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27486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刁氏历代名人录  [精华]

刁有雏,受姓始祖。周宣王三年(公元前825年)生于长安城。周幽王时赐雕侯。配陆氏。夫妇合葬于宏农西城内。有碑志。子二:仁仲,义仲。据《弘农堂宗谱》记载,截止清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子孙繁衍95代。

刁勃,古籍大多写作貂勃,齐国人。战国时齐襄王时处士。著名齐国贤者、中大夫。以智慧著称,能言善辩,曾经守莒城六年而不失于燕国大军。田单以火牛阵击溃燕国军队后,被齐侯封为平安君。《战国策》《说苑》记其事迹。《战国策》卷十三齐六:貂勃常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见誉于朝?”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且今使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肖。然而使公孙子与徐子斗,徐子之狗,犹时攫公孙子之腓而噬之也。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安平君曰:“敬闻命。”明日,任之于王。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且其志欲为不善。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年;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异日,而王曰:“召相单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而王曰:“子无罪于寡人,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貂勃从楚来,王赐诸前,酒酣,王曰:“召相田单而来。”貂勃避席稽首曰:“王恶得此亡国之言乎?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而王曰‘单,单’。恶得此亡国之言乎?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成他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当是时也,阖城阳而王,城阳、夏天莫之能止。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王乃得反,子临百姓。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且婴儿之计不为此。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危矣!”王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刁间,安徽含山典礼堂一世祖。汉初由弘农郡迁居渤海郡。治货殖。齐俗贱奴虏,公独爱贵之,桀黠奴,人之所患,公收取之,使逐鱼盐商贾之利。起数千万。配李氏,子一:韪。《史记·贷殖列传》载:“齐俗贱奴虏,而刁间独爱贵之,桀黠奴,人之所患,唯刁间收取,使之逐鱼盐商贾之利,……终得其力,起数千万。”又载刁间的奴婢曾说“宁爵毋刁。”

刁韪,字子荣。间公子。安徽含山典礼堂二世祖。迁尚书,为官有鲠直臣节,出为鲁、东海二郡相。性抗厉,有明略, 所在称职,尝以法度自整。家人莫见情容。配王氏,子二:启,吉。◎《通典》卷第三十一:刁韪,字子荣,为鲁相,行县,三老执辔,学官处士皆乘牛马随后。所顿亭传,辄讲经。

刁子都,启公长子。安徽含山典礼堂四世祖。东海治(今山东郯城西南)人。起兵抄徐、兖,降汉拜徐州牧。配洪氏,生子三:荣,华,贵。西汉末年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起初,他是赤眉军的创始人之一,新莽末年的农民起义首领。天凤五年(公元18年)起义,转战于徐、兖(今江苏北部和山东西南部)一带,有众六七万人。刘玄政权建立,被任为徐州牧,后为部属所杀。余部又与其他起义军聚于檀乡(今山东兖州东北),号“檀乡军”。不久渡河,成为河北起义军的一支。建武二年(26年)在吴汉镇压下失败。二弟刁子建。三弟刁子文,迁东海。

刁存,东汉桓帝时任侍中。《全后汉文》收录的应劭《汉官仪》记载:桓帝侍中刁存,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鸡舌香颇小辛螫,不敢咀咽,自嫌有过,得赐毒药。归舍辞决,欲就便宜。家人哀泣,不知其故。赖寮友诸贤闻其愆失,求视其药。出在口香,咸嗤笑之。更为吞食,其意遂解。存鄙儒,蔽于此耳。

刁蝉,又作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是三国时的美女,为司徒王允家中歌妓,为助王允除去董卓,借“连环计”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令吕布除去董卓,后为吕布之妻。《三国演义》“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一回中记其事颇详。因为是小说,不少人认为貂蝉是虚构的人物。唐代开元年间的占星学书籍《开元占经》引《汉书通志》曰:“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蝉以惑其君。”遗憾的是《汉书通志》一书今已不存。也有人认为小说家所言王允所献的“貂蝉”,即史书《汉书通志》所言曹操所进的“刁蝉”。看来小说家所言的“貂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这位美女确曾为对付董卓出过力!小说只是把曹操所为,改为王允所为罢了。

刁云(?-394年),西燕将军。西燕更始二年(386年)四月,武卫将军刁云与慕容永共攻慕容韬。六月,杀西燕君主慕容忠。慕容永继位。西燕中兴八年(393年)末,与慕容钟奉命率军5万守潞川。西燕中兴九年(394年)五月,后燕慕容垂围台壁,尚书令刁云、车骑将军慕容钟率部下投降。慕容永怒,杀刁云、慕容钟妻子儿女。八月,西燕灭亡,慕容永、刁云均为后燕军所杀。(见《晋书》、《资治通鉴》)

刁协,字玄亮。安徽含山典礼堂十一世祖。少好经籍,博闻强记,累官尚书左仆射。元帝南渡,初,朝庭草创,宪章未立,协谙练旧章,凡所制度皆咨于协。王敦构逆,协出督六军,至江乘为人所害。子一:彝。◎《晋书.刁协传》: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人也。祖恭,魏齐郡太守。父攸,武帝时御史中丞。协少好经籍,博闻强记,释褐濮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本郡大中正。成都王颖请为平北司马,后历赵王伦相国参军,长沙王乂骠骑司马。及东嬴公腾镇临漳,以协为长史,转颍川太守。永嘉初,为河南尹,未拜,避难渡江。元帝以为镇东军谘祭酒,转长史。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元帝为丞相,以协为左长史。中兴建,拜尚书左仆射。于时朝廷草创,宪章未立,朝臣无习旧仪者。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太兴初,迁尚书令,在职数年,加金紫光禄大夫,令如故。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以奴为兵,取将吏客使转运,皆协所建也,众庶怨望之。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六军。既而王师败绩,协与刘隗俱侍帝于太极东除,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协年老,不堪骑乘,素无恩纪,募从者,皆委之行。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德刁氏,收葬之。帝痛协不免,密捕送协首者而诛之。敦平后,周顗、戴若思等皆被显赠,惟协以出奔不在其例。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丹阳尹殷融议曰:“王敦恶逆,罪不容诛,则协之善亦不容赏。若以忠非良图,谋事失算,以此为责者,盖在于讥议之间耳。即凶残之诛以为国刑,将何以沮劝乎!当敦专逼之时,庆赏威刑专自己出,是以元帝虑深崇本,以协为比,事由国计,盖不为私。昔孔宁、仪行父从君于昏,楚复其位者,君之党故也。况协之比君,在于义顺。且中兴四佐,位为朝首。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为逃刑。谓宜显赠,以明忠义。”时庾冰辅政,疑不能决。左光禄大夫蔡谟与冰书曰:夫爵人者,宜显其功;罚人者,宜彰其罪,此古今之所慎也。凡小之人犹尚如此,刁令中兴上佐,有死难之名,天下不闻其罪,而见其贬,致令刁氏称冤,此乃为王敦复仇也。内沮忠臣之节,论者惑之。若实有大罪,宜显其事,令天下知之,明圣朝不贬死难之臣。《春秋》之义,以功补过。过轻功重者,得以加封;功轻过重者,不免诛绝;功足赎罪者无黜。虽先有邪佞之罪,而临难之日党于其君者,不绝之也。孔宁、仪行父亲与灵公淫乱于朝,君杀国灭,由此二臣,而楚尚纳之。传称有礼不绝其位者,君之党也。若刁令有罪,重于孔仪,绝之可也。若无此罪,宜见追论。或谓明帝之世已见寝废,今不宜复改,吾又以为不然。夫大道宰世,殊涂一致。万机之事,或异或同,同不相善,异不相讥。故尧抑元凯而舜举之,尧不为失,舜不为非,何必前世所废便不宜改乎?汉萧何之后坐法失侯,文帝不封而景帝封之,后复失侯,武昭二帝不封而宣帝封之。近去元年,车驾释奠,拜孔子之坐,此亦元明二帝所不行也。又刁令但是明帝所不赠耳,非诛之也。王平子、第五猗皆元帝所诛,而今日所赠,岂以改前为嫌乎!凡处事者,当上合古义,下准今例,然后谈者不惑,受罪者无怨耳。案周仆射、戴征西本非王敦唱檄所仇也,事定后乃见害耳;周筵、郭璞等并亦非为主御难也,自平居见杀耳,皆见褒赠,刁令事义岂轻于此乎?自顷员外散骑尚得追赠,况刁令位亚三司。若先自寿终,不失员外散骑之例也。就不蒙赠,不失以本官殡葬也。此为一人之身,寿终则蒙赠,死难则见绝,岂所以明事君之道,厉为臣之节乎!宜显评其事,以解天下疑惑之论。又闻谈者亦多谓宜赠。凡事不允当,而得众助者,若以善柔得众,而刁令粗刚多怨;若以贵也,刁氏今贱;若以富也,刁氏今贫。人士何故反助寒门而此言之?足下宜察此意。冰然之。事奏,成帝诏曰:“协情在忠主,而失为臣之道,故令王敦得托名公义,而实肆私忌,遂令社稷受屈,元皇衔耻,致祸之原,岂不有由!若极明国典,则曩刑非重。今正当以协之勤有可书,敦之逆命不可长,故议其事耳。今可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虽于贬裁未尽,然或足有劝矣。”于是追赠本官,祭以太牢。◎《南皮刁氏东院家谱》:讳协,晋尚书,今加金紫光禄大夫。妣彭城曹太君,子彝。

刁彝,字大伦。协公子。安徽含山典礼堂十二世祖。子三:逵,畅,弘。《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彝字大伦。少遭家难。王敦诛后,彝斩仇人党,以首祭父墓,诣廷尉请罪,朝廷特宥之,由是知名,历尚书吏部郎、吴国内史,累迁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假节,镇广陵,卒于官。◎《南皮刁氏东院家谱》:讳彝,字大伦。晋兖州刺史。妣鲍太君,子:逵,畅。

刁逵(?-404年),字伯道。彝公长子。安徽含山典礼堂十三世祖。渤海饶安人。广州刺史。《资治通鉴》载:“(刘)裕尝与刁逵樗蒲,不时输直,逵缚之马枊。谧见之,责逵而释之,代之还直。由是裕深憾逵而德谧。”“刁逵为豫州刺史,镇历阳。弘,逵之弟;逵,彝之子也。”“裕使毅就道规及昶于江北,共杀弘,据广陵;长民为刁逵参军,使长民杀逵,据历阳。”“萧方等曰:夫蛟龙潜伏,鱼虾亵之。是以汉高赦雍齿,魏武免梁鹄,安可以布衣之嫌而成万乘之隙也!今王谧为公,刁逵亡族,醻恩报怨,何其狭哉! ”“刁氏素富,奴客纵横,专固山泽,为京口之患。刘裕散其资蓄,令民称力而取之,弥日不尽。时州郡饥弊,民赖之以济。” ◎《晋书》记载:东晋安帝时,任广州刺史,领平越中郎将,与其弟刁畅、刁弘等皆不重名节,喜殖财货,曾广置田产达万顷,奴婢至数千人。 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桓玄叛晋称帝,刁逵随之反叛。桓玄以他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镇历阳(今安徽和县)。 后来刘裕起兵讨桓玄,刁逵弃城出逃,为部下所执,斩于石头城(今江苏南京)。刁氏土地资财亦由刘裕散发给京口附近贫民。

