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79563次
9人
12个
204个
933人
101部
立论写作刍议赤壁上官人庄饶有武撰一、什么是立论在家谱研究中,写立论文章是不可少的。什么是立论呢?立论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证明你自己新提出的论点是正确的,或证明前人已提出的论点是正确的。家谱考证中,后者用得比较多。与立论类似的有驳论,驳论是论证别人的论点是错误的,批驳别人的论点有时是为了确立自己的、与之相反的或不同的论点。驳论不是不服,不是抬杠,必须用确凿有力的论据驳倒对方的论点。家谱考证中,往往立论和驳论同时使用。有时有破有立,即批驳他人的观点,进而确立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破而不立,只是批驳他人观点,而不提出新的观点。如《中华饶氏》总第五十期佐奇先生所撰《饶竦、饶鲁是两位先祖》一文中有立有驳,且是先立后驳。先引用大量的证据证明饶竦、饶鲁是两位不同的先祖,再批驳饶竦、饶鲁是同一人的错误论点。先立后驳,先使自己的论点站住了脚根,再批驳他人的论点则有顺理成章之效。若先驳后立,则有水到渠成之功。选用哪种方法要看具体情况。如我写的《蒲圻饶氏来自何方》一文,是先驳后立。先将我谱上有关祖籍地的种种说法逐一排除,再列举种种论据证明我的论点“派出修水”是正确的。二、立论三要素一篇立论文章是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构成的。■1、论点:是通过论证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论点也叫论题,或叫要证明其正确性的观点。对事物作出判断的语句叫命题,论点就是一个命题。正确的判断叫真命题,错误的判断叫假命题。如“和尚是光头”是真命题,而“光头是和尚”则是假命题。既然命题有真有假,所以就需要证明。如“饶本尧后”就是一个命题,通俗说法叫做一个判断。如果你要写一篇文章,说明现在的饶姓是尧帝的后代,那么“饶本尧后”就是一个论点,或者叫论题。这个判断是前人提出来的,我们再进行论证,是为了探索其真实性,通过论证,使大家确信我们的确是尧帝的后代;或写成驳论,否定这个命题,论证我们不是尧帝的后代。再如,“千二公生于1222年”、“元亮公为两浙安抚史”,这些都是论点,分别是对先祖的出生时间或所任官职的判断,是前人提出的,是真是假,需要后人进行论证。论点也叫论题,是一个命题,是一个判断句。论点要鲜明,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论点可作为文章标题,也可以在文章开头提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使读者一目了然,知道你要说什么,迅速进入你的论证思路;也可在文章结尾提出,或在文章中间提出。如《饶竦、饶鲁是两位先祖》,是一个典型的判断句,是论点作为文章标题的例子。又如,《中华饶氏》总第49集载宝忠先生的《早期大埔县人文历史与茶阳饶氏渊源初探》,这也是一篇立论,“探”是探索的意思,探索后总要得出一点名堂来,不能白探,探索出来的结论就是论点。这篇文章先列举“明清时期饶氏祠堂对乡民进行教化的作用”,以及“饶氏在科举中取得功名对乡民的激励作用”这两个事实论据,随后得出“早期饶氏士大夫对大埔人文历史进程有积极的影响”这一论点。论点在文后出现,与标题是相适应的。既然是“探”,则应陈述事实后再得出论点。要是文章一开始就拿出论点就不是探了。文章最后的一个设问句“是不是茶阳饶氏人文历史还在起教化作用呢?”其实这也是一个论点,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提出这个问句前,已经用“父子进士牌坊仍然矗立”和“海内外游人慕名瞻仰”来对这个论点进行了论证。答在前,问在后,很有艺术性。
作者:饶有武 回复:16 发表时间:2020-05-26 12:11:13
