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27536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春到王道岭 www.wnnews.cn 来源: 渭南新闻网 时间: 2009-05-26 08作者: 张彩燕 关宁 王道岭位于华山山脉深处,既是一处华山道教圣地,也是华阴市玉泉街道办事处的一个自然村。最初由于仙人王遥、刁自然隐居而得名“王刁岭”,后来,由 于这里历来为道家的修行之地,所以又称王道岭。 清明过后,华山地区才是真正的阳春了。有世外桃源之称的王道岭及它的主人在等待着我们的光临。 从黄甫村后出发,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洞。来到洞口,看到百米之外有一个碗大的亮光,不由心中一喜:这会不会是桃源洞口?但脚下的路实在难行,只好借着手机微弱的光,弯着腰,踩着积水,互相叮咛着,一步一个脚印,走了十多分钟,才出了洞,迎来一片光明,满目绿色,这难道真的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 陪同的王道岭村主任潘放友说,你们来迟了,要是早来半个月,会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 烂漫的山花自在地绽放,羊肠小道在脚下蜿蜒,苍翠交叠的群山扑眼而来,我们贪婪地呼吸着清纯之气,也不放过每一个优美景观的定格。向导宋学成手挥柴刀,砍去了路上横伸的藤条,也砍来枯树枝作为手杖。这个67岁的人了,攀高上低,身轻如燕。我们虽然年轻,但漫长的山路足足走了4个小时,不时挥汗如雨,见到略为平坦处,不管脏净,一屁股坐下来,把矿泉水喝个底朝天。 路旁休憩,宋向导饶有兴趣地给我们讲起了二十四孝里刘海打柴的故事。他说,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儿住着一个穷苦的打柴人,名叫刘海,他吃不饱,穿不暖,靠上山打柴苦熬日子,养活老母。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刘海顶风冒雪,上山砍柴,希望能换回点粮米度日。他挥动着斧头砍呀砍呀,不知砍了多久,才砍够了两大捆柴,正要离开,看见路旁一只三足蟾蜍受伤,便赶快上前为之包扎伤口,蟾变成了美丽的姑娘,并与刘海成婚生子,妻子能口吐金钱和元宝。经过一系列磨难,两个人终于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我们嚼咀着这个优美的故事,慢慢地品味出,正是山里的人特有的质朴与善良才构建了他们另一个精神家园。 山回路转,柳暗花明,远远地就看见高处的一座小庙,在岭上显得特别得庄严、神圣,给王道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据说最初许多善男信女曾来王道岭朝拜,乞求平安或求子送福,娘娘庙、捞儿潭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座小庙就像远航时的一座灯塔,给岭上的行人一种力量与信念,也见证了王道岭曾经的鼎盛香火。而走近才发现这是一个用石块垒成的土地庙,它的底座上写着:封山育林,严禁砍伐。至于它修建之初的本意已被人们逐渐地淡忘了。 站在小庙前,看到岭下有一个农舍,房前屋后还晾晒的衣物,听到狗叫的声音。一路之上,除了我们自己,再未遇到任何人,好奇心驱使我们走近看看,究竟是什么高人还住在岭中?主人为我们挡住狗,很热情地拿出板凳、热水瓶,让我们坐下休息喝水。我们聊了起来,才知道,这儿曾居住23户,90余人。由于山陡坡高,土地全是高坡旱地,庄稼不到成熟就被野猪吃得一光二净,不通电,出岭得走50多里的羊肠山路,与外界联系极不方便。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村民从1987年开始陆续下山谋生去了。至于他们,在岭外有家,但喜欢岭里宁静的生活,所以两个男人搭帮开点地,种点粮食过活,偶尔也会到岭外看看家人。住得久了,不自然地就受到了道家淡泊名利思想的影响,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宁静,过起半隐半耕的生活。 我们告别了这两位现代隐士,越过泉水潺潺的碧云溪,向千神洞进发。 千神洞就在王刁岭的积书崖,积书崖来源于清乾隆时华阴的一位姚姓县令的五言排律“流闻崖积书,往往津逮艰”而得名。在积书崖腹有王遥、刁自然当年修炼的三洞:下洞、中洞、上洞竖排。潘主任告诉我们,上洞险绝异常,无人敢涉。中洞有飞石阻于洞口,极难攀入。故自王、刁二人后,凡隐此者,均住下洞。据《神仙传》记载,王遥,字伯辽,鄱阳(今江南九江)人。道行高深,能画地为牢,挟制妖孽。医术奇特,只需患者坐于布帕,不用针灸、服药,即可痊愈。其有一竹匣,从不开启,只令弟子用九节竹杖担挑。