刁畅,彝公次子。安徽含山典礼堂十三世祖。渤海饶安人。翼州刺史。子一:雍。《晋书》载:刁畅晋隆安时为始兴相,不拘名行,以货殖为务。桓元篡位时,为右卫将军,督八郡军事,镇襄阳。

刁弘,字叔仁。彝公三子。安徽含山典礼堂十三世祖。渤海饶安人。官至拜相。《晋书》载:刁弘晋隆安时为冀州刺史,桓元篡位后为抚军。曾任徐州司马,为刘裕所杀。

刁雍,字淑和。畅公子。安徽含山典礼堂十四世祖。北魏渤海饶安人。◎《刁氏宗谱》:雍公,晋右卫将军。晋相。刘裕时负社钱二万,违时不还,伯逵执而徵焉。及(裕)诛恒元,以嫌故先诛(刁氏)。雍公与父畅故吏奔姚兴,后归魏。以建武帝军讨裕。徒镇济阳,赐爵东安伯。卒,享年九十五岁。谥曰简公。子一:遵。◎《北史》《刁雍列传》:刁雍,字淑和,渤海饶安人也。曾祖协,从晋元帝度江,居京口,位尚书令。父畅,晋右卫将军。初,晋相刘裕微时,负社钱一万,违时不还。畅兄逵执而征焉。及诛桓玄,以嫌,先诛刁氏。雍与畅故吏遂奔姚兴,为太子中庶子。及姚泓灭,与司马休之等归魏,请于南境自效。明元假雍建威将军。雍遂于河、济间招集流散,传檄边境。雍弟弥,时亦率众入京口,亲共讨裕。裕频遣兵破之。明元南幸邺,雍朝于行宫。明元问曰:“缚刘裕者,于卿亲疏?”雍曰:“伯父。”帝笑曰:“刘裕父子当应惮卿。”于是假雍镇东将军、青州刺史、东光侯,使别立义军。又诏雍令随机立效。雍于是招集谯、梁、彭、沛人五千余家,置二十七营,迁镇济阴。迁徐州刺史,赐爵东安伯。后除薄骨律镇将。雍以西土乏雨,表求凿渠,溉公私田。又奉诏以高平、安定、统万及薄骨律等四镇,出车牛五千乘运屯谷五十万斛付沃野,以供军粮。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于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绾边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皇兴中,雍与陇西王源贺及中书监高允等并以耆年特见优礼,锡雍几杖,剑履上殿,月致珍羞焉。雍性宽柔,好尚文典,手不释书。明敏多智,凡所为诗、赋、论、颂并诸杂文百有余篇。又泛施爱士,恬静寡欲。笃信佛道,著《杀诫》二十余篇以训子孙。太和八年,卒,年九十五,谥曰简。子遵。 ◎《魏书》卷三十八 《列传》第二十六《刁雍传》:刁雍,字淑和,勃海饶安人也。高祖攸,晋御史中丞。曾祖协,从司马睿渡江,居于京口,位至尚书令。父畅,司马德宗右卫将军。初,畅兄逵以刘裕轻狡薄行,负社钱三万,违时不还,执而徵焉。及裕诛桓玄,以嫌故先诛刁氏。雍为畅故吏所匿,奔姚兴豫州牧姚绍于洛阳,后至长安。雍博览书传,姚兴以雍为太子中庶子。泰常二年,姚泓灭,与司马休之等归国。上表陈诚,于南境自效。太宗许之,假雍建义将军。雍遂于河济之间招集流散,得五千余人,南阻大□,扰动徐兖,建牙誓众,传檄边境。刘裕遣将李嵩等讨雍,雍斩之于蒙山。于是众至二万,进屯固山。七年三月,雍从弟弥亦率众入京口,规共讨裕。裕遣兵破之。六月,雍又侵裕青州,雍败,乃收散卒保于马耳山。又为裕青州军所逼,遂入大乡山。八年,太宗南幸邺,朝于行观。问:"先闻卿家缚刘裕,于卿亲疏?"雍曰:是臣伯父。"太宗笑曰:"刘裕父子当应惮卿。"又谓之曰:"朕先遣叔孙建等攻青州,民尽藏避,城犹未下。彼既素惮卿威,士民又相信服,今欲遣卿助建等,卿宜勉之。"于是假雍镇东将军、青州刺史、东光侯,给五万骑,使别立义军。建先攻东阳,雍至,招集义众,得五千人。遣抚慰郡县,土人尽下,送租供军。是时攻东阳,平其北城三十许步。刘义符青州刺史竺夔于城内凿地道,南下入渑水涧,以为退路。雍谓建曰:"此城已平,宜时入取。不者走尽。"建惧伤兵士,难之。雍曰:"若惧伤官兵者,雍今请将义兵先入。"建不听。夔欲东走,会义符遣其将檀道济等救青州。雍谓建曰:"贼畏官军突骑,以锁连车为函阵。大岘已南,处处狭隘,不得方轨。雍求将义兵五千,要险破之。"建不听,曰:"兵人不宜水土,疫病过半。若相持不休,兵自死尽,何须复战?今不损大军,安全而返,计之上也。"建乃引还。雍遂镇尹卯自固。又诏令南入,以乱贼境。雍攻克项城。会有敕追令随机立效,雍于是招集谯、梁、彭、沛民五千余家,置二十七营,迁镇济阴。延和二年,立徐州于外黄城,置谯、梁、彭、沛四郡九县,以雍为平南将军、徐州刺史,赐爵东安侯。在镇七年,太延四年,徵还京师,频岁为边民所请。世祖嘉之,真君二年复授使持节、侍中、都督扬豫兖徐四州诸军事、征南将军、徐豫二州刺史。三年,刘义隆将裴方明寇陷仇池,诏雍与建兴公古弼等十余将讨平之。五年,以本将军为薄骨律镇将。至镇,表曰:臣蒙宠出镇,奉辞西藩,总统诸军,户口殷广。又总勒戎马,以防不虞,督课诸屯,以为储积。夙夜惟忧,不遑宁处。以今年四月末到镇,时以夏中,不及东作。念彼农夫,虽复布野,官渠乏水,不得广殖。乘前以来,功不充课,兵人口累,率皆饥俭。略加检行,知此土稼穑艰难。夫欲育民丰国,事须大田。此土乏雨,正以引河为用。观旧渠堰,乃是上古所制,非近代也。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南北二十六里,东西四十五里,凿以通河,似禹旧迹。其两岸作溉田大渠,广十余步,山南引水入此渠中。计昔为之,高于水不过一丈。河水激急,沙土漂流,今日此渠高于河水二丈三尺。又河水浸射,往往崩颓。渠溉高悬,水不得上。虽复诸处按旧引水,水亦难求。今艾山北,河中有洲渚,水分为二。西河狭小,水广百四十步。臣今求入来年正月,于河西高渠之北八里,分河之下五里,平地凿渠,广十五步,深五尺,筑其两岸,令高一丈。北行四十里,还入古高渠,即循高渠而北,复八十里,合百二十里,大有良田。计用四千人,四十日功,渠得成讫。所欲凿新渠口,河下五尺,水不得入。今求从小河东南岸斜断到西北岸,计长二百七十步,广十步,高二丈,绝断小河。二十日功,计得成毕,合计用功六十日。小河之水,尽入新渠,水则充足,溉官私田四万余顷。一旬之间,则水一遍;水凡四溉,谷得成实。官课常充,民亦丰赡。诏曰:"卿忧国爱民,知欲更引河水,劝课大田。宜便兴立,以克就为功,何必限其日数也。有可以便国利民者,动静以闻。"七年,雍表曰:"奉诏高平、安定、统万及臣所守四镇,出车五千乘,运屯谷五十万斛付沃野镇,以供军粮。臣镇去沃野八百里,道多深沙,轻车来往,犹以为难。设令载谷,不过二十石,每涉深沙,必致滞陷。又谷在河西,转至沃野,越度大河,计车五千乘,运十万斛,百余日乃得一返,大废生民耕垦之业。车牛艰阻,难可全至,一岁不过二运,五十万斛乃经三年。臣前被诏,有可以便国利民者动静以闻。臣闻郑、白之渠,远引淮海之栗,溯流数千,周年乃得一至,犹称国有储粮,民用安乐。今求于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二百艘,二船为一舫,一船胜谷二千斛。一舫十人,计须千人。臣镇内之兵,率皆习水。一运二十万斛。方舟顺流,五日而至,自沃野牵上,十日还到,合六十日得一返。从三月至九月三返,运送六十万斛。计用人功,轻于车运十倍有余,不费牛力,又不废田。"诏曰:"知欲造船运谷,一冬即成,大省民力,既不费牛,又不废田,甚善。非但一运,自可永以为式。今别下统万镇出兵以供运谷,卿镇可出百兵为船工,岂可专废千人?虽遣船匠,犹须卿指授,未可专主也。诸有益国利民如此者,续复以闻。”九年,雍表曰:“臣闻安不妄乱,先圣之政也。况绥服之外,带接边城,防守不备,无以御敌者也。臣镇所绾河西,爰在边表,常惧不虞。平地积谷,实难守获。兵人散居,无以依恃。脱有妖奸,必致狼狈。虽欲自固,无以得全。今求造城储谷,置兵备守。镇自建立,更不烦官。又于三时之隙,不令废农。一岁,二岁不讫,三岁必成。立城之年,必在水陆之次。大小高下。量力取办。"诏许之。至十年三月,城汔。诏曰:"卿深思远虑,忧勤尽思,知城已周讫,边境无不虞之忧,千载有永安之固,朕甚嘉焉。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尔功也。"兴光二年,诏雍还都,拜特进,将军如故。和平六年,表曰:臣闻有国有家者,莫不礼乐为先。故《乐记》云:礼所以制外,乐所以修内。和气中释,恭敬温文。是以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易俗移风,莫善于乐。且于一民一俗,尚须崇而用之,况统御八方,陶钧六合者哉?故帝尧修五礼以明典章,作《咸池》以谐万类;显皇轨于云岱,扬鸿化于介丘。令木石革心,鸟兽率舞。包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夫感天动神,莫近于礼乐。故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阜生;节,故报天祭地。礼行于郊。则上下和肃。肃者,礼之情;和者,乐之致。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违。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欤?唯圣人知礼乐之不可以已,故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所以承天之道,治人之情。故王者治定制礼,功成作乐。虞夏殷周,易代而起。及周之末,王政陵迟。仲尼伤礼乐之崩亡,痛文武之将坠,自卫返鲁,各得其中。逮乎秦皇,剪弃道术,灰灭典籍,坑烬儒士,盲天下之目,绝象魏之章,《箫韶》来仪,不可复矣。赖大漠之兴,改正朔,易服色,协音乐,制礼仪,正声古礼,粗欲周备。至于孝章,每以三代损益,优劣殊轨,叹其薄德,无以易民视听。博士曹褒睹诏也,知上有制作之意,乃上疏求定诸仪,以为汉礼。终于休废,寝而不行。及魏晋之日,修而不备。伏惟陛下无为以恭已,使贤以御世,方鸣和鸾以陟岱宗,陪群后以升中岳,而三礼缺于唐辰,象舞替于周日。夫君举必书,古之典也。柴望之礼,帝王盛事。臣今以为有其时而无其礼,有其德而无其乐。史阙封石之文,工绝清颂之飨,良由礼乐不兴,王政有阙所致也。臣闻乐由礼,所以象德;礼由乐,所以防淫。五帝殊时不相沿,三王异世不相袭。事与时并,名与功偕故也。臣识昧儒先,管窥不远,谓宜修礼正乐,以光大圣之治。”诏令公卿集议,会高宗崩,遂寝。皇兴中,雍与陇西王源贺及中书监高允等并以耆年特见优礼,锡雍几杖,剑履处殿,月致珍羞焉。雍性宽柔,好尚文典,手不释书,明敏多智。凡所为诗赋颂论并杂文,百有余篇。又泛施爱士,怡静寡欲。笃信佛道,著教诫二十余篇,以训导子孙。太和八年冬卒,年九十五。赐命服一袭,赗帛五百匹,赠仪同三司、冀州刺史、将军如故,谥曰简。雍长子纂,字奉宗。中书侍郎。早卒。纂弟遵,字奉国。袭爵。遵弟绍,字奉世。武骑侍郎,汝阴王。天赐凉州征西府司马。绍弟献,字奉章。秘书郎。献弟融,字奉业。汝阴太守。融弟肃,字奉诚。中书博士。

