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刁统菊

07-12

3345次

0人

3个

11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从民间礼簿看姻亲往来

作者:刁统菊/冯欣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03 |
【摘要】 通婚是村落之间一种比较重要的联系。东营村的婚姻85%以上是在本县以内。我们在东营村的调查中,亲身参与了一场送米仪式,同时收集到了几份与送米、婚礼、丧礼有关的礼簿,粗浅地了解到了一些有关姻亲关系方面的内容。文章以三份礼簿为主,描述相关的姻亲交往习俗,展示乡土社会中有关姻亲关系的民间知识和民间秩序的部分图像。由于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天主教徒,因此所观察到的仪式又具有了非同一般民众的特殊性。

【关键词】 礼簿;姻亲关系;东营村
一、前言
非洲的世系理论(lineage theory)甫一出现,立即被汉学人类学家应用在中国亲属制度的研究上。弗里德曼(Maurice•Freedman)(2000)首先把对中国宗族制度的研究发展成了宗族范式,并构造出从宗族组织认识中国社会的理论模式。弗氏的这一范式为后来的学者们提供了基本模式和出发点,后来学者不断追随他的研究,多数是基于地方性对该模式进行验证或提出修正。

研究汉人宗族对理解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宗族范式的局限性也已经被某些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学者认识到了[①](杜赞奇,1996;杨彦杰,1996;王铭铭,1997:45)。若要在宗族组织这一个别领域建构一个对整个中国社会来说具有普适性的解释体系是非常困难的。宗族组织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对社会结构有重要影响,比如超宗族的地缘性组织对汉人社会的作用在台湾地区就有显著的表现[②](庄英章1973;陈其南1987)。同时也有学者把祭祀组织放在汉人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当中,来解释地方性与区域性信仰及其与聚落、村落、联庄组织、区域联盟的关系(林美容2003)。

本文欲从宗族和宗族之间的联姻视角入手,以一个田野来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农村社会亲属制度的认识。本文强调的是姻亲关系,注意到的恰恰是明显没有进行体系化规定的、仅仅在行为层面上得到习俗化的宗族外部的姻亲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姻亲关系在重要性上不一定亚于由族谱、祠堂等符号来规定的宗族制度。宗族制度一定严格执行以男性为主的血统观念,这种特征既体现了它的规范性,又为开放性留下空间。在社会伦理的意义上,无疑宗族制度要比姻亲关系重要得多。但在日常的互动中,宗族的界限必须被超越,延伸到姻亲、邻里、朋友等范围,而其中姻亲关系的重要性还在不断加强。人们在言谈之间处处表现出他们对姻亲的关注,更有一些早已深入人心的谚语来表现人们的姻亲关系。完全可以说,如果不考虑姻亲关系,就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人们的实际生活。

2004年10月9日至11日我们在山东淄博市桓台县刑家镇东营村进行了为期2天半的民俗调查。刑家镇位于桓台县中部,地处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全镇辖18个行政村,东接耿桥乡,西临田庄镇,南靠唐山镇,北依起风镇。东营村位于邢家镇的西南角,北面是波扎店村,南面是唐山镇的后七里村,东接邢家村,西面则是猪龙河。东营村的居民逢农历每旬的一、六赶东北方向的前诸葛(属于邢家镇)集,到三、八则赶后七里(唐山镇)集,四、九赶田庄(田庄镇)集,二、七又赶唐山(唐山镇)集,东营村本身也有个小集市,恰好逢五为集。每旬每天都有集市,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村落之间这种商业上的交往是村落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通婚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联系。东营村的婚姻85%以上是在本县以内,通婚最频繁的是波扎店、宋家村、邢家镇以及后七里村。虽然在东营村仅仅有短短两天半的时间,幸运的是,我们目睹了一场送米仪式,同时收集到了几份与送米、婚礼、丧礼有关的礼簿,粗浅地了解到了一些有关姻亲关系方面的内容。本文以三份礼簿为主,描述相关的姻亲交往习俗,展现不同仪式的亲属参与程度。

