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  

03-06

446046次

1人

1个

204个

5034人

410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于族于得水

清代重臣
在2015年新年戏曲晚会上,晋剧《廉吏于成龙》赢得了习近平、李克强等七常委和首都近千名群众的热烈掌声。
于成龙(1617-1684),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而于成龙曾在康熙皇帝面前赞誉另一个于成龙:“操守有余,不在庸才之下。惠政通变,足在庸才之上。才干超凡,庸才望尘莫及矣。”
近日,笔者发现这另一个于成龙原籍为文登大水泊,他和他的养父于得水,都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穿越300年的历史烟云,于得水、于成龙的故事仍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可与卫青和霍去病相提并论的于得水
《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共4484卷,是清代历朝官修史料的汇编。在《清实录》中提到于得水的有两条,仅据此不足以展示于得水的全貌。好在2002 年4 月,在北京石景山区杨庄村西出土了于得水的墓志一盒,发现墓志铭文约2000 字。我的新浪博客好友、致力于碑刻研究的“双塔邨人”先生,对此铭文进行了译释。现将译文照录,可从中了解于得水的有关史迹。
于得水墓志铭译文
皇清诰授光禄大夫、三等阿达哈哈番袭职四次加三级致仕、封光禄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镶红旗汉军都统加四级于公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工部尚书加三级前吏部左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裁国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戊辰辛未甲戌文武殿试读卷、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提督江南学政、纂修三朝圣训、明史、甲子陕西正主考、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检讨、己未会试同考内翰林院弘文院庶吉士、年家眷晚生李振裕顿首拜撰文。
赐进士及第、资政大夫、工部左侍郎、加二级前管理钱法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加一级、太仆寺卿、通政使司左右通政、国子监祭酒、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侍讲充实录纂修官、左右春坊赞善兼翰林院编修检讨、己酉甲子顺天文武乡试正主考、内弘文院编修、年家眷晚生李元振顿首拜篆盖。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门下晚生查升顿首拜书写。
古代建立功勋,成就大业,高举王侯的旗帜,声名传于后世的人,都有卓越的气概,非一般人可比。他们明白君臣父子的道理,享受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使人们称述,不忘他们的大名,与天地共存。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于成龙的养父于得水,就是这样的人,他能享此殊荣,应该说没有遗憾了。