作者:刁品安   回复:4   发表时间:2017-05-01 21:23:04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刁氏历代名人录

刁遵(441-516年),字奉国。雍公次子。安徽含山典礼堂十五世祖。南北朝时为洛州刺史。子一:柔。《北史·列传第十四》:刁遵,字奉国。父刁雍,在北魏任显职。少袭父爵,太和中,例降为侯。刁遵少不拘小节,长更修改。尝经笃疾,几死,见有神明救之,言福门子当享长年。后任使持节都督洛州诸军事、龙骧将军、洛州刺史,卒于任上,谥曰惠侯。《魏书》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刁雍传》:遵少不拘小节,长更修改。太和中,例降为侯。景明中,除相州魏郡太守。还为太尉谘议参军。年七十,志力不衰。尝经笃疾,几死,见神明救免,言是福门之子,当享长年。延昌三年,迁司农少卿。寻拜龙骧将军、洛州刺史。遵招诱有方,萧衍新化太守杜性,新化令杜龙振、平阳令杜台定等,率户三千据地内附。熙平元年七月卒,年七十六。赠平东将军、兖州刺史,谥曰惠侯。有子三人。长子楷,字景伯。州举秀才。早卒。楷弟尚,字景胜。本州治中。早卒。尚弟整,字景智。◎[品安注:《刁氏宗谱》记遵公子一曰柔;《魏书》记遵公子三:长子曰楷,次子曰尚,三子曰整。]《刁遵墓志铭》(《魏故使持节都督洛州诸军事龙骧将军洛州刺史刁公之墓志铭》)。志文楷书,二十八行,行三十二字,阴刻题名二列,一列十四行,一列十九行。石高75厘米,宽65厘米。清雍正年间(1723—1735)墓碑出土于河北省南皮县刁公楼,当时即缺右下角,志文缺一百五十余字,中间漫漶二十余字。曾归乐陵刘克伦、盐山叶氏、南皮高氏、南皮张之洞收藏。今藏山东省博物馆。

刁绍,字奉世。雍公三子。安徽含山典礼堂十五世祖。武骑侍郎,汝阴王。天赐凉州征西府司马。(见《魏书》)。《搜艺搜》第09部卷八百七十四载《工部尚书刁绍谥议》:据行状,绍前后从公,岁华更事,匪躬奉上,尽瘁勤王。爰自牧守海陵,化敷邑里,民情称理,奏课居多。议名之端,归美于行。绍向来安身不竞,修已自保,敬慎有闻,始终若一。按《谥法》“小心恭慎曰僖”。谨议。

刁柔,字子温。遵公子。[品安注:《北齐书》记柔公父名曰整。]安徽含山典礼堂十六世祖。少好学,留心仪礼。性强记,谙识古今典籍。居母丧,以孝闻。累迁国子博士。子三:冲,凝,准。◎《北齐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六》:刁柔,字子温,渤海人也。父整,魏车骑将军、赠司空。柔少好学,综习经史,尤留心礼仪。性强记,至于氏族内外,多所谙悉。初为世宗挽郎,出身司空行参军。丧母,居丧以孝闻。永安中,除中坚将军、奉车都尉,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元象中,随例到晋阳,高祖以为永安公府长流参军,又令教授诸子。天保初,除国子博士、中书舍人。魏收撰魏史,启柔等与同其事。柔性颇专固,自是所闻,收常所嫌惮。又参议律令。时议者以为立五等爵邑,承袭者无嫡子,立嫡孙,无嫡孙,立嫡子弟,无嫡子弟,立嫡孙弟。柔以为无嫡孙,应立嫡曾孙,不应立嫡子弟。议曰:柔案礼立适以长,故谓长子为嫡子。嫡子死,以嫡子之子为嫡孙,死则曾、玄亦然。然则嫡子之名,本为传重。故丧服曰:"庶子不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祢也。"礼记公仪仲子之丧:"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发,微子舍其孙盾而立弟衍,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郑注曰:"伯子为亲者讳耳,立子非也。文王之立武王,权也。微子嫡子死,立其弟衍,殷礼也。""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不,立孙。”"注曰:"据周礼。"然则商以嫡子死,立嫡子之母弟,周以嫡子死,立嫡子之子为嫡孙。故春秋公羊之义,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丧服云:"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小记云:"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为出母无服者,丧者不祭故也。为祖母三年者,大宗传重故也。今议以嫡孙死而立嫡子母弟,嫡子母弟者则为父后矣。嫡子母弟本非承嫡,以无嫡,故得为父后。则嫡孙之弟,理亦应得为父后。则是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既得为祖服斩,而不得为传重者,未之闻也。若用商家亲亲之义,本不应嫡子死而立嫡孙。若从周家尊尊之文,岂宜舍其孙而立其弟?或文或质,愚用惑焉。小记复云:"嫡妇不为舅后者则姑为之小功。"注云:"谓夫有废疾他故若死无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妇之服。凡父母于子,舅姑于妇,将不传重于嫡,及将所传重者非嫡,服之皆如□子庶妇也。"言死无子者,谓绝世无子,非谓无嫡子。如其有子,焉得云无后?夫虽废疾无子,妇犹以嫡为名。嫡名既在,而欲废其子者,其如礼何!礼有损益,代相沿革,必谓宗嫡可得而变者,则为后服斩,亦宜有因而改。”七年夏卒,时年五十六。柔在史馆未久,逢勒成之际,志存偏党。魏书中与其内外通亲者并虚美过实,深为时论所讥焉。

刁整,字景智。少有大度,颇涉书史。郡功曹。太和十五年,奉朝请。高祖都洛,亲自临选,除司空法曹参军。高祖南讨,以广阳王嘉镇荆州,整为嘉外兵参军事。寻转太尉、咸阳王禧外兵参军。景明中,除给事中,领本州中正。寻除尚书左中兵郎中。正始中,萧衍江州刺史王茂先来寇南境,平南将军杨大眼讨之,诏整持节为大眼军司,大破茂先,斩衍辅国将军王花等。永平初,以军功除员外散骑常侍,仍除郎中。延昌三年秋,世宗亲选百官于朝堂,拜右军将军,仍除郎中。寻转骁骑将军。未几,丁父忧。相州刺史、中山王熙在邺起兵,将诛元叉等。事败,传首京师,熙之亲故莫敢视。整弟妇即熙姊,遂收其尸藏之,后乃还熙所亲。叉闻而致憾,因以熙弟略南走萧衍,诬整将叛,送整与弟宣及子恭等幽系之。赖御史王基、前军检事使魏子建理雪,获免。后自征虏将军出除范阳太守。时已兵乱,整郡获全。去郡之后,寻被陷没。灵太后反政,除安南将军、光禄大夫。元略曾于整坐泣谓黄门王诵、尚书袁翻曰:"刁公收敛我家,卿等宜知。"整以母老,河北丧乱,时整族弟双为西兖州刺史,整遂携家依焉。永安初,拜金紫光禄大夫。二年,兼黄门。元显入洛,用为沧州刺史。庄帝还朝,坐免官。后归乡里。及庄帝杀尔朱荣,就除镇东将军、行沧州事。普泰初,假征东将军、沧冀瀛三州刺史、大都督,将军如前。寻加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逢本乡贼乱,奉母客于齐州。加卫大将军。天平四年,卒于邺。赠司空公,谥曰文献。整解音律,轻财好施,交结名胜,声酒自娱。然贪而好色,为议者所贬。


刁宣,遵公子。后魏名臣。曾任大都督,正光中刺史,济州刺史。(见《魏书》)北魏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大都督刁宣破元颢后军都督侯暄于梁国,斩之,擒其卒三千人。(见《魏书帝纪第十孝庄纪》)◎泰常八年,于此立济州中城。其外城,后魏正光中刺史刁宣所筑。(见《后魏书》)