二.送米的箢子排成队



2004年10月9日是宗传功老人的第二个孙女宗瑞出生的第十二天,即“送米日”。宗瑞出生时是剖腹产,故根据习惯在第十二天送米,若是顺产的孩子,则在第八天送米。这一天,宗家的许多亲戚都要来庆祝她的出生,送“箢子”和“看钱”。据说,这时来的亲戚比婚礼时来的都多。

宗传功老人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全家都是天主教徒。儿子宗学申排行老二,他的妻子宗艳秋是邢家镇人,今年32岁,七年前已剖腹产生了一个女儿宗瑾。批下二胎来,没想到又是女儿,而且同样经历了一场剖腹之痛,用邻居张东艳的话来说,“她老苦了”(遭大罪了)。夫妻二人都姓宗,是因为这支宗姓是天主教徒,按照规定也要找天主教徒,这样通婚范围就比较受限制,因此邢家镇上的许多宗姓天主教徒都和东营村的天主教徒都有姻亲关系。我们到她家里看望她,发现她身体已恢复得不错,脸庞红润,奶水充足。小宗瑞枕着可以祛火的茶叶芯薄枕头,睡着奶奶亲手做的红裹被和红褥子,正张着眼睛四处看。宗艳秋说,小孩“一月看一尺,三月看屋脊”,现在的小宗瑞几乎看不见什么东西。我们跟宗艳秋闲聊,问她怀孕和生产的情况,她说信教的人啥都不忌讳,只是怀孕时不能吃石榴等树上摘的东西,具体是什么原因她却不知道。现在做月子,饮食主要以鸡蛋为主,配以鸡汤鱼汤。生完宗瑞后,这边没有派人去娘家报信,只是通过电话报喜。小宗瑞生下后需要给主报上名落教,本打算今天就请神父来给小宗瑞“受洗”,但神父没空,只能推迟到明天。宗艳秋说,过些天再给小瑞剃胎毛,不信教的人有专门的日子,而信教的人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我们问她又生了女孩喜不喜欢,她说,“不见面不希罕”,生下来越看越喜欢,生男生女都是主给的,求不来,所以她没向主求过生男,虽然一家人都希望这胎是个男孩。聊天期间,她的大娘、婶子、嫂子等陆续来房间看望她和孩子,带了看钱(给孩子的见面礼),5块、10块、20块不等。

宗家请来的大厨早早就已经开始在门外临时搭起的棚子里准备中午的宴席了。大厨是本村的,宗家没有跟他订好一天的报酬,只说他要多少给多少,全凭“庄里乡亲”的情意来说话。我们去时他已做好了四五道炸货(包括炸肉、炸鱼、炸花生米、炸粉丝等)。今天共有十二桌的客人,每桌上十六道菜。据小孩的爷爷说,办今天这十二桌席要花一、二千元,加上儿媳在县妇产医院花费的四千多元,一共花了五六千。送米筵席上必吃的一种食品是一种米饭,与平时吃的不同,是小米、大米、红枣一起煮成的,只在“送米”时吃。

上午十点多钟,已经有亲戚挎着箢子来看宗艳秋和孩子了。箢子,是一种藤编的椭圆形挎篮,本村没有人会编,都是在集上买的。大多数的箢子最上层放块布料和毛巾被,布料下面蒙着块红布,红布下面是满箢子的麦子和鸡蛋(每人所送鸡蛋数量不定)。姥姥家的箢子特别大,据说能装七八十个鸡蛋。但姥姥家的亲戚一般是到开筵的最后一刻才来,她们来了宴席才能开始,所以要见识大箢子我们只有耐心等待。

南屋门口放了张桌子,两人坐在那里,其中一人是小孩的叔伯爷爷,负责写账簿,另一人是他的儿媳,负责在两张裁好的小红纸条上写下送箢子者的姓名。当亲戚们挎着箢子来时,自有两个家族近亲迎上去招呼,登记姓名,记账人就在米资簿上写下“某某某、箢子一个、鸡蛋某某个”。箢子的大小一般是差不多的,但是姥姥家来的箢子如果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那就会拿两个,所以在姥爷的名字下面会写上“箢子两个”。如果箢子上有布料,就添上“布一块”。当然,并非所有的亲戚都会送箢子,例如小孩的两个姑姑,为了方便,每人拿了100块看钱,就代表了所有的礼物了,包括给孩子的看钱。

