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1495次
1人
1个
15个
0人
父母即是活菩萨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们是否住在一起,请你注意——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的卧室不再像以前那样齐整;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样清洁;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的锅碗筷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的衣服好象没洗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花草树木已渐荒废;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的行动和反应比过去慢了半拍;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的思维和记忆不再象过去那样清晰;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的腿脚不再象过去那样利索;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絮叨陈年旧事;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总是谈起远方或已故的亲人;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喜欢小孩并象个小孩;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的一些习惯好象有所改变;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青脆的蔬果,而是吃煮得稀烂的饭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流鼻涕或咳嗽不停,千万别以为感冒或着凉(那是神经老化的现象) ;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爱说笑; ……………… 那么,我要告诉你,你的父母真的已经老了,身体的器官已经老化到危险的程度,需要儿女细心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亲自照料,请你花钱雇人照料,并常常探望,不要留下遗憾。 什么叫“风烛残年”?老人的生命确实象风中飘摇的蜡烛,说不定哪一刻…… 什么叫“福星高照”呀?有父母,是大福;没父母,是大苦。因为父母就是儿女的福星啊。 父母健在,我们哪怕九十岁也是小孩子,永远不会老,多幸福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孝顺要及时,失去不再来,父母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 推己及人,放大心量,就可以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做人要饮水思源:生命从何而来?人生如何成就?能知恩报恩不忘本,才不愧对父母的养育恩德。 一般世俗所谓的“孝”是以物质为主,总以为在日常生活中供给父母吃饱、穿暖……等一切享受,即是尽孝,其实不然。 父母恩德重如山岳、昊天罔极,虽然极尽世间关食珍物奉养,亦难报答其爱澈骨髓、牵肠剖腹的宏恩于万一。 又有人于双亲在世时不知孝敬,纵然能于身后极尽排场,甚至以金被银枕安奉,不仅父母无法带走任何一物,此更不足以酬报亲恩。 我们能得人身,是与父母有缘。母亲怀胎守护,哺乳养育;父亲提携教导、备资营生,无比艰辛苦劳!为人子女,应善体亲心,好好珍惜有用之身,福利人群、导人向善,切不可吃喝逸乐、耽恋物欲,或搬弄是非、造业行恶,有损为人子之孝道。 人生数十年,不免生、老、病、死,除了身躯性命之外,还有永恒不灭的“慧命”。子女若能将父母赐予的精血肉体之躯,善加利用,造福众生,成就功德,则父母恩亲亦同得福慧。 古圣先贤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万善之门以孝为基。人人应礼敬供养尊亲如堂上活佛。并扩展短暂的亲缘私爱,成就清净觉情,普及累生,累世的父母,惠泽七宗八祖。 学佛须以孝为先,宏扬孝道,方为真正的念长情、体大爱、报重恩!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故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 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每见出家释子,辄随已臆见,肆其谤讟,谓为不孝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不知世法重孝,出世间法亦重孝。盖世之所谓孝者,有迹可循者也。释氏之所谓孝者,略于迹而专致力于本也。有迹可循者,显而易见;专致力于本者,晦而难明。 何以言之?儒者服劳奉养以安其亲,孝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其亲,大孝也。推极而论,举凡五常百行,无非孝道之发挥。故《礼》之祭义云:“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故《孝经》曰:“孝悌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也。”论孝至此,可谓至矣、尽矣,无以复加矣。然其为孝,皆显乎耳目之间,人所易见。惟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灵魂),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故曰:释氏之孝,晦而难明者也。 虽然,儒之孝以奉养父母为先者也。若释氏辞亲出家,岂竟不顾父母之养乎?夫佛制,出家必禀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托,乃得禀请于亲,亲允,方可出家,否则不许剃落。其有出家之后,兄弟或故,亲无倚托,亦得减其衣钵之资,以奉双亲。所以,长芦有养母之芳踪(注:宋长芦宗赜禅师,襄阳人,少孤,母陈氏鞠养于舅家,及长,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出家,深明宗要,后住长芦寺,迎母于方丈东室,劝令念佛求生净土,历七年,其母念佛而逝,事见《净土圣贤录》),道丕有葬父之异迹(注:道丕,唐宗室,长安人,生始周岁,父殁王事,七岁出家,年十九,世乱谷贵,负母入华山,自辟谷,乞食奉母,次年往霍山战场,收聚白骨,虔诵经咒,祈得父骨,数日父骨从骨聚中跃出,直詣丕前,乃掩余骨,负其父骨而归葬焉,事见《宋高僧传》)。故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令其永出五浊,长辞六趣,证无生忍,登不退地,尽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 推极而论,举凡六度万行,无非孝道之扩充。故《梵网戒经》一一皆言“应生慈悲心,孝顺心”。又云:“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因兹,凡所修持,皆悉普为法界众生而回向之。则其虑尽未来际,其孝遍诸有情。若以世间孝互相校量,则在迹不无欠缺,约本大有余裕矣。惜乎不见此理者,不谓之妄诞,便谓之渺茫。岂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眼圆见,若视诸掌也。 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是凡人之境界。 孝敬普天下的父母,这是贤人之境界。 视一切众生为自己前世的父母,永久孝敬,不惜身命,这是圣人之境界。 因此,孝,有世间孝(小孝)与出世间孝(大孝)的区别: 世间之孝,敬顺侍奉,不敢违逆,丰衣足食,一世而已; 出世间之孝,恭劝并代替父母乃至累世父母、法界一切众生,归依三宝,行善积德,念佛诵经,回向净土,永脱轮回,究竟成佛。此乃至善至美,大丈夫之举! 其实,父母即是活菩萨 从前有一个屠夫,生性暴烈,甚至对自己的老母亲也大声喝斥,动辄施以拳脚。有一天,他听说南海观世音菩萨非常灵验,决定发心去朝拜普陀山。 话说这位屠夫到了普陀山,找遍了整座山,也没有见到观世音菩萨,他就去问住持老和尚: “师父啊,观世音菩萨到底在哪里呀?” “观世音菩萨见你心诚,早已到你家里去了!”老和尚回答说。 “真的吗?观世音菩萨长得什么模样呢?” “翻穿衣服,倒趿鞋子的那位,就是观音菩萨。你赶快回去,一定能够见到菩萨。” 屠夫一听,非常高兴,于是日夜兼程赶回家里。到家时已是夜深人静,屠夫急急忙忙地叫门:“娘啊,快来开门哪!我回来拜见观音菩萨!” 正在睡梦中的老母亲忽然听到熟悉的吼叫声,知道是自己日夜思念的儿子回来了,万分惊喜,就慌忙爬起来开门,黑暗中,衣服穿反了,倒拖着一双鞋子,匆匆忙忙来开门。儿子进门后,一眼就看见一个反穿衣,倒踏鞋的老妇人,倒头就拜:“拜见观音菩萨!拜见观音菩萨!” 老母亲知道是菩萨感化了儿子的心,于是趁机训诲了一番。从此以后,屠夫痛改前非,变成了孝子。 祈愿天下所有父母,法界一切众生,早日脱离苦海,明心见性,往生净土,超凡入圣!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作者:石义明 回复:0 发表时间:2016-01-15 20:31:58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