刁冲,字文朗。柔公子。安徽含山典礼堂十七世祖。[品安注:《魏书》记为刁楷子。原文如下:“长子楷,字景伯。州举秀才。早卒。 子冲,字文朗。在《儒林传》。]十三而孤。虽家世贵达,身自炊爨。每师受之际,发志精专,不舍昼夜,殆忘寒暑。学通诸经,偏修郑说,阴阳、图纬、算数、天文、风气之书莫不关综,当世服其精博。魏宣武特为征功曹主簿。子一:双。◎《魏书》卷八十四《列传儒林》第七十二《刁冲传》:刁冲,字文朗,渤海饶安人也,镇东将军雍之曾孙。十三而孤,孝慕过人。其祖母司空高允女,聪明妇人也。哀其早孤,抚养尢笃。冲免丧后便志学他方,高氏泣涕留之,冲终不止。虽家世贵达,乃从师于外,自同诸生。于时学制,诸生悉日直监厨,冲虽有仆隶,不令代己,身自炊爨。每师受之际,发情精专,不舍昼夜,殆忘寒暑。学通诸经,偏修郑说,阴阳、图纬、算数、天文、风气之书莫不关综,当世服其精博,刺史郭祚闻其盛名,访以疑义,冲应机解辩,无不祛其久惑。后太守范阳卢尚之、刺史河东裴植并征冲为功曹、主簿,非所好也,受署而已,不关事务。惟以讲学为心,四方学徒就其受业者岁有数百。冲虽儒生,而执心壮烈,不畏强御。延昌中,世宗舅司徒高肇擅恣威权,冲乃抗表极言其事,辞旨恳直,文义忠愤。太傅、清河王怿览而叹息。 先是冲曾祖雍作《行孝论》以诫子孙,称:“古之葬者衣之以薪,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棺椁。其有生则不能致养,死则厚葬过度。及于末世,至蘧蒢裹尸,倮而葬者。确而为论,并作折衷。既知二者之失,岂宜同之。当令所存者棺厚不过三寸,高不过三尺,弗用缯彩,敛以时服。轜车止用白布为幔,不加画饰,名为清素车。又去挽歌、方相,并盟器杂物。”及冲祖遵将卒,敕其子孙令奉雍遗旨。河南尹丞张普惠谓为太俭,贻书于冲叔整议其进退。整令与通学议之,冲及致书国学诸儒以论其事,学官竟不能答。冲以嫡传祖爵东安侯。京兆王继为司空也,并以高选频辟记室参军。肃宗将亲释奠,于是国子助教韩神固与诸儒诣国子祭酒崔光、吏部尚书甄琛,举其才学,奏而征焉。及卒,国子博士高凉及范阳卢道侃、卢景裕等复上状陈冲业行,议奏谥曰安宪先生,祭以太牢。子钦,字志儒。早亡。

刁双,宇子山。冲公子。安徽含山典礼堂十八世祖。魏明帝末,除西兖州刺史。时盗贼蜂起。州人张桃弓招集亡命,公行劫掠,公至境先遣使谕桃弓,陈示祸福。桃弓即随使归罪,公舍而不问。后有盗起之处,令桃弓桃弓追捕,咸悉擒获。于是州境清肃。子三:清,洽,瀚。◎《魏书》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刁雍传》:雍族孙双,字子山。高祖薮,晋齐郡太守。薮因晋乱居青州之乐安。父道履,皇兴初,除平原太守。至双始还本乡。双少好学,兼涉文史,雅为中山王英所知赏。拜西河太守。正光初,中山王熙之诛也,熙弟略投命于双,双护之周年。时购略甚切。略乃谓双曰:"我兄弟屠灭已尽,唯我一身漏刃相托。卿虽厚恩,久见容蔽,但事留变生,终恐难保。脱万一发觉,我死分也,无事相累卿。若送吾出境,便是再生之惠,如其不尔,辄欲自裁。"双曰:"人生会有一死,死所难遇耳。今遭知己,视死如归,愿不以为虑。"略后苦求南转,双乃遣从子昌送达江左。灵太后返政,知略因双获免,徵拜光禄大夫。时略姊饶铵公主,刁宣妻也,频诉灵太后,乞徵略还朝廷。乃以徐州所获俘江革、祖恒二人易之。以双与略有旧,乃令至境迎接略。肃宗末,除西兖州刺史。时贼盗蜂起,州人张桃弓等招聚亡命,公行劫掠。双至境,先遣使谕桃弓,陈示祸福,桃弓即随使归罪,双舍而不问。后有盗发之处,令桃弓追捕,咸悉擒获。于是州境清肃。庄帝初,行济州刺史,以功封曲城乡男。出帝初,迁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兴和三年卒。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齐州刺史,谥曰清穆。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7-05-01 21:24:41

[回复] 回复刁氏历代名人录

刁光胤(852-935),宋人因避讳太祖赵光胤记为刁光,一作光引,唐代雍京(今西安)人。攻画湖石、花竹、猫兔、鸟雀。性情高洁,交游不杂。天复(901-904)中入蜀之后,前辈有攻花雀者,顿减价矣。有师问笔法者,黄筌、孔嵩二人,亲授其诀。孔类升堂,黄得入室。光胤居蜀三十余年,笔无暂睱,非病不休,非老不息,年八十。豪贵之家及好事者,收得其画,将为之家宝,传视子孙。大圣慈寺炽盛光院明僧录房窗傍小壁四堵,书四时雀竹。广政(938-965年)中黄居寀重装,雀蝶精奇转甚。三学院大厅小壁花雀两堵,光胤画时年已耄矣。亦工画龙水,有图轴传于世。画见《益州名画录》、《宣和画谱》。传世作品《写生花卉册》已被学者定为伪托之作。

刁彦能(890?—957?年),字德明。永清公子。安徽含山典礼堂三十世祖。南唐时为昭武将军,节度使。配马氏,子一:衎。/陆游《南唐书》:刁彦能,字德明,上蔡人。父礼,遇乱徙家宣州。彦能少孤,事母笃孝,家贫无以养,乃事节度使王茂章。茂章叛吴归吴越,彦能以帐下当从,乃使家人扶其母俟于道左,彦能泣告茂章曰:“彦能有老母在此,不能舍而从公,敢请死。”茂章哀其意,许之,乃弛还宣州,而城中已乱,彦能登城,以剑招之曰:“我从王府来,大军已近,尔辈无妄动。”众信之,稍定。义祖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知训狂恣,彦能每切谏,不听,然亦不加罪。牙将马谦,以众拥吴主登宫门,将杀知训,彦能从朱瑾入,手斩谦以献。赏赍甚厚,然彦能警敏,观知训必败,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赏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烈祖悟,亟起去。又尝从知训宴烈祖于山光寺,复欲加害,弟知谏摘语烈祖,烈祖亦驰去,知训取佩刀授彦能,使追杀之,及于途,举刀示先主,乃还。以不及告,及知训死,义祖见彦能谏书叹异,复使事知谏于润州,烈祖代吴,入为环卫,迁至天威军都虞侯左卫使,金陵数大水,秦淮溢,东关尤被害,彦能请筑堤为斗门,疏导之,水患稍息。元宗嗣立,出为饶州节度使,徙信州,又徙建州留后,抚州节度使。彦能好读书,在镇为人文吏,颇有治称。好作诗,尝与李建勋相答赠。建勋因燕见及之,元宗笑曰:“殊不知彦能乃西班学士也。”性矜庄,燕居容服不少惰,时贵宴饮,或蓬首裸袒,彦能在坐,则皆肃然,保大末年卒,年六十八。子衎。孙约。亦名士,久在三馆。晚筑室润州,号藏春坞,王安石苏轼皆尊爱之。

刁衎(945—1013年),字元宾。彦能公子。安徽含山典礼堂三十一世祖。南唐为秘书郎。从李煜归宋,授太常太祝。出知桐庐县。应诏言事,上《谏刑书》。累迁殿中丞。历知婺光庐湖州。公在南唐家富,服饮极侈靡。归宋以纯淡夷雅知名。子四:湛,绮,湜,渭。《宋史》卷四四一《刁衎传》:刁衎,字元宾,升州人。父彦能,仕南唐为昭武军节度。衎用荫为秘书郎、集贤校理,衣五品服,以文翰入侍,甚被亲昵。李煜尝令直清辉殿,阅中外章奏。金陵平,从煜归宋,太祖赐绯鱼,授太常寺太祝。称疾假满,屏居辇下者数岁。太平兴国初,李昉、扈蒙在翰林,勉其出仕,因撰《圣德颂》献之。诏复本官,出知睦州桐庐县。会诏群臣言事,衎上《谏刑书》,谓:”淫刑酷法非律文所载者,望诏天下悉禁止之。巡检使臣捕得盗贼、亡卒,并送本部法官讯鞫,无得擅加酷虐。古者投奸凶于四裔,今远方囚人尽归京阙,以配务役,最非其宜。且神皋胜地,天子所居,岂使流囚于此聚役。自今外处罪人,望勿许解送上京,亦不留于诸务充役。又《礼》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则知黄屋紫宸之中,非用刑行法之处。望自今御前不行决罚之刑,殿前引见司钳黥法具,并赴御史台、廷尉之狱;敕杖不以大小,皆引赴御史、廷尉。京府或出中使,或命法官,具礼监科,以重圣皇明刑慎法之意。或有犯劫盗亡命,罪重者刖足钉身,国门布令。此乃小民昧于刑宪,逼于衣食,偶然为恶,义不及他,被其惨毒,实伤风化,亦望减除其法。如此则人情不骇,和固其生;各气无伤,必臻上瑞。”再迁大理寺丞,献文四十篇。召试,授殿中丞、通判湖州,上疏请定天下酒税额、修郡县城隍、条约牧宰、除两浙丁身钱、禁汴水流尸,凡五事。俄知婺州,迁国子博士。会考校百官殿最,衎被召,以无过得知光州,就改虞部员外郎,转运使状其政绩,优诏加奖,徙知庐州。真宗即位,迁比部员外郎。尝上疏曰:“臣闻天下,大器也;群生,众畜也。治大器者执一以正其度,保众畜者齐化以臻其原。故至人谓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又曰:帝王乘地而总万物,以用人也。则知万乘之尊,一人之位,等天地之覆焘,若日月之照临,可不慎思虑以安民,系惨舒而被物!所以尧、舜笃善道以垂化,而民谓之所天;桀、纣怀凶德以害世,而民谓之独夫。则君之于民,善恶有如是之验;民之于君毁誉有如是之异。陛下纂图兹始,布政惟新,所宜上顺天心,下从人欲,进善以去恶,避毁而来誉。遵唐、虞之治,斥辛、癸之乱,私赏无及于小人,私罚无施于君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开谏诤之门,塞谗佞之口,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无以春秋鼎盛而耽于逸游,无以血气方刚而惑于声色。若太祖之勤俭,若太宗之惠慈,答天地敷锡之意,保祖宗艰难之业,则周成、汉文三宗之美,不可同年而议拟也。”代还,献所著《本说》十卷,得以本官充秘阁校理,出知颍州。入为驾部员外郎,改直秘阁,充崇文院检讨。时杜镐、陈彭年并预检讨,衎言此二人可专其任,诏许解职,判三司开拆司,预修《册府元龟》,加主客郎中。求领外任,得知湖州,转刑部郎中。岁满,复预编修。大中祥符六年,书成,授兵部郎中。入朝,暴中风眩,真宗遣使驰赐金丹,已不救,年六十九。衎始仕李氏,权势甚盛。父为藩帅,家富于财,被服饮膳,极于侈靡。归宋,以纯澹夷雅知名于时,恬于禄位,善谈笑,喜棋弈,交道敦笃,士大夫多推重之。子湛、湜、渭,皆登进士第。湛,刑部郎中;屯田员外郎;渭,太常博士。湛子绎、约,天圣中并进士及第。