产妇的叔伯婶子专门负责把写好名字的红纸条夹入布料中间,同时往箢子上也贴上一张写有名字的红纸条,这样等客人走的时候,不致于拿错。她把登记好的布料交给小孩的姑姑叠放在堂屋西侧。小孩姑姑把麦子倒进袋子里,然后进西屋让人清查鸡蛋数,出来再告诉记账人某某家多少个鸡蛋”,记账人则在后面添上鸡蛋数,麦子斤数不称也不记。小孩的姑姑也负责往清空的箢子里放回礼,一般都是6个生鸡蛋和6块糖块,然后把空箢子都顺序堆在南屋下。

送米人把箢子登记以后,则进里屋看望母女俩,她们围坐在床上、凳子和沙发上,通过询问“奶水够不够”来表示对孩子能不能吃饱之类的关怀,然后在不经意间把“看钱”(5元-100元不等)放在离小孩头部不远的褥子上,再呆上一会,陆续借辞离开卧室。产妇等一批亲友全离开里屋后,把看钱收起来,同时默记每个人送的钱数,等宴席开始后再添在米资簿上。


中午12点多了,产妇的娘家亲戚终于从邢家镇坐着小货车来了[③],婆家人迎上去,把十几个箢子和许多小孩衣服玩具提进家里。等所有东西进了屋里,我们围上去看,只见她们带来了17箢子,其中15个与早些时候来的亲戚类似,另外2个箢子是小孩的姥姥送的,一箢子小米、一箢子鸡蛋,还有馒头,上面堆放着布料、毛巾被、小孩衣服。婆家人收拾着十几个空箢子时,除了包好的六个鸡蛋六个糖块外。姥姥家的箢子还要回送两个人家带来的馒头。

宗瑞姥姥家人一到,筵席很快开始。宗家自己在堂屋、西屋各摆一桌,堂屋招待小孩的姥姥、以及产妇的姥姥,西屋是小孩的姑奶奶、姨奶奶之类的亲戚。其他十桌则摆在左邻右舍的堂屋里,而且这些邻居每家都要出一名男子来端菜,这是无论如何不能拒绝的。这就是乡邻互助的的习惯。每上一道菜,都由各家的男子,用红木托盘从宗家端到自己堂屋。每席十六道菜,称“四四到底”。等到菜全部上完了,宗家的人、大厨及帮忙的近亲和庄里乡亲都在门外的小桌上吃余下的饭菜。

中午两点多左右,吃完宴席的亲友们开始陆续告辞。她们纷纷到箢子堆里找回自己的箢子,小孩的奶奶把她们送到门口,拉着手说:“没吃好就走了?也不坐一会了?”亲戚们纷纷回答:“吃得好吃得好。”

宗艳秋已经趁亲戚们吃饭的空闲,在米资簿上添上了各人给的看钱。至此,米资簿的内容已经全部填完了。我们借来看,只见是由裁成16开的红纸订成,封皮写着“米资簿”三字,内容由左向右竖写。