于得水,字从跃,汉昭帝时期丞相于定国的后裔,祖先是辽东人。于得水的祖父于大恩以及于成龙的伯父于国忠,都因于成龙显贵而封为光禄大夫、上柱国、轻车都尉。于得水天生聪慧,品质超过一般人,与人相处,不动心机,不欺负人,答应别人的事情努力办好。他忠于君国,孝于父母。明朝末年,天下不太平,于得水持剑在豫镇参军,许公一见,大为惊奇,特别信任他。每当临阵作战,于得水英勇无比,决不后退,于是越级到府里任职。清朝定都北京之后,于得水劝许公归顺清朝,也不管许公答应还是不答应,于得水降了清朝。皇上授予他轻车都尉,准予世袭四次。继而随清军征讨湖北、湖南,取得云南,都是以勇敢和谋略著称,于是晋升副统帅,赐功牌,不一一列举。于得水拟订的作战策略以及取得的胜利,与唐代的大将郭子仪、三国时期的鲁肃不相上下,于是改封光禄大夫。
于得水的弟弟于国安,是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于成龙的亲生父亲。于国安和兄弟们商量,于得水现年五十九岁,还没有儿子,也没人过继,兄弟们就忍心他没有子孙吗?于是想把弟弟的儿子于化龙过继给于得水,于得水不满意。继而把自己的次子于攀龙过继给于得水,还是不满意。不久,于得水对于国安说:“我是想要你的大儿子于成龙,舍得吗?”于国安点头应诺,于是,于成龙过继给于得水。原来,于成龙在儿童时代,于得水就看出这孩子有出息。于成龙天生英俊,不用过多调教,就能成为有用之材,加之于得水教育有方,要求严格,   经常面对面教诲,使其忠于国君,孝于父母,培养清廉的节操。
于成龙首次当官是在乐亭任县令,开始显露他的才华,人们说他贫寒而有品德,慈惠爱民,这些都是于得水教导的结果。不久,以逃犯连累百姓为由,于成龙被罢官,离职时,百姓拦住去路,恳求于成龙留下,高呼好官不能走。等到通州官位空缺,于成龙提升为通州太守,又以逃犯逃走为由,降职调用两次,都因皇上特旨留任,这说明不但恩德深入民心,而且高尚的节操也被皇上认可。这固然与于成龙应付各种事情的才能有关,也和于得水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不久,于成龙提拔为江宁道员,又特授直隶巡抚。于得水提示于成龙,问:“皇上三次提拔你,你明白其中的原因吗?”于成龙有一颗纯洁的心,非常勤奋,严于律己,带领属下,使官吏的作风像流水一样清澈,甚至多次受到皇上的宠眷,赐给御书手卷,有“始终如一”温和恳切的诏谕。皇上曾两次赐给钱币各一千两,衣料二十疋,并与于成龙共宴。
继而有黄韁鞍御马、御貂裘、御袍褂及靴及绸缎的赏赐,又追加太子少保官衔,随侍皇帝南巡两天,赏赐羊、围场所获之兔,并赐宅第,可谓特殊的礼遇,真是书不胜书。皇上每次赏赐,于得水都有教导和训诫,其要旨是说:皇上的赏赐越重,报答也就越难,只有鞠躬尽瘁,方可报效万分之一。继而特升御史大夫兼镶红旗汉军都统,总督河道,爵位更高,而于得水的教导和训诫更加恳切。皇上命令于成龙为河道总督的命令刚下时,于得水书写“君恩臣职,运道民生,冰衡国帑,节用爱人,躬行表率”二十个字,交给于成龙,大意是说要报答皇上的恩宠,节约开支,爱护百姓。古代圣贤有过父训的论述,但和于得水相比就逊色了,于得水不但善教,于成龙还善于继承,而且得到了皇上的认可。辅佐皇上南巡归来,于成龙被召至乾清门,赏赐貂裘、貂被领朝服,而且到八旗巡视,可见于得水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诸如奉命赈灾、武殿进行的考试,无一不秉承于得水的教诲,于成龙父子可谓问心无愧了。
于得水原任三等轻车都尉、诰授光禄大夫袭职四次,加三级退休,追封都察院左都御史、镶红旗汉军都统加四级。他生于万历三十三年正月十四日(1605年3月3日)戌时(晚七时至九时),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十四日(1695年8月23日)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去世,享年91岁。于得水的发妻王氏,封赠一品夫人,继室宛氏,诰封一品夫人。于得水的养子于成龙任河道总督,提督军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授为正一品官衔。于成龙发妻李氏,封赠一品夫人,继室周氏,封为一品夫人。于得水有三个女儿:长女为王氏所生,嫁给文林郎黎守明;二女为宛氏所生,嫁给顺天府平谷县知县郎秉和;三女也是宛氏所生,嫁给四川威州知州李天祯。于得水有四个孙子:长孙于永祯,在乐亭被匪徒抓获,不屈而死;次孙于永裕,袭祖父于得水三等轻车都尉之职,发妻是原任户部总督仓场侍郎马汝骥的儿子、时任山东沂州知州马云会的女儿;三孙于永褆,在国子监读书,聘原任广东潮州总兵副都统马云的侄女为妻;四孙,还在幼年,未订婚。