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刁文

05-31

2651次

1人

1个

3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分数协商制:成绩可以商量着来?

分数协商制:成绩可以商量着来?
http://www.jxnews.com.cn 2006-12-07 10:05
考试分数不再一锤定音,根据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因素,学生可在考后向老师“申述”,双方协商成绩。这是上海浦东云台中学新推出的一个大胆尝试:分数协商制。校方希望此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有些学者却认为这还是“唯分数论”。

■采访当事人

  分数协商不等于随意加分

  受访者:吕兴家(上海浦东云台中学校长助理)

  笔者:这种分数协商制度什么时候开始在学校内施行?

  吕兴家:全面施行是从这个学期开始,但是一些老师在此之前已经尝试过。我们看到这个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还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就在校内推荐使用这种和学生商量成绩的办法,但并没有作什么硬性的规定和具体的操作细则。

  笔者:那么,真的是哪一门考试成绩都可以与老师沟通、协商吗?就连期中、期末考试也不例外?

  吕兴家:不是这样,可以商量的分数是单元测试分数,是阶段性的考核。我们每一阶段对学生都有一个培养的目标和预期,单元测验就是考核学生在这一阶段性的学习中是否掌握这一阶段的知识。这种测验一方面使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有更细致的了解,而学生也可以查漏补缺。这样的测试每所学校都在搞,但我们采取了“协商”这种相对灵活的方式。像期末考试这样比较重要的考试,分数则不是可以商量着来的。

  另外,虽然老师与学生协商沟通之后,可以为学生适当加分,但也不是随便加分,这要依据一些单元的软性目标的实现。比如,有的语文老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外书的阅读量或作文写得好予以加分;有的英文老师则因为学生大胆开口或单词背得不错予以加分,等等。

  笔者:这种协商是哪方面的需要?是老师想鼓励学生,还是学生想要个好看的分数以刺激自己继续努力?

  吕兴家:这种需要是双方面的,这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分析单元测试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和老师共同探讨测验结果的得与失。至于分数,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这个目的达到了,给他一个好的分数不是件很好的事情吗?另外,从学生角度来说,也希望自己能有个好分数,毕竟他们之间有时也要互相比一比,争一争。

  笔者:通过协商,双方有一个了解过程,学生的自信心也许会有所加强。

  吕兴家:每个学生的特点是不同的,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不给这种协商作什么硬性规定的原因。当然,看到有的学生因此而更加自信,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目前学校采用这种方法的老师多吗?

  吕兴家:目前,语文、英语两门学科采用新评价方式的老师已经占到全体老师的一半以上,加分方法也各显智慧。


■专家访谈

  “分数协商制”本质是“唯分数论”

  受访者: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笔者:熊老师,关于这种“分数协商制”,您曾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您认为它能为学生减压并增加自信吗?

  熊丙奇: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年一些学校的创举——“分数银行”。某个学生这次没考好,可以向老师借一点分数,下次考好了“还”给老师。不知现在“分数银行”经营状况如何,只记得创办分数银行的理由,也是为学生“减压”。

  客观上说,“分数协商制”与“分数银行”,只能是我们应试教育背景下才能想出的“新招”,其基本的思维依旧是“分数至上”——如果学生、家长、老师不那么在乎分数,会有协商分数、借分数、还分数这种“分数游戏”吗?协商分数、借分数,表明的正是我们太看重分数——学生可以拿着协商高的分数去向父母做交代。

  笔者:但是学校认为,这对于学生发展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熊丙奇:有不少人士认为,在当前整体高等教育入学体制不改、高考每分必争的情况下,“协商分数”、“分数银行”的出现,表明我们的基础教育在进行局部的改善。我不赞同这种说法,我甚至认为,这种教育举措有可能对未来教育真正的改革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笔者:您认为的“负面影响”指的是什么?

  熊丙奇:“分数协商制”的最大问题,便是有可能使学生成绩失去客观性、公正性。目前人们在高考改革讨论中,一直在呼吁引入中学成绩,而每当谈起这一条措施时,令大家都担忧的一个问题是,中学成绩能否做到客观。“分数协商制”,显然无法确保“客观”。靠一些其他因素,或者平时善于与老师沟通者,在“制度安排”下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得“协商分数”,那么,这样的成绩,不但有可能因为其公正性而使学生对老师的“诚信”产生怀疑,也会使自己的学习兴趣受到一定打击。即便在国外,学生们真的不在乎分数高低,但对不公正的评价却是极其反感的。这样的成绩也就难以在高考录取中起到客观的参照作用,因为其公信力很值得怀疑。

  如果学校有着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的考查中,老师能合理地将卷面测试(或项目作业)、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综合起来,那么也就用不着学生来“申诉”、来“协商”——除非学校老师在利用试卷给予学生卷面分数之外,无法用教育者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学生“协商”、“申诉”来的分数,也很难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多大的激励作用(至少比老师主动评价要少得多)。

  笔者:也就是说,这涉及到公平问题和对学生的综合评价问题?

  熊丙奇:事实上,我们不少教师,缺乏的正是这种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除了能出得“一手好试卷”之外,他们往往无法组织学生开展一项研究,让学生在课堂展示自己的研究,并对学生的研究进行中肯的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和完善方向;他们也无法了解学生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兴趣,无法与受教育者站在一个平等的立场来交流思想、探讨问题。所以,要有一个外在的“学分协商制”和“分数银行”,来“强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而恰恰相反,“学分协商制”和“分数银行”,会强化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不平等,因为能否接受“协商”,能否“借分”,决定权在教育者。

  学校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查,是任何教育中都不可缺少的,这是对教育效果的反馈,也是对学生学习努力的肯定。在现有高等教育入学体制下,学校进行局部改革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认为,所有的改革都必须站在“教育”的立场和角度。如果华而不实,甚至违背教育原则,那么,就无法起到真正的效果。改革考评体系,要在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育方式、转变评价方式上做文章,使对学生的评价综合、全面、动态,而不是在卷面分数上加加减减。(刁文/文)

来源: 今日家庭报?

作者:刁品安   回复:0   发表时间:2009-05-31 08:57:42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