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纪念论坛 该吧是一个特殊吧,只有管理员授权的用户才可以编辑此吧!

03-24

50326次

0人

2个

2033个

62人


[主楼] 【各地丧葬习俗 ·贵州】

undefined

苗族地区:

在苗寨,会根据不同的死因而对葬礼区别对待。非正常死亡一般火化后埋葬。老年人寿终正寝为“白喜”,葬礼隆重。一般来说吊丧期为3到5天,在此期间,芦笙昼夜不断地演奏,据说是向亡灵表达哀悼恭敬之情,同时还要宰杀牲畜,若宰杀了牛,就说明亡者的为望和受尊敬的程度相当高了,苗族是个注重巫术的少数民族,所以葬礼上有个关键的环节就是请鬼师超度亡魂,鬼师念动指路经,引导亡魂找到他们的祖先,叫做“开路”。与汉族不同的是,苗族人认为人有三个灵魂,一个安睡于自己的墓穴中,一个留守在子孙身边,世代保护他们,还有一个要沿着祖先们迁徙的路线回溯到故地与祖先团聚,这一习俗恰恰印证了苗族西迁的那段历史。
苗族的墓葬类型多种多样,如土葬、树葬、火葬、岩葬等。土葬是指将死者的尸体埋葬入土的墓葬。土葬墓的类型很多,基本的是土坑墓,还有石棺墓、石室墓、火葬墓等。土坑墓是在地表挖一竖穴土坑,作为墓室,用以放置尸体和随葬品,然后用土填实的墓葬。石棺墓是指在埋葬尸体时先在地表挖一长方形竖穴土坑,坑壁沿边挖凹槽,再以薄石板竖立在凹槽内,形成长方形石棺。石室墓是指一种用石板或石块修建墓室的墓葬,以略似长方形的天然石块砌成墓室四壁,另用几块较大的石板横盖作为墓室顶部。树葬是指人死后,将尸体放置于树上的埋葬方法。火葬是苗族对“非正常死亡”者举行的葬俗。岩葬分为悬棺墓、岩洞葬、岩墓三种形式。悬棺葬是一种选择陡峭的、下临江河的悬岩绝壁作为墓地,放置棺木的墓葬。放置棺木的方法有二:一是如松桃苗族自治县仙人岭的悬棺葬,在悬岩上,用人工凿成壁龛,放置棺木;二是如岑巩县的白岩悬棺葬,利用天然的洞穴放置棺木。岩洞葬是利用天然的岩洞、岩厦或人工凿成的壁龛作为墓地,放置棺木,但不封闭洞门的墓葬。


布依族:

布依族地区行木棺土葬,人死后,有的要立即鸣放三发火药枪,如村寨老人房内有皮鼓或铜鼓者,要以极慢的敲击速度鸣鼓报丧(通常年岁不足五十以上者或非正常死亡者则不轻易敲鼓)人不具备上述两种条件者女只有派专人到至亲好友处及时报丧。报丧人每到一家,要用白布一的角露在身外,进门时要将另一块白孝布,放在主人家的桌子正中,然后在酒碗上放两双筷子,点一柱香,下跪哭告死讯。被通知者若是死者的姑爷,则应立即准备隆重的丧札并先派人前往相帮。若是死者的后家,则要立即赶至死者入棺前的现场。一两天之内亲朋好友特别是同姓的家族,都要赶来吊孝并协同料理丧事。几经济条件允许的人家,习惯上都要为老人扎一孝房放置在棺木上方。比较讲究的孝房要分"大转五"、"小转五"和"三高两矮一块玉"等几种。无论那一种形式的孝房,至少都要花费好几十个工才能在短期内编扎起来,通常都是由五六个人连夜赶扎。扎工和刻画在各个部位上的各种纸型图案十分精巧细腻,上下层门帘、走廊上的字画、对联,都讲究一定购规格和各自象征的含义;各色亮光纸颜色的搭配和房据屋角上下各类精心的装饰,把整个孝房衬托得格外豪华富丽。至亲中扎送的蟠笼和三层塔楼型的丧亭,也是别具一格的。在死者房屋的右侧,习惯上都是竖立高达三、四丈长曲一根大竹杆,竹杆尖上的细尾部一定要保留。在竹扦央的垂吊部接一幅相应长的土自布,布的最上方要缝一块一尺左右的红布,红布上再用一小块白纸或自布写上死者的家谱,到择定吉日开丧那一天,一定要由"抱摩"(巫师或端公)用民族语的哭丧调喊唱这一家谱(许多姓氏的家谱也正是通过这一方式流传和保存下来)。之后,祭吊和出葬、下埋、返家途中都还有一系列繁琐的丧俗礼仪。过去,每办一次丧事,死者家及其至亲的开支和浪费都很大,少者一两百元,多者千元以上。解放盾,各地布依族办丧事正在向节俭和革除陋习方面努力。
布依族的家教信仰多属原始的自然崇拜。其中敬奉寨神、山神、水神、石神和树神最为普遍,对雷神、门神、灶神、土地神和龙神也很祟拜。人们得了病,即认为是对这些众神敬献不周,往往因此要宰杀各种家禽牲畜予以祭献,造成很大的浪费。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医药卫生知识的普及,许多带封建迷信色彩的信仰已逐渐得到革除。
当布依族老人逝世后,丧家即向至亲好友报丧,并请本民族“濮摩”先生择吉日举办丧事。如果死者为女性,则必须待舅家人员到现场亲自检视入棺,才能安葬。丧事办得繁简与否要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清贫之家只请“濮摩”开路,一切从简;富有之家讲排场,除了开路、堂祭之外,还要举行“古夜王”仪式,砍牛做斋。古代凡遇丧事都要砍杀数头牛羊祭供,大办酒席宴请宾客,丧期长达三、五天。停柩期间,丧事之家一律素食。出丧之后才能开荤。



