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LI  

03-08

1552405次

8人

10个

500个

36113人

1731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胶州李姓来源及分布  [精华]

 ?胶州李姓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胶州境内便有李姓人活动。公元前219年,丞相李斯随秦始皇东巡,从胶东半岛的成山头经过今胶州境内到达琅铘(今胶南境内),在琅铘山上建琅铘台,并刻石纪念,李斯书写的《琅铘石刻》现仍存世,这是胶州境内李姓人活动的最早记录。东汉末年,曹操大将李典、乐进曾进入今胶州境内,大破海贼管承,迫使管承率众逃往海上(据《后汉书》)。晋朝时,李辑任高密太守,当时胶州属高密郡(据张宾雁《州志前编》)。隋唐时期,李姓人已在胶州境内生活劳作。特别是唐朝建立后,李姓皇族把持了从朝廷到地方的政权,李姓人也急剧在全国各地扩散。唐代宗康泰元年秋,平虏将军李怀玉逐节度使侯希逸,占据淄、青、沂、密十州;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淄青留后李纳攻陷密州,后于兴元元年(784)管辖密州,当时胶州属密州板桥镇,李姓势力扩展到胶州。可以想见,作为当时密州最富庶的地方,板桥镇定会有许多李姓人在此定居生活,或做官或从事商业活动。两宋时期,李姓人在胶州活动已很普遍。南宋高宗三年秋,密州守将李逵降于金朝;金废帝正隆六年秋,宋将李宝在胶西沿海陈家岛(今属黄岛区)大败金军水军,金军副统制完颜郑家奴也战死了。宋理宗宝庆二年,李全在胶西向蒙古将军移刺涅儿投降,他垂涎胶西港口的富庶,遣其兄李福守胶西,管理金人与宋人互市贸易,从中获利惊人。元明清以来,随着李姓人不断从外地迁徙胶州,使李姓在胶州境内迅速繁衍生息,族人遍布境内各个角落,并形成了世家望族。元朝时,李平任庐州榷茶提举,这是胶州李姓第一位知名人物。

? 李姓在我国百家姓中排第一位,约有人口10322万,占全国人数的7.94%。李姓是胶州第四大姓,截止2003年12月,全市有李姓54363人,其中男姓27300人,女姓27063人,占全市人数的6.94%。李姓人遍布胶州城乡,几乎18处镇、街道办事处的大部分村庄都有数量可观的李姓人,其中尤以李哥庄镇、胶西镇、胶东镇、胶北镇、里岔镇、洋河镇等地最为密集。元明清以来,李姓人务农经商,重文习武,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业绩不凡,成就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元明清以来,李姓家族考中进士9人,其中武进士2人(李廷扬考中武探花);考中举人31人,其中武举人11人;贡生26人;因世袭及援例、议叙等途径,授九品以上官职36人。李廷扬官至总兵,署提督(从一品),其子李维翰为兵部侍郎(正二品),是李姓家族官品最高的两位。李世锡是清朝著名诗人,在清代文坛很有影响。

? 现代胶州李姓人除少数原始居民外,其祖先主要来自云南、河南、河北、山西及山东各地。

? 来自云南 据袁家坟村民李春华老人(84)讲,明朝洪武年间,一户李姓从云南迁徙山东烟台南荒,至清乾隆年间,南荒李姓一分支迁居今胶州洋河镇袁家坟村,逐渐发展成村中主姓。明朝洪武十七年(1385),一户李姓从云南迁徙胶州,在大沽河东岸落户繁衍,形成了李哥庄。明朝万历年间,一户李姓从云南迁徙胶州,在今胶西镇境内落户繁衍,后来形成了小李家庄。明朝时,一户李姓从云南迁徙到今胶西境内落户繁衍,在墨水河东岸形成了李家村。

? 来自河北 据《增修胶志》记载,元朝时,北直隶(今河北)枣强人李君实迁徙来胶州,至八世孙李塘时已经成为胶州屈指可数的大财主,至李塘曾孙李太和时,这支李姓异常兴旺,祖孙分居胶城内外,科第不断,亦官亦文,成为胶州以文学著称的世家望族。清朝初年,一户李姓人从河北省石家庄迁徙胶州,在今洋河镇境内落户繁衍,后来形成了李家庄。