于得水有三个孙女:长孙女已去世,原先嫁给贵州布政使董显忠的第五子、候选州同知董廷佐;二孙女嫁给通政使张吉□次子、在国子监读书的张瓒;小孙女还在幼年,未许配人家。于得水的美德和美好的风范,可和古人相比美,因此他的子孙必然为一代楷模,他的女儿、孙女,都许配有名望的门第,值得一写。于得水的识见与度量,高出一代,诚恳学《诗》,大力讲《礼》,真可与西周时期的贤臣方叔、召虎媲美,也可与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相提并论。康熙三十四年十月初八日(1695年11月14日)午时,于得水葬于西山杨家庄。于成龙把于得水的生平材料交给我(李振裕),请我撰写墓志铭,我和于成龙交往较深,因此详知他的家世,仅就于得水的生平写成这篇墓志铭。 铭文如下:
战乱不断,绵延千里。
大好河山,英豪群起。
只有于公,美德粹冲。
能文能武,功勋独钟。
留连光景,无人与京。
帝王恩赐,代代峥嵘。
于公生平,崇如山岳。
于公去世,麟亡星落。
功在社稷,名垂汗青。
后世君子,欣赏此铭。
与“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齐名的于成龙
清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中没有叫于成龙的名人,但在清代康熙一朝就有两个叫于成龙的著名人物,他们曾同地共事,都官至一品总督,并且都是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廉吏。《清史稿》中记载:“同时两于成龙,先后汲引,并以清操特邀帝眷,时论称之。”在民间被亲切地称“天下第一廉吏”老于成龙,称另一位小于成龙,老于成龙获谥号清端,后世常称清端公于成龙,小于成龙获谥号襄勤,后世常称襄勤公于成龙。在他们曾经共事的直隶坊间还有民谣:“前于后于,百姓安居。”
《清实录》中有关襄勤公于成龙的记录有100多条,是记载较多的一位大臣。综合各种历时资料,于成龙的史迹非常清晰。
于成龙,原籍山东文登大水泊,1638年8月14日(清崇德三年农历七月初五),生于辽东盖州。其生父为于国安,养父为于得水。几经辗转,于成龙9岁时全家迁到河北省居固安县南房上村。少年时代的于成龙是在不断的移居中生活的,颠沛流离的艰辛造就了他体恤民生、关爱大众的品格。
于成龙20岁进入国子监学习,23岁毕业后考授吏部做笔帖式(文书工作),30岁进入仕途,开始了长达33年并数次沉浮的宦海生涯。于成龙富有传奇色彩的宦游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康熙七年(1668年)始任乐亭知县到康熙二十一年(1683年)离任通州知州;第二阶段:康熙二十一年(1683年)升任江宁知府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离任直隶巡抚,这一阶段于成龙的威望达到第一个巅峰;第三阶段: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升任左都御使到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离任总督衔直隶巡抚,这一阶段于成龙的威望达到了第二个巅峰;第四阶段: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复任河道总督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在河道总督任上病逝。
