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纪念论坛 该吧是一个特殊吧,只有管理员授权的用户才可以编辑此吧!

03-24

44264次

0人

2个

2032个

62人


[主楼] 【各地丧葬习俗 ·甘肃】

丧礼葬俗普遍为土葬,葬式为仰身葬,一律培冢(在埋葬亡人的地面上方堆起拱形小土堆,称为坟堆).墓地选择须依山傍水,风水好,气脉通,在旧时,一般以家族立墓地,称祖坟.墓地内死者依辈份大小循次而葬,死于外地者,灵柩不能进家门,在村外停灵,择日下葬.夭亡及亡故的产妇不能进祖坟,还有服毒、自缢等非正常死亡者,不择吉日,于第三日埋葬,仪式甚简,亦不得葬于祖茔(老人例外).三岁以下婴幼儿死亡者,用柴草包扎,点燃火把,避免从大门走出,只能从院墙上翻越出去,把尸体丢弃在荒郊野外,不能按一般正常死亡埋葬.而正常死亡的,但由于坟地山向不利等原因,暂时不能入祖坟的,则埋于别处,俗称“寄葬”,待坟地山向逢吉利之年再择吉日正式迁葬于祖坟。


在磐安一带文风甚浓,死者殓棺之后的第二天就开始吊孝,所以此日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由孝子按亲疏关系穿不同的孝衣出告牌,简言之就是类似与现代的讣告,上面写有四者的生平简历,孝子的基本情况以及每个小子应该穿的孝衣种类(从儿子的“披麻泣血”一直到出五服的亲戚的“免孝戴纱”和应该服的礼仪(从“泣血顿首”到“鞠躬示哀”,都是按固有的程序遵守,并且明确的注出.《礼记》:“礼者,理也”,这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讣告的内容就是表明“礼”和“序”。


宕昌、参狼、白马地区,普遍存在着火葬、石棺葬、石棚葬和悬棺葬的葬式、葬法习俗,并且沿袭到近现代.
在今宕昌县南阳地区至上世纪七年代尚存此葬法.初步考证,拟为隋唐时期从辽东迁徙西来的,曾统治过的时为宕州的吐谷浑部族从老家带来的一种葬式,后被羌人后裔接受并传承于后世。


老人死去,名曰“过世”,“去世”,或“谢世”,所谓“红白喜事”之“白喜事”,就指为去世老人办丧事,一般人家均用棺材,实行土葬。
送终:老人病危,亲朋邻里带礼物(多为食品)探视,多说吉祥宽心话.临终前家族诀别.子女出门在个者接到父母病危消息后须星夜赶回,在断气之前赶到,谓之“跟气”。

作者:纪念论坛小编   回复:0   发表时间:2013-11-20 20:23:26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