米资簿经过整理,为了方便起见,特用表格表示。以下喜簿和账簿的整理亦是如此。
?
??????????图表 1:部分米资簿
村名/送米者姓名/箢子数/布/鸡蛋数/看钱/关系(与新生儿)
周家乡荣家庄李向全1123 大姑的大伯哥
邢家镇李明   100大姑父
演马村黄保全113530父亲的大姨家
王茂庄周焕仃113630父亲的姑
邢家镇耿细成112020父亲的姑奶奶家
邢家镇宗立家   30父亲的叔叔
本村荆树文1126 父亲的堂叔妹妹
演马村黄玉帝11 10父亲的姨表弟
邢家镇宗立平114030父亲的姑妈
西家村崔凤珍112950姥姥的姑表姐
邢家镇宗立告2  100姥爷
王茂庄周焕胜11香油两瓶100母亲的姑
王茂庄周焕俭11 20母亲的姑表姐
邢家镇小丽   50母亲的姑表妹
邢家镇李向胜114030母亲的姑家
邢家镇马桂林112120母亲的姑奶奶家
西家村李树113650母亲的舅
邢家镇宗立典113020母亲的叔叔
邢家镇宗立召   100母亲的叔叔
邢家镇张中领112910母亲的堂姐
邢家镇巩园   100母亲的同事
本村宗可伟112220母亲的同学
演马村黄玉林11 10母亲的姨表弟家
西家村崔元红114330母亲的姨表姐
西家村崔浩南114050母亲的姨家
周家乡荣家庄李向明11  奶奶的姑家
邢家镇宗学理112520奶奶的弟弟
本村宗继祥11 20奶奶的舅表妹
周家乡荣家庄李学忠11  奶奶的姥娘家人
邢家镇付如坤11 20奶奶的妹妹
本村宗学明113250奶奶的妹妹
周家乡荣家庄李新文1125 奶奶的娘家的侄子
邢家镇宗学辰112520奶奶的叔伯妹妹
王茂庄周玉堂11 20奶奶的堂妹
邢家镇民子   20堂叔哥哥
周家乡荣家庄李望11  小姑的大伯哥
邢家镇李向春   50小姑的婆婆
邢家镇李涛   100小姑父
周家乡荣家庄李功坦1171 爷爷的妹妹
邢家镇宗怀福   30爷爷的亲叔
本村石贞建1毛毯一件 20爷爷的堂兄弟
邢家镇宗学俭113620爷爷的姨表妹
邢家镇宗继荣113030庄里乡亲
邢家镇宗传水   30庄里乡亲
邢家镇宗传奎   20庄里乡亲
本村宗传保11 10庄里乡亲




作者:121.234.212.*   回复:2   发表时间:2009-07-12 07:07:47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从民间礼簿看姻亲往来

关于表格有几个需要解释的地方。

第一:来送米的亲戚远远超过婚礼。在婚礼上,新娘的娘家人除了送亲的家族近亲,其他人一律不来。而送米时关系涉及的比较远,甚至超过了丧礼,比如小孩奶奶的姥娘家都参与到这个仪式中来。而且今天来的亲戚,虽然男女方的都有,但以女方(婴儿的母亲和奶奶)的亲戚居多。

第二:虽然表格中的亲戚关系有时候写的是女性,有时候写的是男性,但是来送米的一律是女性。因为男性是不方便到里屋去看望产妇和孩子的。而不管来者何人,绝大多数都是报上自家男人的姓名。因此,在米资簿里,送米者的姓名几乎全部是男性的名字。“关系”一栏中有些虽然是女性,例如“母亲的姑表妹”,实际上姓名写的是还是母亲的姑表妹夫的名字。

第三: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些人没有看钱,但是这并非实际情况。据我们估计,有两个原因,一是可以看出,没有注明看钱的那些人大多都是和孩子的奶奶直接有关的亲戚,因此这部分看钱可能就由奶奶直接收起来了。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同时来送看钱的人太多,产妇记不清楚,因此宁愿不写。但是这个原因有点牵强,我们曾经问过产妇:“这么多人,你怎么能记住谁拿了多少看钱呢?”她笑着说:“怎么记不住呢?人家给你钱,你就得记住。”如果不是这两个原因,那么就是这些亲戚没有拿看钱。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她们拿的鸡蛋就比较少,因此可能是亲戚关系太远了,而不需要拿看钱。

第四:来送米的多是亲戚,邻居很少。据宗家的邻居们讲,从产妇出院到出月子这天,邻居们哪天都能去,也是由女性送看钱或其他礼物,但不在送米这天去,他们认为“这天人多,去了就是给人家添麻烦”。



三.上门女婿嫁进门



村里现在有六七个“上门女婿”,李志坚是其中的一个。他是2000年入赘到宗洪丽家的,现在与妻子、儿子以及妻子的父母和妹妹住在一起。目前他在附近的东岳化工厂上夜班,妻子宗洪丽临街开了间理发店,生意很好。妻妹每天下午去皮革厂上班,父亲在外干装修,母亲主要在家照看一岁七个月的孙子李常昊,间或也做农活。

