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TAN  

03-07

430899次

5人

16个

364个

4632人

424部


[主楼] 湖南澧州譚氏家族譜凡例

湖南澧州譚氏家族譜凡例
澧州譚氏添麟公支系徽珩公世系錄2010年續修家族譜凡例
一.本次續修的時間跨度:
添麟公一支(以下簡稱麟支)的上限溯及的最高代先祖譚興公(譚興公,原籍,江西廬陖(吉安)府吉水縣大洲人氏,約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生。考證澧州譚氏家族史據約明太祖庚戌年(洪武三年)西元1370年前,首次續修原始祖譜宗族字派十代。
古譜傳說續修原始祖譜宗族字派上限約於;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丙子年(至元二年),西元1336年前後(無法考證史據),下限均為2009年4月4日清明節(湘西北譚氏,澧縣.臨澧縣.慈利縣2009年續修湘西北譚氏家族譜牒中有詳細記載)。家族分支添丁;續編補充資料順延續到出版本澧州譚氏家族譜書籍為本版本終止日,再轉載後人續編家族譜日期)。
附考證依據:吾先祖“添麟公”採用了“類詩體五言句”對聯方式規範。原始祖譜宗族字派十代;
麟、祥、友、湧、鎸(此字左王右雋,二字合一字),
鉞、仲、陽、楚、為。
古譜記載;本支派“添麟”公,傳至六世祖,譚鉞;於明武宗朱厚照在位年間(西元1505年-1522年在位17年),奉詔任歷史名城廣西柳州知府,受特恩賜翰林院主考兩廣入為東閣大學士。著錄有譚氏譜牒篇章未及授梓(交付雕板,謂付印) 而止,大抵勤勞王家不暇為也。
湘西北譚氏家譜經過在原始宗族字派上續俢宗族字派共一百字簡稱“百字歌”即一百代;原始祖譜宗族字派十代,後九十代宗族字派分三次續編纂編續成宗族字派一百字即一百代“百字歌”。
第一次續譜編纂宗族字派為明神宗,萬曆四十六年(戊午年)西元1618年。譚添麟第十代傳人譚為清編纂續定十代合併與前十代為兩句,採用了“類詩體五言句”編纂續定宗族字派二十代。
原始祖譜宗族字派十代;
麟、 祥、 友、 湧、 鎸(此字王+雋),鉞、 仲、 陽、 楚、 為。
編纂續定十代為;
士、 學、 佩、 祖、 訓, 元、 吉、 永、 紹 、徽。
注釋;譚添麟第十代孫譚為清,是本支系七世譚仲義(衛廩生)分支系~八世譚少陽,字仁山,衛庠生(譚仲義次子)~九世譚楚良,字新梧,庠生。~十世譚為清,字,向之,明神宗己亥年,(萬曆二十七年)西元1599年生,衛庠生。
第二次續譜編纂宗族字派為清仁宗庚申年,(嘉慶五年)公1800年春;
譚添麟第十四代孫譚祖純,編纂續定四十代為;
敦、 本、(弘)、 家、 政, 崇、 文、 裕、 國、 輝。
丕、 承、 思、 德、 峻, 佑、 啟、 冀、 光、 熙。
世、 遠、 宗、 宜、 敬, 支、 延、 序、 可、 依。
尚、 其、 加、 守、 正, 昌、 大、 自、 斯、 希。
注釋;
1.譚添麟第十四代孫譚祖純,是本支系八世譚調陽(衛廩生)分支系~九世譚楚選(調陽公次子)~十世譚為典(楚選公獨生子)~ 十一世;譚士雋(為典公獨生子)~十二世;譚學海(士雋公次子)~十三世;譚佩印(學海公三子)~十四世;譚祖純(佩印公長子)譚祖純,字西平,生,清高宗,乾隆十三年(戊辰年)西元1748年,清宣宗,道光五年(乙酉年)西元1825年卒,葬失考。
