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  

03-07

202800次

3人

3个

198个

2964人

263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苏安华

国立显仲德安保柏士仁,上下都有求教

作者:苏安华   回复:2   发表时间:2014-06-05 20:48:43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苏梦玲的家乡 (我三辈子老婆的家乡)

碧江村位于广东省东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大规模建村始于南宋初年,古称“迫岗”,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属顺德四大圩镇之一。从古至今,碧江村人才辈出,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村出了17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06名以上。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国各地,他们告老还乡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园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筑。

顺德碧江村在大良北面11公里,始建于南宋初年,因有一小山岗称碧岗而得名,后用同音字改称碧江。最鼎盛时期曾有3万多人口。该村人才辈出,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村出了17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06名以上。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国各地,他们告老还乡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园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筑。碧江村现存的祠堂、宅第、民居、书塾、园林等明清古建筑共有1万多平方米。由于经济与科名、文化的发达,碧江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古建筑资源。祠堂、书塾、古桥等处处可见。清咸丰《顺德县志》留下“俗以祠堂为重大,族祠至二三十区,其宏丽者,费数百金,而莫盛于碧江”的记载。碧江的古建,仍保存得较完好。其中金楼及古建筑群包括金楼、泥楼、见龙门、慕堂苏公祠、砖雕大照壁、苏三兴大宅等建筑,已于2002年7月17日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泰兴大街祠堂群、村心祠堂群、德云桥等古迹成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清咸丰《顺德县志》中载碧江属龙头堡,民夹水而居,百货辐辏。而龙头堡多商、农之业,弦诵在在有之。由于水上交通方便,历史上已形成集市,百多年前已形成三圩六市,为顺德县农村四大圩镇之一,素有“文乡雅集”之称。造纸、腌笋非常有名,米行等各业兴盛,为广州货物的一大中转站之一。
科名从宋代就开始彰显,共走出了26位进士和145位举人。著名的碧江名人有宋元祐中制科进士、太尉右丞苏绍箕,宋殿前指挥苏刘义,明布政使苏葵,明末梁若衡,清“惠门四俊”之一的苏珥,还有清乾隆年写出《女学言行录》的李晚芳等等,多不胜举。 由于经济与科名、文化的发达,碧江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古建筑资源。祠堂、书塾、古桥等处处可见。清咸丰《顺德县志》留下“俗以祠堂为重大,族祠至二三十区,其宏丽者,费数百金,而莫盛于碧江”的记载。碧江的古建,仍保存得较完好。其中金楼及古建筑群包括金楼、泥楼、见龙门、慕堂苏公祠、砖雕大照壁、苏三兴大宅等建筑,已于2002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泰兴大街祠堂群、村心祠堂群、德云桥等古迹成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碧江保留了金楼、泥楼、职方第等具有典型岭南风格的民居,以及慕堂苏公祠、肖岩苏公祠、五间祠等岭南祠堂建筑。村心街、泰兴大街更集中了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金楼等16处保存较好的明清历史建筑。为珠江三角洲民居、祠堂标本部落、传统宗族文化、近代工商文化等,提供了完整、重要的物证。

自然、人工、人文环境要素反映在空间上为节点、轴线、区域三部分以及它们相互间的有机关系所共同构成的城市景观特色,并通过结构组织构成完整的保护框架。

(1) 点 —— 指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它是构成村落的最小单元,是人们感知和识别古村空间的主要参照物;

(2) 线(轴线)—— 村落的两条轴线一是村心街,二是泰兴街,这是人们体验古村的主要通道及主要观赏轴线;

(3) 面(区域) —— 指村心街、泰兴街两个相对独立的街区以及由传统民居将两个街区串联起来形成的区域,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地段或街区。村落保护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保护,应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保护的主要是它的历史空间格局和景观风貌,需要改善的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景观及建筑单体内部的空间组织、设施条件等。因此,需通过对点、线、面的全面保护,发掘遗存的历史信息和个性特征,研究古村落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研究传统地域文化,并保护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研究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利用的途径;

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性发展,其策略框架包括:

(1)充分整理与挖掘碧江古村的文化价值,充实古村落的文化内涵,逐步恢复古村落景观,同时保护古村的传统格局和环境风貌。

(2)坚持把保护工作放在首位,做好对历史风貌地区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同时,积极地恢复、适当地更新街区功能和开发地方旅游,带动村落发展,实现局部开发,逐步更新,推动历史街区经济复苏。