李志坚家和宗洪丽家一样,都是天主教徒。他本是淄博市博兴县人,上面有4哥哥,他排行最小。十几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一人操持全家生活。由于家境贫困,他很早就知道要想解决婚姻问题不能依靠家里。二哥今年48岁,结婚的时候都30多了,二嫂是到云南领回来的。那时候找不到对象的很多,本村的姑娘都往外找。三个哥哥家庭条件都不好,母亲在二哥家里住,但是生活的一应开支都是四哥管。四哥是北京某教堂的神父,有一次因公务来到东营村教堂,经本村教堂的会长宗利秋提及宗洪丽家的情况(家中无子有两个女儿)非常同情,然后把自己弟弟介绍过来了。李志坚来到宗家后,通过村里落了户口,也分了地,一开始跟着干建筑活,后来找到了现在这个工作,干了一年多到25岁才结婚。宗家本来要给他5000块彩礼,他没要,认为“反正是要来这边生活,要那干吗?”婚前,他和妻子及岳父母在县公证处一起花300元做了个公证,规定他对宗家的财产有继承权,宗家待他和自家孩子一个样。具体条款他没和我们细说,只说四人都签了字,一式三份,公证处、他们夫妻二人以及两位老人各一份。我们提出看一看,他说当时放得很严密,现在也不好找了。由此我们问他那份公证书对他而言是不是很重要,他说:“不是,人要想违约,那张纸不顶用”。

最初不上班的时候,李志坚每月回博兴家里一次,现在得两个月回去一趟。他的母亲过生日时,除了带妻儿回家看望老人外,还会给老人送礼物和钱,但春节每年都在宗家过。儿子出生后,根据婚前他和宗洪丽的口头协议随父亲姓,喊双方父母都是“爷爷奶奶”,喊洪丽妹妹为“姑姑”。孩子的姥姥说:“哪里有小孩在姥姥跟前长大的?都是跟着奶奶长大的”,而李志坚认为“要是一直喊姥姥姥爷,一听就知道这孩子是外孙,不是自家人,将来不易在村里立家”。

宗洪丽手艺好,上午来理发的人络绎不绝,我们只好请她母亲胡氏谈谈他们俩结婚的情况。提到女婿,她高兴地一个劲儿地说“好”,早把女婿当成了儿。后来宗洪丽拿出她结婚时的“喜资簿”和儿子出生后第八天送米的“米资簿”。同宗艳秋家的“米资簿”一样,都用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订好的红纸上,只是洪丽的“米资簿”没注明“看钱”,她说当时忘了添上了,现在每次要给人家“送米”时总要努力回忆人家当时给了多少看钱。

