集镇方大园村;三叔傅全帮,已逝;五叔傅全华已逝,有五子一女,且子孙后代满堂;姑妈傅全佳、姑父方登明均去逝。有三子,以次为方家忠、方家富、方家祥,且子孙后代满堂。姑父方登明方氏宗谱辈份为“德、茂、登、家、庆;贤、良、玉、国、发)。她三岁时父母亲为她订下了娃娃亲,七岁时送她到私塾学堂上过半天学,使她终身难忘地会背诵“人之初、性本善……”,知道了自己姓傅,是站人旁的傅,认定自己就是再穷也姓“傅”。早年从安丰塘东北的戴家老郢(又说是戴家楼。戴姓是寿县土籍姓氏中“鞠戴魏,单姓俱”的姓氏,其祠堂在天下第一塘——安丰塘东北角的老庙集。据母亲傅树珍生前说:我们这一支戴氏是从山东省兖州老鹳巷迁到寿县老庙集戴家老郢的,是四甲戴。在她大孙子戴群出世前夕,叫我父亲戴广有到戴家楼要辈份,父亲返回后,拿出一张纸上写道:“万世多贤维,永成瑞祥珍”。直到一九八O年二月小儿子戴玉宝到六安地区供电局工作,听戴多兰【戴多兰原籍为寿县老庙集戴家老郢,据《戴氏宗谱》记载为同宗同祠】老姑说:戴玉宝应该是“贤”字辈。后于二OO八年八月二日戴玉宝到寿县十字路小学戴维祥家借来保存的一九四三年五月【民国三十二年】第三次修订的《戴氏宗谱》第一、第三卷记载:所有资料和说法以及给后辈们起的辈份“维”字辈、“永”字辈基本上都是相符的。母亲傅树珍应该是“秀”字辈。据戴维祥说《戴氏宗谱》共有线装本八卷,因文革期间烧毁第二、四、五、六、七、八卷,只保存此两卷。【据《戴氏宗谱》第一卷“创修宗谱序”记载:“贵族自宋国戴公以谥为氏 后子孙蕃衍见于史书者通儒名宦代不乏人事业文章耀人耳目 在汉则有延君戴德与后子次君戴圣 以博士传礼经学昌明 在晋则有若思戴渊以孝廉而讨贼建勋安丘 戴遂以骁果败敌进为大司马 在南齐则有壮公戴僧静以将军封侯累官太守 在唐则有玄胤戴胄以坚正而为尚书 左丞文水令戴谦凿泉灌溉民田数千亩邑人感颂勿衰 在宋则有子元戴亨教学注重勿欺为人心道心之说以历木俗戴国忠以笃于忠信孝悌由进士而至郎中 在元则有戴羽良璧一则隐居积学著述宏多一则以两浙转见称廉洁 君师先生亦当时鼎鼎大名者一……”“始祖君师公于元至正中叶佐治于东阿县政府爱其土沃风湻遂卜居焉此后明兵崛起又迁于寿南老庙集薄置田园以生以息 迄今已数百年矣子姓相传已历十余世人口繁衍以达数千丁……”另据《戴氏宗谱》第一卷“纂修监订序”记载:“吾族戴氏本自山东兖州府峄县小地名老鹳巷殆元朝至正十八年兵变之故 吾君师公迁至寿南老庙集第四甲戴家老郢居住?俗称四甲戴 故以君师公为始祖……”】另据《戴氏宗谱》第三卷记载:“德成公支下美山公金山公峻山公世系”中有“德成公支下美山公世系”、“德成公支下金山公世系”和“德成公支下峻山公世系”;在“德成公支下金山公世系”中有“【煊公子】永泰、【善泽公子】永齡、【善端公长子】永平、“德成公支下峻山公世系”【善端公次子】永恭、【善端公三子】永乐、【善端公四子】永德【十六世】”;其中在“【善端公长子】永平与王氏生子三 ,长守邦、次敦邦、三成邦【十七世】”;其中“敦邦与童氏生子六,长家学、次家修、三家祥、四家训、五家和、六家礼【十八世】”;其中“家和与童氏生子三,长裕德、次俊德、三齐德【十九世】”;其中,“齐德与王氏生三子,长世林出祧与胞兄裕德为嗣、次世明、三世成出祧与胞兄俊德为嗣【二十世。实际上,还有二女,大女儿嫁给现安丰镇中罗村西鲍庄村民组段姓,子孙后代满堂;小女儿嫁给现保义镇夏家大林村民组夏姓,子孙后代满堂】”,其中“世明与童氏【据我母亲傅树珍生前说:我奶奶也姓戴】生子二,长多茂、次多荣”。实际上,应是三子二女。老大为子,“《戴氏宗谱》第三卷记载为‘戴多茂’”,实际上,乳名为“道士”;老二为女儿送给人家做童养媳,至今杳无音讯;老三为女儿戴广英;老四为子,“《戴氏宗谱》第三卷记载为‘戴多荣’”,实际上,姓名为戴广有;老五为子,实际上,姓名为“王康成”,乳名为“小毛子”。)迁至船涨埠的未过门的公爹戴世明就是在这一年(我父亲戴广有当年七岁)因遭水灾,患病去逝;次年,公婆因过分悲伤而故。