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矫振安

09-25

1838次

1人

1个

1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矫姓浅考记

矫姓浅考记编辑:矫春甫 时间:02月11日 12:12 来源:村村乐新闻
矫姓浅考记

我是矫姓子孙。1938年出生于辽南矫姓聚居的农村(今瓦房店市),21岁从学校到贵州省气象局工作。退休后收到族亲寄来的《矫姓家族谱书》,述“老祖宗生息在云南,大明王朝初年,我祖奉诏从云南乌撒卫迁入山东墨邑东门外矫家村。”引起我的兴趣——乌撒卫就在现在的贵州威宁。明初建卫不久,贵州建省划归贵州管辖,隶贵州都司,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对此,我想试着考查。2003年盛夏,开始查阅史料,2005年初写出《矫姓浅考》,印发辽南族亲。其后,边查阅史料边实地走访方式继续考查,今将情况向族亲汇报。抛砖引玉,诚恳族亲共同考查,弘扬祖誉。

《矫姓浅考》摘要

在查阅《姓氏典故》、《百家姓溯源》等典籍中,知矫姓源远流长,早在东汉《风俗通姓氏篇》所收500姓氏中就有矫姓,即春秋晋国大夫姬矫父的后代,以祖字“矫”为姓,系黄帝子孙。东汉有隐士矫慎。又据明《万历统谱》,明朝苏州的矫姓家族有几百人。全国人口普查抽样统计资料显示出的1436个姓氏中,矫姓出现频率占0.00544%,按降频排列第400位。据此估算,我国现今矫姓人口有7万多。

《矫姓浅考》的重点内容是:通过查阅《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志》、《云南省志军事志》、《贵州省志军事志》、《贵州古代史》、《贵州民族史》等典籍,知道了明初从云南乌撒卫迁入山东即墨的矫姓是明初征战云贵的明军。朱元璋在南京坐皇帝后,为了平息云南的反叛势力,于洪武十四年(1381),命傅友德大将从江淮等中原数省集结29.8万大军向云贵进发,史称“调北征南”。其中,明军在乌撒战役中打了大胜仗,歼敌3万,彝人首领归顺明朝。洪武十五年正月(1382),置乌撒卫指挥使司,简称“乌撒卫”。明军在乌撒筑城,设立“前、后、中、左、右”5个卫所,48个屯,开始“军屯”,明军及家眷开荒种地。

由于明初山东沿海地带倭寇活动猖獗,朝廷从乌撒卫抽调明军到山东即墨修筑“鳌山卫”,奉诏迁入山东即墨东门外矫家村的矫姓人就是明初从中原集结跟随傅友德大将征战乌撒的明军。

访苏州矫姓

2009年4月,我来到了苏州靠近无锡的矫埂村,会见了矫向红一家,这里是朝廷赐给矫顺的封地,但今只有十来户矫顺后代,向红说有些住在城里。他告诉我,苏州沧浪亭公园中的苏州五百名贤祠有矫顺牌位,正在我去沧浪亭瞻仰苏州五百名贤后离开苏州的路上,突然接到一位名叫矫向前的族亲手机电话,这一定是向红告诉他的。向前开车来到约定地点把我接到宾馆住下盛情招待,并把他的叔叔矫正、矫健及其他们的子女约到他的公司畅谈。矫向前是苏州一个自我奋斗做大做强的实业家,地方政协委员;矫正是高级医生,苏州地方志《浒墅关志》编委。矫正一见面就把事先复印好的资料交给我,让我了解到:矫顺(约1344-1415),原籍陕西关中人,流寓苏州浒墅。他以书生从军,朱元璋平定张士诚时,授矫顺为行省参政,治平江(苏州)。其对血战平江后,“人群亡散,矫顺披荆棘立军府,招集抚恤流移群民,以劳卒于官”,朝廷为建“莹”地、“矫阿公堂”、“矫舍桥”、“沧浪五百名贤祠有祀,赞其‘韦白是师’。矫埂是矫氏后代封地”。“矫氏子孙除散居当地外,尚流寓北京、天津、武汉、上海、香港、成都等地”。