鉴于前面已经提供了米资簿,这里就把2000年宗洪丽结婚的喜资簿提供给大家。

图表 2:部分喜资簿

村落
姓名
随礼(元)
物品
和新人关系

本村
宗传通
5
 
本家

本村
宗传辉
10
 
本家

本村
宗传水
10
被面1
本家

本村
宗传江
10
幛子1
本家

本村
宗立家
20
 
本家

本村
宗继贤
50
幛子1
本家

胡家庄
宗立富
50
 
本家

本村
宗传营
5
 
本家近亲

本村
宗传光
10
 
本家近亲

本村
宗传河
20
幛子1
本家近亲

张店
闾希林
50
 
不详

本村
宗怀志
5
 
邻居

本村
宗继业
5
被面1
邻居

本村
荆象树
10
幛子1
邻居

本村
宗学文
10
 
邻居

本村
宗传相
10
被面1
邻居

胡家庄
宗永恩
10
茶具一套
邻居

本村
宗立通
20
 
邻居

本村
荆树胜
20
幛子1
邻居

本村
宗常明
20
幛子1
邻居

本村
宗立发
30
 
邻居

本村
宗传宝
30
被面1
邻居

本村
宗传伟
50
 
邻居

本村
宗继祥
5
 
朋友

本村
宗树文
10
 
朋友

本村
荆延春
20
被面1
朋友

本村
宗常亮
20
 
朋友

本村
荆延杰
30
 
朋友

本村
荆象锦
50
 
朋友

张店
周爱荣
 
毛毯1
新郎的同事

韩家窝
胡鹏吉
50
 
新娘的大姑

胡家庄
胡士家
100
床罩1
新娘的大舅

胡家庄
胡士国
100
毛巾被2
新娘的二舅

后许庄
宋淑业
50
 
新娘的姑表姨

宗王村
宗立尚
30
幛子1
新娘的舅表姑

胡家庄
石志风
 
水具一套
新娘的同学

胡家庄
胡士富
100
毛毯1
新娘的小舅

胡家庄
王庆华
100
 
新娘的姨

胡家庄
宗立勤
50
幛子1
新娘的姨姥娘

邢家镇
甘明亮
50
 
新娘父亲的姑表弟

傅桥村
甘文武
50
幛子1
新娘父亲的舅家表弟

傅桥村
郭梁忠
100
被面1
新娘父亲的舅家表妹

傅桥村
干文川
20
 
新娘父亲的姨表妹

傅桥村
甘文远
30
 
新娘父亲的姨表妹

胡家庄
宗立海
30
 
新娘父亲姑家的表妹

本村
邢汉军
20
 
新娘舅家表姐

本村
荆建军
30
 
新娘母亲的表妹

胡家庄
田家朋
100
被面1
新娘母亲的表妹

胡家庄
胡荣山
20
 
新娘母亲的表侄

胡家庄
胡荣水
20
 
新娘母亲的表侄

王屋村
张新奎
50
 
新娘母亲的姑表妹

胡家庄
杨络路
20
 
新娘母亲的舅家妹妹

胡家庄
杨京祥
50
幛子1
新娘母亲的舅家妹妹

胡家庄
胡元亮
50
幛子1
新娘母亲的叔

宗王村
徐田生
30
 
新娘母亲的叔表妹

胡家庄
张守光
20
 
新娘母亲的叔伯妹妹

胡家庄
商继富
20
幛子1
新娘母亲的叔伯妹妹

宗王村
宗立学
30
幛子1
新娘母亲的叔伯妹妹

本村
宗传生
50
被面1
新娘母亲的叔伯妹妹

胡家庄
李贤福
50
 
新娘母亲的叔伯妹妹

胡家庄
胡士冒
20
被面1
新娘母亲的叔伯兄弟

胡家庄
胡士文
20
幛子1
新娘母亲的叔伯兄弟

胡家庄
胡元鹏
30
被面1
新娘母亲的叔家表弟

邢家镇
宗学进
100
 
新娘母亲的姨表妹

胡家庄
杨络军
30
被面1
新娘母亲舅家的表弟

本村
宗学泉
20
 
新娘同学的母亲

本村
周良广
20
被面1
新娘爷爷的好友

本村
宗怀晶
20
 
新娘爷爷的好友

本村
宗继台
10
 
一个队的

本村
宗常民
20
幛子1
一个队的

本村
宗继亮
30
 
一个队的


表格中,仅有一个客人是新郎的同事,换言之,喜资簿上没有记录来自李志坚那一方亲属的任何馈赠。但是送米的时候,虽然博兴那边来的人不多,李志坚的母亲、本家爷爷、叔叔、大哥都来了,只是他们是以孩子姥姥的身份来的,因此送了一个大箢子。其他亲戚几乎都是宗洪丽这边的亲戚。

如果是一般情况下的嫁女儿,亲友是来“添饭”(拿的是随礼钱),而儿子娶媳妇,亲友除了送“添饭”,还要来“送幛子(红色或花色被单)”。但是从这份喜资簿中可以看出,其中是有幛子的。这是因为,宗洪丽和李志坚结婚,洪丽当成李家的女儿,而志坚当成宗家的儿子。当初结婚的时候,李志坚一早带着车队从宗家出发,到教堂磕完头,再到博兴家里把等在那里的洪丽迎娶回东营村,并在宗家拜天地、请宴席。因此亲友来宗家庆贺时,大都送了“幛子”。李志坚称呼妻子的父母为“爹、娘”,洪丽妹改称李志坚为哥,仍称洪丽为姐。婚后李志坚就住在宗家,也没有一般婚姻所谓的“回门”。