刁湛(971——1049年),衎公子。安徽含山典礼堂三十二世祖。子二:绎,约。据《乐全集》卷三九《刁公墓志铭》和《宋史》卷四四一《刁衎传》记载:刁湛,润州丹阳人。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宣城、大冶等县。历知潮、庐、寿诸州及荆湖北路提点刑狱。仁宗即位,迁夔州路转运使、三司度支判官。皇祐元年卒,年七十九。诗作今存一首《题方干旧隐》。

刁绎,湛公长子。安徽含山典礼堂三十三世祖。宋天圣二年进士。授太常博士。历任通判和扬州知州。《全宋诗》收其诗三首:《滁上间日阴晴联句》,《雪后游琅玡山与韦骧联句》,《雨后城上种蜀葵效辘轳体联句》。沈括《梦溪笔谈》载有刁绎任通判时逸事: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復得见。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无,未曾发封。又曰:无乃笔扎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修,谓必远器。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矣。切记之,他日可验。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明年除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復挟他术。


刁约(993——1077年),字景纯。湛公次子。安徽含山典礼堂三十三世祖。宋宝元中进士。为馆阁校理,后迁直史馆。尝使契丹。改判度支院。治平中出知扬州。浩然有山林之志,乃挂冠而归。筑室润州,号藏春坞。东坡有题云: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履中。游其间以寿考终。子一:宗泰。《镇江市志》:刁约,字景纯,世居京口。年轻时刻苦好学,应举京师,与欧阳修、富彦国声誉不相高下。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为诸王宫教授,后为馆阁校勘。庆历初与欧阳修同知太常礼院,又并为集贤校理。庆历四年(1044年)出为海州通判。曾出使契丹,回朝后改判度支院。嘉祐四年(1059年),出为两浙转运使,后任判三司盐铁院、提点梓州路刑狱等职。又出知扬州、宣州。熙宁初(1068年)判太常寺,告老回镇江。刁约为人忠厚,在京师任官时,宾客无少长,均热情接待。他从不登权要之门,在40年间均周旋馆学,时人称他为刁学士。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王存、苏轼等对他都很敬爱。刁约回镇江后,修葺自家的园林住宅,取名藏春坞。据传遗迹在范公桥东,即今镇江市区丁家巷一带。坞西临水,建有逸老堂,在小山阜上种了许多松树,称做万松冈。刁约曾作诗纪念,诗云:“城南已葺藏春坞,溪侧方营逸老堂; 岭上万松山径合,江中千稻一丘黄”。刁约在此度过晚年,享年84岁。诗作9首传世:《春集东园赋得翠字》,《方氏清芬阁》,《过溪口广慈院》,《过渔浦作》,《如归亭》,《使契丹戏作》,《送梵才大师归天台》,《岩陵山》,《游五泄山》。

刁璹,字景汜。湜公子。安徽含山典礼堂三十三世祖。宋熙宁时点翰林,治平中事。后为于潜县令。苏轼行县为赋《野翁亭》诗有“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氂”之句。后与苏轼并祠于浮溪之上。安徽含山典礼堂《刁氏宗谱》为其创修。
由其请苏东坡作序。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7-05-01 21:25:38

[回复] 回复刁氏历代名人录

刁琪,天子赐姓李,名颐真。山东省昌邑县晴埠村人。仕金,为帐前左副都元帅,封武略将军。乾隆《昌邑县志》载:李颐真,昌邑人,仕金为武略将军,家居青山之阳,其地遍生青松古柏,高下隐显,风景极美。李颐真退老后,在此修养。刁琪致仕归里后,居于青石山下,自以松柏喻志,养颐守素,潜心修道,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岁寒庵”。岁寒庵始建于金大定年间,光绪十六年重建,占地四十亩。它坐落于昌邑石埠西北隅,北依青山,南靠牛头埠,西临潍水,东与三合山相望,高下隐显,景色秀丽宜人。古时每年的四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人潮如海,四面八方的游人香客怀着不同的信仰和祈祷来这里朝拜,形成盛大的山会,给这片静土带来了繁华和兴旺。

刁恩盛,字茂才。山东滕县刁氏始祖。宋代自保定迁居山东省滕县如柿村(今龙阳镇刁沙土村)执教私塾,惟教读以自养。行年三十六配陈氏,生一子曰良怀。良怀生二子曰协曰佺。协迁居登州府永城县(今烟台荣城),佺之子孙居滕州。至今学堂(今刁沙土联中)门侧由其种植的两棵槐树仍然生机盎然。墓碑由七世孙立于1861年。文革时由19世孙刁继龙珍藏。截止1994年,后裔繁衍25世。1994年5月五修族谱,省内外有30多个居住点,8000余人。从始祖起1-50世字辈如下:恩良佺长丕,洪相德蒙世。学还中田汝,克廷(章)会(苓)继文(凤,山)。金(广)统成(立)宗振,天献美景云。宝安庆有荣,增守贵传永。志明兴昌运,富家伟业昇。

刁东,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由山东枣强县迁居昌乐县南偏高镇庄。长子刁周、次子刁信同居寿光县皂凹庄;三子刁胜居历城县刁家庄;四子刁英居青州府西刁庄;五子刁玘居安丘县刁家庄;六子刁文则以高镇庄为乐土,而谋久远,生子二人,长刁贤,次刁余,其孙刁邦艾等生于斯,长于斯,丁口生富,田园日扩,与居他县者,相望而争盛焉!至清朝同治年间,子孙在此地生养繁衍了七百余年。当时昌乐诸庄村屯堡刁姓都是其后裔。东公七世孙刁昙,字旭光,以木本水源之意,慨然以修谱为自任,访问既翔,按支登牒,首次修成家谱。使前之宗派,得以不泯,后之世系,借以不乱。受到族众称赞。


刁翚,宋朝登州通判,在抗击金兵时牺牲。金人南侵,刁翚率兵迎敌,至黄县的黄山馆与金兵相遇,宋军战败,而刁翚尤力战,牺牲时身上中了七支箭。到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有“言者论其忠”,当年四月,宋高宗赵构下旨追赠刁翚直龙图阁。

刁时中,字俊卿,衢州江山人。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进士。 曾任绥宁簿。未第时作《老农行》以讽其长官,言词甚苫。为王迈之诤友。王迈曾作《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并序》。 劝告他:“今君已得官,一饭必念国。民为国本根,岂不思培植?”

刁通,字叔达,长学山阳(今山东省文登县米山镇长山村)人。山东文登长学山支系三世祖。元朝著名将领。元至元十一年(1275年)宣授宣武将军(从四品武官),领东征汉军招讨使司事(正三品),膺虎符佩金符移镇扬州,世世勿绝。寿七十九终,于至大元年(1608年)赐祭葬。配王氏,诰封夫人葬长学山阳。子八:怀宝,怀仁,怀直,怀义,怀信,怀达,怀恩,怀福。通公生于南宋末年,时天下大乱,文登已属元朝,他投笔从戎,初投李憛部下,授忠竰校尉,共事后不满李憛的所为,因而辞职还乡。公元1269年,元军攻取襄樊二州,又应征参战,元朝阿术丞相选派骁锐精兵300余名,交付刁通总管,充任先锋部队。公元1270年于湖北省襄阳府方北县与南宋军队作战,驰马突击宋兵,斩宋兵百余人,宋军溃乱大败。1292年3月,其副将张九元率部攻克樊城,歼灭宋军万人。他先后克樊城,定镇江,夺淮南,屡立战功,5年后升为进义校尉,6年后升为武略将军,管军千户,赐银牌;7年后升宣武将军,兼管领东征汉军招讨使司事,佩戴金符,镇守扬州。用兵神机莫测,战术变化无常,从征30年未曾败北。元顺帝年间,倭寇常来文登抢劫,时任招讨史奉旨东征,在文登安营扎寨御倭。死后,被运回家乡安葬,墓葬规格很高,墓道有石人石马石牌坊,可惜“文革”中被砸毁。
刁通先祖兄弟俩唐朝由小云南移民长学山。祖父刁全元在元朝至元(1264-1294年)年间诰赠宣武将军,管军上正总管招讨使司事。尊为一世祖。明朝中期,长学山刁氏受奸相严嵩门生之迫害,遭满门抄斩,37人遇难。部分后裔逃往外地避难。
文登长山村各分支后裔:
文登长山村瑞公后裔字辈:十世祖瑞公,继文在,(单字)国秉长。永守培基,其维孝友。刻念恒业,尚在经书。
文登韩家庄西石硼义君公后裔字辈:开基祖义君公,云三文,(单字)国(单字)成。永守培基,其维孝友。刻念恒业,尚在经书。
大连庄河刁家屯东领公后裔字辈:开基祖东领公,(单字)发(单字),琳(单字)鸿(单字)。希守丕基,其维孝友。刻念恒业,尚在经书。
大连庄河柯屯文福公后裔字辈:开基祖文福公,(单字)腾(单字)成学风。永守丕基,其维孝友。刻念恒业,尚在经书。海阳小纪镇小纪村端公后裔字辈:开基祖端公,有奉尚朝善大,(单字)文(单字)光。云振培永,绍玉瑞长。