■2、论据:用来确定论点真实性的判断,是使论点成立并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据。说通俗一点,论据就是证据,是支持论点成立的证据。“铁证如山” 就是说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论据是进行论证必需的材料。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征,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直接现实,“事实胜于雄辩”,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件,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道理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作为论据的判断中,绝对不许出现“可能”、“大约”、“也许”、“好像”、“估计”这些模棱两可的不确定词语,这样的判断作为论据,是用豆腐建房,不攻自破。如“三沙可能是鲤鱼洲饶氏”是不能作为论据的。有些论证是分层次的,在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过程中,如果引用的论据(第一层论据)是还没被证实真实性的判断,就要引用其他判断(第二层论据)对这些论据进行论证。如此类推,还可以有第三层论据、第四层论据等。说简单一点,要证明你的论点成立,要用到论据A,而A未被证实过,得先用B来证实A的真实性,但B也没被证实过,得用C来证实B的真实性,等等。……C→B→A→论点成立。多层论据是相连的,如锁链一样,环环相扣,中间断了一节,则证据链就断了,论证就失效了。如陈景润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1+2时,先创造并证明了一条从未有过的定理,被称为“陈氏大定理”,再用这条定理作为论据来证明1+2。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若要论证“某先祖生于某年”、“饶本尧后,益食为饶”、“元亮公为两淅安抚史”这样的有关姓源、得姓、始祖年代、始祖官职等命题,论据必须来自家谱以外,家谱上的判断是不能作为论据的,自己证明自己是没有用的。如两人打架,各说各有理,警察处理时要找来不相干的第三者作为证人,综合三人的证词才能作出判断。要是家谱上说什么就是什么,那就不需要考证了。家谱上只有通过验证了的判断,或陈述的客观事实,才能作为论据。家谱可能造假,但家谱以外的古籍不是饶姓人写的,外姓人没有义务,没有动机,也没有必要在几百年前就有预见来为你造假。我当年在考证我们的始迁祖千二公的年代时,除了家谱上说的生于1222年外,找不到其他任何论据,正面的反面的都找不到。因为千二公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不可能载入史册,哪儿找得到他的资料呢?后来找到了第七世伯玉公的有关资料,一个是《苏州卫选簿》上有关伯玉公的岳父的年代,用他岳父的年代来推算伯玉公夫人的年代,再用他夫人的年代来推算伯玉公的年代,这是第一个证据;又在《蒲圻县志》上找到伯玉为“宣德元年岁进士”,据此确立伯玉公的年代,这是第二个证据。两个证据都指向同一个年代,才确立伯玉公的年代。幸好伯玉公和他的岳父都是官宦,史籍上有记载,不然就是一个无头案,无法考证。确立了伯玉公的年代后,再逐步向上推算,证实其父亲、祖父,一直到千二公,这六代人的出生时间,都符合人类繁衍规律,从而确立千二公的年代。此论证第一个论据,就用到了多层论据。使用多层论据论证是复杂的论证。在一个论证中,只能有一个论题,论据一般有多个。论据越多越好,只有一个论据叫做孤证。有孤证总比没证据好。家谱考证中有时连孤证也找不到,所以说家谱考证是非常艰难的,有的判断甚至是无法考证的。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6 12:12:35
论据必须真实可靠,并且与论点要有必然的逻辑关系。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或者说,是用论据进行逻辑推理,得出论点的过程。论证的过程就是推理的过程,是对论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建立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确定论点的正确性。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一个论证可以是多层次的,各层次间是平行的关系,同时指向同一个目标—--论点。论证方式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例如,我们若要论证“天才出自勤奋”,则可列举古今中外成名者个例,来进行论证。再如,《中华饶氏》总第47集《卷首》中,以秦穆公“赐酒赦免偷马人”的故事,来论证“以德报怨终受益”的论点。(文中一词用反了)这也是举例论证。饶小琴先生在《中华饶氏》总第51集《古代姓氏与宗族文化》一文中,大量使用了举例论证。充分挖掘宗谱中的事例,归纳出自己独到的见解。