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79563次
9人
12个
204个
933人
101部
介山饶氏家谱序言节录湖北赤壁饶有武辑录批注2015-11-3现在谱上的远祖世系图表,是通过历届修谱者不断修改,逐步形成的,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历次所修的谱,现在是看不到的,哪次修谱作了一些什么修改,我们无从得知,只能从历届所撰序言中看到一些端猊。下面节录的是江西丰城介山饶氏家谱中有关远祖的叙述,主要是想看看,介山一支是何时归附元亮支的。供家谱研究者参考。■①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金养素致序《介山饶氏族谱续编序》节录相传至东汉,讳斌字宣烈者,本昭武人也,任渔阳郡太守,封东平侯。晚年徙居建昌南城。历显祖彦明公复徙抚之临川招贤乡述陂里。彦明九世孙德秀字世显,任吾丰修职郎,卜居址名其地曰介山,知可为不拔之业,百世之根本系于此也。此序中说到的人物有:斌→彦明→世显。----这里没说元亮。■②明嘉靖戊午(1558年)西野李玑撰《介山饶氏重修族谱序》节录饶姓本属楚大夫伯芬后,递传秦汉代有显臣,至东汉为渔阳太守讳斌者,封东平侯,食邑饶阳,因号楚为饶,肇居白干,盛于盱抚。历传至修职郎世显公,任吾丰二尹,卜居址于介山,介山之饶自兹始也。此序中说到的人物有:伯芬→斌→世显。比前序少了彦明,增加了伯芬。----此序中也没说元亮。■③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饶玺汝行甫撰《介山饶氏族谱序》节录肇于宣烈,继于彦明,徙于世显,是为介山一世祖。此序中说到的人物有:斌→彦明→世显。此序又去掉了伯芬,回到了前面。----此序中还是没有说元亮。■④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饶逢泰撰《介山饶
作者:饶有武 回复:3 发表时间:2020-05-29 20:40:59
■④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饶逢泰撰《介山饶氏重修族谱由》节录饶氏系出楚大夫伯芬,芬公之后有暄公者,为秦洛阳统制,在西汉有熹公、威公,一为黄门侍郎,一为鲁阴太守。绵延世次,历千百代,逖罔所稽者,概弗敢厚诬。迨迄东汉,而宣烈公作则予饶之初祖也。祖讳斌字宣烈,初守渔阳郡,后晋封东平侯,本昭武人也。晚谢政迁盱之南城县,饶姓盖始。大越唐天宝,传二十六世而生亮,亮生彦明。明自南城游学抚之临川述陂里,因家焉。此序中说到的人物有:伯芬→暄→熹→威→斌→亮→彦明。----人物多了起来,比较前面多了暄、熹、威,亮在此序中出现了。这里说的“亮”是不是现在流行的“元亮”呢?《披阅新谱辨》中说:“今新谱冠元于亮,此一疑也。亮字文熙,娶潘氏;元亮讳素,娶吴氏,二疑也。名字既殊,娶配亦异,而葬地两谱俱葬载南丰白舍郭家坑,何也?”意思是:现在的新谱将亮字前加上元字,将原来的亮变为了元亮,这是一个疑点。亮字文熙,夫人姓潘;而元亮名字叫素,夫人姓吴,这是第二个疑点。亮与元亮名字不同,夫人也不同,但是葬地却相同,都是南丰白舍郭家坑,这是什么原因呢?由此看来,亮并不完全是元亮。在以前的序言中没有亮,此序中出现了亮,可能是修谱的先贤们看到别处的谱中有元亮,又在“全国一祖”、“全国元亮”的错误观点指导下,有意将元亮加入本支世系。但徒然插进一个先祖,似乎突然,就用一个亮字代之,名字不同,妻子不同,总要有些相同的吧,就来一个葬地相同。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既不与全国脱节,又不至凭空捏造。若亮真的是元亮,则元亮是明朝万历年间被后人任命,走上领导岗位的。序中所述人物,大多有官职,元亮没有官职,有可能当时还没有任命官职,是再后来任命现有官职的。注意:此序写于明朝万历年间。此序与上序应该是同一修所撰。■⑤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健体乾氏撰《介山饶氏续修族谱由》节录第修之必核实而无诬,庶可以信今而传后。否则,不独不相维系,而且贼本以害义,奚取于修焉。若吾饶氏之谱敢曰信且传矣。饶为楚大夫伯芬之裔,伯芬公生成,成公生满,递传至暄公,为秦洛阳统制,又递传至熹公,为黄门侍郎,自汉及唐,代有闻人。正公以诗赋中天宝进士,徙居为述陂始祖。传九世孙至世显公,任丰邑二尹,卜宅介山,即我族之基祖也。上下相传,世系清,支派辨,秩然而不紊者,盖可徵也。伯芬→成→满→暄→熹→正→世显----人物又有变化,多了成、满、正,少了威、斌、彦明,同时少了重要人物亮!述陂始祖由彦明变成了正。此序在源流叙述之前,慷慨激昂地发表了一通言论,意思是修谱要真实。“第修之必核实而无诬,庶可以信今而传后。否则,不独不相维系,而且贼本以害义,奚取于修焉?若吾饶氏之谱敢曰信且传矣”,意思是修谱要核实无误,才能使现在的人相信,才能传给后人。不然的话,不但不能使家族凝聚,而且错误的祸根损害正理和道义,我们怎么能这样修谱呢?追求真实,我们饶家的谱才敢说可信,传给后人才问心无愧。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当年修谱的先贤们为了确定远祖世系,是有激烈争论的。“贼本以害义”这话说得很重,大家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才甩出这样的狠话。当然,不见得撰序者的意见就是正确的。我看,全是“贼本”!还可以看出,远祖世系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步步增多,逐步完善的。此序中的“贼本以害义”,介冈《初修谱序》中的“追补而强合”,以及宁乡谱序中的“祖人之祖”,都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了撰序人对胡编乱造强烈的不满。历代修谱胡编乱造是主流,收编整合是方向,在一姓一统的大合唱中也有一些不合谐的音符。但他们最终还是未能阻挡“全国一统”的潮流,他们的子孙还是把别人的祖宗牌子供到了自家的神龛上。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9 20:42:15