端公后裔文城分支字辈:开基祖端公,有奉尚朝应化,(单字)国秉光。永守丕基,其维孝友。刻念恒业,尚在经书。
海阳小纪镇小刁家村能公后裔字辈:开基能公,文(单字)(单字)、三,(单字)、(单字)、国、(单字),廷堂显(单字),年勋田山。
辽宁大石桥刁鹏成刁鹏肖兄弟俩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由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行村乡小纪村(今海阳市小纪镇小纪村)迁居关东奉天海城县马山民人虎社八甲(今辽宁省大石桥市虎庄镇西林村)。3-13世字辈为:大鹏文玉万起恒林廷乃国。14世起启用下列字辈:永富强盛,家和兴旺,仁智礼尚,齐奔晓康。
吉林农安永和堂刁朝官,世居山东省海阳县行村乡耦阳社小集。三世孙大才公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迁居边外承德府丰宁县。六世孙秀公迁居今吉林省长春府农安县三宝乡放牛沟村刁家床子,距县府25华里。其长子广学公迁居农安县凤凰岭,距县府75华里。后裔八世孙椿芳、椿茂、椿魁等人由凤凰岭迁居奉天省安广县套木嘎屯。后裔从五世起启用下列字辈:文秀广金椿,治世守国恩;德意生成福,奇明凤祥尊。截止1989年子孙繁衍15代。
海阳小纪镇大刁家村伟勋公后裔字辈:开基祖伟勋公,……、(德、彦)、忠、学、书、君
乳山口镇刁家塂架公后裔字辈:开基祖架公,文学起(单字),作玉德吉,福(明)维合志。
即墨丰城镇刁家大丈村分支一:大连庄河市塔岭镇田屯刁家沟克锡公后裔字辈:开基祖克锡公,(单字)仲可,长永有(盛)德。
即墨丰城镇刁家大丈村分支二:大连庄河塔岭镇曲木房、鞍山市岫岩克明公后裔字派:克明公,(单字)中可,长(维)永(学)有(占、盛)德(振)。
即墨丰城镇刁家大丈村分支三:辽宁省建平县克礼公后裔:开基祖刁克礼于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或六年(1741年)从祖籍山东省莱州府即墨县刁个庄移居今辽宁省建平县珠碌科镇杨杖子村南台子村民组。刁克礼兄弟五人,即仁、义、礼、智、信。四人来关外,智送终父亲刁祚。
即墨丰城镇刁家大丈村分支四:河南南阳分支字辈:秉学(思)锡(云.建),仁义礼智信,恭敬诚实家。
即墨城东烟霞村一世祖刁彦文。自十五世至三十世字辈如下:永守丕基,其维孝友;克念恒业,尚在经书。
辽宁朝阳-内蒙赤峰广盛公后裔字辈:开基祖广盛公,文士鸣振,凤占春玉宪;常德鸿恩瑞,喜庆福自安。

刁圭宝,河南夏邑刁氏始祖。坟墓坐落于夏邑县济阳镇刁楼村。后裔买地十八亩,供祭祀始祖。并为之立碑。碑文如下:“吾刁氏鼻祖原籍山西宏农人也。自元世定鼎,徙居武阳叶县之北,有所谓刁氏庐焉。迨明太祖定鼎从卫以来,得军功居商丘东八十里许,济阳镇之西北六里许。始祖讳圭宝,始祖母贾氏。二世祖有二门,长讳陡,葬于始祖茔侧;次讳恕,于始祖茔东卜新迁焉。”墓碑毁于文革,1990年重修。截止2013年后裔至已经繁衍29代,二万余人。从十五世起启用下列字辈:国主宏光,五世其昌;心法守先训,永远庆繁祥;立志继宗德,英才振家邦;敏惠超群杰,桂茂兰芳长。

刁国宝,安徽五河藏春堂支系始祖。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年壬午(1342年)。洪武六年(1373年)自山左始迁濠上,勇而多谋,为明太祖先锋将军,至正十六年七月战于毘陵,与王虎子同获张士德并擒其张、汤二将。以功授骠骑将军。洪武六年(1373年)三月十五日,鄱阳水战殉忠。敕封金吾将军,上护军。配关氏,诰封二品夫人。长子刁省,敕封武毅将军,骑都尉。永乐十七年(1419年)北征有功,赐入临淮民籍。至1997年,子孙繁衍22世。后裔从13世起启用下列字辈:万世馀泽,汝廼联元,齐家永茂,秉厚培贤。

刁化神,铖公子。安徽五河藏春堂七世祖。明天启甲子科(1624年)举人。徙湖广,官绵竹。明崇祉十三年(1640年)死于任上。名录通谥节愍诸臣。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7-05-01 21:26:33

[回复] 回复刁氏历代名人录

刁亨,河南邓州刁氏始祖。祖籍系南京北面刁洼。大明澧州判官。明洪武年间,迁河南邓州城内定居,经营商业,时有栈房十七座,故有“刁半城”之称。明正德年间,刁亨携长子刁坤、次子刁乾到汲滩南三里处李家寨定居。后李姓因人少户单,遂迁堰车东北边李营定居。李姓迁走后,村改名为“刁堤”。其后裔有迁镇平刁坡村定者。截止1989年,其子孙繁衍已二十代,现有人数三千有余。从十三世起启用下列字辈:正大光明,天理良心。贤孝忠信,云龙呈祥。世代兆庆,金玉恒丰。君臣有道,典鼎树纲。荣华富贵,德宗永昌。

刁余春,江苏泰兴刁家网支系始祖。原籍姑苏,明初因避燕兵之乱迁江北黄桥之东,筑室而家焉。住地后人称之为刁家汪,刁家网。今名为江苏省泰兴市横垛镇刁网村。截止2007年,子孙繁衍23代。

刁清,原名法瑛,字子忠,法名千一郎。业儒。元朝泰定年间(公元1323-1327年),其父刁殷因商自山东青州府昌乐县寓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葛藤坳。生二子:长清、次浚。清居长,故法名千一郎。配毛氏、温氏,子四:文甫,信甫,明甫,悦甫。清公赋性聪明,秉质恬淡,才高学博,但屡试未果,后业农。元顺帝之末,明洪武之初,国家未定,盗贼烽起,劫掠乡村,全闽纷乱。公虽欲守业,而盗贼掠劫无厌,与其恋故土而遭祸,毋宁远避难而谋生,于是毅然携二妻挈四子离开石壁,并作诗一首曰:“世乱遭逢已几秋,干戈日甚更无休。梦惊填鼓魂飞散,日怕金声泪落流。爰子爰妻舍故土,于囊于橐启行游。弃闽此去能成业,走马何妨到别州。”遂迁至广东潮州府揭阳县蓝田都第八图小径村。居未久,乃曰:此非建业启后之地也。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十六日再迁海阳县丰政都大椹村(今丰顺县丰良镇成东成西村)。是为入粤始祖也。清公及夫人毛孺人、温孺人,合葬于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外十公里左右之成西村横垅塘分水坳大路下。现存墓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重修,1999年1月4日再修。为便于后人寻根问祖,二十一世裔孙子煌曾作诗一首以记之:“始祖法瑛墓问程,大椹郭子坳头村。远观正向云腾嘴,近视旁围石卷城。黎姓主山无错误,关公靴献有成名。且从丰顺由斯去,道路平坦可便行。”为方便族人前往祭扫,刁良家出资23万元,建成通往清公坟墓公路。清公总祠管理委员会于2014年春立《始祖清公路碑志》:吾始祖清公,避元末战乱,携二妻挈四子,弃闽入粤,先居揭阳蓝田不径村,明洪武三年转迁丰良大椹村,殁葬西村垅塘。坟朝云腾山峰,地倚磐石围城。祖灵吉地,族众腾飞,人物蕃昌,皆祖之福荫也!然登山之路崎岖,沟壑纵横,泥泞路滑,举步维艰。有鉴于此,增城廿三世孙良家慷慨解囊23万元,建成1300米长的坚实水泥路。其尊祖敬宗,造福后人。可喜可赞,令人敬仰。为彰其善举,爰勒石以昭示族人,后裔循业,美德流芳。长子刁文甫,少年时顺父母,谐诸弟。厥后相时而动,佐父由闽入粤。从丰顺移嘉应州兴宁县南厢洋岭上开基,历尽艰辛,创业维艰。继逑父志,教子耕读。处世谦忍,持身谨慎。为龙川兴邑大宗焉。相传所建“大刁屋”,位于刁坊镇长征村,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系典型的围龙屋,被评为兴宁市客家特色古民居。配余氏,闺字百娘。倡随戒旦,克修内训之劳;种福闺帏,以尽内助之能。夫妇同葬兴宁神光山岭背麻竹窝,仙人动膝形。坟墓1911年重修。子四:朝鲜,朝受,朝举,朝郎(满四郎)。次子刁信甫,弃大椹迁兴宁刁坊河塘堡刁潭上(一说刁潭下)落基。崇尚文学,教儿读书,树艺稼穑。配郭氏。娶魏氏。公与郭氏合葬于兴宁刁坊河塘岭九秦坑内车塘,甲山庚向,仙人戴笠形。民国七年仲夏重修。1998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动工按原样修复一新。魏氏葬兴宁永和镇毛公寨,坐西向东,燕子伏梁形。子一:志和(郭出)。三子刁明甫,由大椹迁兴宁刁坊黎岭下,再迁五华县转水镇三塘管理区雪塘村石狮寨创业。崇圣典以训子孙,勤耕锄以丕后绪。配张氏。夫妻合葬于兴宁刁坊镇芋子塘刁屋岭顶,坐南向北。因破坏严重,五华后裔于1999年农历十月初四日动工重修。子三:荣禄,仲山,青。四子刁悦甫,随父迁居大椹时尚童稚,到兄长各立门户方成人。配钟氏。子六:仲宾,仲华,仲富,仲贵,仲涛,仲廉。

刁宗颜(1533——1614),字近田。广东清公九世孙。特授文林郎。由干员优行出身,出任广西平乐府富川县知县。素性清廉严明,宁甘淡薄,益凛四知,惟守祖业以乐天年。万历三十九年辛亥岁七十九岁致仕回家时,广西巡抚监察史穆天颜题赠匾额,盛赞其政绩。公回家后自题一联云:“卑职守身,未曾积金光积德;归田安份,虽无恒产有恒心。”嫡甥岁贡生黄台题赠一联云:“三任居官,视利十年轻似叶;再疏致仕,高名千古重如山。”子三:佳,伋,仟。

刁腾蛟(1520——1576),号时泉。广东清公十世孙。嘉靖丙午科进士,特授文林郎。初授山东济宁州知州,次升庆远府推官,转升光禄寺署政,署理顺天府尹。晚年著有《刁氏源流考》一文,考证了刁氏族的演变。其弟刁腾螭,明授江西按察使经历使司。