小小的年纪就领略到失去亲情的痛苦,与己同龄的未婚夫兄姐弟五人:夫兄排行老大,乳名为“道士”(在寿县炎刘镇原船涨铺老街上被抓壮丁,走后,音讯全无,走时约十七、八岁。直到她终年也未再见上一面。夫兄曾在解放前夕来一封信从戴家楼转来要其大弟到傅家大人家娶亲);夫大姐排行老二姓名不详(约十二、三岁送到人家做童养媳,至今没有下落);夫二姐排行老三,戴广英(同住于寿县双庙集镇街道村有利村民小组簸箕塘自然村,卒于二OOO年农历六月初三,终年八十三岁,葬于寿县双庙集镇街道村境内。夫二姐夫王万林,迎河王。其下辈份为:“井、帮、延、世、泽”。【夫二姐夫王万林和夫二姐戴广英有长子王井根、次子王井生且子孙后代满堂】);夫弟排行老五乳名“小毛子”,幼时(当时约七、八岁)经夏姓姑婆家人和三叔公戴世成(卒于一九六O年农历四月,终年六十七岁,葬于寿县双庙集镇街道村有利村民小组境内)介绍寄养到寿县迎河镇酒流村叶郢村民组王姓家为养子,改名为“王康成”(生于一九二四年,因上兴修六安淠史杭灌溉渠道而负伤,未治愈。卒于一九六O年四月,年仅三十七岁,葬于寿县迎河集镇酒流村叶郢村民组境内。其妻胡顺英,生于一九二五年卒于一九七三年正月初八,享年四十八岁)。【夫弟王康成、夫弟媳胡顺英有三子一女,长子王文华,次子王文兵,三子王文理,女儿王文琴。长子王文华、大儿媳李春秀;大孙女:戴云、大孙女婿:朱树新;曾外孙:朱海龙、曾外孙女:朱海燕;二孙女:王燕、二孙女婿:赵义海;曾外孙:王涛、曾外孙女:赵莉莉;长孙:王勇、大孙媳:桑永领;曾长孙:戴咏根。 次子王文兵、二儿媳:蔡新兰;大孙女:王如芝、大孙女婿:张家昌;曾长孙女:张世梅、曾二孙女:张世雪;二孙女:王霞、二孙女婿:林坤武;曾长外孙:林龙;长孙:王峰、大孙媳:朱晓伟;曾长孙:王浩。三子王文理、三儿媳:桑家英;长孙:王亮、大孙媳:李燕群;曾长孙女:王小翠、曾二孙女:王明雪;二孙:王飞、二孙媳:余少杏;曾长孙女:戴明君、曾长孙:王一致;三孙:王山、三孙媳:王晓莉;长孙女:王梅、孙女婿:时本全;曾外孙:时福娃。长女:王文琴、女婿:李春华;大外孙女:李红云、大外孙女婿:戴利先;曾外外孙女:戴巍、曾外外孙:戴军;二外孙女:李保英、二外孙女婿:陈民国;大外孙:李保成、大外孙媳:沈冕;曾外孙女:李宪凤;二外孙:李保利、二外孙媳:俞树霞;曾外孙:李杰亮】。失去父母后兄弟姐妹五人漂散在寿县各地,幼年,她硬是拼命似地剪断裹在自己双脚上两天一夜的裹脚布与封建陋习作了初次挑战,好让自己长出一双又大又壮的结实脚板,去为生活而奔波而劳作。她十九岁那年,她的父亲傅全胜母亲王英信守诺言四处寻找戴世明的二公子与自己的女儿完婚【有人传说:傅家小姐不是傻子就是残废,哪有找人出嫁姑娘的呢?此时的戴广有已历经磨难长大成人。此前的他曾经四处讨饭、在庙宇里当清洁工、帮无数富人家带小儿子、倒痰盂、打扫卫生、放牛、放羊、砍猪草等杂事维生,自十五、六岁就开始帮无数富人家干农活,犁田、耙地、插秧、割稻、苗粮、撒种、除草、施肥、打墙、盖屋等壮劳力干的农活。十九岁那年,他被我外公傅全胜、三爹戴世成找到与我母亲成亲】。十九岁的她,坚信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带着娘家陪的简易嫁妆和压箱底的一百二十块银元,坐着穷人家普遍使用的花轿,嫁到了连半间屋也没有的婆家与未婚夫成亲了(当时是借保义集街道上钱宏培家的半间房子,钱宏培系夏家小姑婆婆儿媳妇的弟弟)。首先,她们投奔到寿县保义镇西边的夏家大林的小姑婆婆夏家(夏家小姑婆婆相传后代孙子辈为“成”字辈、曾孙为“先”字辈)和安丰镇东边的寿县安丰镇西鲍庄大姑婆婆段家(段家大姑婆婆相传后代孙子辈为“同”字辈、曾孙为“仁”字辈)暂避难日。姑婆们不久给他们一一安排到别人家做工,维以生存。她没有嫌弃那漂泊无家的未婚夫,自强地学起做针线活、纺纱、织布、做糖果、种田、耕地……等等农村男人和女人会干的手头活。为了度日,她夜以继日地为保义集大户人家做针线活;为了度日,她将小家搬迁到段姓的大姑婆家借间房而栖。