王遥后携弟子在华山遇故友刁自然。他启开竹匣,取出三枚五舌竹簧,自持一枚,其余分予刁自然与另一埋名隐者。三人席地而坐,并肩齐奏,簧声悠悠,清亮圆湿,如凤凰和鸣。奏毕,王遥收簧入匣,起身告辞。送至洞口,刁自然劝告王遥,莫恋红尘。王遥回到家中,时隔不久,一夜大雨如注。他回想华山美景,便割妻舍子,来到洞中,与刁自然同修道德。 千神洞就处在王刁三洞的上面,积书崖顶的下方。远看王刁三洞就近在眼前,可转来转去,还是走了很远。所带的水已喝尽,饥渴难忍。为了鼓舞士气,我们跑在前面的同伴每跑一截,都会向后面的人喊:有水了,快点,快点。喊了之后,自己也好像马上能见到水,脚下更快了。 终于到达王刁三洞,大家开始找水。这里有厨房,锅、碗、瓢、盆,样样齐全,但水缸里却没水,正无奈之际,看到一个道士的身影,我们一拥而上,道士不动声色地把桶放下去,打上一桶清凉的水来。我们争先恐后,仰起头一股脑喝尽:真爽快! 我们和道士攀谈,但他似乎不愿意说什么,或者干脆打个手势。听到他说“闭关”两个字,我们也就不便问了,提出与他合影,他摇手拒绝了。无意中,在他庙前拍照却拍下了与他的合影,只是一前一后,一个俗人一个道人。谁承想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人居然能摒弃世俗的诱惑,克服生存环境的恶劣,甘愿过着几乎与世隔绝、只有道义相伴的日子,日夜修炼,这不能不让人心生敬佩。 站在捞儿池边,华山群峰近在咫尺,另一处道教圣地大上方目可暇接。俯视脚下,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山高人为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假如思想上稍微有点松懈,轻言放弃,就不会攀到岭顶,收获人生的另一段美景。 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从前坡上山,从黄甫峪下来,看着悬崖峭壁,让人不寒而栗。加上山体滑坡,下山路时断时续,难以寻觅。走在前面的几个人用棍子一点点扫开沙子,掏出小坑,为我们开路。正应了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现在就变成开路人,一路披荆斩棘,奋力前行。 终于,我们下到山脚了,回望王道岭,已隐身于暮霭夜色之中,难以寻觅,不要说长期生活在王道岭,只要偶尔一行,就会有仙境般的享受,这难道就是别有洞天吗?
作者:222.184.28.* 回复:1 发表时间:2009-08-01 16:49:56
《六典》:关内道名山曰泰华唐玄宗《华岳铭》有曰:雄峰峻削,菡萏森爽。是曰灵岳,众山之长。伟哉此镇,峥嵘中土。高标赫日,半壁飞雨。又《题名记》:自开元迄后唐之清泰,登华岳者,凡五百四十有二人。其峰峦洞谷,参差错列,而峰之最著者,为莲花诸峰按《华岳志》:岳顶中峰曰莲花峰,东峰曰仙人掌,西峰曰巨灵足。世传华山初与蒲州首阳山为一山,河神巨灵劈分为两,以通河流,掌迹犹存。故张衡《西京赋》云:缀以二华,巨灵,高掌远,以流河曲。曹植《述征赋》亦云表神掌于岩谷也。唐王涯为之辨曰:华岳首峰有五崖,比壑破岩而列,自下远而望之,偶为掌形耳,谓是巨灵之迹,不亦诞哉!又华山南峰,曰落雁峰。其相近者,曰黑龙潭、仰天坪。西北曰毛女峰。东北曰云台峰。其与云台相近者,曰公主峰。相传汉南阳公主避王莽乱,入山得仙处;洞之最著者,为碧云诸洞《华岳志》:岳顶而东,为碧云洞,下为碧云溪。稍西有王刁洞,昔仙人王遥与刁自然所居也。岳顶之东南,曰老君洞,旁为焦公岩。岳顶之北,则为仙人洞、水帘洞。其近毛女峰者,《道书》以为太极总仙洞也;谷之最著者,为牛心诸谷牛心谷,见前终南山五谷小注。按《华岳志》:碧云洞旁有黄神谷、牛心谷。其相近为藏马谷,相传谷有神马藏焉。汉武求仙时,马自谷中出也。又有文仙谷,为仙人贾君所居。迤西曰车箱谷。又有雾谷,后汉张超居此。宋陈抟命弟子凿张超谷中石室,是也。又西曰仙谷,一名石羊城,俗讹为黄初平叱石成羊处。又西南曰桃谷、瓮谷、竹谷、大敷谷。又西南则华阳薮也。登华岳之巅,俯视云烟,皆出其下。帝座微茫,仿佛可通也郭缘生《述征记》:从山麓至山顶,升降纡回,凡三十三里,有天井、青柯坪、百丈崖。夹岭以上至屈岭,为绝顶处,道皆奇险。而夹岭两箱,悬崖数百仞,路广裁三尺余,世亦谓此为搦岭也。又少华山,在华州南十里,东去太华八十里张衡赋:缀以二华。即太华、少华也。峰势相连,视华山差小,故曰少华。其峰之名者,曰少华诸峰按《华岳志》:少华山正峰,曰少华峰。峰之东曰独秀峰,亦曰玉女峰。其下即敷水峪也;谷之名者,曰白石诸峪《华岳志》:少华峰西,有白石峪、潭峪、水峪,皆深广。白石峪之西,为郑南峰。华州,本春秋时郑始封地也。《志》云:以后周所移郑县而名。又西则石堤峪也。华山层岩复岭,与终南相环带,信为天设之险矣。
作者:刁品安 发表时间:2009-08-01 16:54:29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