刁穆,字绍远,官号五歧。江苏宝应五歧堂六世祖。《宝应县志》记有“瑞麦五歧”故事:弘治十七年夏,民刁穆、刁穟田产瑞麦,一本有双歧、三歧、四歧、五歧者。大学士杨一清作《瑞麦歌》赠太守王候。五歧堂瑞麦堂堂号源于此也。同治二年家谱载《五歧公集》:先人讳穆者,字绍远,号五岐翁。世为宝应人。其先大父曰正,曾先大曰忠,咸难辛创业固敦朴守素人也。传至先人克成厥禇。先人自幼勤俭端庄,温良质直。虽布韦不学而能亲贤乐善。虽力田务农而能训子读书。凡内外亲戚被先人之惠者实多。先人有姊妹三人,皆寡且穷约无所。先人一一为之所。孤儿未教,延师以督责之。孤女未嫁,治装具以送之。其姊妹之老而没也,则又皇皇焉。营办棺物埋祭之而不惜其费。乡裡有负欠不能偿会者,则割劵而不与之较。有贫乏不能经营者,则出私囊以助其不及。盖公而惠慈而仁者也。旧有田在介淘之滨,先人与弟瑞岐翁亲耕播于其上。瑞岐翁每客,先人则往来奔走,力办酒肴,唯恐不尽其欢。其友爱盖怡怡如也。正德初年间,垅西麦秀五岐,至数百茎人传异之。先人自少多疾不能起,自是遂愈。有若脱人。以为厚德之报,又以为起家之徵云。故呼为五岐翁。于是数年丰积,输粟于边。送子及侄咸入监冑。广卢舍,拓田园,手植松柏桃李,日灌溉不惮勤劳。且婚媾数十尺帛不私,家集百口达无间言。乡裡称之曰:其仁人君子也。仁人其必寿乎。君子其有后乎。嘉靖戊戍,会恩诏例得冠带。先人是时年八十馀。居乡飮大賔。县令访之,乃踵门致敬,褒赐冠服,先人固辞之。曰:吾老一深衣足矣,更冠服之紧,何为?县令强之。于是不得已而受。然终不肯以此服加焉。盖先君之为人也。敛举务实,不事靡丽。寡嗜慾,能勤苦,擦磨盘坐如仙家者流。每日辰起扫室,焚香诵经。间或缉理家事,亶亶不倦。至其末年尝与诸老会飮。尤好博陆击鼓乐。精神视昔更加轻健,龎眉鹤髪,耳聪目明,齿无脱落,面若童颜,人拟之真神仙中人也。先人生自天顺三年正月初十日亥时,卒于嘉靖二十五年十二月念二日夘时,享年八十有八。无疾不食三日而卒于正寝。嘉靖二十七年六月十五日不肖子伋撰。 其三子刁伋,字进之,号巽齐。新昌县知县。明嘉靖癸丑首修宗谱。明万历《宝应县志》载:嘉靖三十一年岁贡生。为人醇谨,生平无可怒可忧之事。有犯者,杜门避之,心无忤也。任新昌县知县,甫八月乞归。与数老结社歌诗,年近九十疾革,置酒别同社,正襟而逝。

刁锐,字克进,号云江。江苏宝应五歧堂七世祖。画官。明万历《宝应县志》载:刁锐善画,遨游吴楚间。嘉靖戊戌,巡抚御史周公金、巡按御史苏公从修凤阳皇祖陵工成,以笔意精妙,征锐图形胜进呈,已乃授之官。吴门夏文彦撰《图绘宝鉴》云:锐工山水人物,画菊兔学陶成家数。

刁梦麟,字应吾。江苏宝应五歧堂九世祖。明万历八年贡生。江西赣州府会昌县知县,庆远府同知。同治二年《刁氏宗谱》载浩封敕书。万历二十二年七月十四日皇帝敕曰:语有之:不知其父视其子。故父有朂子。而从政者必以子贵。贵之不忘所自也。尔增广生员刁绂乃江西赣州府会昌县知县梦麟之父。着声黉校,乐志丘樊,身踓隐而賔筵共尊,年已耋而学殖未落。亢宗有子,宰邑冝民。兹封尔为文林郎。

刁神,字仲恺,号圣功。江苏宝应五歧堂十一世祖。顺治八年武举人。性忼爽,邑有兴除,每侃侃白当事。康熙七年,邑罹水灾,神请漕督帅颜保发匿库夫价银三千两,代民完漕粮,余银散给灾民。又旧制漕米分解凤阳,起解多累民,神复请使近凤者解凤充月粮,近淮者解淮充兵饷,兵民两便。得转奏,凤米改解淮仓,神之力也。后又以民间疾苦条上巡抚慕天颜,如谓宝邑运河每大挑,例应通、泰、如皋、仪征、泰兴等州县协济人夫一半;市河淤塞日久,应募挑浚;以及典当利概三分、差马草料、借官骚扰等事,并应禁止,皆关当时切要。巡抚下其议,多允行。其他请筑子婴沟堤,减军务沙船,免民修唬船。地方皆赖之。

刁琅,字偕琳。山东郓城刁氏始祖。明洪武四年(1371年)由山西省洪洞县移民郓城。在移民途中,巧遇一流浪李姓制筝艺人,遂拜其为师。定居郓城北七公里刁庄后建起郓城第一家制筝作坊。配贾氏,子一:志。截止2012年,繁衍28代,人口9467人。明朝万历年间定“永孝堂”为堂号。郓城刁氏家祠建于明朝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位于古郓州城北关厢,东眺七级唐塔,西邻城皇神殿,南瞻孔圣文庙,北拥沃原盘沟。明朝二品大员、工部侍郎、九世祖应奎公女婿李尧民曾前来礼祭。康熙四十一年翰林魏希徵曾前来立碑。康熙五十三年67代衍圣公孔毓圻曾奉旨赐金翻修并赠诗。1998年5月被列为郓城县文物保护单位。郓城刁氏以孝道闻名遐迩。康熙五十三年67代衍圣公孔毓圻奉旨在曲阜举行全国十大孝子受封大典。琅公12世孙鸿举公暨子泽浃列庐墓孝子第一名,奉旨赐金建坊同入孝子祠。14世孙琪公出席受封大典。衍圣公仰刁门孝道,许配孔府千金嫁入刁门。刁孔成亲之时,孔府随嫁赵五河畔良田万亩,陪嫁车长三里。其中宝物“火龙单”直到1966年文革上交失传。太湖石一尊挖掘出土后由24世孙刁望青奉献家祠。十世祖在家祠东北二华里处建大刁林,占地约40亩。林门立石狮一对,林内植柏树600余株。首葬九世祖应奎公,墓碑尚存。安葬布局呈领子上朝,头枕西北,脚蹬东南。地形、林形如同老雕展翅飞翔,威严壮观。时为郓城三大名林(刁林、樊林、侯林)之一。1998年5月被列为郓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刁骏,字冀程。志公子。山东郓城永孝堂三世祖。明永乐丁酉科(公元1405年)举人。明正统五年任直隶宝应县知县。任内曾增葺东岳庙。正统七年由浙江鄞县人朱瑗接任。淮安郡志云:骏,清谨有惠政。卒,官民甚哀之。位廉惠,有益于民。惜无事迹,不能立传。其子刁嵎,字东阳。明弘治乙卯科(公元1496年)经魁。任河南滑县教谕。力学勤政,无间寒暑,士子慕焉。后人建经魁坊。

刁时范,湖北麻城人。重庆江津刁氏始祖。元至正甲午(1354年)科入荐。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离鄂赴贵州任仁怀县令,此后又任浙江仁和知县,并陛任浙江湖州知府。最后,随大将军奉诏平蜀,选授重庆府尹,年迈解甲归田。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择址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刁家场冠子溪定居。其后裔虽支分派衍,播迁各地,但世系衔接十分清楚,现已传二十九世。长子刁兴祖,太学生。一生勤俭持家,光大祖业,以诗书礼仪训导后代。次子刁兴隆,字潜渊。文庠。明弟子员,赋性明敏,博通群书,为一时名儒,其善言善行尤为时人所敬佩。

刁化神,重庆江津时范公九世孙。天启甲子(公元1624年)举人,明崇祯戊辰科(公元1628年)67进士之一。官至中宪大夫户部郎中、荆南施归道道台、钦差监军兵备道。甲申张献忠破渝,化神起兵讨伐。江津骆来山东保、西卫、南宁、北固四大寨门曾是刁化神屯兵之所。父子遇害于江津黄泥场骆崃山。


刁巩,河北省任邱县人。生六子:长子刁清修、二子刁冉修,三子刁自修、四子刁敬修,五子刁懋修,六子刁淑修。明初响应国家的移民政策,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清修与尚未成的六子淑修,留在老家供奉宗祀、赡养父母,其余四子皆迁徙到山东。其中二子冉修定居章丘县,三子自修定居即墨县,四子敬修定居黄县黄山馆,五子刁懋修定居黄县土口村。

刁富,明朝抗倭英雄。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四月,倭寇大举入侵三北地区,先有1600多人在观海卫下宝山平石登岸,后分队行动。一队去古窑(今掌起戎家一带),欲由古窑至洪魏,然后过长溪岭去慈城,被守古窑港的刁富击退。事见嘉靖《观海卫志 武功》。刁富“…考选出海领船,守古窑港…三十五年,大伙倭贼复由平石至古窑,结窠为寇,富军止三十余,力战不屈,亦致克捷”。

刁千,山东济南岳尔庄刁氏始祖。长兄刁衡,次兄刁禄,四弟刁京,五弟刁强,六弟刁奇。明朝末年自枣强迁居历邑西南乡岳尔庄(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岳尔庄)开基创业。截止2014年,子孙繁衍19代。自始祖起字辈如下:千自计希,升振奉兴,可永仁济,本玉登维,守一修德广(良), 乐善宏道昌,保存成富有,学嘉万世芳。

刁包,原名基命,字非有,又字蒙吉,号文孝先生,晚号用六居士。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卒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年六十七岁。克俊公子。居祁州。生而颖异,敦尚质行,年二十五中天启丁卯举人。以古文鸣于京辅,历任通奉大夫布政使。后弃举子业,以斯文为己任,于城隅地为斋曰“潜室”,亭曰“肥遁”,日闭户读书其中,无间寒暑。李自成犯州城,散家财纠众固守,城得不破。寻,自成建伪号。授以官,包誓死拒。入清,不愿出仕,构谮室斋及肥遁逊亭,著书养母,凡二十余年。居母忧,哀毁卒。学者私谧文孝先生。包生平为学,一以明道为主,尤爱读高攀龙书。文才优秀,著述精丰。著有《用六集》十二卷,《潜室剳记》二卷,《斯文正统》九十六卷,《四书翊注》四十二卷,《易酌》十四卷,均入《清史列传》并行于世。卒后无锡学者祀诸道南祠。子刁再濂,别名祥和,字静之。宣定邑庠生。乡饮介宾。后诰赠通奉大夫,布政司布政使。性清介,不苟取。临卒,犹以居官致富戒其子孙。手录父遗书二遍,以质四方学者。年逾六十,复手录父遗书付诸子孙且诫之曰:“汝曹他日登仕籍,若以官富吾家,吾生不受其养,死不享其祭”。子三:继祖,承祖,显祖。

刁承祖(1672——1739),别名兆思,字步武,号醇庵。生于直隶省保定府祁州。清康熙已卯科举人,乙未科进士。雍正年间历任陕西凤翔府扶风县知县,江南江宁府上元县知县,江南太平府知府,凤阳府知府,湖南粮驿道,湖北按察使,江苏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江西布政使,江西巡抚(江西布政使护理),乾隆二至四年任广东布政使,通奉大夫。雍正帝评刁承祖“人老成结实,忠厚人。”晚年尽刻其祖父包公遗书行于世。三弟刁显祖,别名兆光。清朝雍正己酉(1729年)进士。壬子科山东同考试官。作《祁阳赋》。

