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220155次
2人
2个
154个
2375人
212部
自祖父輩告知我們是兩百年前從福建漳州渡海來台,八代祖甘賽落腳於台南縣佳里鎮同安寮這個地方,但我實在不得理解,同安這個地名是泉州的地名,怎麼漳州人敢住在泉州人的地盤,因為早期台灣有漳、泉械鬥事件。 到目前為止想尋根都很難,只知八代祖的墳墓上刻有“渤海”二字,及一張當年祖父抄下來的各代祖先的名字,這些名字也看不出來是屬於哪個系統的族譜,這樣要如進行尋根。 我以姓“甘”這個姓氏為榮,但我真的很想知道祖先是從何而來,我想身為他們後代的我,至少要回到故鄉幫他們做些事情,看看他們的出生地,也讓我的後代子孫知道我們是從何而來~
作者:甘啟璋 回复:8 发表时间:2013-11-01 12:59:04
据我所知台南歸仁有很多甘姓宗親,你可以去找找看。
作者:甘興源 发表时间:2013-11-14 15:38:30
感謝您的回信,在台南的甘氏均分佈在關廟、仁德、歸仁及佳里,我想應該是同宗同族。據我父親口述,我的八代祖-甘賽是由福建漳州渡海來台,我還記得八代祖的墓碑上刻有 “龍邑”二字,不知是否代表地名?在我爺爺過世前,他將自己手抄的家譜轉交給我,要我好好保存,家譜記載是由我的九代祖-甘生財之後開始紀錄,但之前的家譜早已不知下落~不管我的祖先當時為何原因來到這塊土地,我想身為他們後代的我,應該為他們找到原來的出處,即便只是點一盞清香,告知我的列代祖先,我們這支甘氏已在台灣開枝散葉了~
作者:甘啟璋 发表时间:2013-11-14 19:19:01
台灣甘姓有兩大主流:一、從廣東五華、陸豊遷徙來台,大部份居住苗栗以北。二、從福建漳州遷徙來台,大部份居住嘉義、台南。台南歸仁有座水仙廟,是甘家人所建,那裡應該可以找到你要的族譜資料。我住桃園龍潭甘家堡,是現任渤海堂甘姓宗親會理事長,手上有大陸章州甘氏宗親會贈的族譜,有來桃園時,歡迎到甘家堡敘宗情。E-mail:hy_kan@mcy.com.tw電話:0933967153
作者:甘興源 发表时间:2013-11-26 10:14:23
台南市仁德區田厝里係遷台最早,人數最多,單一姓氏之甘氏聚落,現宗親仍有700多人,分3房4個祭祀公業,老祖甘維榮於明永曆年間來台,神主牌仍在,可惜宗祠已拆,原址蓋水明殿,祖籍漳州市海澄縣六都三圖過田路邊下井社<現龍海市東園鎮東園村下井社> 海澄族譜明確記載至遷台後三代,與仁德鄉誌同,唯田厝甘氏族譜佚失仍再尋找中.民國100年,101年及103年曾組團於冬至赴東園祖祠謁祖,東園宗親亦於102年11月組團至田厝參訪,兩地宗親聯繫熱絡.田厝甘氏宗族祖先墓碑刻海澄或峨山,渤海係甘氏堂號,佳里興亦有甘氏族人,光復初期兩地有互動,後逐漸疏遠,最近亦開始接觸,去年冬至甘秋分先生曾隨團至東園拜祖,每年農曆正月三日佳里興宗族聚餐,田厝宗親亦派代表參加,明鄭五虎將甘輝獨子甘孟煜<鄭成功女婿>當過天興縣知州<現址即今佳里興>可見佳里興甘氏宗族來至漳州無疑,另福建尚有甘國寶後人聚居閩北寧德市屏南縣甘棠村是福建兩大甘氏宗族聚落.
