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50034次
0人
2个
2033个
62人
以十月为岁首来自于羌戎旧俗,秦统一中国后以秦历代夏历,直到汉武帝制太初历才更改回来。但以十月一日为节的习俗却得以保留,依秦历,十月是一年之始,是"正阴之月",十月的第一天阴气最盛,生死的沟通也最为顺畅,因而当时人们选择在这一天祭拜亡者。 农历十月初一,是为寒衣节。相传每到这一天,大江南北的人们会在坟边路头燃起一堆火,将纸做的寒衣烧给先人。人们穿着冬衣,围着火堆或蹲或站,伸出手烤火,脸庞映得通红,不忘了叮嘱先人,天寒啦,记得加衣。像为了证明这点似的,嘴里呵出丝丝的冷气。以生的方式对待死,我不知道是否还有如我们一般的民族。在汉人的传统里,死人除了有几分鬼魅,与活人区别甚小。不仅喜爱鸡鸭鱼肉,瓜果鲜蔬,祭奠时还要满一杯清酒,让死去的人可以痛饮。在吃的方面,死人和活人太无区别,以之推及穿,鞋袜衣帽,更是件件不能少。也难怪当年西方人初来中土,看见家家户户为亡者供上猪羊供果,会那么不以为然了。在他们的文化里,亡者去了完全不同的世界,死与生绝对不能通过食物的香味沟通,这简直是亵渎,而为亡灵添置衣物,纯属多此一举。但在我们的文化,一只肥鸡的香味就能让亡者畅怀,为死去的人添购新衣,衣饰丰美,更是孝子贤孙。我们以生的方式对待死,是为了将亡者留在生的世界里,因为对于中国人,亡者并没有天国可去,反而有无数无常的陷阱难以预料,若是知道亡者有着和生者一样的生活,那么生者还可以帮得上些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让人安心的想法。让死去的人停留在活人的世界,让活人能介入死人的生活,用肥鸡和冬衣弥补生死的距离,这也是一种严肃的幽默感。当人间秋去冬来,死魂的乐园里是不是也到寒冬了?无人可以确认,但人人能够猜想,于是,被牵绊的人心便于这一天燃起烟火,为他们心中的可记挂者送去冬日的衣裳。《东京梦华录》有载,"城市内外,于九月下旬,即买冥衣靴鞋席帽衣缎,以备十月朔日献烧。"而明一朝《帝京景物略》中更是写的直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为何要选择十月一日?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传说这一天要举行迎冬的仪式,天子率百官迎冬,然后换上冬服。为与天子保持一致,阴阳两界便都在这一日换上冬衣。但这可能只是附会。另一种说法是,以十月一日为节的习俗来自秦代,秦以夏历的十月为一月,夏历就是如今的农历。十月一日正是秦历的元旦。以十月为岁首来自于羌戎旧俗,秦统一中国后以秦历代夏历,直到汉武帝制太初历才更改回来。但以十月一日为节的习俗却得以保留,依秦历,十月是一年之始,是"正阴之月",十月的第一天阴气最盛,生死的沟通也最为顺畅,因而当时人们选择在这一天祭拜亡者。然后,说不上哪一天,冬季的寒冷让活人缩紧脖子,这时想起亡者,心里不能安稳,于是不再满足瓜果鲜蔬,在牵肠挂肚之后,决定为死去的人烧去冬衣。在我的奶奶过世多年后,父亲于不经意间说起一个故事。某一年冬天,八十余岁的奶奶于睡梦中惊醒,告诉父亲,自己做了一个梦。梦里面,爷爷缩着脖子,搓着手,抱怨着天气的寒冷。"你说,你爸是不是在下面不够衣服穿了?"奶奶拄着拐杖,看着窗外的冬天,忧心忡忡,嘱咐父亲要为爷爷烧几件衣服过冬。"后来烧了吗?"我问父亲。"没,一忙就忘了。"父亲摇摇头。"这是托梦呢。"母亲说。这时,我看向父亲,他的眼睛有些闪烁,似乎在盼望着奶奶能托来新的梦,告诉他还有什么需要,还有什么能做。如今,在寒衣节为亡者烧寄纸衣的传统怕是已经没落了,许多地方都用纸钱代替。烧了钱过去,美其名曰让亡者自己买吧,喜欢什么买什么。与辛辛苦苦裁了纸衣相比,更洒脱,更经济,也更符合祭仪从简的倡导。何况还有唯物的知识告诉我们,死后委于泥土,所谓送衣,不过妄想。但无论如何,每到清明、中元、寒衣,人们还是会想起那些死去的人,烧些纸钱,摆些烟酒,心里才能踏实。亡者的世界还是得在人世旁边,因为所有死人的节日,也是活人的节日。
作者:纪念论坛小编 回复:0 发表时间:2013-11-02 14:32:50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