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控鹤林是一个分支,  

03-08

598857次

2人

2个

187个

8749人

434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林姓迁徙史

中华民族自古多灾多难,虽不及犹太人,书不尽的悲情,
几次大的汉民族移民分别是
A-东晋永嘉乱衣冠南渡,华族大难八姓入闽
B-唐高宗期间陈政(陈元光之父)领率固始府兵三千六百人58姓开漳
C-唐末王审知开闽国亦领固始百姓入闽
D-唐末安史之乱中原难民入闽,居石壁龙岩成今客家汉民主要部分

概述

林坚因赐姓地是在今河南省,故林姓最早的起源地应在今河南省境内。自林坚食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后,子孙世袭其爵,多为大夫。春秋时,林氏由于官职调迁或避乱隐居,散居周、鲁、齐、卫等地。
战国时期,赵国宰相林皋,居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县西北
,生有九子,时称“九龙之父”、“十德之门”,因赵王嫉才欲害,林皋父子携带族人,迁徙于西河避难。秦灭赵后,这一支林姓又迁徙到齐;邹二郡今山东济南。 西汉初,林皋四世孙林挚,被封为千产侯,食邑千产。
汉景帝时分邹郡之地置济南郡,遂为济南林氏。
至晋代南迁发展,有林坚八十一世孙林颖,生有二子:懋、禄。长子林懋,任下邳太守,分出下邳林氏;次子林禄任晋安(福州)太守,后被晋明帝封为晋安郡主,居住
在侯官县都西里。林禄的子孙颇多,后都散居于福建各地,以莆田为盛,成为林氏又一支著名的望族。其后子孙遍及福建、广东、海南、江西、浙江、台湾等地。 同时,早在汉代就有林坚的五十一世孙迁居四川。
周平王之子的一支林姓最早繁衍于河南及山西省境的黄
河一带。后与林坚一支林姓,在秦、汉之际经陕西迁入甘肃陇西一带,并逐渐成为当地一
大望族。总之,秦、汉之际,林氏家族的子孙主要散居于北方的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以山东的林氏繁衍最为旺盛。
至晋室南渡之时,中原士族也因‘永嘉之乱’大举南迁,
林氏也随之南迁至江苏的下邳一带,后再南迁至福建。
至唐宋之际,林姓族人已遍及我国的南方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地。明、清以后,便广播于全国各地。


周朝时期的迁徙
自公元前1046年,姬发灭商立周,至公元前256年
秦昭王灭周立秦,前后历经790年。林姓在这个时期传衍了
30多代。因周代大小诸侯国多次发生动乱,宗室贵族以及黎民百姓四处外窜逃生。林姓族裔也是如此,不囿于最初发祥地博陵,而在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都有他们迁徙的足迹,在动乱中繁衍发展。
据史书记载,西周末年林苌和林材等人在周王朝宫廷中担任官职,随着国都东移,由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之东南)迁至洛阳落户。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纷封国
自立,彼此征战时时发生。林姓族人当时在赵国、鲁国和齐国等诸侯国都有显山露水的不俗表现。
林坚的35世孙林皋在赵国任国相,德高望重,权倾一时。他定居于赵国境内的九门(今河北藁城之西北),娶妻胡氏,生有九子,即:林文、林成、林宣、林化、林德、林
修、林明、林勉和林韶。九子皆有大夫官职,赵国人称之为“九龙”。林皋也被誉为“九龙之父”,其门第被赞颂为“十德之门”。因赵国君王器量狭小,对此十分嫉妒,
叫人“择其木皋繁者伐之”。林皋知道面临杀身之祸,赶紧率全家老少逃往白云山避难。赵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感叹,他说:“贤哉林皋父子也!” 林皋和他的九个儿子所传后裔,成为林姓的一个名门望族,堂号称“九龙堂”。据史书所载,林皋的裔孙林宪在秦始皇焚书
之时,将林氏家谱秘藏于自家祖墓之内,逃过了火烧之劫。但后来不知何故,《九龙堂西河林氏族谱》却丢失了。到明清两代,有一些林皋派下的裔人进行此谱的“辑佚”。当然辑佚后的族谱史料价值与原作差之甚远。