于成龙30岁至40岁的十年中,曾经两度出任乐亭知县,一度署理滦州知州。在乐亭期间,他励精图治,修学宫,念恤民艰,劝开垦,锄暴安良,政通事举。据《如山于襄勤公年谱墓志铭》记载,康熙七年六月,乐亭大雨,滦河水泛滥到乐亭城下,深达七八尺。乐亭百姓农田受损,房屋倒塌。刚刚到任不久的于成龙越级向永平知府汇报并申请救灾,但知府不予理睬。回到乐亭以后,于成龙流泪召集乐亭大小官吏说:“抚字兹土,对此奇涝不上闻,如民牧何?倘请而得罪去官,何妨!”随即写信遍告各位巡抚、知府大人。直隶巡抚亲赴乐亭视察并将实情向康熙皇帝奏报,康熙皇帝命吏部发银赈灾,乐亭百姓方度过大灾。康熙嘉奖了于成龙实心为民的情怀,于康熙七年十一月提拔于成龙署理滦州知州。但是在第二年,滦州逃脱了一个重要囚犯,因逾期没有抓到,于成龙有失职过错,当降两级调用。乐亭人民喜爱于成龙,希望于成龙回乐亭任职,于是乐亭人顾明亮等人去北京景山上书,请求于成龙复任。后经吏部讨论后不准,并将顾明亮等人发配到尚阳堡。乐亭人王尔正等人趁康熙巡幸北京琉璃河之机,再次向康熙皇帝乞求于成龙复任。吏部讨论后仍然不准,也将王尔正等人发配到尚阳堡。康熙皇帝觉得此事蹊跷,为何百姓甘冒流放之险而乞求知县复官?便命直隶巡抚金世德核实。金世德调查以后列举了于成龙的十七条善政。康熙皇帝认为民心难违,善政可嘉,于是下旨令于成龙重新出任乐亭知县。
又据《乐亭县志》记载:乐亭有一恶棍梁某,依势横行乡里,骚扰地方,勾结土匪,为非作歹。康熙十一年十一月,于成龙不畏强暴,依法捉拿并将其斩首。土匪头子李六为给梁某报仇,纠集土匪67人袭击乐亭官衙。于成龙的长子于永祯与城防把总率众抗击一同被害。   当时于成龙外出,回来后忍住悲伤,亲率兵勇攻击匪巢,立斩匪首李六并抓获土匪63人。   乐亭匪患扫除,百姓赖以安宁。但因未获全部盗匪,吏部讨论应将于成龙降级调用,然而康熙皇帝否决了吏部的决定,再次令于成龙继续留任。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巡抚金世德赞誉于成龙“其强项不阿”,上疏举荐于成龙为通州知州。于成龙离开乐亭去通州赴任的那天,乐亭的绅士们在县衙饯行,乐亭百姓纷纷前来送行,“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于成龙也流泪让大家回去,但是百姓“遣之不去”,有些人依依不舍一直送到了通州。据《通州志》记载:康熙十八年七月,通州以及三河等地发生强烈地震,通州城乡房倒屋塌,一片瓦砾,灾民嗷嗷。在此灾难之际,于成龙以政声有誉晋升通州知州来治理灾后的通州。下车伊始就立即着手为灾民筹划操持生计,使百姓得到安置稳定。搭建简单席棚居住办公,以身作则捐献自己俸禄,不顾倒塌的衙署倡议先修复文庙(学宫)殿宇,供奉孔子圣像,以便通州学子有读书学习之处。其他利国益民的建筑,无不依次复建修整,尔后才重建州署厅房,通州士民感戴万分。于成龙通州为官三年,他建立和发展了义学,并且为城乡的贫穷子弟选择良师,使其能够免费入学,受到应有教育。他还善于整顿刑罚案件,严格遵照朝廷所定律条,公正断决公开审判,外县盗贼不敢入通州偷窃。
于成龙爱民如子,为了保护百姓的利益,甚至敢于冒犯曾经多次保护过自己的康熙皇帝。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有一次乘龙舟经过通州的一座桥,由于桥面较低龙舟无法通过,康熙皇帝命令拆桥过船。可是,当侍卫传旨时,于成龙却说桥不可毁。侍卫惊愕地问:“难道你要违抗圣旨吗?”于成龙说毁桥容易建桥难,可奏明皇上,体察民生艰难,应抬船过桥,康熙皇帝最后采纳了于成龙的意见。
康熙皇帝赏识于成龙的真正原因并不仅仅是于成龙勤政爱民,主要是因为于成龙独到的远见。在乐亭任上,于成龙敏锐地察觉到“田与丁分”是产生赋役负担严重不均的根源,因而在乐亭推行了一种能使“富户正供之外所增无几,而贫者永得息肩”的“按田均丁”法。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但是触及到拥有更多土地权贵们的经济利益,直到雍正时期才在全国强行推行“田与丁分”的政策。虽然于成龙的方法在康熙朝未能在全国实行,但富有远见和洞察力的于成龙得到康熙皇帝的重视和重用。
康熙二十一年,45岁的于成龙得到老于成龙的提拔请调,赴任江宁知府。在江宁任上于成龙廉洁勤勉一如既往,深得老于成龙的赞许。康熙二十三年十月,康熙皇帝南巡至江宁,嘱咐于成龙要学习清端公廉洁自律,当从侧面了解到于成龙果然勤政廉明,遂于年底升于成龙为安徽按察使。于成龙十二月抵达安庆任上刚刚两天,又受命专门督理下河(淮河、黄河下游),随即赶往下河地区,亲历下河各州县水情,问智于民。因主张筑堤拦水一派的反对,于成龙挖渠引泄积水的方案被否决,但于成龙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品格得到康熙皇帝的认可。康熙皇帝曾经对于成龙说“凡做官不好,纵本身漏网,子孙断不能昌盛。朕深信者,总督于清端、巡抚汤斌及尔三人耳。”