(3)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规划方式,重点保护、沿线修缮、成面改造,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制定保护与整治的措施。

(4)进行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更新。在保护古村落风貌的同时,完善街区内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改造落后的工程基础设施,提高居住质量,形成舒适优美、风貌独特的街区环境。

正确划分保护层次,保护整体风貌

对整体风貌的保护,应结合碧江古村落的现状特点和保护要求,通过划定环境协调区、历史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和文保的保护范围等,规定各个保护层次内的保护内容和保护要素,以实现整体风貌的保护。

延续村落空间机理和尺度

对于街巷机理和尺度的保护是古村落保护中的重要部分,应该通过建筑的退线控制、高度控制、环境要素保护等来实现。

重点保护与一般保护相结合

与城市中的历史地段相比,人力、物力、财力的有限投入往往是古村落保护的难点和弱点。因此,重点保护与一般保护相结合往往是村落保护的有效措施。一般而言,重要历史走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建筑周围是重点保护的范围,它往往集中着村落的精华和价值所在,对重点地段的严格保护是必要的。在碧江古村落的保护中,划定重点地区并通过严格的环境控制措施来实现保护的目标。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立法保护的文物古迹的内容和范围在不断扩大。这种发展变化大体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重要的、单个的文物古迹对象的保护;第二个阶段是扩大到对文物古迹对象周边环境的保护;第三个阶段则是扩大到对历史街区、历史区域乃至某个古城镇的完整保护;第四个阶段则是在对物质性文化遗产重点保护的同时,开始关注对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这四个阶段大体反映了人们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识的深化和对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逐步重视。

对村落文化的保护是古村落的保护的重点,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继承地方文化特色

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继承地方文化特色。

(1)保护当地民风民俗,建立碧江历史博物馆和展示馆,并积极宣传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2)建立岭南民间建筑博物馆,积极保护优秀的建筑艺术,碧江古村的开发建设应体现岭南建筑特色,继承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方式。

(3)应发扬和继承当地特色饮食文化,结合旅游发展顺德饮食文化,在加强宣传的同时,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服务。

传承场所精神

特定的场所是古村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也是古村落的魅力所在。古村落的保护应保留村落中现有的生活场所,并注重恢复失去的人文场所。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恢复被覆盖的历史河涌,还原小桥流水的传统风貌;为历史建筑群的保护与发展预留用地,同时设置四处文化、生活性质的开放空间,分别为:金楼前广场、五间祠广场、碉楼广场、照壁广场;利用河涌沿线的空置地块、民居群中的空旷场地、工业厂房迁出后的用地等,形成多处绿地,提升高密度民居群中的绿地率。

保留环境意向

保留环境意向主要体现在保护环境要素,如大榕树、石板路、小桥、河涌、亲水台阶等,这些要素构成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场所,也为人们留下很多记忆。

作者:14.23.248.*   发表时间:2015-10-01 09:29:29

[回复] 佛山市北窖镇碧江村

位于北滘碧江。当地有“碧江多商贾,金楼为至尊”的说法。以金楼为代表的碧江金楼历史建筑群现有金楼、泥楼、职方第(含见龙门)、慕堂苏公祠、砖雕照壁、亦渔遗塾、三兴大宅(怡堂)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分布于一块不大区域内,相距最远不到150m。这组建筑群是一组有机联系的整体。

碧江金楼原名赋鹤楼。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为碧江苏丕文所建之藏书楼。二层木质建筑。内部雕刻精美,雕法有深、浅、浮雕,以及线刻、镂雕和玻璃镶嵌等,内容遍及各种花卉与动物,施以泥金和贴金,经历了一百多年仍金碧辉煌。有“岁寒三友”、“松鹤延年”、“兰桂腾芳”等吉祥图画,还有斗笠渔翁、丫髻小童、浣衣少女等木雕人物,无不形神俱备,惟妙惟肖。木雕全都是用柚木、花梨木、酸枝等珍贵木料精雕细刻而成。金楼内还藏有清朝大学士刘墉、湖北督粮道宋湘、翰林学士张岳崧等人的珍贵书法及清代官轿、跋步床(又名千工床)等文物。