在齐、鲁之地则有林既、林雍、林楚、林放和林回等名门望族。在卫国今河北淇县及卫辉一带迫有大批林姓
族人居住,其中以林类最为著名。林类生活在春秋时代。他披着裘衣在田园里拾着遗穗,边走边唱。有一次,孔子到卫国,远远就看到这位“拾穗行歌”的老人。孔子叫他的学生子贡前去与林类攀谈。子贡问林类为什么会如此乐观呢?林类回答:“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再请教是何缘故。林类则以生与死的辩证观向子贡做了精辟的诠释。林类说,生与死是一返一往的关系,有人死了,
又有人生了,这世界才能够持续不息地存在。子贡回到孔子身边,把向林类问答的情况告诉孔子。孔子十分感叹,对众学生说,果不出我预料,这位老人是富有学识的智者。你们尽管可以向他请教。

自林坚起至林芳38世的世系传承依次是:林坚、林载、林磋、林虎、林光、林相、林玄、林凤、林翊、林苌、林材、林考、林回、林贞、林英、林乾、林保、林隽、林宏、林类、林繇、林既、林雍、林敏、林楚、林放、林通、林不狃、林欣、林仪、林抚、林鸾、林世元、林伯、林皋、林宣、林微、林芳。其中明确注明居博陵邑者有林坚至林相;明确注明居齐国者有林材、林回、林贞、林英、林宏和林类;明确注明居鲁国者有林雍至林皋。林皋又由鲁国移居赵国。其子林宣等人、其孙林微等人也在赵国建寓。
林坚的20世孙林类据说活了一百多岁。林坚的31世孙林抚在卫国任司马之职,也居住于卫国。而迁至秦国都城咸阳
居住者有林微、林芳、林玮、林韶和林稚等人。林微是林坚的37世孙,在秦国任大夫左卿,受封为关内侯。
林芳是林坚的38世孙,在秦国任屯军仆射。林玮是林坚的39世孙,在秦国任给事黄门散骑常侍、左将军。林韶是林坚40世孙,在秦国任郁林郡太守、右将军。林稚也是林坚
40世孙,在秦始皇二十五年任会稽郡太守。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林姓族人逐渐扩散,在各个诸侯国都有林姓裔孙繁衍生息,
但仍然以北方为主要栖居地。
秦汉时期的迁徙