作者:甘明治 发表时间:2014-02-08 21:33:58
田厝甘氏宗族遷台紀要 甘明治撰 2010年8月 台南市仁德區田厝聚落位於嘉南平原南端、二仁溪(二層行溪)北側、居明清時代古「仁德南里」南邊,全庄皆姓甘,祖先甘毅叟,號維榮、生於明崇禎2年5月4日,今仍保有目前仁德鄉存在最早之神主牌,甘氏於明鄭時期由漳州府海澄縣六都三圖過田路邊下井社到此定居,本庄照理應稱為「甘厝」,何以稱「田厝」?可能為紀念祖籍「過田路」或因早期在田中起厝有關。(見仁德鄉志48-49頁),這是最早來台,也是全台單一姓氏人數最多甘氏宗族聚落。台南市佳里區另有一房族人,台灣光復初期兩地尚有來往,後逐漸疏遠,現又開始接觸互動。 田厝甘氏宗親,現有人口約七百人,明永曆年間先祖甘毅叟(號維榮)與妻胡慈勤由漳州府海澄縣過田路邊下井社來台墾殖,多年前族人往生墓碑皆還刻有「海澄」或「峨山」字樣,顯不忘本,今已少見。2001年元月本人曾依古地名尋根至龍海市東園村甘氏宗祠,其後連續兩年二度參加冬至謁祖,發現峨山鷺邊甘氏族譜中尚紀載田厝甘氏先祖至開台第三代,比仁德鄉志(第631頁)譜系記載更完整。仁德甘氏族人早期以農業為主,現各行業皆有,聚落形態尚稱完整,來台已12代以上,現族人互動大都以廟會及婚喪喜慶為主,廟裡祭祀之神祇-水仙尊王(大禹)與東園村奉祀之神明-輔信將軍不同,顯未從海澄遷入。 田厝甘氏族人係海澄甘氏長房後代,明鄭時期來台,可能與甘輝影響力有關,至少也有幫助。甘輝為三房,明鄭第一猛將,隨鄭成功北伐,永曆13年戰歿南京,封崇明伯,與另一猛將萬禮塑像奉祀於台南市延平郡王祠及全台所有鄭成功〈開台聖王、開山王〉廟中,尚未迎入田厝廟內祭祀,殊屬遺憾。甘輝子-甘孟煜(延平郡王祠書甘孟煌)(註一)為鄭成功之婿,永曆34年前來台,性明敏,善屬文,永曆36年知天興州(州治設於今佳里區佳里興),善恤民,嘗民有欠糧者,至限不能完,皆貸其責、後期悉如數照輸,孟煜察其悽愴,民泣告乃鬻女所得、憐之,出俸金贖還(靖海紀事)(平南賦)。甘輝父子神主牌皆供奉於延平郡王祠內受人膜拜。鄭氏王朝亡後,依歷史文獻記載,當時所有王親貴族包括墳塋皆內遷(註二),回原籍或京城列管,故甘輝應無後人在台。甘氏族譜記載,甘氏海澄肇居始祖仙遊公,創業于唐僖宗光啟元年,應隨閩王王審知從河南固始縣遷居現址,傳九世,因元兵南下,侵犯鄉村,我祖富比陶朱,受害慘烈,子孫更姓易號,逃散四方,至13世中興祖茂隆公始克復舊業,訓練子孫、課督詩書、父慈子孝、兄恭弟友,一世再傳,復振家聲。其後傳至8世祖守德,孫榮出祖台灣,自始甘氏子孫世世代代生根立足台灣美麗婆娑之島。(註一)族譜譜序三「謹將孟煜施地引序……」文,係甘孟煜於康熙29年題,距鄭氏王朝滅亡僅6載。姓名相同、年代相仿,是否同一人,有考證必要。(註二)鄭氏王朝於台南僅存藩府二鄭公子墓及曾蔡二姬墓,或因早逝,無子嗣,又或因地位卑微,漏未遷葬內地故里。
作者:甘明治 发表时间:2014-02-21 18:27:03
感謝明治兄的解答,所以我們「佳里」這一族人也是「田厝」遷移過去的,不過,八代祖墓碑上刻有「龍邑」二字的代表意義為何,我詢問父親,他看過的墓碑不曾刻有「海澄」或「峨山」,不知是否忘本了,還是有其他原因?不過不管如何,我要帶著父親及妻兒回去「田厝」看看,有機會也想過去「龍海市東園鎮東園村下井社」祭祖~我們在佳里同安寮的祖厝因都更而被全部拆除,父親非常難過,完全沒有留下任何他有記憶的建築,還好還有源頭「田厝」,他應該會感到非常欣慰。做人不能忘本,要有家族觀念,對祖先要有尊敬之心,不然即便權傾天下,富甲一方,又有何用~
作者:甘啟璋 发表时间:2014-03-03 18:33:16
邑:城市也。龍邑:應是指龍海市。我們的族譜上記載"信邑甘氏"先袓是從江西信豊縣遷徙至廣東再到台灣。
作者:甘興源 发表时间:2014-03-05 11:18:28
作者:甘興源 发表时间:2014-03-05 11:18:35
啟璋兄,先祖是否從田厝分出因族譜迭失且墓碑地名不同待商榷,但歡迎有空至田厝參訪,佳里興就近有二處甘氏宗親,除佳里興外東官寮人數較多又有祭祀公業,可前往拜訪。另龍海市是由龍溪和海澄合併而成,是49年後之事,龍邑可向東園甘氏宗親會查詢。漳州台僑網www.zztqw.com,網站可查詢祖籍地漳州的宗祠及相關資料。
作者:甘明治 发表时间:2014-04-29 18:26:20
明智兄您好: 我一族是屬於東官僚人(同安寮),前些日子有去造訪田厝及水仙廟,父親大人表示,他小時候長輩確實有告知佳里興尚有一族人在那邊定居,他也知道我們都來自仁德田厝,只不過未告知我們後人。 隨著時間久遠,父親大人漸漸遺忘此事,他表示既然我提起這事,他也希望我能告知後代子孫這些屬於我們甘家的歷史,不要讓後人望瞭我們的根在哪裡。 隨著都市更新,佳里同安寮已沒有我們的祖厝了,留在那邊的甘氏後人只剩下些年紀很大的長輩,等於說甘賽遷至同安寮的後代以散開了,我們將來要回祖厝,也只能回到仁德田厝了。 還有,我這一邊留有一份從我九代祖甘生財迄我父親輩的祖譜,若有機會是否該讓這份族譜回歸到田厝,也算是讓祖先們認祖歸宗,回到原來的地方。
作者:甘啟璋 发表时间:2014-12-12 14:23:13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