寒冬腊月,她扒开雪地砍巴根草当作烧饭的柴草,当富人家欢天喜地过年时,她仅用半干的巴根草烧了一碗米饭,除去贡天地饭后,所剩一点点夫妻俩各吃半碗饭就算是过年了,丈夫叹口气说:“能吃一顿饱年饭,死了也就闭眼了”。一句话剌痛她,她坚信:人下人终能成人,这一辈子一定要熬到那一天,一定会苦尽甘来的。二、撕片蓝天度沧桑天有不测风云。她婚后第二年农历三月三十日,年仅四十五岁的母亲因劳累过度,加之思女心切暴病而亡(葬于现炎刘镇三星村新庄村民组境内)。第五年,二十四岁的她住在现堰口镇九槐村徐家嘴紧靠瓦埠湖湖畔的曾放置棺材的半间房内,腊月二十那天,三岁的幼子“小黑子(乳名)”因风寒高烧抽筋而去,准备过小年的气氛刹时逝去,瓦埠湖顿失滔声。她当即决定,迁到瓦埠湖东畔的双庙集夫姐戴广英附近那里落脚。先是住在北家村,她重整旗鼓,又开始辛勤地劳作,节俭地过日子。熬啊熬,熬到二幼子三岁那年初春的早晨,她习惯于晚上帮人家做针线活,白天种别人家给的几分地,那天早上她趁孩子熟睡之机,去点播大豆,待一瓢豆籽点完返回家时,她的儿子因翻转到葵花杆结成的床巴缝中给活活憋死了,二十七岁的她哭得天昏地暗,哭得江河倒流,哭成了泪人。一次次人间悲剧象雷鸣电击一样向她袭来,她寄希望于未来,与命运抗衡,做生活的强者,她硬是挺住了,硬是站稳了,再一次向生活提出了挑战。多年的穷困生涯,把她娘家陪的嫁妆也变卖了,贴补在小生活之中,此时此刻,刚搬到双庙集北头,唯独剩下的就是那一百二十块银元了。住在方大园的她三叔(傅全邦)、五叔(傅全华)和婆家姐夫王万林(寿县土籍姓氏,迎河王辈份在王家是很长的,在双庙集一带是个大户,他本人会酿酒,会木工雕刻等。卒于一九七六年腊月二十四日,终年六十五岁,葬于寿县双庙集镇街道村有利村民小组境内)都很实际地劝她用那一百二十块银元买点地和房子吧。她掂了又掂,想了又想说:“这钱是将来给我孩子头疼脑热治病的保命钱,不能用。”就这样,她历尽人间的辛酸苦辣,也要为她的后代撕片蓝天,而自己却从不浪费一分一毫钱(直至她去世仍然还保留着一块银元给她的后代)。三、春风只度玉门关一九四八年冬,双庙地区也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获得了解放。她不再被旧制度剥削了,不再受旧社会压迫了,不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了。新中国的建立,象春风雨露,滋润了她那久旱的心田。她积极踊跃参加解放区活动,被群众丢豆籽选举为村妇联会主任、乡农委、乡妇联主任。她秉公参与分配地主家的五大财产;严格按政策核定阶级成份;遵守土地法大纲,丈量土地;大张旗鼓宣传《婚姻法》。新中国建立的喜悦激情,使她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着,她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尊敬,每次作报告时,象石头落地一样每句话掉在地上都能砸出一个坑,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她带头夜战,仍然穿着她那件青粗布带大襟的上衣,说起话来快刀切葱式的青是青、白是白。做人做事极富有人情味和原则性。双庙地区的解放,自己只分得了地主家一间更楼子,位于双庙集镇街道北头(紧接着又用那一百二十块的陪嫁银元的大部分购买了八间衫木树盖的房屋,后因双庙集镇北头原高小郢周围都是深沟,惟恐三个孩子太小看管不严玩水时掉到水沟里,就乘解放后双庙区政府要建医院之机,按实际衫木树数兑换给双庙区政府了。同时又用部分衫木树兑换了位于同生产队、与夫二姐夫同自然村的簸箕塘自然村的高姓老房子三间。随着家庭成员人口日渐增多、经济生活的改善,逐步在原宅基地增加到三排九间房屋,一直住到至今的戴家五代人。随着儿、孙们的工作,分别成家于六安、寿县和双庙集镇街道房屋的建成,老房于二OO六年秋撤除改为粮田)。