作者:121.234.212.*   发表时间:2009-07-12 07:11:01

[回复] 回复从民间礼簿看姻亲往来

表格中,仅有一个客人是新郎的同事,换言之,喜资簿上没有记录来自李志坚那一方亲属的任何馈赠。但是送米的时候,虽然博兴那边来的人不多,李志坚的母亲、本家爷爷、叔叔、大哥都来了,只是他们是以孩子姥姥的身份来的,因此送了一个大箢子。其他亲戚几乎都是宗洪丽这边的亲戚。

如果是一般情况下的嫁女儿,亲友是来“添饭”(拿的是随礼钱),而儿子娶媳妇,亲友除了送“添饭”,还要来“送幛子(红色或花色被单)”。但是从这份喜资簿中可以看出,其中是有幛子的。这是因为,宗洪丽和李志坚结婚,洪丽当成李家的女儿,而志坚当成宗家的儿子。当初结婚的时候,李志坚一早带着车队从宗家出发,到教堂磕完头,再到博兴家里把等在那里的洪丽迎娶回东营村,并在宗家拜天地、请宴席。因此亲友来宗家庆贺时,大都送了“幛子”。李志坚称呼妻子的父母为“爹、娘”,洪丽妹改称李志坚为哥,仍称洪丽为姐。婚后李志坚就住在宗家,也没有一般婚姻所谓的“回门”。

“帋”就是纸的意思,荆聿河说那就是火纸,上坟时烧给去世的亲属。记账时规范的写法,所随的礼钱写“祭仪”,这是送给活人的;所送黄表纸写“冥资”,这是送给死者的,“冥资一份”即指黄表纸一刀,忌讳写“纸一刀”,听起来像是挨一刀,不吉利。娘家人送的黄表纸记“冥资整份”,不记具体的份数,可能实际上有许多份。许凤英的丧事,由宗怀悦负责记账,最初写的是纸的异体字“帋”,后面则统一改写为“冥资”。因此账簿中就出现了既有“帋一份”,也有“冥资一份”的情况。

根据笔者在鲁南红山峪村[⑥](田传江,1999)的调查,发现此地的丧礼和鲁南地区的丧礼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不是具体的仪式上的操作,而主要是姻亲参与程度的不同。

据统计,这次丧礼参加者有74%是死者的庄里乡亲,而亲戚也是一些亲属距离比较近的,反而不如一个孩子出生时来的亲友的范围广。而在红山峪,孩子出生时送粥米,来的亲戚都是极为亲密的亲戚,比如小孩的姥姥、姨、姑、妗子等人,大概最多有四桌亲戚。而丧礼上来的亲戚,范围远远超过这些人,甚至包括了死者的儿女亲家的整个家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红山峪的女儿,在父母的丧礼上,所送礼物仅现金一般不会低于800元。而且,除了这份礼,还要拿“小礼”,用来支付丧礼上喇叭队的费用。因此,如果一个男人有四五个姐妹,等父母去世时,发丧不但无需破费,反而会小有剩余。当然,亲戚拿的礼多,丧礼也更隆重,不但亲戚要吃饭,拿了礼的邻居也要吃,这样下来,一个丧礼大约要花费10000元,前后要用上五天的时间。而东营村,许凤英去世时已经八十多岁,其丧礼也算是“喜丧”,但从老人咽气到发丧一共三天,只摆一顿宴席招待亲戚和帮忙者,庄里乡亲不来吃,也没有喇叭队来吹奏。大概花费2000多元,所收现金有1770元,加上实物,最多不会超过3000元。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由儿子们负责,女儿无权过问。荆聿河的姐姐上礼仅有100元,没有其他的花费。以嫁出去的女儿为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差别。实际上账簿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区别。东营村的丧礼账簿,仅有上礼现金数目和纸,而红山峪除此之外,还有花圈、帐子、桌子(祭品)等实物,不同的亲戚根据与主家关系来赠送相应的财物(刁统菊,2005)。即使某一个上礼人与死者不是至亲,现金与实物加起来,参加一场丧礼所需花费也是不菲。