②道理论证——也叫引用论证。引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来证明论点。是引经据典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可以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也可以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还可以用民间谚语俗语作为论据, 民谚俗语充满了真知灼见,揭示客观事理,世代相传,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认可。例如:梁光荣在《试论孟涓公的〈隋唐五代梁氏族谱序〉》一文中说“据考证,东原梁氏和晋江梁氏之先祖分别是44世毗公的幼子玄粟(生于584年)和长子玄侃(生于556年)。俗话说‘长房出免辈’、‘长房的孙子末房的爷’, 所以,仅从不同支脉的两人辈分,是不能准确判断两人年龄差异的”。 “长房出勉辈”、“长房的孙子末房的爷” ,意思是同时代长房的辈分较低,幺房的辈分较高。这里用这两句俗语,来作为“辈分不能确定年龄” 的论据,说明了辈分高的不见得年纪大,辈分低的不见得年纪小。③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例如,《宽容是美德》一文,由“ 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引出话题,再以李世民不计旧恶、量才重用,秦始皇不计前嫌、广纳贤才的宽容美德从正面论证。然后从反面论证,“慈禧太后与一大臣下棋,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慈禧勃然大怒:‘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宽容是美德这一论点。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6 12:13:19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例如,魏徴的《谏太宗十思疏》中云:“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以树长、流远,来比喻国安,用固根,浚源,来比喻积德,本体与喻体之间便通过相似点得以关联,形象地论证了论点。⑤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⑥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演绎与归纳是相反的,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⑦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方法。⑧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说明你的论点是正确的。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论证,要看我们收集到的论据来确定。论证必须严密,力争做到滴水不漏。有时要用到多层论证。多层论证是从不同的方面对论点进行论证。多层论证与多层论据不同。多层论据必须紧密相连,不可脱节,少一节都不行;而多层论证则是相对独立的,甚至可以是毫不相干的,多一层或少一层没有关系。虽说多层论证层次越多越能说明问题,但也不能没完没了,应选取最有说服力的、与论点逻辑联系最紧密的论证。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6 12:14:06
三、立论需要注意的问题题目不要过大《中华饶氏》曾刊载一篇文章《论族谱与族谱编修的基本格式》,看标题中的“论”字,应该是一篇立论,看标题中的“族谱与族谱编修的基本格式”,应该是一篇说明文,这个标题不伦不类。细看文章内容,第一段是“什么叫家谱”,第二段是“家谱的内容及作用”,第三段是“家谱的历史”,第四段是“家谱的构成”,第五段是“应注意的问题”。没有论点,没有论据,当然就没有论证过程,立论三要素一个也没有,跟立论完全不搭界,只不过是一篇普及家谱常识的小文章,字数不过三千来字,让人觉得头重脚轻,文不对题。要是把题目改为《家谱及其内容》,既确切,又简洁。再如《×氏祖源考》,也是一个大题目。要“论”要“考”,没有几千万把字,是展不开的。大题之下,其实难副!