恰在一九四九年她再生一子,取名为“楼子”。一九五二年她作为建党积极分子,代表寿县妇女(时任县长赵子厚),出席六安专区首届全区整党骨干分子代表大会(时任双庙区区长刘长如)。一九五三年又分得了田地,她生一女取名为“田子”。她苦大仇深,世人皆知,勤俭持家,家喻户晓。虽然她当乡妇联主任,仍然艰苦朴素,白天忙于工作,晚上仍然坚持纺纱、织布。她田地里农活样样强于别人,当第五个孩子出世时,取学名为“玉宝”。尔后,姨妹夫沈延年为其孩子取学名分别为:玉楼、玉田、玉宝,意味家里有楼、有田、有宝,她乐滋滋地应允了。三个孩子的出生,给她增添了无比的天伦之乐,丈夫战斗在大生产和兴修淠史杭水利干渠的第一线。她牺牲了个人的前途,全力以赴地担当起家务劳动、抚育子女、参加大生产的重任。无论是当生产队妇女队长,还是普通社员,她从未误过工,再热的夏天她也从没有午休过,不是砍柴、就是割猪草或是种、浇蔬菜;冬天,不是纺纱就是织布。丈夫,除生产队农活外,不是用石臼舂米,就是擂稻。夏季里,一个人推磨,一个人罗面。夫妻俩拼命地累,拼命地为了全家的生活而努力奋斗。自己再苦再累也“穷不认穷”挤出时间让儿女们都上学,好让他们将来有生活的本领。大儿子、女儿相继高、初中毕业,小儿子一九七七年高中毕业那年,正逢全国招生制度改革,考取了淮南电力学校(中专)。一九七八年正月初六接到通知书那天,全村人连同双庙集镇街道北头半条街的本生产队人和大队、公社、机关人员喜气洋洋地到她家喝喜酒,她高兴地、热情地连连招待了十整天的正月十六(后来,一直把他培养到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加入了共产党员、评定了高级政工师、晋升为六安供电公司中层管理干部)。在解放后的近三十年里,她从没有向政府要过一斤救济浪,成为当地勤俭持家的楷模。在双庙集镇方圆几十里,没有哪一个不佩服她是一位跌倒都能抓把黄土的人,是一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知恩报德的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四、春风化雨再润心田是她,把感谢共产党、毛主席的恩,赋予了特别的含义,那就是遵纪守法、自力更生、勤俭朴素、教育子女不做颓废者,学习本领为社会多做贡献。自一九八四年至逝世前一直和老伴带着小儿子在六安生活。十八年来,她自食其力地生活着,总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来都是闲不住,不想让别人恩赐她一点什么。一九九二年当她被确定为供电局宿舍楼值班开始时,她非常兴奋,她还抽空收集点废纸、废瓶的卖点钱,大儿子也是有儿孙子的人了,小儿子、大孙子、二孙子、大孙女都已经有固定收入了,但她从来不要他们的一分钱。自一九九八年六月至二OO二年六月逝世前,她患膝关节类风湿病花去医院费用达一万五千多元,除小儿子单位负担很少一部分外,还需自付一万四千多元,她坚定地要用她有生之年自己微薄的劳动收入来作以补偿,不愿意自己成为儿女们的负担。不服输地精神象一根拐杖支撑着,她还在早起晚歇的不停地忙碌着。平时,她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今天的政策好,劳动致富这话一点不假,我要是年轻二十岁,碰上这个时光,一定会更有劲的”。一九九九年农历正月十一日,是她老人家首次答应聚集子孙后代为她祝寿——八十大寿,也是她成亲的六十一周年日子,她和她的老伴(解放前,他一直帮工,精通农时、农活,为人憨厚、做活实在,冬季和春季赤脚破冰为人耕耘,年年用桐油擦腿护肤,直到一九五O年春。解放后,他苦大仇深定为贫农,为人诚实选为生产队长、贫协主席等,他无私奉献自己的技能和血汗给社会主义建设,多次荣获社会主义新农庄、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在淠史杭灌溉工程建设、大跃进生产中多次荣获社会主义建设劳动模范称号。