周代末年连年发生大规模战争,兵民大量死伤和失散。
据司马迁所著《史记》中记载:自秦公子印与魏国发生战争那年起至周朝初亡的76年间,秦国屠杀或掳去的六国民众达140万人。赵国灭亡之后,原居于赵国九门的“九龙堂”林姓望族就迁徙到齐郡邹县至西汉之初,分邹县之地置济南郡,故后来统称“济南林氏”,其居住中心在今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古平陵城。因此,“济南”成为继“西河”之后林姓的第二个重要的发祥地。这一名门望族以“济南堂”为堂号,以“济美衣冠承恩宠,南郡吕格世泽长”为堂联。
林坚的50世孙林尊,在汉宣帝时代官至太子太傅,成为“济南林姓望族”的开基始祖。后来衍分的支派,如广陵林姓、郯城林姓、平原林姓、下邳林姓、晋安林姓、寿州林姓、光州林姓、三原林姓和陇西林姓等都以林尊为先祖。
林坚的42世孙林纂在汉惠帝时代任职中山郡太守就已经由齐郡邹县迁居于济南,史书就记他为“济南人”。其长兄林辟疆受封为平棘侯也是“济南人”。此外,明确记载为“济南人”的还有林坚的43世孙林别、45世林述和林常观、46世林良、47世林元昌、48世林车、49世林凭。
以上是在“济南林姓始祖”林尊之先的济南籍历史名人。
至于林尊之后的济南籍历史名人则有林坚的51世孙林高
(在汉元帝时代任镇远将军、江州刺史)以及52世林苗
在汉成帝时代任平原太守和林闾在汉光武帝时代任徐州刺史。也有史书称林坚的55世孙林邈在汉安帝时代任徐州刺史。也是“济南人”。
燕冀地区在秦、汉两代也是林姓裔孙主要的居住地。林坚的41世孙林挚在汉高祖七年被任命为燕相,封为平棘侯,食邑千户。林坚的53世孙林鉴在汉哀帝建平三年任职燕太守,封为永安伯。林坚的42世孙林纂在汉惠帝元年任职中山郡太守。林坚的60世孙林丞在汉光武帝建武三十一年
任职散骑常侍,尔后调任冀州刺吏,居于冀州常山高邑。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林类、林抚等林姓族人徙居于卫国(今河南省濮阳一带)。他们的后代在秦代继续留住在此地。居于雒阳的有林熹、林谟、林恂、林就、林横等林姓裔孙。林熹是林坚的61世孙,在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
年)任职少府卿。林坚的62世孙林谟在汉章帝建初元年
(公元76年)任职玄菟太守,此后又迁职并州刺史。林恂是林坚的63世孙,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任职镇南将军,又先后任太中大夫和镇远大将军,受封为万年侯。林坚的64世孙林就在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任职谏议大夫。林横是林坚的65世孙,在汉安帝永宁二年公元121
任职谏议大夫。东汉末年,林坚的72世孙林胡任职陈留郡太守,徙居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之东南
东汉时代,西河郡址在今山西省离石地区。林坚的68
世孙林肇在汉桓帝建和三年公元149任西河太守,乃率族进驻西河。
秦、汉两代寓居长安地区的林姓族人有林治、林亮、林别、林良、林公、林宁、林金、林重、林秉等家族。
林治是林坚的40世孙,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在秦国任治粟内史,掌管谷货的管理事务,为秦国九卿之一,林亮是林治之弟,在秦始皇三十七年任职侍中、安东将军,与其兄林治一武一文,成为长安林姓望族。林坚的43世孙林别在汉文帝元年任职御史大夫。林良是林坚46世孙,在汉武帝建元六年任职少府中郎将。林坚的47世孙林公字元昌在汉武帝太始元年任职御史中丞。林宁是林坚54世孙,在汉平帝元始元年任职征南将军。林坚的55世孙林金在王莽摄政的天凤二年任职建武将军。林重是林坚56世孙,在天凤三年任职河南、京兆两郡太守,也常住长安。林坚的57世孙林秉在王莽摄政的地皇二年任职司隶校尉,后来转任司徒、天下军戎大司马等职。以上林姓家族在文与武两条战线上
均有出色表现,秦、汉两代在长安地区可谓声名彰著,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据历史记载,西汉时代四川地区已有林姓族人居住。林坚的51世孙林高在汉元帝刘爽
当政时,受命为镇远将军,又迁任江州刺史。江州即今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地区。林高之子林阊,隐居于成都。他是汉代一位精通经史文学的学者,在蜀郡成都培养一批生
徒,其中最有名的是成都人扬雄。扬雄作有《甘泉》四赋,极受汉成帝刘骜赏识,此外还著《太玄经》《法言》《广骚》《方言》等,在哲学、方言学和诗赋方面造诣殊深,人们认为与其师林闾的教导有关。
在汉代已有林姓裔孙迁徙至江浙一带。林坚的44世孙林吉在汉文帝十三年任职广陵太守,受封为高亭侯,食邑三百户。广陵郡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当时林吉率族在此居住。林车是林坚的48世孙,曾任广陵郡太守,在西汉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晋升为镇国将军。他年老辞去官职,归隐于会稽山,专心致志注释《尚书》。在东汉时代又有林道、林永、林肇、林封、林农、林衮等人寓居于广陵
林道是林坚的66世孙,在汉顺帝永建二年公元127
任职司隶校尉,后来升任泰州刺史。林道乃该林姓支脉世居广陵之先祖,其子孙遂为广陵人。
公元前202年,刘邦最后击败项羽,登上皇位,建立了西汉王朝。经170年之后,至公元前32年汉成帝登基时,西汉朝已走上没落之路。此后几十年间,在河南、四川、陕西和山东等地区接连不断燃起了人民群众反抗与斗争的烈火。况且,天灾与人祸并行。 史载有一大批齐鲁西河林氏后裔居住在临淄郡、济北郡和薛郡,这些郡域即今山东省曲阜、淄博、临清、茌平、泰安一带。齐郡邹县有林宪、林挚等名门望族寓居。
林宪是林坚的37世孙,在汉高祖二年任职司隶校尉。
当初秦始皇焚书时,他秘藏林姓宗谱于祖墓,使先世林姓传承次序在很长一段时期不致失传。林挚是林坚41
世孙,在汉高祖七年拜为燕相,封赐平棘侯,食邑千户,承传四代,十分显耀。在济水之东则居住着林封、林农、林祗、林胡和林谭等林姓世家。林封与林农父子
在汉灵帝时代曾经遭遇董卓的陷害。董卓对汉灵帝说:“林姓豪强势力过大对汉室大有不利。”灵帝听信谗言,林姓宗族受害者甚多,林封、林农父子遂去官归隐于济水之东(今山东省淄博市附近)未完待续