2.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執政年間;因避諱堂號把“弘農堂”改為“宏農堂”“宏陽堂”。如今,廣東、廣西、海南、港、澳、臺等譚氏子孫多以宏陽或宏農為堂號。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西元1736年為乾隆元年(丙辰年),在位六十年,退位後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3.譚姓家族譜史冊記載遠古譚姓譚氏二十一世祖; 譚玉成,字. 諱頃,生於西元前197年,屬漢高祖劉邦統治時期。成年後追隨大漢漢高祖第四子“漢文帝劉恒”建有軍功(漢文帝劉恒前202年—前157年)。皇封為禦史大夫“弘農郡”郡主。湖南為譚姓最為集中的省份。而這些譚氏,大都由弘農郡轉徙遷來。後世的譚氏子孫就以郡望為堂號,稱“弘農堂”。第二次續譜編纂宗族字派時也許先祖們以考慮到紀念遠古譚姓先祖二十一世“弘農郡主”譚玉成對家族的特殊貢獻。以紀念方式轉入為宗族字派中;敦、 本、 (弘)、 家、 政。
第三次續譜編纂宗族字派為民國八年(己未年)西元1919年,歲次己未孟秋月吉旦修族譜時,譚添麟第十八代孫譚永霖,字雨若,再編纂續定四十代;
漢、 建、(宏)、農、 郡, 榮、 封、 帝、 胄、 歸。
孝、 慈、 綿、 厚、 澤, 忠、 義、 壯、 明、 威。
詩、 禮、 傳、 心、 法, 功、 勳、 繼、 指、 揮。
馨 、香、 應、 萬、 代, 雲、 礽、 被、 緋、 衣。
麟支民國八年合修族譜人員名單;
總辦,譚永堃,字貞士居住青泥潭。
協辦,譚永銘,字端一居住易家橋。
纂修,譚永霖,字雨若居住珠銀垱。
編修,譚吉貴,字德軒居住燕子山,譚永翽,字藹青居住譚家坪,譚永樹,字英霆居住丹鳳埡,譚永棫,字霞城居住象耳橋,譚永翥,字雲騫居住譚家嶺,譚永棪,字榮三居住長河堰,譚紹和,字清軒居住王家峪,譚敦仁,字壽山居住李子岡。
督修;譚元振,字得之居住燕山,譚元香,字馨齋居住幹河,譚吉輝,字曉初居住譚家坪,譚吉正,字言順居住魯家峪,譚吉鼎,字九成居住丹鳳埡,譚吉緣,字彌之居住柳家臺,譚吉善,字性初居住長河堰,譚吉和,字子惠居住幹河,譚吉統,字文軒居住宋家臺,譚吉鎬,字曉溪居住小河嘴,譚永翊,字寄海居住平湖,譚永暉,字茂如居住譚家嶺,譚永時,字端如居住譚家嶺,譚永宗,字敬齋居住長河堰,譚紹湯,字益池居住李子岡,譚紹玉,字卓之居住茅灣。
監修;譚紹海,字倉州居住譚家嶺。
監修祖祠;譚永見,居住廟灣。
採訪;譚吉唐,字蓂階居住丹鳳埡,譚吉貴,居住丹鳳埡,譚永翽,居住丹鳳埡,譚永宗,居住丹鳳埡,譚紹晉,居住珠銀垱,譚紹海居住珠銀垱。
校對;譚吉貞,字廉尊居住丹鳳埡,譚徽越字越蓀居住茅灣。
書記;譚永豸,字正己居住長河堰。
會計;譚紹寬,字仁彰居住長河堰。
庶務;譚吉平,居住長河堰。
注釋;
1.譚添麟第十八代孫譚永霖,字雨若,是本支系十世譚為彥(明稟生)分支系~十一世;譚士真(貞)衛庠生(為彥公長子)~十二世;譚學新(士真公獨生子)~十三世;譚佩經(學新公獨生子)~十四世;譚祖世(佩經公長子)~十五世;譚訓忠(祖世公次子)~十六世;譚元佑(訓忠公三子)~十七世;譚吉廉(元佑公次子)~十八世;譚永霖,字雨若,(吉廉公三子)。譚永霖,字雨若,清穆宗同治九年(庚午年)西元(1870)年十一月初五巳時生。卒,民國丁亥年(民國三十六年)六月十八,葬譚家河(潭河)。
2.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執政年間;因避諱堂號把弘農堂改為“宏農堂”“宏陽堂”。如今,廣東、廣西、海南、港、澳、臺等譚氏子孫多以宏陽或宏農為堂號。
3.譚姓家族譜史冊記載遠古譚姓譚氏二十一世祖; 譚玉成,字. 諱頃,(弘農郡主);生於西元前197年,屬漢高祖劉邦統治時期。成年後追隨大漢漢高祖第四子“漢文帝劉恒”建有軍功(漢文帝劉恒前202年—前157年)。皇封為禦史大夫“弘農郡”郡主。湖南為譚姓最為集中的省份。而這些譚氏,大都由弘農郡轉徙遷來。後世的譚氏子孫就以郡望為堂號,稱“弘農堂”。第三次續譜編纂宗族字派時考慮到紀念遠古譚姓先祖二十一世,“弘農郡主”譚玉成對家族的特殊貢獻。以紀念方式轉入為宗族字派中;漢 建 宏 農 郡。但又受清朝因避諱堂號把弘農堂改為“宏農堂”“宏陽堂”影響,又因弘字,字輩在二十三世中出現,只能延續因避諱堂號把弘農堂改為“宏農堂”字句中(但未加注釋)紀念遠古譚姓先祖二十一也弘農郡主譚玉成對家族的特殊貢獻。