他一生积善积德,在家从不打骂孩子、从不使唤孩子干活,有活自己干、有好吃的让给孩子;在外,他从不得罪任何人、从不挑拨是非,只顾一门心思干生产队里的农活、干生产队里的重活、脏活、累活。他直到二OO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壬午年农历二OO三年二月二十九日都不知道住院是怎么住的,一年到头几乎不吃药、不打针。父亲在母亲去世的九个多月里,说的话更少了,每到母亲“五祭”、“七月半”、春节都催我们尽早给母亲上坟,尤其是在二OO三年三月母亲第一个清明节即将来临时,他催我们在三月二十七日就去给我母亲上清明坟了,返回六安后我很疲惫地躺在他的床上,他问的很多很细有关上坟的经过和墓地保护情况。看的出来,他的心思全放在我母亲哪儿了。三月二十九日一早,他就烧好了菜泡饭,很香,我上班前到他房屋打招呼时,看他已经摆好两个碗、两双筷子,一进门就叫我吃饭,我一看墙上挂的石英钟快到星期一上班前升旗时间了,就说来不及了您吃吧,他和蔼的说:“好,那你上班吧。”约九点五十分左右,同事催我赶快回家说是家里老人摔倒了,我急急忙忙打的一直奔到家,看他摔倒在他住的一楼房屋门口,头朝院内躺在地上,心脏还微弱跳动,直到我侄女戴锐、我哥哥戴玉楼、我爱人方荣、120救护医师都到时,诊断:心脏已停止跳动,是脑溢血所致)看到他们的儿女、孙子、孙女、曾孙女、外孙、外孙女、曾外孙女时,她特别高兴地说:“我们全家二十多口人都是我的根,都是我的后代,是我这一条老根发出来的,我们能有今天,是全托共产党、毛主席的福;我们不能忘本。”是的,两儿一女是她从三年自然灾害的死人堆里带出来的,近二十个孙子辈、十多个曾孙子个个都是她亲手从其母亲产前至产后呱呱坠地抚育长大的。儿孙们听着,听着,深深地感受到两位老人就是他们家的万贯财富,两位老人的精神就是他们子孙们的传家之宝,而子孙们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的希望。当她曾孙子出世后,她亲自到寿县看看大孙子的生活情况,亲眼看看曾孙子。她拿着曾孙子(戴永正)的百日照片和曾孙女(戴媛媛)、曾侄孙(戴永根)、曾外孙(沈力)们的照片逢人便说:“这是我的第四代人啊”。五、八公山翠松肃静 淮河水万里低鸣二OO二年六月十九日下午三时左右,她突觉腹痛,由老伴按揉腹部仍疼痛不止,直至近六时,小儿子与大孙女才获知急送市中医院医治,途中她想到了亲人龙如胜弟弟【龙如胜母亲是傅树珍的干妈,龙如胜姐妹弟四人和他们兄姐妹弟四人的爱人都把她视为亲大姐;龙如胜姐姐嫁给李家民,子孙后代满堂;龙如胜与张香荣夫妇子孙后代满堂;龙如胜妹妹龙如勤与方贤正夫妇子孙后代满堂;龙如胜弟弟龙如祥夫妇子孙后代满堂。一直姐兄妹弟五家关系来往密切,相互关照,按辈份相称。尤其是龙如勤与方贤正夫妇一家对戴家一家更是关怀备至、相互信任、亲如同胞,方贤正姨父敢于为戴家担当正义、为人正直。】是医生,很后悔这么多年怎么没有到他那给她治病。到医院后,她高喊:“我这么多儿孙,怎么连一个肚痛都治不好啊”。她不愿再为她花钱治病,她当两个儿子的面交待枕头底下还有三百多块钱,其中二百元是你老姑戴多兰给的,应在她叔叔第一个“七月半”送去,另一百多元是给你爸的。她说:“我八十多年来从没有肚痛过”。当她同意动手术时,她要到解放初期的同事徐维贯的儿子徐佩根(六安市人民医院)那做手术,当天深夜十二时转至市人民医院东外科,处于疼痛半昏迷状态直至六月二十日中午十二点左右,醒后口渴,只说“渴,渴”的,最多只说要喝“咕咚咕咚的”。下午二至三时,小儿子连续征求她多次是否愿意动手术时,她都点头同意,小儿子请求她要挺住时,她也点头同意,医方极尽全力抢救。下午四点三十分开始手术,六点三十分手术结束,诊断为“弥漫性结肠炎”。