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879373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清明文化:发掘传承正当时

祭拜先灵惜世、捏燕踏青迎春,作为滋养民族千年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向我们展示着她历久弥新的文化内涵和民俗形式。如何充分发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清明节日的民俗文化?

清明文化内涵愈加丰富

每一个有厚重传统文化积淀的节日,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由于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除了肃穆庄严的扫墓哀思,现如今,“清明”这种传统文化形式和新的人文情怀相互结合,衍生出了新的节日文化内容,比如踏青春游、网上祭祀、春日消费等等。

“清明节和春节、中秋、端午一样,是我国的‘八节’之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序列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清明的主旨是庄严的祭祀,不能忽视的还有亲情孝道文化甚至是民族凝聚力的培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研究所专家刁统菊认为,小到一个家族,大到一个民族,成千上万人在共同的祭扫活动中增强着对家族乃至民族的认同,这使得清明节成为凝聚家族情感、民族精神的一个平台和载体。

在我市,各种文明祭祀、旅游踏青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清明前日,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把自己收集到的几十位家乡英雄的事迹和图片资料拿到课堂上相互交流。课堂上,孩子们还打开“网上祭英烈”互动平台,通过网络为英烈们献花、点烛火,并在留言栏上和英雄们说“悄悄话”。“革命英烈的事迹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清明时节这种浓厚的感怀氛围,为孩子们了解家乡英雄的光荣事迹、追念先人提供了教育机会。”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赵凤芝表示。

利用中国传统节日进行相应的主题教育,是学校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据文登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明节前夕,文登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寻找身边英雄,发表祭奠感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他们还在学生中倡导文明祭奠,推崇“网上祭英烈”“植树祭故人”“鲜花表情思”等环保、文明的祭奠方式。而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高区田村小学专门请来威海的“面塑高手”李桂兰教学生们捏面燕,并给他们讲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众多商家也在为丰富民俗文化忙碌着。4月4日,记者在家家悦超市中心店、宜家花园店等处的主食区看到,柜台内摆放着许多面燕儿,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购买。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为加深市民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理解,家家悦中心店还与环翠区环翠楼办事处西门外等社区居民联合举办“清明民俗蒸燕 社区邻里同乐”比赛活动,以多种传统民俗活动丰富节日文化内涵。

不少商场结合促销推出各类踏春主题活动。4月5日,振华商厦特别推出“拥抱春天 活力振华”首届踏青节活动。华联商厦、金猴商场则打出了“踏青休闲”的促销主题。据金猴商场负责人介绍,他们策划实施的“踏青节”活动,既拉动了春日消费,也体现了清明时节拥抱春天、促进身心健康这一重要的文化内涵。

清明民俗文化有待发掘弘扬

对于清明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专家和市民们普遍反映,清明文化具有广阔的发掘空间。

刁统菊认为,清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联系数很大。祭祖思故、纳新迎春都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它符合民众珍惜现世的心理需求。相对圣诞节等形式多样的“洋节日”,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仍需充分发掘。

环翠楼街道办事处鸿武社区的王大妈有一手捏面燕的好手艺。她认为,清明节不仅仅是扫墓祭祀的节日,还要延承老辈传下的习俗。每到清明节她都要捏面燕,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知道捏面燕的寓意,更甭提自己动手捏了。她认为这样的传统习俗应好好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后人了解这些习俗。

市民斯琴高娃告诉记者,她在网上看到以“传承文明、拥抱春天”为主题的“中国开封2009清明文化节”开幕,感到非常高兴。她认为,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有“皇帝踏青巡游表演、蹴鞠表演赛、马球表演赛、斗鸡表演赛、踏青秋千表演、风筝展演”等特色民俗活动和多项文化活动,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非常好。我市也应通过各种形式,让更多市民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将传统节日的精髓传承下去。

清明文化重在“物化”传承

现在,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人们有了更宽裕的时间去祭祀先人和英烈,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踏青迎春、感悟生命。刁统菊认为,清明文化重在“物化”传承。

刁统菊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满足群众各式精神文化需求的节日越来越引人关注。现在广州正计划把“七夕”节作为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这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心理需求。清明节正值春季,万物复苏,孕育生机,这个节日显示出人们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内涵十分丰富。通过发掘和弘扬清明节的内涵,可以不断增强其群众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人们在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和继承传统。

刁统菊告诉记者,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冬天后,在清明时节走到户外,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这也应该成为清明文化的主要内容。对此,她建议,商家要多吸收国外一些节日的好做法,结合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把特色的节日文化“物化”到商品和节庆活动中,最终起到传承节日文化的作用。同时,要注重实施学校教育,利用教育集中、信息畅达等资源优势,创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让孩子们在开放、有趣的环境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威海日报•威海新闻网?

作者:218.2.43.*   回复:0   发表时间:2009-05-15 07:03:52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