下葬前二天,寨邻亲友送礼凭吊。视其亲疏送幡文、酒、鸡、钱及小猪。女婿和舅家要送香亭、纸马、祭幡。孝子着长幡孝帕,穿草鞋,系麻丝。当外家舅爷到来时,孝子们拄孝棒于柩前跪迎,来者将其扶起。是夜,敲铜鼓,吹唢呐,打竹筒,举行治丧仪式。届时,村寨男女集于丧家门外,各持尺余长竹筒刷把。两人一组交叉对阵,一人执木棒敲粑糟为拍,有单打、双打、三打、五打至十二打不等,声调铿锵,整齐和谐,有条不紊。又于灵柩前悬挂数面铜鼓,有节奏地敲击,同时用竹竿敲楼板相应,曰“打铜鼓”。唢呐队是女婿所请,有一至数对,整个村寨笼罩在悲声之中。
下葬前一夜举行堂祭。堂祭分家祭、宾祭两种。家祭是儿子女婿等凭吊;宾祭是一般亲友的祭吊。堂祭宣读祭文,缅怀死者生平,寄托哀思。用素菜九道供奉。过去孝家要做素、荤两莱,现在是孝家做素菜,女婿做荤菜。堂祭之后,将灵柩移于门外长凳上停放。吉日出殡,孝子跪拜于前,铜鼓、唢呐、铁炮、鞭炮、恸哭声交汇一片,灵柩在众人簇拥下缓缓而行。开挖墓塘,先由“濮摩”杀一只雄鸡在已选好的墓地上,称为“播土”。墓塘挖好,用朱砂在井内画八卦、龙及房屋等,撒糯米,再杀一只鸡滴血于井内,称为“请地脉龙神”。待灵柩抵达,井内烧纸钱,孝子跪拜,称为“暖井”。移柩入穴,封土垒坟。若杀牛宰马,则将牛头或马头供奉墓前。
在安顺、镇宁、普定、六盘水等地还保留有石室墓葬的风俗。挖好墓塘后用厚石板镶成井坑,放进棺材,盖上大石板,石灰浆灌,然后封土。外围又用石头垒坟。出殡后第三天.孝家要到坟上祭扫。届时用小猪、鸡、豆腐等供祭,烧化香亭、纸马,称为“复山”,丧事到此便告结束。以后每年清明合家备祭品到墓前祭扫。


瑶族地区:

白裤瑶是瑶族众多支系中的一个分支,自称“吉努”,以男人穿白色膝五指裤,包白头巾,裸白绑带而得名。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外界戏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
白裤瑶的民俗古朴自然,情趣盎然,其婚俗、服饰、发型、葬礼、祭祀、娱乐等至今保持原俗。
白裤瑶的葬礼原始,神秘,隆重而充满悲情。是白裤瑶文化中最奇特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据说,白裤瑶人用中草药浸汁的殓尸防腐术独步天下,令人吃惊,其中有很多外人所不解之谜。
白裤瑶习俗是停棺待葬,在春分至秋收这段农忙时节,人们无暇举办丧葬活动,死者入棺后先把死者埋在家里。在农闲的时候,一般是农历9月以后,选好日子,才举办隆重的葬礼仪式。

作者:纪念论坛小编   回复:0   发表时间:2013-11-14 17:18:19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