她忍受着医疗抢救时难以想象的痛苦,儿孙们历历在目,但她处于昏迷状态仍然坚强地挺着,硬是等到她女儿戴玉田从浙江于二十一日凌晨五时左右赶至床边,硬是等到她老伴早晨七点钟左右到她床边,当她听到小儿子哭诉二孙女戴哲是迎接高二考试和小孙女戴小六是小学毕业考试不能来时,她的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时间是公元二OO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农历五月十一日)早晨七点二十五分十二秒。她慈祥和善地离开了她的亲人,将她安葬在寿县八公山(座落在县城北面)的“八公山公墓”新三区六排东二号(双穴墓)。她的儿女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她还保存着生前所有亲戚朋友送给她的衣服料和用品,并把自己所有的新衣服洗的干干净净,都折叠好用线缝了起来,此前还把亲人张永贤【张永贤母亲姓邵与她一生一世视为同胞姐妹,张永贤与王霞帮夫妇一口一个“我老姨娘”地叫她,张永贤与王霞帮夫妇的下一辈也一口一个“我老姨奶”地叫她,两家关系代代亲密。】侄儿送给她的新被絮交给了小儿子。同时还发现她还保存着各套人民币现金近八千元(另外,她生前还放在小儿子那有二千五百元),隔壁中国银行梅北分理处的主任赵捍东主动告诉她的小儿子:老人家还用“老年人证”存款一万元(二OO二年三月十六日定期一年存款)。正巧是整个抢救医治送葬她老人家的全部花费,所有的亲戚来向她送别时,她的儿孙们依照她生前叙过的话意,没收一分钱,包括三天的开支,含一切招待费、住宿费、往返车费等等开支恰是两万元,本来都按两个儿子各一万元摊好了。结果还是由她老人家自己给冲平了,这叫作为儿子的实在无法表达对母亲的“孝”。一种忏悔、内疚、负罪感在儿子心头死死地压着。因此,提议将这两万元作为“世纪妈妈傅树珍好妈妈奖基金”永存,专门用于她的儿孙后代中涌现出的持家育子女有贡献的好妈妈奖金。六、世纪妈妈—傅树珍世纪妈妈——傅树珍,她的精神让人无法概括。她具有坚韧不屈地顽强拼搏精神;具有克己为人、勤俭持家、爱憎分明的传统美德;具有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积极奉献精神;是一位伟大的生活强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妈妈、好奶奶、好曾祖母;具有云山风度、松柏精神;她用毕生心血书写了“生活”二字;她勤俭持家惠及万代、德高望重世人敬佩;她平生没有侈奢、挥霍,没有享乐嗜好,唯有视戴、傅两家亲戚及所有亲戚和邻居为掌上明珠,将“有饭送饥人,有话送给恩人”作为终身不变的信条;她的精神永垂不朽!她的傅姓在她的子子孙孙中代代相传!她是这一支戴姓的救星和恩人。我们将永世不忘!
作者:218.22.192.* 发表时间:2009-12-07 11:36:37
六安有个戴玉宝六安市为安徽省省轄市,位于省会合肥西70公里,称“皖西”。在六安很多人喝酒时都喜欢说“老戴、老戴,喝酒不赖;六安有个戴玉宝,喝酒他不倒”这句顺口溜;谈到写文章时都喜欢讲“老戴,六安一支笔!”老戴不老,老戴即戴玉宝。生于1956年11月15日,安徽省寿县人氏,汉族,干部身份,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职称,中共党员。1980年2月参加工作,相继担任安徽省电力公司六安供电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政工师、安徽省电力公司六安供电公司安徽明都投资集团公司工会主席、监事会主席。1966年2月至1977年2月相继在安徽省寿县双庙小学【校长张远望、王定初。老师:鲁锋、张有旭、王恒初、黄世林】、双庙中学【寿县一中、二中抽各学科老师兴办的。