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3899次
1人
1个
27个
从陆良朱家堡迁徙富源砂锅冲彭氏后裔的沉沦与发展彭武恒(供稿)2012年10月9日曲靖历史翻过了一篇又掀开了一页,回首往事,从有文字记载到今天,转眼已经过去了“德云之元时,清光文武忠”,自今已排到“朝廷”两辈,一共十二辈人,近三百年的蹉跎岁月,风风雨雨的历史长河。数风流人物,可歌可泣。根据多方考证,武甲公由南京柳树湾从军来到云南,后居住于陆良马街朱家谱(铺)彭家村(彭家台子)。这一点与族中长者代代相传的,“我们是从陆良朱家堡搬迁到富源砂锅冲定居”的历史事实是完全相符的。由此完全可以认定,从陆良朱家堡搬迁到富源砂锅冲定居的彭氏后裔,与陆良马街朱家谱(铺)彭家村(彭家台子)的后裔属于亲祖一枝。随着历史的演绎,从陆良朱家堡搬迁到富源砂锅冲定居,这是一个历史的没有争议的事实,并在后裔中世代牢记,家喻户晓,念念不忘,深入了后裔们的心灵。先祖定居陆良马街朱家谱(铺)彭家村(彭家台子)之后,在素有爨文化之乡的陆良,先祖们经受了极不平凡的峥嵘岁月,尚不知何缘何故,何事何因,在哪一位先公的率领下弃家而走,离乡背井迁徙于本省平彝县(今富源县)后所乡沙锅冲(今中安镇迤山口办事处沙锅冲)村。就现实而言,原因已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后裔们怀旧心声,及孜孜不倦的激情。在富源县中安镇砂锅冲,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不知居住了多少年月,流世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只因无文字记载,孰人孰事,孰喜孰忧,孰兴孰衰,均无从考究、考证,这就是本时期彭氏枝系家史的一大盲区,只能让后人们在漫长的岁月蹉跎中去挖掘、去发现。据祖父彭光荣、祖母周世英和伯父彭文卯叙述,离开砂锅冲的年代和时期,在一辈又一辈往下传的过程中遗忘失传了。离开砂锅冲的原因主要是当年的二、三月份,彭姓与向姓争灌溉田地的水,引起纠纷,双方情绪非常激动,之后矛盾激化,拳脚相加,演变为殴打。将军出生的后裔,以习武为健身护院,向姓那是彭姓的对手,在争斗中彭姓[站]占居上风,致伤向姓,为避其官刑,逃避平彝县官兵的追抓,彭德时老祖兄弟三人因情况紧急,在慌忙中没有时间详细商议事后如何联系的事谊,于是兄弟三人急中生智,心生一念,将一个瓷盘拿来打成三块,兄弟三人各拿着一丫走了,其目的是跑散之后方便联系,如果十年半载联系不上,也好给后辈子孙留下一个故迹,一丝念想,一种说法。叙家史时,只要是“一盘三丫”的后裔即为亲祖一枝。离开富源砂锅冲绳属于不得已而为之,无奈之下才选择了弃家损财,离开耕织了多年的土地;离开相依为命的青山绿水;离开了这块养育了祖祖辈辈彭家人的砂锅冲。在避免了官兵的追抓之后,彭德时老祖迁徙到本县平黄镇抹朵老寨村定居。抹朵老寨,这是一个古老而又亲切的称呼。彭德时老祖就在这块山清水秀,被风水先生们称之为“双狮护佛”之地的宝地上安居,购田买地,兴建楼房。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开垦、种织、养殖,辛勤耕耘,勤劳致富,功夫不负有心人,汗水换来了丰收的硕果。德时老祖精打细算,勤俭持家,长期的积累买得了后山彭氏老祖坟,他也就长眠于此。购得了大沙地等良田百亩,建起了彭家大院。大院为三合两天井,前后一共两个四合院,一个相当宏伟的古雅建筑群,建设在大佛的肚脐眼上。石墙是五面石配层建造,红砖和青砖扣檐口,高强度的石灰沙浆镶嵌。耳房以正堂相连,正堂房屋以前厢房对称,在房屋中心地带形成了两个院心,院心内的晒场,是用一块块四方为六十公分的五面石镶嵌而成的,看上去工工整整。从院心向外设计了排水的暗沟。建筑群的最前面建有与房屋檐口相平的照壁,相当于围墙的建筑物,用来挡住北风和盗贼,底部用五面石镶砌,两米以上用青砖配层建造,雄伟壮观,十分华丽庄重。房屋四周每一间均留有用石料做成的古铜钱形状的石窗,用于通风透光。墙壁四周留有枪炮眼,用于防范外来之敌。外院耳房的石墙上,设计了若干个拴马的石孔。院外是用石板镶嵌的五尺道路,一条是通向水井沟的;另一条是通向平子地的;还有一条是通向新寨的。因路面宽大,自然高差用台阶来找平,被人们称之为“石阶路”。水井也是用同样的工艺和石料镶嵌而成的,经过了十二辈人,近三百年的泉水浸泡,日晒风化,经过多次维修,现在仍然旧貌换新颜,甘甜的清泉水继续滋润着彭德时老祖的后裔。这些建筑物的建成,他表明了当时这种宏伟的工程不是一般经济能力的人家所能实现的。彭德时老祖迁徙到抹朵老寨居住之后,人丁兴旺,经济荣昌,文化发展,碑石林立。