标新立异要谨慎人类总是在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中前进。家谱研究也是一样,我们应该广泛阅读,勤于思考,力争在家谱研究中有新的发现,有所突破。但要提出新观点,颠覆古谱中的判断,则一定要慎重,没有充分的论据,不可随意立论。例如,有一篇文章,想否定古谱中关于元亮饶氏源流“饶本尧后”的判断,提出新的源流,列举了数个论据来论证他的新论点。除第一个论据与论点有关联外,其他几个论据与论点并无必然的逻辑联系,特别是最后一个论据还用了不确定词语。这样的论证是不会被人接受的,当然不会被认可。再说,此类立论,是推翻前人的观点,建立自己的观点,应该有破有立,即先要用驳论的方法否定旧论点“饶本尧后”,再论证新的论点。不破则不立,此文没有驳论,立论也没立起来。大胆探索,精神可嘉,仓促立论,实不可取。有些判断在人们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如“饶本尧后,益食为饶”、“发祥平阳,绪衍西江”等。没有充分有力的论据,是难以推翻的。在没有找到可靠的论据之前,不可急于求成。如果你觉得某个话题有探讨价值,可以写一些猜想或推测方面的文章,阐述你个人的观点,引起大家的注意,吸引大家一起来探讨。想当然的论据、论证只会贻笑大方!我们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6 12:14:45
要注意立论的三要素立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三者缺一不可。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可靠,论证严密。要是从网上搜集一些资料,或是从饶家自家的家谱中摘录一些资料,并未经过验证,七拼八凑,写成一篇文章,有论点,有论据,对论据却无分析,未能建立起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不是什么立论;或材料堆砌,却无明确的观点,也无分析论证,这也不是什么立论,只是一个柴火堆而已。甚至有人将自己的猜测、臆想作为论据,这样的论证只会让人觉得可笑。或所列出的论据与论点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东扯西拉,得不出正确的推理,这样的论证是无效的。例如,“光辅公定元亮公为一世祖”,有人将这个判断经常挂在嘴边。元亮公为一世祖真的是光辅公所定吗?有谁考证过这个判断吗?查看光辅公所撰《宗支图序》,根本就找不到“元亮”二字,好不容易在落款“皇宋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吉日”中找到一个“元”字,打着灯笼也找不到一个“亮”字。连名字都没提,何来定他为一世祖?定元亮为一世祖,肯定不是光辅所定,而是后人所定。后人自己想把元亮定为一世祖,这是他自己的需要,于是栽赃于光辅,借光辅之口,来提高这个论断的权威性,从而提高元亮为一世祖的合法性。“光辅公定元亮公为一世祖”是一个虚假论据,用虚假论据来论证,是达不到论证目的的。请查看我写的《读谱札记1》和《读谱札记3》相关内容。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6 12:15:40
要认识到考证的艰难性家谱考证主要是考证祖源、得姓、远祖世系、始祖、祖籍地等。⑴、我们常说“木本水源”,指的是树木的根部及水流的源头,家谱文化中以此来比喻祖宗渊源。如饶姓“源于尹祁氏”、“源于姜姓”、“源于妫姓”、“源于嬛姓”、“源于嬴姓”等等,说的就是饶姓的祖源。“益食为饶”、“因山而饶”,是说明姓氏的来历,还有“以邑为姓”的说法,如饶阳、饶州等带有饶字的地名,因居于斯地而姓饶。这些是姓氏的来历,叫得姓。祖源及得姓一般要追溯到几千年之外,且说法不一,要想厘清是非常艰难的。⑵、什么是“远祖世系”呢?没人给远祖世系下过定义,是因为这个定义很难下。我想,既然是“远祖”,顾名思义,应是时间、世次离得较远的祖先。但却不能从时间或世次上加以界定,这是因为各地情况不一样,所以只能对这个概念进行灵活性的描述。以当地始迁祖为界,始迁祖以前的为远祖世系。迁到当地后,当族群达到一定规模,世次达到一定的代数,且有一定的年数,这时生存环境也得到稳固,大家才想起来要修谱。这时始迁祖距当时修谱的时间不算太长,基本上是可靠的;迁到当地的世次不是太多,也是比较可靠的。但始祖以前的世系及祖籍地,经几代人的口耳相传后,就不清晰了,不可靠了。所以,以始迁祖为界是有道理的。首修后插入的以前的世系为远祖世系。现在的谱看来非常完善,该有的内容都有。其实,多数家族的首修谱是很简单的,只有迁到当地的世系,甚至连序言都没有,还是手写本。多为关心家族传承者编写,有的是个人行为。