校长王永贵、副校长鲍光连;老师有:方心传(初、高中数学)、张克伍(初中语文;初、高中历史)、徐航(高中语文)、袁传芳(初、高中物理、化学)、把淑和(初中英文)、邵养真(初、高中地理)、程月秀(初、高中美术、唱歌)、张有模(高中语文)、陶志胜(高中英文)、邵铁夫(初中代数)、孙国光(初中农业基础知识)、姚尚传(高中政治)、朱庆熙(初、高中体育)、张有敬(初中政治)】初、高中部读书历任班长、排长、校红卫兵连连长。1977年2月至12月任寿县双庙公社王圩大队有利生产队会计。当年10月参加全国招生制度改革考试,考取淮南电力学校(后改为合肥电力学校,现合并为安徽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发配电专业任团支部宣传委员。1980年2月毕业于安徽省淮南电力学校发配电专业(中专,任团支部宣传委员);1984年5月于安徽省电力工业局干部学校政工专业结业;1989年6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合并到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专,任班级学习委员兼院报特约记者,毕业论文《试论对青工思想政治教育》获优秀论文);1996年12月31日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涵授学院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获优秀论文);1999年6月毕业于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经管专业(在职研究班研究生,任第五组组长,毕业论文《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研究》获优秀论文)。2001年12月31日由国家电力公司授予高级政工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戴玉宝自1980年2月至今一直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从没有离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岗位,先后从事共青团工作、宣传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文化工作和工会工作。29年来,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电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立足于六安供电公司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为六安供电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献计献策。仅1995年任政工师以来,相继从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学习型组织创建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先后在省级及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1篇,约45万字;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高奏正气歌,着力对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典型经验等方面的主题宣传,在省级及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报告文学60篇,约60万字;