2004年10月11日早晨,我们遇到了57岁的宗可善大爷,他告诉我们:“过去发丧,闺女都拿十块二十块,现在都拿一百了,形势大了。最多不过十来桌的,没有二十桌的,哪有那么多亲戚。”但是我们看到仅仅送米就有12桌,其中还不包括帮忙的邻居。一个丧礼的筵席规模甚至赶不上送米,这和红山峪的确可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表格中清晰地反映出女儿的婆家和儿媳的婆家上礼是不同的,前者100元,后者50元。红山峪村的丧礼也是如此,只是两类亲戚的上礼差距更大而已。不同亲戚在上礼上的差异,我们认为这是由当地对不同姻亲关系的观念决定的,姻亲关系的双方彼此总有习俗规定的义务和权利关系,由此也决定了他们的交往规则。



这次调查由于时间紧张,调查很不深入,许多问题来不及追问,只能进行一些表层的了解。同时,对于礼簿中的亲戚所居住的村落,受到方言的限制也未能准确记录,因此在与地图核对的时候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一是地图上显示的是行政村,而村民往往根据习惯说的是自然村;再者村民即使说的是行政村,也有大家约定俗成的习惯,未必能与地图上的记录完全吻合,例如人们习惯于说“前诸村”,而地图上则是“前诸葛村”。总之,这些了解未免粗浅,但是能够发现这几份民间礼簿,觉得总是一大收获,因此不揣浅陋,将之贡献给学人。至于对这些礼簿进行深入了解以及通婚圈的问题还需要继续进行下一步的田野作业。

参考文献:

【英】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刘晓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

杨彦杰.闽西客家宗族社会研究[M].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1996年。

王铭铭.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庄英章.台湾汉人宗族发展的若干问题:寺庙宗祠与竹山的垦殖型态[J].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73(36):113~140。

陈其南.台湾的传统中国社会[M].台北:允晨文化实业公司,1987年。

林美容.妈祖信仰与汉人社会[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田传江.红山峪村民俗志[M].沈阳: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1999年。

刁统菊.姻亲关系的秩序与意义[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6期)

(刁统菊,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讲师,民俗学博士;冯欣,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2004级硕士研究生。)



--------------------------------------------------------------------------------

*本文所有的调查材料都来自东营村,感谢东营村的父老乡亲们,尤其是在本文中出现的村民,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本文照片均为作者所拍摄。

[①]杜赞奇(1996)在《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中论述了“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一核心概念,对宗教和宗族组织的讨论惹人注意。他通过对满铁在直隶、山东的调查资料的分析,指出宗族在华北乡村中依然举足轻重。宗族与宗教组织、水利管理组织等一起成为地方社会政治中最为活跃和最为直接的力量。宗族组织显然以不同的面目生存在中国农村的区域权利网络中。通过对福建的民间社会组织的长期调查,劳格文得出了庙会是民间组织的一种典型形式的结论。这也是对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不同于弗里德曼“宗族范式”的一种论述(杨彦杰,1996)。王铭铭在闽南溪村陈氏家族的调查中发现,弗里德曼、裴达礼和拉姆利的观察,只符合特定状态下的家族之间关系,而忽略了婚姻作为创造和巩固家族村落之间互相联系的机制这一方面(王铭铭1997:45)。

[②]陈其南(1987)认为,台湾早期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受到汉人的祖籍分类意识以及民间信仰的寺庙祭祀圈、血缘宗族的发展型态的影响颇深。

[③]我们还注意到,送米人有的把箢子绑在自行车上,有的挎着来,还有的同时带了两三个来,除了自己的,其他是替人捎来的。宗艳秋告诉我们,她从出院一直有亲友和同学打电话问候她,今天接到的电话更多,都说有事不能过来,等以后抽空再来看她,在电话上问候她和孩子。对此她很理解,因为村里年轻人大都白天出去工作没有空,好不容易赶上一个周末,总是有许多事情要办。

[④]第亲戚关系一律是按照和当事人比较直接的关系来写,因为在访谈时,不管是小孩的父母还是其爷爷奶奶,说的都是和自己直接有联系的人。

[⑤] 其时,山东大学叶涛教授正和韩国汉城国立大学金光亿教授正在那里进行田野作业。

[⑥] 红山峪是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的一个自然村,详细情况参见《红山峪村民俗志》(田传江著,1999年,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

作者:121.234.212.*   发表时间:2009-07-12 07:13:06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