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437650次
5人
16个
364个
4632人
424部
第二章 春秋时代的姬姓谭国 夹缝与平衡中求生存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东都洛阳始春秋,这一时期,诸候割据,连年战事不休,一些较大的诸候国已无视周王朝的号令,各自为政,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已名存实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为各大国争霸所代替。天下刀兵迭起,为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候的支配权,大国诸候发动的兼并战争不断升级,周王室的统治和一些小诸候国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值此之际,谭国国君谭子率先提出“尊王抑霸”的口号。这种口号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周王室的支持和东方小国的积极回应,同时也触怒了东方诸候大国--齐国。齐桓公二年春,齐国发动了兼并鲁国的战争,即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谭齐边境的长白山之阳则成了齐国西侵的必经之路。齐派鲍叔牙率军攻鲁,鲁用曹刿,当齐军进入长勺时,鲁军反攻,齐军大败而逃。这次战争使齐桓公执政以来的霸主之梦第一次受到严重打击。扩张图谋未能立即实现。同年五月,齐又挟宋,两军联合攻鲁,宋泯公很不情愿,齐军进至郎,鲁公子偃侦知宋军战斗力较差,且无征战之心,建议先攻宋军。庄公不许,公子偃即私自率鲁军出南门进攻宋军,庄公得知,怕偃军失利,亦率鲁军随后,鲁宋两军在乘丘交战,宋军败退,齐军见宋军败,不战而退。 齐国百姓因为齐桓公的两次战败,开始对政府失去了信任感,国内有些骚乱,对开展经济改革不利。管仲因此要“以小唤大”,用小小的胜利挽救百姓对政府绝望的心,唤起国民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度。因为他深知:国民的信任也是霸业征程的基础。所以,要找一个小国打一场胜仗。战争要打得名正言顺,才能够让天下的百姓不反感,不愤慨,顺民心就是顺天意。打谁呢?谭国。理由有三:1、谭国军事位置重要,处于战略要冲之地。2、谭国国小兵微,胜券在握。3、谭国对齐国“无礼”,可以师出有名。《左传》庄公十年传:“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冬,齐师灭谭’,谭无礼也”。于是公元前684年冬,发动了针对谭国的侵略战争。谭子叹曰“吾尊王抑霸,抑曲扶直,齐欺吾国小兵微,吾焉能屈膝强人之势,安得降齐耶”,“小白虽与吾亲缘,手足尚且不顾,何况亲乎”。兵败无耐,谭子只好暂时避难莒国。“力不胜而去奔”在当时可算得上是科学决策。周主感其正而不去其爵。并荐谭公子“仲”为君。同时还扬言将动用联军将齐师赶出谭国。《国语•齐语》是这样说的:“桓公知天下诸候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可为之动者为之动,可为谋者为之谋,军谭、遂而不有也,诸候称宽焉”。这虽然是齐国的自我标谤,但亦说明谭并没有亡国,又见《管子•小匡》:“伐谭、莱而不有也,诸候称仁焉。”二者皆言齐伐谭事,即齐桓公二年伐谭“而不有”的证明,谭未亡国。《说苑•正諫》:“桓公曰:昔者吾围谭三年而不与者,仁也。”亦说明谭并没有被灭亡。关於《齐语》军谭、遂、莱而不有,实为阿諛乖讳之辞,齐国陈兵于谭,遭到了谭国军民的强烈抵抗。说“军谭、遂而不有”,则谭国必得以复国而无疑。公元前681年3月,齐又增兵压谭,齐军围谭叁年,桓公不止一次亲自去说谭,谭子仍不与盟会。公子“伯”引大批谭人奔周,齐见谭国大势已去,在周王压力下,拥立公子“仲”为谭君,逐撤军。谭国复见于史,此后亦有案可查。《周语》:“十八年,王出狄后,狄人来诛杀谭伯。”周襄王十八年,应为齐桓公伐谭后五十六年。襄王娶狄女,因与王子带(襄王之弟)私通,故出之。时谭伯(谭子之裔)为周大夫,可见谭子在齐撤军之后不仅得以复国,而且公子伯还在周王室担任要职。今齐国故城临淄出土的早期货币有“谭帮之法化”,这种货币应是在齐师伐谭之后,谭国流通的货币。币称“谭帮”,而不称“谭之法化”或“谭邑之法化”,这说明了谭国自齐桓公二年遭到进攻后,便处于即非完全独立的国家而又非齐的属邑的特殊地位。至春秋末期,谭的地位急聚下降。谭国在遭到齐国强权进攻后的毁灭性破坏和掳夺。国民经济已无法再恢复到原来的程度,谭人大批量的逃散而使谭城人口明显减少,从而使谭国逐渐变为齐国的附属国,再后来则逐渐变成了齐国事实上的属邑。《战国策•齐策》中记:“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逐於齐而复返,谭拾子迎之於境。”《风俗通义•穷通》亦说:“孟尝君逐於齐而复返,谭子迎於澅”(前298年)。澅、指澅邑,是齐国京西首邑。在今临淄西二里,本春秋时棘邑,旁有澅水。西北流入泗水,故又云澅邑。《方舆纪要》作澅水。谭子即谭拾子,当时的谭国国君。
作者:谭霖 回复:0 发表时间:2015-01-07 12:32:18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