作者:林茂青   回复:4   发表时间:2013-08-01 15:34:52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林姓迁徙史

1

、比干林



源于子姓。商朝末年,商纣荒淫无道,残害忠良,使国家处在危难之中。商纣的叔父

比干是个十分贤德的人,他冒死多次给纣王进谏,纣王恼怒之至,下令将比干剖心处死。

比干死时,他的妻子陈氏怀着身孕,为了躲避纣王的迫害,带着四名婢女逃奔到牧野(今

河南淇县西南、卫辉西北)这个地方。后来在深山老林的一个石洞中生下一个男孩,名叫

泉,字长思。周武五伐纣后,陈氏带着坚投奔周朝。周武王因他是贤臣比干的后代,又出

生在深山老林中,就赐姓为林,赐名为坚,称为林坚,并拜林坚为大夫。林坚的后代就是

林氏。



2

、林开林





源出于姬姓。东周时,周平王有个儿子名开,字林,因为生母不是平王的正妻而没有

继承王位。林开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祖先,以他的字为氏,称为林氏。本支现在也找不

到了。



3

、鲜卑林





源出于鲜卑族。北魏时,当朝的统治者出自鲜卑族,族人多为两字或两子以上的姓

氏,

至孝文帝时,

为消除民族间的界限,

下令把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其中一些姓“丘

林”(邱林)的人,便改为林姓。后来,来自鲜卑族的林姓进一步与汉族人融在一起,成

为林姓的一个组成部分。



4

、蛇种林



源出于福建建州。唐代时,福建建州(今建瓯县)生活在一些姓林的少数民族,以蛇

为图腾,

被认为是“蛇种”。

蛇称为“小龙”,

这支林姓人可能也是炎黄子孙的一个分支,

特别唐代之后的史书再也见不到对他们的特别记载,传说他们改为了林、黄等姓,可以相

信,他们这时已经完全融入到炎黄子孙中。



5

、满族林



源于满族。由满族林佳氏、布萨氏改姓而来。
6、高山林

福建省漳州市生活着

200

多人高山族,是解放后由台湾迁入



迁徙渊源



地名



姓名



上承



河南





林坚



林氏受姓祖



比干世系



福建





林禄



开闽林始祖



长林世系



福建



福州



林福



福州书楼



九牧长房







林广



永泰龙阳



九牧长房







林亢



永泰马石



永泰龙阳







林梅



长乐营前



九牧长房







林震



闽侯青圃



九牧二房







林恪



福清三山



九牧六房







林靖



长乐首址



阳泰林氏







林球



长乐黄石



长乐首址







林若凤



福清熬峰



长乐首址







林希旦



闽侯尚干



淘江林氏







林高德



福清玉融



九牧“文峰林”