在首修时,根据墓碑和经单薄上的记载,或根据家庭的记录,可将世系提前一、两百年。家谱由简单的手写本,到体例健全的谱牒,是各届修谱的先贤不断完善的结果。插入以前没有的先祖的世系,是完善的内容之一。例如,我们赤壁饶氏一修、二修、三修谱上都只有赤壁的世系,是手抄本,四修时才在江西谱上抄录始迁祖以前的世系。插入的远祖世系一般是照别处的谱抄的。别处谱上的远祖世系是胡编的,只能叫做“传说世系”或者“传疑世系”。要把前人都搞不清的远祖世系搞清楚,是很难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宋朝以前的世系为远祖世系。中国修谱,唐朝和唐以前都是官修,为官府所垄断,一直到宋朝时民间才出现私修,这是我们看不到唐朝谱序的原因。唐朝官家编纂的《氏族志》和《姓氏录》,只记载了李氏及其外戚和少数显赫的家族,不足三百姓,大多数姓氏榜上无名。并且是官府文书,民间哪儿看得到呢?况且,武则天在编《姓氏录》时,把以前编的《氏族志》全部收缴焚烧了。再说,我们饶姓在唐朝以至当今,根本不是什么显赫家族,进入《氏族志》和《姓氏录》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即使有少数家族在宋朝开始修谱,也是从头开始,无资料可借鉴。要写宋朝以前的世系是不容易的,不得已只好胡编。将宋朝以前的世系划为远祖世系是根据中国修谱历史而定的。总之,远祖世系是时间隔得久,世次比较远,无资料借鉴而编出来的或抄来的、不可靠的世系。要证实这样的世系是真的,比登天还难!要想重新编出正确的远祖世系,就是水中捞月,痴人说梦。比如,“宋朝祖宗唐朝孙”的世系,能厘清吗?饶廷直、饶鲁错了,换成“饶无影”、“饶无踪”行吗?饶廷直、饶鲁是胡编的,饶无影、饶无踪就不是胡编吗?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6 12:16:33
⑶、十个始祖九个官,是真的吗?要想证实吧,找不到证据;要想否定吧,倒是很容易,史籍、方志上一查就知道真假了,但却不甘心,也舍不得,毕竟始祖是官宦,管他真假,大家脸上都有光彩。再说否定先祖的官职,有谁敢呢?不是大学者、权威,谁有这么大的胆子?能提出质疑的就算不错了。崇阳饶浩良和汀州饶新南都对他们当地的始祖所任官职进行过考查,说明他们有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他们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英雄。对于先祖头上戴的莫须有的乌纱帽,就如“皇帝的新装”,谁也不愿意说皇帝是光身子。乌纱帽的真伪,有人不愿说,有人不敢说,更多的是不知道。比如“元亮公为两浙安抚史”,有谁能证实,有谁敢否定?证实不能,否定不敢,进退维谷,是十分艰难的。对于古谱的考证,可能会欲干不能,欲罢不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考证的艰难性。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6 12:17:18
5、要学习立论的基本方法家谱研究者有的没有受过写作的专业训练,或在学校学过这方面的知识,早就还给老师了。虽说有一定的文化,却没有写作的基础知识和逻辑知识,学习一些立论的写作方法和基本的逻辑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例如,《中华饶氏》刊载的一篇立论,论证时用了三段论推理,因为省略了的大前提是错误的,推出的结论当然对不了。这是因为缺乏逻辑知识。翻看家谱论证文章,发现用虚假论据,或用未经证实的判断来作为论据的,比比皆是,俯首可拾。我也一样,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就用上了。我看过一篇硕士论文,就是以家谱论家谱,用了不少的虚假论据或未经考证的判断。有导师指导、把关的硕士论文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般人出现这样的问题就不足为奇了。这是值得我们以后共同注意的问题。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6 12:17:52