先后涌现出了“四阎王”老祖彭之盛的贤能,以及很多的奇人异事。之盛老祖善恶分明,恶不惧怕,善者不欺。他以捉鬼拿魔,斗恶除霸,为人正直,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迎得了邻里的称赞和爱戴。彭万清老祖不畏强暴,与五乐的恶人李廷珍抗衡,将五乐街子争到普祥门前的老鸡场彭家所属范围内来赶集。在争夺中虽然彭姓出现了伤亡,在族人的帮助下,状告李廷珍,云南省府衙立即派了文武官员到抹朵来巡察,见李家称霸一方,彭家伤亡事实成立,把李秉、李廷珍问罪斩首,彭姓依法保护了家人财产,威信大增。由于涉诉官司,耗资银元数量巨大,从此之后,经济滑坡,元气大伤。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家族中人员不断增多,老寨居住紧张。自古以来,人大分家,树大分丫,一部分同族兄弟迁居到离老寨不远的新寨、洒黑、平子地村居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一部分同族兄弟迁徙到贵州省水米箐;雨汪乡茂朵村民委员会大沟边村;彭光仁定居本省蒿明县杨林小东山村;彭文明定居本县古敢乡古敢村民委员会;彭光政、彭文选定居本县古敢乡扯扎村民委员会;彭文进定居本县古敢乡沙云村民委员会;彭武贤定居贵州省兴义市小店子村;彭武龙定居本镇五乐村民委员会。解放后,1956年彭立忠从朝鲜战场回到北京后定居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彭文映定居昆明市海埂路;1999年彭武恒工作后定居曲靖市子午路天秤雅苑;1998年彭武旭工作后定居富源县龙脖子;2006年彭武鸿工作后定居本省玉溪市华宁县第一中学;2006年彭敏、彭龙、彭超工作后定居曲靖市珠江源大道大为小区、白石江、江东花园;2012年彭武红工作后定居富源县刘家湾。每逢佳节倍思亲,彭德时老祖兄弟三人为避官刑分开之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失去了联系,后人无法考证其他两位老祖的名字,也无法认定谁是兄长,谁是弟弟。时间又推移了数年,后来子孙们才知道,有一个老祖迁徙到罗平县的大地平定居,因交通、通信不便,也不知道这一位老祖的后裔是搬迁了还是在什么地方定居生活。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光字辈的长者们与罗平大地平的同族彭姓又时有联系,罗平大地平的彭诚信老祖认为,一笔难写两个彭字,既是姓彭的,就是同姓一族,同姓一枝,并对抹朵老寨的彭姓倍感亲切,在各方面给予了帮助。之后,两方面相互的联系甚少。据长辈传说,另一个老祖在富源砂锅冲分离之后,迁徙到贵州省盘县定居,后来联系不多,仅在一九九六年,贵州省盘县政法委的同志来富源县政法委,联系协调解决云南和贵州边界及富源与盘县相临段的纠纷时,会上介绍领队者是贵州盘县的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彭享云。在介绍到彭武恒是云南省富源县人民法院院长时,彭享云说“我们是家门”。会后我们在一起交谈,得知彭享云家是后所沙锅冲搬迁到贵州省盘县定居的,现在的字辈很乱,也没有按字辈去取名。当时彭享云还说,在一九九五年的时间,贵州盘县的彭姓,还来富源县中安镇沙锅冲将葬于沙锅冲的一冢老祖坟取到贵州省盘县特区去安葬。会议结束后,彼此之间均留下电话号码和联系地址,只因为彭武恒调到宣威市人民法院工作,未能进一步加深联系,2006年联系得知,彭享云因病去世,又断绝了与盘县的联系。“一盘三丫”的传说,后辈子孙们家喻户晓,人人刻骨铭心,作为佳话来传颂,以联系后代。“一盘三丫”这充分体现了彭姓德时老祖兄弟三人的聪明智慧和才干,让子孙们寻找同祖一枝的后裔,有了一个美好的传颂和亲切的回忆。家族旺,则民族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彭氏后裔应当胸怀大志,争做大事。爱国爱家,尽忠报孝。遵规守法,杜绝五毒。为国争光,为家争气。勤学苦读,不耻下问。知书达礼,言传身教。尊师敬长,扶老爱幼。贫贱不欺,富贵不敖。善恶分明,平易近人。能文能武,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唯有这样才不负祖宗的厚望,做到英才辈出,浩气长存,彭氏同宗,方能永昌。
作者:彭武恒 回复:0 发表时间:2015-07-21 14:31:46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