林比



福州三山云程



不详



福建



厦门



林美宗



同安潘土祖





福建



莆田



林既



莆田梨岭长城金紫林祖



晋安世系







林英



仙游金紫派



长城金紫林







林韬



阙下林家祖



晋安世系







林千之



莆田蒲坂祖



阙下林乌石三房







林应之



莆田阳城祖



阙下林乌石三房







林苇



九牧林长房祖



晋安世系







林伯材



莆田前埭司户房



九牧长房林国华



莆田前埭贡元房



九牧长房







林藻



九牧林二房



晋安世系







林荐



九牧林四房



晋安世系







林晔



九牧林五房



晋安世系







林蕴



九牧林六房



晋安世系







林蒙



九牧林七房



晋安世系







林迈



九牧林八房



晋安世系







林蔇



九牧林九房



晋安世系







林圉



莆田忠门



九牧六房







林理



仙游养志里



九牧九房









林选



仙游象运



仙游养志里



福建



泉州



林敬宗



安溪蟠龙祖



阙下林世系







林源孙



安溪虎丘祖



阙下林世系







林度宗



安溪仁宅祖



阙下林世系







林公孙



安溪赤石



阙下林安溪仁宅







林庆宗



安溪西头祖



阙下林世系







林六



安溪后厝巷祖



阙下林世系







林勋



德化朱紫祖



阙下林宋九牧







林自诚



惠安南埔祖



阙下林乌石员外房







林坤



惠安林内祖



九牧长房







林铣



南安圭霞



九牧长房







林旦



惠安槐山



九牧长房







林茂字



永春云峰祖



九牧二房







林谥



德化金山五口林



九牧二房



林翘



晋江锦马



九牧二房







林锡昌



晋江西滨



九牧二房晋江锦马







林同宗



永春美山



九牧二房晋江锦马







林视



惠安外厝



九牧六房









林泰



惠安岭头



九牧六房



福建



漳州



林侯孙



长泰林墩祖



阙下林安溪仁宅







林伟佑



东山莲峰



九牧长房







林栋



南靖直街



九牧六房







林隐奄



龙海莆山



九牧九房









林昌



漳浦游洋



游洋林家



福建



龙岩



林翱



连城壁州



九牧二房







林千四郎



龙岩平在坊



九牧四房









林瑞富



龙岩圣坑口



九牧五房



福建



三明



林季昌



明溪紫坑祖



九牧长房







林减



尤溪霞川



九牧六房







林文德



宁化石壁



九牧六房







林华一



三明三元



九牧六房宁化石壁







林顺



沙县夏茂



长乐首址









林载惠



大田梓溪



九牧九房或阙下景渊派



福建



南平



林子山



浦城珠林



九牧六房



福建



宁德



林晕明



古田林洋



九牧八房







林奉礼



古田横溪



九牧八房









林泗



古田谈书



古田林洋



浙江





林菁



浙江平阳鉴湖



九牧五房



江西





林兹



江西于林祖



晋安世系玉钟派







林玄兴



江西会昌祖



晋安世系孝宝衍







林秀谷



江西赣州少石埠



(九牧长房)广东蕉岭







林均政



江西太乙祖



(九牧长房)广东蕉岭







林恭宽



江西赣县苧州



(九牧长房)广东蕉岭







林良圭



江西赣郡



(九牧长房)广东蕉岭









林翊



江西瑞金黄安



九牧长房



广东





林则祖



广东潮州祖



阙下林世系







林昭



广东揭阳金坑祖



阙下林乌石三房







林评事



广东蕉岭



九牧长房







林根德



广东饶平祖



(九牧长房)广东蕉岭







林评宏



广东峡里祖



九牧长房







林岳



广东海阳



九牧长房







林壮父



广东南港



九牧长房







林盛



广东狮石



九牧九房









林逢春



广东澄南



晋安

38

世(九牧?)



海南





林裕



琼州西关



九牧长房









林暹



琼州始祖



九牧六房



广西





林景华



广西五峰



九牧长房



湖南





林三郎



湖南茶陵白水



(九牧六房)宁化石壁









林端



湖南夏郡



九牧六房



台湾





林心果



台湾桃园大溪镇



九牧八房







郡望堂号



1

、西河





林姓第二代祖先林坚被周武王封为西河或清河、又封于博陵(今河北安平)

,至

子孙林载又赐爵为博陵公,以他出生地一带作为食邑,子孙得以世代享有这一爵位。

后来,人们习惯称林姓为“西河林”



2

、济南

1



秦灭六国,强行迁徙天下豪强,林姓被迁到齐郡邹县。后来齐郡又演变为济南

郡,林姓又被称为“济南林”