? 来自河南据小后旺李希田老人(60岁)讲,明初,李姓兄弟二人从河南(一说云南)迁徙来胶州,在今营海境内落户,老大的后裔形成了大后旺村,老二的后裔形成了小后旺村(一说兄弟四人从云南迁来,老三去崂山东立小崂山村,老四在途中病死)。至明末,大后旺李姓一分支迁居胶州南关城子等村庄,小后旺李姓一分支迁居七级(今属即墨),这支迁入七级的李姓在清朝嘉庆以后成为当地望族,其中最有名的是李探花(李廷扬)。据小后旺老人们讲,清道光年间,有条叫李家路的海沟子被东营村人夺去,小后旺族人便去找在外做官的李探花,终于把李家路要回来了。据传明朝初年,一户李姓从河南安阳迁徙胶州,在今胶北镇境内落户繁衍,后来形成了李家村。据宫天豫老人采访一老秀才后裔,得大小后旺辈字,从十四起(包括十四世)至四十世分别是:“庆任(梅)云(长桂)宽(喜宝经)敦宗义先明支恩本仁志同方祚吉正字传平信瑞玉成麟”。
 来自山西和小云南 据宫天豫老人采访,明朝初年,一户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徙山东某地,后又移居高密南乡,生七子,均有武功,人称“七虎”。传说兄弟七人横行乡里,后来因涉巨案被人告发,被官府满门抄斩。幸亏有个李家媳妇抱着吃奶的男孩在胶州南乡黄古屯住娘家,逃过了这场灾难,为李家留下了一线血脉,这就是黄古屯李姓的来源。据丁存民采访,清康熙雍正年间,有兄弟两人从山西逃荒来到山东,走到胶城东关时,兄长因扁担压断了,就在此地住下(今大同村境内),以开垦荒滩为生,后来形成了小李家庄。弟挑着担子继续往东北走,后来落户于今胶东镇罗家村。

? 据小高《李氏族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李全兄弟三人“由小云南徙胶即境”,李全定居胶州北乡小高(今胶莱),是为小高李姓始祖;两个兄弟,一个定居胶州栗兰(今马店);另一个定居即墨桃林。李全兄弟定居胶州、即墨后,世以务农为业,耕读传家,现已传至24世。(更多本家族世系迁徙分布情况,请阅《胶州百家姓》)

? 小高李姓家族正式纂修族谱是在清嘉庆年间。清嘉庆庚午年(1810),十三世李大中倡修族谱,苦于前八世先祖世系不清,不能成帙,叹为憾事。庚午春,李大中复查族中人丁,在族叔李钿家中喜得家谱一册,自始祖李全以下井然有序。于是,李大中遂根据旧册记载,结合父老之流传,按户编集,修订成册。因无力付资,仅以抄本传世。李大中在族谱序中叹曰:“族姓寒微,不能付诸剞劂,是则吾李氏之憾也夫!”清光绪十三年(1887),李大中之子李会云鉴于“世代愈远,族姓益繁”,倡议合族续修族谱,在嘉庆本基础上,详加采访,重新编次,历时两个月而告竣。至民国十七年(1918),李会云之子李纬堂倡议合族三修族谱,族人在李纬堂主持下,十五世李从伦、李从桢,十七世李允玖、李允玺等人,“分任调查,合为编辑”,数月而告成。民国年,十五世李从欣、十六世李叙中,十七世李允彬、李允清、李允煦等人,邀集合族共议修谱,“皆欣然赞助从事,遂即分任查缉,合总参订,未期月而告竣”。鉴于前谱自十三世起命名10字已用尽,这次修谱又规定了10个辈字,从23世起用,即“世德家实久,伦常瑞咸昌”。小高李姓虽为庶族,但一直有续修族谱的传统,故十六世李致中五修谱序云:“李氏由明初迁胶,至今历将六百岁,族谱已是四修,虽屡经兵焚,而谱牒莫失支派,严尊卑肃,原本俱在,足称完璧”。建国后1962年,十六世李致中在族人协助下,仅用10多天时间,五续李氏族谱完毕。纵观胶州各姓氏大族,连续五次修谱,且延续建国后“文革”前,实属罕见。

? 又据小辛疃李姓十世李文荐在《李氏家谱》(清乾隆二十二年)记载,“吾闻始祖兄弟三人,始自云南”,迁徙胶州后,一卜居栗兰,一卜居即墨城西桃林,另一居东北乡马埠子小辛疃。明万历四十三年,大沽河水患,小辛疃被淹,举村南移现址。从李文荐家谱序言中可以看出,小辛疃李姓家族也是小高李姓后裔,云南可能是小云南之误。

? 据传明嘉靖年间,有一户李姓人从小云南迁徙胶州,在今胶东镇境内剩水河边落户繁衍,后来形成了李家河村。

? 来自山东 据《高密李氏家谱》(民国铅印本)记载,李氏自北宋中由陇西迁居高密,元时曾以武功显赫一时,明朝成化后始以科第起家,遂为高密著名的世家巨族。据说这支李姓源自汉朝名将李广,因战乱兵焚,上世谱牒不存,世次不可考,仅以残碑败碣定李玘(字德温)为始祖,而上世李姓各支分布已失迷矣。今所传李氏为老大股以下八大股后裔。宋元明清以来,这支高密李姓人丁兴旺,分布广泛,有不少分支旁支迁居胶州境内各地,人称老墓田李。(更多本家族世系迁徙分布情况,请阅《胶州百家姓》)