2011年春,矫正获取现今苏州矫姓人口共238人,男115人,女123人。其中,市区内195人,郊县市43人。矫向前每年春节都举办苏州矫姓族亲团拜会。

访矫姓郡望地

矫姓得姓在历史上形成的郡望是扶风,今陕西关中兴平一带。东汉著名隐士矫慎是扶风茂陵人。2011年秋,我去兴平寻访。首先来到兴平东北的茂陵博物馆,登上了霍去病墓顶亭楼,远望四周扶风大地关中平野,猜寻哪里是矫姓居地。博物馆资深解说员说:“汉武帝迁三百豪强居茂陵”。在博物馆购了《汉武帝与茂陵》一书,有汉武帝亲政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国家统治,打击和削弱地方诸侯势力,于元朔二年(前127),“徙郡国豪杰及奴婢数十万于茂陵”,太史一年(前96)“再次动迁各郡国豪杰于茂陵”。据此,我在思考:晋国卿大夫姬矫父,其子征南军师矫智的子孙,应是地方豪杰,有可能被迁居茂陵。东汉茂陵隐士矫慎应是迁居茂陵矫姓豪杰的后代。

但是,我到了兴平市公安局户籍科和市统计局,以及在兴平街上的访问,均未找到一个矫姓人。有一个人说某某人姓矫,我跑了很长的路找到,人家说他姓“焦”。对此,我也在思考,此矫姓郡望地的众多矫姓人,可能是在天灾人祸兵荒马乱的历史时刻举族流散,甚至认为矫顺可能就是从郡望地流散出的,乌撒卫矫姓明军,也有可能是从郡望地向外流散中充军。因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遍布中原,傅友德也在“调北征南”前转战关中招兵买马。《矫姓浅考》中,述我矫姓祖先在山东入伍,是因为史料和碑文均示山东有矫姓。

访屯堡文化 观大明遗风

在今天的贵州安顺,方圆百里聚居着一支独特的群体,看似少数民族,实则是汉族,称谓“老汉族”,有20多万人。他们的语言、服饰、建筑、娱乐等都沿袭着明代江淮一带的文化习俗,演义着一幕幕明代历史活化石。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近些年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来这里观光。我已两次来这里观访。

这里的“老汉族”正是600年前朱元璋“调北征南”明军的后代,他们大都是江淮人,有的说他的祖先在南京,有的说在安徽凤阳。是朱元璋为了“永固江山”,将在云贵的29.8万明军除了有7万调防到沿海抗倭,其余大部分留守云贵,采取“屯田戍边”政策,建立“卫所制度”,广设“屯堡”,屯垦驻防,即“军屯”,军人是世袭“军户”,家眷为“军余”。

在此录上安顺天龙屯堡大门对联两幅:九千里征程西来云贵成就江山一统,六百年屯堡东望江淮传承史册千秋;应天(指南京)策马驰黔中戍边息戈重商农,烽烟远逝屯堡韵千载犹存大明风。

访乌撒卫军后

如今威宁数十万汉族人大部分是1381年征战乌撒建卫屯田的明军后代。2009年隆冬,我来到海拔2200米以上的威宁,游访了彝族和回族两个乡镇民族风情活动之后,到县公安局户籍科询问6000多平方公里的威宁全县是否有“矫”姓人,户籍民警立即打开电脑扫描普查,结果一个也没有,接着到县史志办,工作人员较详细地介绍了威宁一些史况,遗憾地说,乌撒卫城墙早已拆了。他们送我一部民国时期1924年出版的《威宁县志》重印本,内容丰富,特别是明初傅友德征战乌撒筑城军屯内容最详细。其中,卷十一屯垦志列出四十八屯。其中,“南屯”在今县城南(9公里),是个“百户所”。我来到南屯,访问了几户后,去了人口最多的周家,老少三代十几口,他们的祖地是南京,说这一方有6000多人都是乌撒卫明军的后代。

走访威宁乌撒卫军后之后,我总的感想是乌撒卫军后在威宁600年的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始终起到领先领跑作用,特别是对彝、回、苗等少数民族的进步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我矫姓明军从中原出发云贵征战乌撒系军事移民,军队行军打仗,也要带上农具和种子,家眷随行,奉诏从乌撒卫调防山东即墨,也是军事移民。不是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地方移民。另外,综观明初云贵地方实情,驻防乌撒的矫姓明军,与当地彝人通婚的可能性极小,电视剧《奢香夫人》反映了当时的局势。乌撒卫矫姓明军征战乌撒,为明朝江山统一和贵州建省做出了贡献,调防鳌山卫,世袭军户,保卫海疆,兴农创业做出了贡献。



天下矫姓系一家。为了考查起见,我把山东和东北等地的矫姓明军后代称谓“北方矫姓”,苏州矫姓高度分散于海内外,但中心还在苏州,称谓“南方矫姓”。“北方矫姓”在山东和东北是“大分散、小聚居”,也分散于海内外。





矫春甫

2013年1月于贵阳

作者:矫振安   回复:0   发表时间:2013-10-03 19:09:25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