3

、九龙





战国时代,有位名叫林皋的人,在赵国担任宰相之职,权倾一时,德高望重。

有字九人,依次为文、成、宣、化、德、修、明、勉、韶,受家风影响,也各有才能,

被当时人称为“九龙”,他的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加上林皋,父子十人同以德

才见称,他的家族也被称为“十德堂”



4

、问礼





林放,问礼于孔子,事见“论语”



5

、下邳





西晋末年,中原板荡,西晋黄门侍郎林颖不得不离开故土,来到曾经任职的徐

州(今江苏)居住下来,后来因长子林懋出任下邳郡(江苏睢阳西北)太守,又随他

迁徙下邳郡。林懋任满之后,时局已经十分动荡,便在郡中梓桐乡定居。这支从“济

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称为“徐州林”或“下邳林”。

后来传到第八世林国敏出

任台州刺史而成为浙江台州、温州林姓的开基祖。



6

、晋安





来源于“济南林”,林颖之子、林懋之弟林禄。西晋末年随晋元帝渡江,后来

出任晋安郡(今福建福州)太守,为林姓入闽第一人。他的后代除留居晋安,又有人

迁居侯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莆田

等地。



7

、忠孝





林悦为“晋安林”始祖林禄的二十四代孙以忠孝见称,在宋仁宗时任侍御史。

一日,向宋仁宗请求回家扫墓,宋仁宗便让他呈上家谱观看,最后有感于比干为国尽

忠,

林悦为死去的双亲尽孝,

一门之中忠孝两全,

于是在家谱上提写了“忠孝”二字,

交回林悦手中。后来,这支林姓人因为有了御赐的题签,便以此为荣耀,自称“忠孝

堂”。



8

、九牧





唐代。闽林始祖林禄的十六世孙林披家于莆田,在唐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

年)

明经及第,被授于太子詹事一职。他先后娶妻

3

人,即郑氏、陈氏和朱氏。后来生子

9

人,分别为林苇、林藻、林著、林荐、林晔、林蕴、林蒙、林迈、林蔇。九人后来

也都明经及第,

并且都做了州刺史。

由于州刺史又称州牧或牧守,

兄弟

9

人合在一起,

正好是“九牧”。在“八闽”之地独领风骚,因此被称为“八闽世泽,九牧家声”,

或者称为“莆田九牧”、“九牧林家”等,以纪念这段颇为荣耀的历史。“九牧”后

代,自唐宋由莆田分衍到福建仙游、漳浦、福州、侯官、长乐、连江、泉州、漳州、

永春、龙岩等地,以及广东潮州、梅州、韶州、广西横州等地,明清及近代更迁居世

界许多地方,在林姓各支派拥有较大的影响。



10

、阙下





林攒,

闽林始祖林禄的十八世孙,

早年任福唐县尉

(今福建福清)