金楼原名赋鹤楼,是碧江苏氏望族职方第中的藏书楼,以精美的木雕装修饮誉海内外。因晚清重臣佛山戴鸿慈之女嫁入苏家,故有“金屋藏娇”的传说。景区泥楼、职方第大宅、后花园以及围墙外的亦渔遗塾、慕堂苏公祠、三兴大宅等古建筑组成。景点拂尘惊世,受专家和远近游客追捧。

傍晚,夕阳铺洒在栉比的瓦阵上,与金楼的光辉映照,游客从历史的深巷中出来,带着怀古的幽情,迎接他的是如诗如画流光溢彩的晚霞。再到后花园中,就着满地荷花,泡一盅清茶,那回廊待月的意境,遥听鹤鸣的情思,更能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哗。

金楼中有不少讲究的摆设,比如跋床,它比一般的床要宽许多,而且有两道屏风,两道屏风中间是给婢女站立服侍用的;比如八角窗,是向两边滚动推开的,意思是八面威风;比如古代的保温设备,在两层包装之间填上满满的棉絮,以达到阻止热散发的功效。

街巷保护现状

碧江的街巷格局整体保存较为完整,但由于新建建筑数量较多,使部分街巷的完整性和空间尺度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毁,主要表现在建筑层数过高破坏街区尺度,建筑材质的现代化与传统街区氛围的不协调,建筑外挑占用街巷空间,建筑封堵街巷,石板路面损毁等,这些都对街巷的传统尺度、色彩等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建筑保护现状

碧江村心街和泰兴街现存留古建筑108栋,占总建筑数量的16%,其中包括金楼、泥楼、职方第(含见龙门)、慕堂苏公祠、砖雕照壁、亦渔遗塾、三兴大宅(怡堂)等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碧江在古建筑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7栋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较好的修缮,但是非文物建筑的保护方面稍显不足,根据调查,许多重要古建筑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修缮,损坏较为严重的建筑有五间祠、何球祠、黄家祠。

基础设施现状

(1)道路系统

东西向的泰宁路是一条通往金楼的城市道路金楼西边为碧江大道,往北接承德路,再北通往广珠大道;南北向的道路还有甘境大街,亦可通往广珠大道;它们构成了碧江古村落内的主要道路,承担了该区域大部分的机动车交通。南北向的村心街和泰兴大街是两条贯穿了主要历史建筑的街道,它们还担负着村内主要的机动车交通的职能。从村心街和泰兴大街分支出来了数十条巷道,它们的保存状况基本良好。在对外交通问题上,须解决车行、步行的衔接问题,以及停车场地的设置等问题。

(2) 给排水

村落供水采用自来水,通过沿路铺设的给水管网为村民供水,水质与水压较好,完全能够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古建筑群的街巷宽度较窄,供水支管埋地较为困难,在部分街巷露天铺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街区的景观。

由于排水系统不完善,居民的生活污水、雨水大都通过路面或墙边的自然沟渠排入村内的河涌,对河涌造成了一定污染。

(3) 电力电讯

电力、电讯线路基本采用明杆架设,街区内电力、电讯线路较为混乱,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架空线乱接乱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视觉污染。

问题

(1)保护意识薄弱

虽然大多居民都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深层次保护管理,如何在具体的日常行为和生活工作中去切实保护利用好文化资源,还缺乏相当的认识。

(2)城市发展对古村落空间的侵蚀

虽然碧江仍保留着数量较多、价值较高的文物建筑,但是,碧江乃至北?镇的快速发展已对村落的保护带来了一系列的威胁,村落旧有的场所、节点、街巷空间正逐步缺失,部分体现传统特色的历史空间被侵占,出现了水体污染、河涌被填埋,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的不协调等诸多问题。

(3)文物古迹亟待修缮

虽然七处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得到了修缮,但一些重点保护建筑存在失修问题,面临损毁的危险,亟待投入资金进行抢救性维护修缮。

(4)市政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

虽然整体来看,碧江的市政设施配套较为完善,但是在宽度较小的街巷,市政配套依然缺乏,不够完善。

(5)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

因为缺乏对古村落的有效控制,造成了大量的现代化和大尺度的农民房在村内拔地而起,不尽破坏了村落的整体风貌,也为后期的拆迁改造带来很大困难。

(6)缺乏管理办法的约束

作为国家级文化名村,碧江至今尚未出台相关的古村落管理办法,缺乏有效的约束,造成了管理无法可依。

作者:14.23.248.*   发表时间:2015-10-01 09:33:56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