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79566次
9人
12个
204个
933人
101部
蒲圻饶氏第一家在科举考试中,八代人先后有15人取得功名,蒲圻饶氏独此一家,在其他家族中也是不多见的。这支科举劲旅的领军人物是饶铨。列名如下:铨,字秉衡,号梅山。以成之子。岁进士(岁贡)。任云南盐课提举司黑井大使。 殁于官,归葬车埠鸡鸣港狮子山腰。生卒无考,传正德八年买坟地,谅葬期不远。士亨,字行之,饶铨长子,辛卯科举人(46岁中举),任淅江长兴县知县,调广东海丰县令。 相,字子伊,号次梅,邑庠生(秀才),饶士亨之子,诰赠奉直大夫,蒲圻饶氏派语前20派作者。饶梓,行一。饶铨之孙。邑庠生。饶敬承,字象贤,号怀庭,饶相之子。梅霞桥始祖,丙午科举人(21岁中举)。任直隶蒙城县、淅江秀水县、四川南部县知县,升广西宾州知州,转升平乐府同知。史籍载其亲冒矢石,率兵奋战,平定八寨猺贼之壮举。 蒙城纪检监察网等多家网站载文《“淡泊养志”的知县——饶敬承》,盛赞敬承公一心为民,清廉为官的事迹。《广西通志--水利志--大事纪略--秦至清朝》记载了敬承公疏浚河道,建设水利的功绩。饶思承,字步云。中万历十三年乙酉科举人。饶若节,行一,字省怀。饶敬承长子。邑庠生。饶若愚,行三,饶敬承三子。邑庠生。饶若虚,行四,字首临,饶敬承四子。岁贡士。饶若蒙,字完白,号檀城,饶敬承八子。洪山余家桥始祖,丙午科举人(37岁中举)。任淮安府清河县、福建仙游县、淅江余姚县、肖山县、新昌县、应天府六合县县令,升户部陕西清史司,转本部员外郎,钦差提督七省漕运,封朝议大夫。蒲圻饶氏宗谱二修撰稿人,派语中60派作者。饶宏人,字能伯。饶敬承之孙。顺治三年丙戌贡士。饶宏竖,字仲麒。饶若蒙之子。庚午科副榜(副贡,立柱中是邑庠生,即秀才)。饶可美,行一,字朝倚。饶若蒙之孙。邑庠生。饶可赓,行三,字廷飏。饶若蒙之孙。邑庠生。晚年好游山水,历览名胜,入蜀访峨眉古迹,竟不知所终。饶哲庆,行一,字定五。饶若蒙曾孙。邑庠生。请看下面的世系图。
作者:饶有武 回复:2 发表时间:2020-05-25 12:36:05
连续八代人中,有四个举人,四个贡生,七个秀才。四代为官,三个知县,其中一个升知州,一个钦差提督七省漕运。共有15人取得功名。在蒲圻饶氏中是第一家!秀才也叫生员,是最低的学位。你还别瞧不起秀才,好多读书人一生也考不上一个秀才,到死还是一个老童生。秀才虽说比不上举人、进士,但要考上并不容易,考上后会远近闻名。我们附近一个村庄李家庄上有一个老头,听说他爷爷是秀才,就因为这,文革初期把这老头拉出来游行批斗。大热的天穿着古人的靴子、长袍,戴着帽子,汗水直流,站在板凳上示众。这些衣帽是他爷爷当年考上秀才后曾穿过的行头。他家引以为骄傲的传家的文物,竟成了他受罪的刑具。昔日的辉煌,成了今天的罪过。由此可见秀才在当地的影响力。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年代,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大家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但不是说读就能读的。一是家长要有智力投资的意识,二是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三是孩子得是读书的材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要想入学中举,步入仕途,是不可能的。家长有智力投资意识,而没有财力,想也白想,有财力而没有智力投资意识,钱只是存在钱罐子里,不能转化为更高级的形式储备。孩子有天分是最重要的,天才出于勤奋,只不过是鼓励笨鸟先飞,不甘堕落,积极向上,或是已取得成就者的谦词。要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仅有勤奋是不够的,天分加勤奋才能出人头地。有一个故事说师徒一起参加入学考试(考秀才),学生考中了而老师不中,问老师为何“徒中师不入”?老师答道“人乖命不乖”。所谓的“命不乖”只不过是简单的推脱之辞,遮掩之说,真正的原因是文而不化,天分欠缺。有些家庭有财力,也很想送孩子上学,但孩子读不进,读几年后不了了之,花钱买了一个“桐油罐”。但再有天分,没有前两个外部条件的支持,天分就会糟蹋了。还有一点,就是“运气”,包括临场发挥和阅卷人的喜好。科举考试不比现代的标准化考试,虽说阅卷有严密的程式和评判标准,但阅卷人主观判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你的文章对了阅卷人的味口,就会给高分。如,蒲松龄考秀才时得了第一名,以后却屡试不中,一直到71岁才得了个岁贡,升了一级。再如,纪晓岚,乡试考了第一名,第一次和第二次参加会试,不说状元榜眼,连进士都没有得到,第三次才得到一个进士。按道理说,在低一级考试中得了第一名,应该是比较优秀的,到高一级考试中,虽说竞争更为激烈,但也不至于屡试不中。我想这可能与运气有关。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家境渐好,或购置产业,或送子读书。他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科举创造未来。因而千百万科举大军锲而不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现在高三的学生考不上大学,可以反复地复读,我知道的羊楼洞的一个学生,读了八个高三,终于考上大学,别人说她“八年抗战”。我族伯玉公贡于宣德元年,时年36岁,年纪不小了。士亨公生于明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年,于嘉靖辛卯1531年中举,年46岁,在举人中算是偏大的。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毅力。一考再考,虽败犹勇,决不气馁。“坚持”也是取得功名的一个因素。秉衡公能上学读书,家中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岁贡入仕后,给家庭带来了更丰厚的经济收入,给培养后代更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几代为官后,供后辈上学更是不在话下。上辈尝到了当官的甜头,智力投资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上辈及平辈取得功名,扬名立万,给家庭成员良好的影响。他们使家族显赫,声名大振,给家族成员大大的激励。他们步入仕途,白花花的银子往家里拿,让大家羡慕不已。因此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学习风气蔚然而成,使家族走向高峰,兴旺了两百多年。兴久必衰。上辈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没有得到再现,优秀的基因不断衰减。另官家子弟享有衣食无忧的生活,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不思进取也是很自然的。家谱记录简单,看不出兴衰的缘由,仅从第十五世可赓格中看出一点蛛丝马迹,“晚年好游山水,历览名胜,入蜀访峨眉古迹,竟不知所终。”出外游玩,死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这样的人会关心后代的成长,关心后代的学业吗?这样一来,上述三个条件只剩下“经济能力”了。最后连这一个条件也没有了。后代要想发达,得从零开始。2014年饶有武撰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5 12:38:09
家族的兴起不容易,要衰败并不难。这个家族的兴衰史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作者:饶橙 发表时间:2020-05-30 08:27:11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