■⑥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胡中澡撰《介山饶氏谱重修序》节录按其系出楚大夫伯芬,厥后裔孙讳斌者,东汉时任渔阳太守,始居建昌南城。传到彦明公,徙述坡,为述陂一世祖。彦明九世孙字世显者,复徙丰城,为介山一世祖也。此序中说到的人物有:伯芬→斌→彦明→世显。这篇与上一篇撰写时间相同,是同一修所撰。与上序中的人物有出入。可见摈弃亮占了上风,从此以后的序言中,再也没有出现亮了。■⑦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临川李缓撰《介山饶氏谱序》节录考饶之所自出远祖伯芬为楚大夫,厥后裔孙宣烈公,东汉时任渔阳太守,徙居建昌南城。而述陂始祖则宣烈公之三十三世孙彦明也,介山基祖则又彦明公之九世孙世显公也。其间人物与上序一样。看来是人云亦云。■清朝嘉庆二十五年八修、光绪元年九修,都有序,但没有叙述源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修,陈珍子欤撰《介山饶氏十修宗谱总序》粤稽介山饶氏彦明公,自南城游学于抚之临川述陂里,遂家焉。推原其始,系出渔阳郡守,晋封东平侯斌公之裔。越数传,有世显公丞剑邑,即彦明公之九世孙,见介山有让水廉泉之美,遂携子善友公、孙道夫公,始由述陂而徙于介山。斌----彦明----世显。此序中没说亮。■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一修纪亮宪章撰《介山饶氏十一修族谱总序》相传至东汉讳斌字先烈者,原昭武籍也,任渔阳郡太守,以功对(封)平阳侯,食邑尧阳,而平阳,为姓饶也,饶之有姓自是始。及晚迁南城,是为饶祖。越二十五世生福,福生元亮,元亮生彦明。此序中明确说到了元亮。这时是1946年。是介山谱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到了元亮。将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所说的“传二十六世而生亮”,在亮前面加上了“越二十五世生福,福生元亮”。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9 20:42:57
■1990年十二修晃明撰《饶氏第十二届重修族谱谱序》斌公晚迁赣省南城,是为饶祖。越二十五世生福,福生亮,亮生彦明。不知这里说的亮是元亮,还是老谱中的亮。亮前面加了福,应该是元亮。■2013年十三修有前言及谱序各一篇,没有源流叙述。▲以上是江西丰城介山饶氏家谱序言。根据这些序言,可以作出如下结论: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修,介山这一支饶氏仍在坚守自己的阵地,没有归于元亮旗下。认元亮为祖宗的时间,是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一修。可见,归附于元亮旗下,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江西丰城饶根保67岁,他给我发来短信说:“我是介冈异林公三十一世孙,曾参与过介冈十修,但十修谱却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十修谱有些东西是胡乱加的,改的。前九修序,一直认植为始祖,十修却成了元亮。是当时有人自作聪明跟风所至。介冈十一修,我溪头饶家缺席,就是不愿以讹传讹,辱及祖宗,误导后人。”请参阅《读谱札记3》,有更详细的叙述。介冈是不是认元亮为始祖,是有争议的,他们的谱牒文献中先有《初修旧序》,里面没有元亮,后将《初修旧序》改为《源流序》,里面有元亮。这两个文献,都是源流叙述,成文应都在百年之上。就是说,是认元亮还是不认元亮,曾进行过拉锯战。据根保先生所说,九修没有元亮,应该用的是《初修旧序》。我有他们1988年修的十修谱,是王安标拍给我的,用的是《源流序》。不知何故,2010修的十一修又用了《初修谱序》。可以肯定,十一修是以元亮为始祖的,我虽说没有他们的十一修谱,但从他们新撰的序言中可以看出。既以元亮为始祖,却用了没提元亮的序言,难道主编没看《初修谱序》吗?真搞不明白。由此可见,通读古谱老序是很重要的,要看老序中是怎样说的,不然,错认了祖宗自己还不知道。现在元亮阵营中,各个小分支归于元亮旗下,时间有先有后,并不是一齐加入的。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9 20:43:37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