刁召吉(1690——1754),字锣英。广东清公十四世孙。居兴宁刁坊。二十九岁出任惠州府题标后营把总,清雍正十三年出征贵州有功,提升为广东连州三江口协标右营右哨千总,受雍正皇帝诰授。乾隆八年进京得乾隆皇帝召见,旨封省督标候补守备。乾隆十七年旨封广东琼州府右营守备。历署督标中营,南雄府协大厅,韶州府镇中营,琼州府左右两营,受理新安县粮船,又署广西博白县盐务事。配何氏。诰授六品大安人。子三:廷琮,廷瑶,廷琅。

刁经明,字用亭。广东清公十九世孙。广西武宣县东乡金榜村人。少有大志,武略超群,后从戎,转战湘、鄂、皖、江淮,奏捷入觐,命操满汉官军,赏换花翎,毕什固巴图鲁,记名提督。清同治间历官广东肇庆协都督府,平乐、浔州、肇庆、三江等协副将,高州及揭石总镇,署高州、琼州等镇总兵,统领西北两江水师巡舰,以军功卓着奉旨为振威将军(一品)。享年84岁。其二弟刁经翰,保举六品衔赏戴蓝翎。

刁凤喈,字声六,号小梧。江苏宝应五歧堂十五世祖。增贡生。候选训导。清同治二年(1863年)三修宗谱。增广生。刚方质直,里争,省得凤喈片言立解。工书,善属文。好施与,尝倡建宗祠,又毁产数百金,修家乘。长子刁崇儒,字世珍,号聘之。监生。同治二年谱载其男允城撰《聘之行畧》:府君讳崇儒,字聘之。祖丽天公。父小梧公。嗣父定国公。自有传兹不具述。府君性孝友而质直。裡人无赖者,尝因大父小梧公与邑令有嫌,藉田产诬陷之。府君号泣奔随三年事乃解,而双目几失明焉。诸叔父从之学谆谆然不少倦。朋友有失面争之而退无后言。其天性之笃多类此质甚。鲁而嗜学,尝读书僧院,暑夜挥汗坐灯下,徧体触蚊喙如癣疥,然不懈也。府县试屡前埒,而院试备取以额溢不售。人恒为不平。而府君无退志,因是体渐弱病几不起,赖母邹孺人剜股救愈。迨允城游泮,府君乃遵例入监,然言及功名犹窃窃然以为恨。年五十有六而逝。嗟乎!以府君性情学问之笃而未获一衿痊志以殁。悲夫!兹允城与弟允怀允森从三叔名崇谦读书,纪寿僧院,府君旧游地也。每风雨潇晦,与一二老僧谈往事,不禁泣下霑巾云。男允城谨述。三子刁崇谦,字子逊,号退夫。一号髯樵。廪贡生。性诚朴毋欺。亲多疾,昼夜侍侧,久益不懈。亲殁,哀思终其身。友于兄弟,尝以已产益其兄。并倡修宗祠。崇谦恃笔耕煳口,坐是贫甚不顾也。肆力诗、古文辞,书画、篆刻靡不工。着有《余事诗文集》、《率真吟草》、《乌夜啼》、《省墓》、《鹡鸰篇》,皆思亲怀弟之作。

刁彭龄,字述卿。德慎公子。江苏宝应五歧堂十六世祖。同治庚午举人。性笃孝,以脩脯供甘旨。努力向学,冀成亲志。与兄鹤龄已分爨,兄积逋至数千金,彭龄尽舍已田偿之。后兄复以债逼求死,彭龄更措金清逋负,得免。年八十余卒。

刁云庆,字舜卿。金润公子。江苏宝应五歧堂十六世祖。廪贡生。同治四年,河湖异涨,云庆纠工筑堤,民赖以安。漕督吴棠闻于朝,赏国子监学正衔,以训导试用。任萧县训导,立节孝祠、施材局。任邳州,置义冢,创官渡。历署海州学正、六合教谕、江浦训导,皆有政声。归,成惜字社,创施材局,浚后河,修要路,乐善至老不倦。卒年七十有八。

刁戴高,字共辰,号约山,浙江省慈溪县北乡刁巷人。幼时迁居常熟,清乾隆年间在世。年轻时问业于孙泷(巨源),博通群籍。其交游者多为学识渊博能吟诗作对的学者,因此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掌握了作诗的声韵格律与源流。书法受赵廷珂(东溪)指点笔法,进步很快,逐渐以工诗能书称名诸生。三四十岁时,放弃为科举考试而准备的学业,一心致力于古诗。初学苏东坡,后宗韩愈、孟郊,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诗风奇雄而险怪。善病,因有足疾而行走不便,坐卧一榻,但吟诗写字从不间断。字法颜柳。结体劲正,腕力浊健。善大书,索书者屦填户,亦藉润笔资以佐乐饵。终不为显人署名,尝曰:“吾书五尺童子望而识之,奈何俾捉刀乎。遇亲故有求,欣然应之无吝色”。晚年留心小学,考证形声之伪误,但未及成书而逝。天性笃厚,事母疾衣不解带,事兄董儒以礼,室无私财,人称为孝友。著有《约山诗稿》、《尔雅注疏》、《鄞县志》。光绪版《慈溪县志》有其传。《蔚圆遗稿》载:刁戴高,善病,足不良行,坐卧一榻,惟哦诗作字不少闻。字法颜柳,结体劲正,腕力独健。善大书,索书者屡填户,亦藉润笔资以佐药饵。终不为显人署名,尝曰:“吾书五尺童子望而识之,奈何俾捉刀乎。”遇亲故有求,欣然应之无吝色。

刁子式,安徽人。爱诗书,有文才,清顺治(1644-1661年)年间任河涧县令。康熙年间升奉议(今广西田阳县)知州。为政清廉,被誉为从政有术,循良第一。倡导育才有佳话,传为美谈。

刁素云,晚清女诗人。《 历代妇女著作考 》中有 “苏奉贤,陆隽东妻” 的简单记载。所作诗词多散失于战火之中。存诗50首,收于诗集《 红薇阁诗草》并附陆隽东《景云堂诗稿》三十首诗歌于其后,经陆隽东的门人葛其龙搜集出版。诗歌表现出对传统”妇德”与”母德”意识的自觉表现和遵从,在描写自身生活和日常情境的文字中表现出作者对传统道德的接受及所受之影响。组诗《春闺十二咏》更是典型具有不涉艳语的悱恻情致。《红薇阁诗草》集前有葛其龙所作序言,较为可信地勾勒出刁素云大致的生活轨迹。葛序称:予昔日同东皋陆夫子游。其时,甫成童耳。昼则习举子业,与诸同门相处,夕则随夫子入室,篝灯侍读,或课以韵语。而师母亦在焉。针黹之馀,每举古人诗相勖,并出示己作。故唱和之声,习闻于耳,而予之获益亦自此始矣。嗣以应试旋里,相隔日远,相见亦日希。迨辛酉贼至,而夫子遽以被掳死。吁!可悲已。时有两师弟,庶出也,年俱幼,师母茹苦含辛,教养兼施,俾至成立。惟不复以吟咏为事,盖中心时抱隐痛耳。夫子温柔敦厚,诗如其人。师母秉性淑慎,有孟德曜风。其为诗悱恻芬芳,直追班谢。

刁赞元,四川华阳人。广东清公后裔。住成都东风一洞桥。文生。清同治年间任安徽太平府当涂县采石巡检。子刁光铿,字子衡。同治十年(1871年)为成都刁氏省垣总祠撰联:溯弘农肇始之源自晋而魏而宋数十传英贤继美想堂构遥承毋陨渤海经纶升州学术;沐昭代涵濡之泽由闽及粤及川五千里支派番昌原人文蔚起久偕岷峨毓秀江汉炳灵。

刁秉钧,四川人。监生。清光绪元年(1875年)代任广西贵县知县,后任江西省桂县即补军粮府,赏戴五品花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为成都刁氏省垣总祠撰联:祖庙新落成一官永滞末偕长幼尊卑同规孝弟绵祖德;宗祠长巩固四事时修惟冀亲疏远近各兴礼让继宗功。

刁火龙,刁龙康,广东兴宁人。刁家教的创始人。 一说江西临江有个叫罗师傅的(佚名)来到兴宁,把武术传给刁氏兄弟,再由刁氏兄弟演化而成刁家教。另一说是刁氏兄弟,由兴宁到江西做豆腐,闲暇时学练武艺,大有长进,他们回到兴宁后,便从事武艺整理和传授,故名为刁家教。刁家教,是客家拳术的一种。在兴宁、梅县流传较广。刁家教的特点:擒、拿、抓、捉、吞、吐、浮、沉,以柔为主,以攻为副,乘势借力,乘势反击。拳术套路有八套,为金字拳、品字拳、圆家拳、口字拳、工字拳、井字拳、穿杨拳、照镜拳。器械有五套,为大刀、双刀、棍法、大钯、板凳。对拆有五套,为关刀对钯头、刀对刀、棍对棍、棍对凳、空手对刀。 刁家拳动作灵活多变、发劲快而有力、含胸蓄气,善发短劲、跌仆翻滚,主守辅攻、借力反击、柔中御刚。


刁凤乔,祖籍福建,生于台湾。有一年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老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在这里十分思念他们。”刁凤乔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树回家,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谷上。经过精心培育繁殖,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刁凤乔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连声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在冻顶谷采制的,就叫作乌龙冻顶茶。

刁步忠,字惠三。崇明(今属上海市)人。清末医家。祖传医学,擅内外科,尤精喉科。治喉症重视外用药及手术。自制喉症丸散,且施针、钳,以解咽喉壅窒诸危症。著《喉科家训》,刁质明(守愚)编辑于1918年。卷一论《内经》咽喉经义及咽喉所归脏腑。次述诊断、喉部识经、喉证虚实辨证及预后。再列咽喉外治各法,包括通关、针法、探吐等法,后列常用方药。卷二为咽喉内治辨证与方药。卷三介绍白喉治法。卷四为喉痧诊治,强调喉痧先宜解表,并详言喉痧顺逆治法等。现存三三医社单行本。

刁文学,贵州大方刁氏始祖。于清嘉庆末道光初年由江西省吉安府六轮县弘农堂迁居贵州省大定府辖乐贡里九甲。子孙已经繁衍十余世,陆续外迁到大方、黔西、毕节、会沙、贵阳等地居住。1-40世字辈如下:文成士国金,应永正福银。宪联春光贵,智利学义真。吉祥慧君举,德能胜俊盟。江源弘权顺,星照玉泽龙。

刁书林,河北省南皮县黑龙村人。师从二郎拳第八世传人崔笠。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将二郎拳传入南皮。在黑龙村、大安村、占庄村、东光县的仉王、仉于村等地区广为传播。民国时期在南皮广为流行,新中国成立以后更为兴盛,至2006年,南皮习二郎拳者有数千人。

本人根据各地族谱和网络资料整理,如有错误,恳请指正!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17-05-01 21:27:25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