康熙二十四年二月,于成龙升任直隶巡抚。刚刚到任,于成龙便雷厉风行,废除累民弊政,弹劾失职人员,惩办贪官污吏。经过于成龙的治理,直隶吏治肃然,境内盗匪遂靖,百姓沉冤得雪,民众悦然欣慰,于成龙的威望也达到了巅峰。康熙二十六年四月,于成龙五十岁加太子少保。奉上谕:“国家设官分职,原以绥靖地方,惠养黎庶。督抚为封疆大吏,表率属员,尤须才守兼优,谙练政务。方于吏治民生实有裨益。巡抚于成龙自为县令以至郡守。 素秉清操,爱民尽职。遂从臬司超擢巡抚,简任以来,孤介自持,清廉益著,厘奸剔弊,扶弱锄强。境内谧宁,旗民允服,殊为可嘉,从优特加太子少保,以为廉能称职者劝。”
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叛乱至乌兰布通,于成龙第一次随康熙皇帝征讨噶尔丹,负责邮传要务驻防遵化。年底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俗称左丞相)兼镶红旗汉军都统。
康熙三十一年冬,河道总督报缺,于成龙受命于危难。康熙三十二年正月履任河道总督,在56岁时正式开创治河伟业。于成龙到任后遍阅两河,看到洪泽古堰“以一线危堤防茫茫万叠之波,岂能堪其澎湃?”于成龙率众将古堰的土堤拓宽并改建为石堤,从此“淮扬奠安,民乐有秋”。
康熙三十五年,噶尔丹再次叛乱,于成龙第二次随军出塞征讨,负责督运大军粮草。康熙皇帝再次任命于成龙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总统督运中路大兵粮饷,凡内外一应文武、大小官员,听其调遣,有六部不得掣肘。”
康熙三十六年春,为了彻底消灭分裂势力,已经60岁的于成龙第三次随队出征噶尔丹,仍然负责督运大军粮草。北上将近两个月,抵达外蒙戈壁阿尔泰山下的郭多里巴而哈孙,前方捷报传回,噶尔丹已死。便屯粮于外蒙,建城储粮,后来人们把储粮地叫做“于城”。于成龙此次督运为彻底消灭噶尔丹立下了赫赫战功,论战功加四级,授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职,准袭两代。
康熙三十七年春,于成龙以总督衔第二次出任直隶巡抚。于成龙这次出任直隶巡抚的主要任务是治理浑河(原名卢沟,今名永定河),于成龙采取“疏筑兼施”的策略,对上游起自卢沟桥南良乡县老君堂下游(今北京房山区窑上村与任营村之间)至永清县朱家庄(今河北永清县小朱庄)长达145里的永定河段进行全面统筹治理,建立起京南百余里的永定河两岸堤防体系。当年,康熙帝赐名“永定河”,并在霸州建庙纪念。多年以后,康熙还经常谆谆教导其他河道总督:“治河效仿永定河之法”。
康熙三十七年冬,河道再度危机,淮黄颓敝已极。身体渐衰的于成龙再次临危受命。由于常年奔波,积劳成疾,于成龙身体渐渐虚弱,病态突显,但仍然每天奔波于河务,鞠躬尽瘁。康熙皇帝南巡见到虚弱的于成龙时十分惊讶,后派御医诊治并赐人参等良药。
康熙三十九年正月初六,于成龙抱病赴济宁,考核治河官员和将领。二月回到淮安河道总督署时已病入膏肓,卧床不起。弥留之际写下遗本仍念念不忘治河大业,二月二十七(1700年4月16日)溘然长逝,享年63岁。康熙皇帝闻听于成龙病逝悲伤不已:“于成龙才品优长,服官勤慎,屡经简任,实心办事,不辞劳瘁,宣力有年,历著成效,河道重务,正资料理,前因患病,遣医前往诊视,方期痊可,兹闻溘逝,朕心深为轸悼,应得卹典,著察例从优议奏该部知道。”
清代一品大臣过世,按例请皇帝决定是否授谥。一品以下官员除非特旨,例不授谥。于成龙去世后奉旨得谥号襄勤,根据古代谥号的含义:“甲胄有劳曰襄,亟征伐。勤者,劳也。” 襄勤这个谥号总结了于成龙屡次出征,勤勤恳恳的一生。康熙三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于成龙灵柩回京入私第治丧。八月二十四日,葬于北京石景山杨庄养父于得水墓旁。于雍正八年入祀贤良祠。于成龙著有《抚直奏稿》,存国家图书馆。

作者:于海中   回复:0   发表时间:2017-03-16 09:18:54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