贞元元年

(公



785),

他的母亲在莆田病重,他得知之后,急忙从福唐赶回,未到家母亲便去世。

他悲痛欲绝,回家后扶尸痛哭,几次昏死过去,四五天也不吃东西。母亲下葬之后,

他又在墓旁搭一座茅屋住下,亲自搬运土块、石头,为母亲的墓葬添土筑石。这样过

了一年多,都是如此。结果感动了苍天和其他生灵,以至相传有甘露三次降临到墓旁

的松柏上或其他附近地区,又相传有白鸟两次飞来。事情传到朝廷,唐德宗专门下诏

星表他的门闾,并在宅第前立下双阙,他的家族也免除了徭役。家乡以此为荣,把他

的家族称为义门,所居地称为孝里,所在的林姓支派,称为阙下林。



文化遗迹



1

、比干墓





位于河南卫辉市比干庙村,是林姓始祖比干的坟墓。墓前建有庙宇,称为比干

庙。比干墓及比干庙占地

130

余亩。在比干埋葬于此并得到周武王封祭之后,很早便

出现纪念性的庙宇,并在北魏、唐、宋、元等朝代多次修缮,至明孝宗弘治年间又进

行大规模的重修。院落座北朝南,呈长方形,有大殿、拜殿、山门、石坊、碑廊。庙

院保存魏孝文帝“吊比干文”、唐太宗“祭比干文”。后院即比干墓,墓前立有孔子

所刻“殷比干莫”石碑。另外,在河南淇县朝歌镇,还有“摘心台”,传说中比干要

找回心脏的心地,为河南新乡,在朝歌镇南不远;在骑马奔跑中使肠子拖地的地方,

称为拖肠屯,今名常屯,在朝歌南十余里;在肠子墩断的地方,有村庄名墩肠断,今

误为顿坊店,在卫辉市境内。还有,比干墓旁的“没心菜”、“开心柏”等,与传说

相近。



2

、文财神庙





台湾民间信仰。传说比干被杀之后,他的为国尽忠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一则

怜悯他的无辜,一则有感于他的心被挖而无法生贪,偏任命他为掌管财库的官,与后

来的关公(称为武财神)一同担任这一职务。庙位于嘉义西荣街(番社)

,新港乡宫

后街、

玉山路六十巷、

北门街林森东路,

高雄前金区中华三路、

苓雅区武智街十一巷,

以及北京雍和宫、青岛海云庵。



3

、晋安王墓





即“闽林”始祖林禄的坟墓,又称晋安郡王墓,在福建惠安县涂岭龙头山官路

顶九龙岗。坐乾向巽。穴名“龙马毓奇”,题额“林始祖讳禄公九龙穴墓”。墓前的

各种碑刻,以林齐圣之“重修始祖晋安郡王墓记”为最引人注目。墓左侧有郡王祠。

4

、九牧祠





在莆田。清朝乾隆七年壬戌重修。刻有“重创九牧祠堂赞文”。紫霄岩有九牧

墓。



5

、妈祖庙





福建莆田湄州岛上。妈祖原名林默娘,为“莆田九牧”之一林蕴的十一代女。

据统计,信徒有

2

亿多人,分布在南起福建、台湾、广东,北至山东、天津广大的沿

海地区,以及日本、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

泰国等九十多个国家或地区。莆田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为最受妈祖信徒向往的地

方。



6

、林则徐纪念馆





福建福州澳门路,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墓葬在福州北郊马鞍山村金狮山麓。林

则徐,福州侯官人,为九牧林派下福清玉融文峰林家之后。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

纪念碑有“虎门硝烟”描述的就是林则徐。



7

、林祥谦纪念馆





在福州。林祥谦

,

原名元德

,

尚干乡亭上村人

,

为陶江林氏派

,



"



.



"

烈士

.

陶江林氏另出有著名人物

--

林森

,

为国民党省主席

.

尚干枕峰山麓有

"

祥谦陵园

"8



8

、林觉民纪念馆





在福州。林觉民,闽侯人

(

今福州

),

福州凤池林家之后

,

与族弟林尹民同为“黄

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夫人陈意映,展览馆展有“与妻书”等。



9

、林巧稚纪念馆





在厦门鼓浪屿。林巧稚,厦门人,我国首批妇产科医师,为我国妇产科做出重

大贡献。



10

、菽臧花园

在厦门鼓浪屿,为林尔嘉所建。林尔嘉,字叔臧,又作菽庄,别号百忍老人,

为“林本源堂”之后,

出自福建开漳林氏林孔著衍派。

为当地巨富,

建有“林家花园”

被台湾舆论称为“台湾的阿房宫”。林尔嘉亦曾重修了晋安郡王墓。



11

、梅妻鹤子









浙江杭州十八景之一,

称为放鹤亭

,

在杭州西湖孤山北麓,

为林和靖所建。

林和靖,

为晋安四世林鄱的后裔。林鄱在东晋是举孝廉,迁居钱塘。民国十五年(

1926

)敦叙

堂铅印本



十二册



北图







作者:林茂青   发表时间:2013-08-02 04:57:44

[回复] 回复林姓迁徙史

茂青宗兄, 大文資料詳實, 小弟佩服之至.

作者:林嘉明   发表时间:2013-08-06 18:50:01

[回复] 回复林姓迁徙史

作者:林乐斌   发表时间:2014-08-25 22:31:14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