四、立论习作举例家谱需要考证(注:这是用论点作标题)网络上流传一句名言:“摄影师可以说他的镜头是真实的,但没人敢说他的家谱是真实的”。饶旭华先生在《中华饶氏》总第54集《借鉴 扬弃 整合 丰富》一文中说:“族谱中的谬误也是普遍性的,并非个例”;饶新南先生在《中华饶氏》总第41集《饶氏汀州公考略》一文中说:“对于任何古谱,我们都得十分慎重,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复考证,不能不假思索地照抄照搬,以讹传讹,更不能盲目地迷信”。这些论断都是正确的,是阅读过大量谱牒文献和对古谱有过深入研究,才得出的正确判断。各姓家谱中的远祖世系基本上是胡编,得姓基本上是胡扯,始祖基本上是胡吹。家谱中的错误并非一家一姓,各姓都是一样。通过家谱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观点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因为家谱普遍存在错误,所以需要考证。(注:以上是第一层论证,引用论证,引用他人言论作为论据,说明家谱有错,需要考证)有的人能看出自己的家谱有错,有的人看不出自己家谱的错误。更有些人以正宗自居,认为只有自家的谱才是正确的,与之不同的谱全是错误的。要是某历史名人在他家的谱中有,在别人的谱中也有,他说是别人抄袭他家的。甚至有人要求编修通谱时废除其他不同的世系,按他家的世系编排。有些人要是看到与他的家谱不同的说法,就暴跳如雷,横加指责。你要是说他家的谱是假的,他会跟你翻脸。你要是怀疑某一李姓人不是李世民的后代,或某一刘姓人不是刘邦的后代,他会跟你拼命。(注:上段文字指出有人对家谱错误认识不足,是一段过渡语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面的第二层论证)其实远祖世系几乎没有真的。不光饶姓是这样,其他各姓也都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注:“远祖世系是假的”是第二层论证中的第一层论据,因为远祖世系是假的,所以家谱需要考证。下面使用第二层论据先来论证第一层论据“远祖世系是假的”,第二层论据有五个论据,第一至第四个论据是事实论据,第五个论据是道理论据)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6 12:18:46
①在《中华饶氏网》上看到一篇清朝嘉庆十六年写的序文,云“唐之季世,士大夫不知讲而谱牒大废,继以五代之扰攘,安在而不残篇断简也。宋代诸先儒始讲明之谱系,复兴于世”,这段话的意思是:过去做官要看出身,因此家谱很重要。到唐朝末期大兴科举后,不讲出身,不靠门第,只要考得上就可以做官,所以家谱不被人们重视,因而逐渐衰落。又经过唐朝以后“五代”战乱纷杂的年代,家谱哪里还有完整留下来的呢?到了宋代,先世儒者才讲明世系,使家谱再次兴起。简单地讲,这段话的意思是:没有老谱,到宋朝才重新编写世系,流传于世。这段叙述与中国修谱的历史是基本相符合的。是不是宋朝编写出世系姑且不管(恐怕不是),宋朝人写唐朝的世系,事隔几百年,讲得清说得明吗?这样的世系靠谱吗?②又有一篇清嘉庆庚午年写的《宗支图序》云:“先世谱系经兵戈扰攘 水火之不测,编残简脱 失于查考,故各自为族而相沿久矣。……邀同族祖风鸣偕往外地抄录世次”。意思是:老谱没有了,世次是从外地抄录而来的。修谱时因缺少先世资料,无法做到水有源树有根,不得不到外地抄录世次,饥不择食抄录来的世次能保证其真实性吗?更有甚者,有的家族的世系是谱匠提供的,谱匠把为别的支系用过的版本移花接木,安插在不知远祖世系的家族上,既解决了世系的问题,又免了排版之累,一举两得。这样的世系无真实性可谈。“……失于查考,故各自为族而相沿久矣”,意思是:原来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是各修各的谱,没有统一的世系,后来才统一的。什么时候统一的呢?民间修谱始于宋,盛于清,廿一世纪初掀起前所未有的高潮。现在很难看到宋朝的谱序,就是有宋朝的序也未必是真的,明朝的也不多见,见得多的是清朝和民国,唐朝的一篇也没见过。我阅读过的大量谱牒文献,包括外姓的,从这些谱牒文献来看,统一的时间应该是在清朝“康乾盛世”。此序落款“皇清嘉庆庚午”就是一个最好的注解。古人云“盛世修谱”,康乾时期百余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猛增,给修谱提供了社会基础和物质基础。仓廪实 而知礼节,物质文明促进了精神文明,尊祖敬宗、编修家谱之风应运而生。而众多家族没有家谱,或旧谱已毁,事隔几百年或几千年的世系,神仙也无法弄清楚,无从编写。但修谱讲究穷其源、溯其根,否则就不会被认可。不得已只得乱接世系,假的总比没有强,反正也没人知道。清朝人写唐朝人、宋朝人,甚至远古的世系,你难道认为是真的吗?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6 12:19:17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