? 十九世李华国草定高密李氏命名排行字“元宪诒敦迪,嗣府亶毓储,衍祚最隆翼,永传缵厚图”20字,规定自二十世起,凡高密李氏族人均须按照此20字命名,一辈一字。

? 清顺治年间,李瑞从即墨赵村(城阳以北)迁居胶州东乡圈子村。这支李姓已传至十世,六世李效辉根据祖辈所定辈字,重新续定了后10个辈字,结合前10个辈字,即“瑞永金士春,效建旺雨任。德泽文衍茂,洪振克成森”。

? 据传清初有个李铁匠,从即墨迁居大沽河沿岸,在土台上搭屋居住,后来繁衍成村,叫李家庄。

? 来自卫所 明朝初年,一户李姓人因军功被授世袭灵山卫指挥使,因战乱家谱佚失,只知明宏治年间有世袭者李经,这支李姓主要在胶南及胶州南乡繁衍。大约同时,李姓人授灵山卫左所百户,这支李姓也失考,只知明成化年间有世袭者李胜,这支李姓也在胶南及胶州南乡繁衍。

? 另据《胶南地名志》记载,明万历年间,李有成从胶州迁来张家楼乡东北为人守坟,后来定居此地繁衍成村,因地处大珠山西小河北岸,故名珠山西河李家,后更名东李村。

? 目前,胶州李姓人除市区外,主要分布在南关街道办事处城子村、西计斤安、战太安、庄里头;北关街道办事处北关小区、大庄、小王戈庄、小铺、中庸、东松园、杨戈庄、前大王戈庄、爱国庄;云溪街道办事处郑家小庄、西石河;胶西镇大行村、小唐家庄、李家庄、李家庵、宋家庄、陆家屯、匡家庄、小佛乐、大刘中村、李家村、乜庄、赵家庄;胶东镇十里铺、大姜戈庄、大麻湾三村、圈子、韩信沟、三官庙、小麻湾西村、朱家屯;铺集镇北官庄、铺上五村、林家庄、逄家沟、陈家庄、前官庄、西安村、东安村;九龙镇车家河、匡家庄、兰东村、瓦屋庄、柘沟;里岔镇西大庄、胡家村、河北村、高福庄;杜村镇南杜村、北杜村、房沟、西五家庄;洋河镇召文、周村、寺东、袁家坟、河西郭,前后海澄村、仉官寨;张应镇院后村、胶北镇后屯、和睦屯、北台、西丰家庄、东张应村、娄子底村、杨家村、刁家屯、李家河头、李家村;马店镇吴家庄、栗园、朱家寨、白家屯、瓦丘埠、曹戈庄;营海镇小后旺、大后旺;李哥庄镇李哥庄、李魏庄、小辛疃、后辛疃、王新村、姜新村、后石龙、黄家屯、贾疃、矫戈庄、孙家村;胶莱镇铁家庄、杨家庄、黄泥崖、小高李家村等村庄。?

作者:222.131.13.*   回复:4   发表时间:2008-06-13 13:00:32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胶州李姓来源及分布

宗亲:知道李姓崇德堂的发源地吗?

作者:218.103.236.*   发表时间:2010-08-24 22:27:54

[回复] 回复胶州李姓来源及分布

李氏家谱简介
根据谱系记载,我本地李姓是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随父从青州俯沂水县义源乡白马社
迁移到,沛县东广戚乡汇子村定居。
我们这里的李姓根据以上地址查,现在在淄博市沂源县燕崖乡,到那里没找到(白马社这个地名)
只找到(白马山)找到当地李姓拒他们介绍最长的李姓久住只有200多年。我们就已迁走600多年。
和我们的年限不符。
根据我谱中记载,始祖叫李兴从白马社迁住在沛县广戚乡汇子定居。父返回家(就是李兴的父亲)
从那就没有记载。我们分析我祖(李兴)在那个地方还有兄弟姐妹,如果没有亲属他就不回去了,因为
哪个年代交通又不方便从此就失去联系。
有知道在洪武年间从山西迁移 到山东某地方又从某个地方迁移到青州俯沂源乡白马社的李姓,
或者迁移到沛县广戚乡汇子村的记载。我希望我们李氏家族门多多帮助。

我的地址是微山县付村镇 汇子村 李汉超 手机13853771858 QQ33912858 155235614
“为盼
从我们这里迁出的有李风,李飚,李词,李赋,李颂,李诗,李孝,李仁,李雨,李露,李岩
李展桥,李生色,李中美,李报奇,李报志,李报国,李报芝,李报拄,李报盛,,李报正等
往下还有我就没写 有李姓想询问的,找到我我可以帮忙。
我的地址是微山县付村镇 汇子村 李汉超 手机13853771858 QQ33912858 155235614

作者:李李汉朝   发表时间:2010-12-05 17:14:34

[回复] 胶西宋家庄李姓

大约明洪武初年,李左,李右兄弟由直隶密云迁往胶县宫家庄社李家庵村,传延至今。

作者:219.147.20.*   发表时间:2013-08-20 14:51:51

[回复] 胶西宋家庄李姓

续;克凤文棣太,延世振书田,继述承恩业,开来学圣贤。
这就是我们的家谱。

作者:219.147.20.*   发表时间:2013-08-20 14:56:08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