第四次續譜編修宗族字派為共和國六十一年(己醜年)西元2009年清明吉旦修族譜時;
湘西北譚氏族譜編修委員會澧縣分會卷於2009年10月編印發行
湘西北譚氏族譜編修委員會臨澧分會卷於2009年4月4日清明吉旦編印發行
湘西北譚氏族譜編修委員會慈利分會卷於2009年清明吉旦編印發行?
共和國六十一年(己醜年)澧縣.慈利.臨澧三縣在澧縣開會研究決定對原宗派一百輩修訂;
(西元2009年3月7日開會研究決定對原宗派一百輩修訂如下;)
麟、 祥、 友、 湧、 鐫(王+雋),鉞、 仲、 陽、 楚、 為。
士、 學、 佩、 祖、 訓, 元、 吉、 永、 紹、 徽。
敦、 本、 宏、 家、 政,  崇、 文、 裕、 國、 粹。
丕、 承、 思、 業、 峻,  佑、 啟、 冀、 光、 熙。
世、 遠、 宗、 宜、 敬, 支、 延、 序、 可、 依。
尚、 其、 慎、 守、 成,  昌、 大、 自、 斯 、希。
漢、 建、 弘、 農、 郡,  榮、 封、 帝、 胄、 歸。
孝、 慈、 綿、 厚、 澤, 忠、 義、 壯、 明、 威。
詩、 禮、 傳、 心、 法, 功、 勳、 繼、 指、 揮。 
馨、 香、 應、 萬、 代,  雲、 礽、 被、 紫 、緋。
湘西北譚氏族譜編修委員會,西元2009年3月8日
二、本次續修的丁員範圍:
上述時段(州)縣域內所有新生丁員(含外遷);上次續修前祖上已遷外省外縣但自願續入本譜的非(州)縣域新生丁員;與前兩類新生丁員有直接血緣關係、需要補(改)記資料的舊譜丁員。(州)縣域內新生丁員不願入譜者錄入姓名,注明“補入或放棄入譜”等字據。
3、為搶救瀕臨失傳的舊譜:
本次續修將麟支上次續修的舊譜世系圖(亦稱瓜藤譜)、世系錄(亦稱世系譜)作了整理部分重載。在內容仍襲其舊的前提下,按房次長幼調整了部分編排體系,改縱排為橫排,修正明顯訛誤,繁、異體字簡化、標準化。舊譜其他內容歸類選錄。
四、本次續修的世系圖、世系錄,編排體例因支而異:
1.添麟公支系;澧州譚氏家譜按“徽”字輩(20世)譚徽珩的房次設置單元按先袓.次後輩,房次的原則直線排列。澧州譚氏家族譜的世系圖、世系錄,按湘西北譚氏一世祖“添麟公”直系傳承到十六世“譚元宜”字,居愛(訓智公次子)十七世;譚吉頤,字欲如~(元宜公次子)十八世;譚永錫,字洪恩(吉頤公三子)~十九世;譚紹清,字玉如(永錫公獨生兒子)~二十世,譚徽珩(紹清公次子)按直線原則排列。
2.添麟公支系;澧縣.臨澧縣.慈利縣一般按“元”字輩(16世)的房次設置單元,一個單元內按先世次後房次的原則排列,湘西北譚氏家族譜的世系圖、世系錄,按直線原則排列。
五、本次續修對跨界丁員(上次續修時在世,跨越兩次續譜)作如下處理:
(1).凡上次續修後有新生丁員和無新生丁員但有確切遷、卒、葬、止情況者,錄入姓名和舊譜內容,並補、改記其配、嗣、遷、卒、葬、止等情況。
(2).無新生丁員且無確切遷、卒、葬、止等情況者,一般不錄入,需查閱者見澧縣.臨澧縣.慈利縣2009年續修湘西北譚氏家族譜牒中有詳細記載。
(3).麟支按單元確定錄入新譜的起始代。該單元中只要有一個需要補、改記資料的最高代丁員,該代即為該單元的起始代。新生丁員世系一律從起始代開始錄入,其中無需補、改記資料的跨界丁員,世系錄中不錄舊譜內容,只注明見澧縣.臨澧縣.慈利縣2009年續修湘西北譚氏家族譜牒中有詳細記載。
(4).補、改記內容加黑括弧(【】)注明。
六、本次續修對譚姓女性丁員作如下調整處理:
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國家明文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相適應”,“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從而有計畫地控制人口。“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發出“為革命只生一個孩子的倡議書”1982年推行領取獨生子女證。由於政策的連續性;少生.晚生.優生.優育無奈之下在群眾中逐漸形成了“只生一個孩子”理念。同時政府推動了婚居模式轉變宣傳,宣導男到女家落戶。因計劃生育後出現了一些女兒戶,他們只能靠女兒養老。把招女婿作為新風俗宣傳,目的是改變人們對招女婿的偏見,宣導男到女家落戶“實質上改變不了封建傳統觀念”。在這特殊時代各姓氏家庭都是獨生兒女該宣導形屬虛構能落實到女兒戶???各姓氏根據時代變化與傳統續修家族譜牒衝突矛盾,在續修家族譜牒時也調整採用了男女平等方式記載家族人丁傳宗接代記載家族史。
⑴獨生女、未婚女、招贅女入世系圖,世系錄延續列入專條記載家族史。
⑵非獨生多女兒家庭(含無子多女家庭),一般只錄長女入世系圖,世系錄延續列入專條記載家族史。已出嫁者一般只自己入世系圖,載明配偶等情況。世系錄中以複姓記載外甥這一代,一般不再續後繼專條資料。
七、本次續修對出系不詳丁員的處理:
(1).以可追溯到的最高輩派丁員為本支高祖,以簡化方式編制世系圖和世系錄(注:在澧縣.臨澧縣.慈利縣2009年續修湘西北譚氏家族譜牒中有詳細記載)。
(2).已知九族五服圖內近支屬某一單元的,世系圖、錄直接插在相關單元圖、錄之後代,以簡化方式編制世系圖和世系錄(注:在澧縣.臨澧縣.慈利縣2009年續修湘西北譚氏家族譜牒中有詳細記載)。
八、查閱方法提示:
首先確定被查閱人屬麟支系何支,再確定被查閱人屬該支何房何單元。最後根據被查閱人的輩份(世次),即可在相關世系圖、錄中查到被查閱人的資訊,上可溯始祖,下可及子孫,旁可聯伯仲(注:在澧縣.臨澧縣.慈利縣2009年續修湘西北譚氏家族譜牒中有詳細記載)。
九、幾個具體問題的處理:
(1).對(州)縣域內已錄入澧縣和慈利卷及臨澧卷的丁員,世系錄中只注明“見同期澧縣卷和慈利卷及臨澧卷”。
(2).為便於表述、節約版面,舊譜整理重載和新續部分的“妣”、“配”(妻子、贅婿)不設獨立條目,一律與對偶在世系錄中一同表述,字體設宋體(黑)。
(3).新舊譜主丁(世系圖中錄入的丁員)姓名記名略姓,單名和父母合姓者冠姓。失名者所失之字一般以“○或x”代替。
(4).新續部分一律用西元紀年,月 日,用西曆(農曆)同時記載,西曆年 月 日以阿拉伯數字表示,農曆以傳統方式記載。
十、有關章前加弁言,說明有關事項:
為繼承家族光榮傳統和發揚譚氏文明精華,特研究.分析.探索搜集史料補遺本家族史前譜牒,湖南澧州譚氏家譜主要簡化編輯史前譚氏源流和湘西北地區、澧縣涔南鄉青泥潭長河堰譚氏五大房宗派源流和族史、族規、名言、名人、事蹟傳說記載。湘西北譚氏六世祖譚鉞公是我族系始祖。本家族譜文章主要編輯以湘西北譚氏十五世;譚訓智次子十六世;譚元宜一支世系譜錄詳細家族史。湘西北譚氏麟支二十一世;譚曉平,搜集澧縣.臨澧縣.慈利縣譚氏史料和中華譚姓源流歷史史料,以麟支直系特編輯一套;湖南澧州譚氏簡化家譜,目的是確保湘西北譚氏譜牒族史資料完整無空白史頁,特補遺家族史...留下歷代祖先之足跡記憶...。準確無誤流傳給譚氏家族,譚氏子孫參閱。
十一、注釋:
本家譜內容編輯編寫浩繁,體系龐雜,錯誤難免。出版發行後必要時印發勘誤表。
編撰編輯;湘西北譚氏“添麟公”支系第二十一世裔孫 譚曉平
2011年2月18日 字數統計:5588




作者:谭晓平   回复:0   发表时间:2014-11-17 16:55:30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