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及时进行新闻报道,在省级及以上报刊上发表新闻报道400多篇,深入基层班组、各县级供电公司基层供电所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26篇,约40万字,并在报刊上均发表;利用休息时间整理所学先进理论知识,编写《新闻写作知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7类讲义,约20万字,对干部职工和通讯员进行授课近百课时;上报中央文明委、国务院有关部委、省委、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等创建全国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国家电网公司首届文明单位、省第三届文明单位标兵、省第三届、第六届、第七届文明单位、全国首届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省公司历年来文明创建、思想政治工作总结汇报材料64篇,约72万字;撰写解说词并协调拍摄在国家电网公司创新会上展示专题片《精神家园——安徽省电力公司六安供电公司政工网站》,在中央电视台(7套)播放的《光明普照红土地——六安地区供电局消灭无电村纪这实》及创国电公司一流供电企业专题汇报片12部,约120分钟;主编论文专著《实践与探索》26万字,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编辑中共六安市党校理论刊物《实践论坛》(供电特刊)约4万字;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参加安徽省电力系统重点政策课题研究,是一等奖获奖课题组成员单位之一的执笔人;编辑六安公司企业报《皖西电力报》自75期至163期,约62万字;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主要参加、独立完成申报省公司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项目,并均获省公司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相继在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各媒体单位荣获优秀作品奖共15项。2005年10月以来,任安徽省电力公司六安供电公司安徽明都投资集团公司工会主席、监事会主席,相继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安徽省模范职工之家”等集体荣誉称号。戴玉宝也曾荣获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授予“优秀学生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函院授予“优秀学员”、中共安徽省电力工业局党组授予“优秀团青工作者”、“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中共六安地委宣传部授予“优秀企业理论研究工作者”称号。连续两年获“安徽省‘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者”等个人荣誉称号。??安徽省六安市 《戴氏宗谱》编撰委员会(《中华戴氏通鉴》资料 )二OO八年九月十六日定稿
作者:218.22.192.* 发表时间:2009-12-07 11:43:59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