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广东省潮汕历史

09-14

25815次

1人

1个

11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海外潮人与传统文化

属中华汉民族文化的一支的潮汕文化,作为潮人的民系文化,在海外流传的历史久远,地域广阔,积累深厚。自明代以来便成为潮人的“乡音乡戏”的潮剧,同样是很早就沿着潮人外迁的足迹和他们在海外开辟的“移民走廊”,广泛地流传于潮人聚居的社区,并一直以其精妙、巧至、极其民间、极富人情的特异神韵,与潮俗、潮乐、潮菜、潮州工夫茶等文化事象,在异国他乡交织成一道独立不倚、绚丽多姿的文化风景线,深深地受到海外潮人的依恋和痴迷。潮剧这一特独的文化现象,长期间流传和存续于海外,这是海外潮人历史文化传承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与海外潮人历史文化传承的总体发展、嬗变趋势有着共同的轨迹和特点。下面主要通过对潮剧在海外传承存续、发展变化轨迹的简单回顾和分析,来阐明海外潮人与传统文化的相依相存关系。
  (一)事实表明,潮剧这一潮人文化的重要生命载体,17世纪下半叶就随潮汕移民开始向海外流播。当时它在暹罗(今泰国)大城的街头及皇宫演出,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中国戏曲在海外传播的最早记录。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因潮汕连续出现大规模移民浪潮,出洋谋生拓殖的潮人迅速增多,在南洋一带逐步形成以"五缘"宗法伦理关系为纽带的海外潮人社会,潮剧更是对应着海外潮人传承故乡的民间习俗和“乐人为尚”的精神文化传统的需要,不断由职业戏班和民间艺人带至南洋,经常于露天舞台或戏园、游艺场进行频繁多样的商业性表演和非功利性演出,使其在南洋各地操同一方言、传承同一风俗的潮人群体中产生广泛、持久的社会反响。到了20世纪30年代,南洋一带还曾出现数十个潮剧班社同时保持在潮人社会的基层荡澜涌动,在各家戏院日夜鸣锣竞技的情况,而且长时间成为人心所向的极正常的文化现象,尤其是潮人相对集中的泰国、新加坡等地,这期间更是分别出现持续时间长约十年的“莫与伦比”的演出盛况,被称为潮剧的“黄金世纪”。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尽管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但潮剧依然在海外保持煌煌生机,其唱声乐韵除继续在东南亚各地潮人中流衍弘响外,还随越、柬、寮潮人的再移民,以民间非职业化趋势蔓向欧、美、澳洲许多移民新地区,在更广阔的区域空间发展成一种以民间化为特点和世俗娱乐为依归的大传播格局。潮剧长期间在潮人聚居的广袤地区获得全方位、多维度的传承和存续,这正是潮人的传统文化根脉在海外潮人中留传的一个明显标志。
  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嬗变角度观察,任何民族、民系文化能在相应的人文群体中获得维系、流传和养护,主要都是导源于共同的语言、风俗及与之相对应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生命习惯等等的神秘遗传。潮剧能得长期不断在海外潮人的生活样式里渗透和传承,自然也是基于潮人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民系文化特质、品位。潮剧于明代吸吮历史文化长河的芬芳,融纳潮州山川民俗的灵气,自成一格,屹立于中国戏曲艺术之林,其形式定势、审美构架虽也保存着与古南戏及其他地方戏曲相同的表现特征,但因其文化底蕴、气质、神韵都是直接对应潮汕特殊的历史、地理、风尚,其具体表现形式又融汇潮汕本土戏剧、音乐、舞蹈而独树一帜,因此尽呈潮汕的乡土气味和潮人的民性风采,这些都使其长期与潮人保持着深层的依皈关系。潮剧以潮州方言演唱,声腔、语言都以潮州方言语音作为标准,而潮州方言是潮州民系的共同语言,是潮人认同的基本标志,各时期出洋谋生开拓的潮人,虽然身居异域,但一直都是使用潮州方言,以其作为联系交流的纽带,感情融聚的桥梁,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中久留不衰。因此以潮州方言演唱的潮剧,便始终成为海外潮人的“乡坊之音”、“生命故园”的一种象征符号,不管他们身居何处,是工是商,是俗众是上流,“每次看潮剧,听潮曲,就俨然如置身故乡,倍感亲切”。同时,潮剧还在其内容取向、表现形式上溶入了与以潮州方言为主要特征的潮人文化直接相关的历史、地理和民间风情,包括潮州的山川、景物、文博、古迹、俗语、民谣、俚曲、歌册等等,这些散发着浓浓“潮”味的物象事象,往往都被吸引入戏文,装点于舞台,成为特定的文化、文明精神的表征,使海外游子在审美过程不期而遇,真切地感受到这是故乡的气息和传统文化的根脉,不仅没有隔膜和陌生,而且常常成为一种发酵剂,引发起他们对“根”的思恋。潮剧最具特色的行当--丑和花旦也很有特殊风采,丑诙谐不羁,不受拘束,表演多从潮汕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群的日常生活中吸取提炼,还擅用潮州方言中的土语、俚语、俗语直言世态人情,性状事理;花旦天真、活泼、机趣、聪明,虽与中国戏曲其他剧种的小旦同源,而表演偏重娇、俏、俐、巧,往往追求“丑味三分”,形成自己的特殊风格,这些都与潮汕的民风、世情密切关联,集中反映了潮人的民间心态,潮人民系文化所造成的精明、灵巧的风神情性及其细腻、朴素、平易、轻松的审美情趣,都能从中找到寄托,因此对于海外的乡亲游子来说,也一样亲切,一样投入。由于这些独特的语言、形象和大众化的表现形式,在海外与潮人形成默契和交融,既沟通了心灵,又密切了感情,因此成为潮剧在海外潮人社会没有随同岁月而流逝,得以长期保持不断层、不断裂的煌煌生机的一个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潮剧还以其与生俱来的世俗文化品位、特质,在海外成为潮汕民间传统风俗习尚的传承载体而获得生命活力。潮汕民间风俗习尚,作为潮人民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明代以后便自成体系,而且一直保存着鲜明的保守性和延续性特征。其中岁时节俗、酬神祭祀习俗、婚嫁礼俗等等,从潮汕较具规模向海外移民开始,就已衍传于海外,并一直以极其民间的方式融入海外潮人社会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酬神祭祀习俗,更是在海外潮人中代代相承。潮人移居海外,初在陌芜环境立命安生,敬崇神明、祈神保佑便成为他们慰藉心灵的重要精神支柱。后在自发的主观意识支配下,由潮人信仰文化萌蘖生成的崇神求吉活动,尤在潮人聚居的地方相习成俗,而游神赛会期间以潮剧酬神娱人也蔚然成风。祭祀祖先作为潮人传统伦理宗法文化的一种传承,在海外同样奉行不渝。海外潮人无论身居何处,从事何种职业,都普遍基于本能的归依感,按各自的姓氏族缘建立宗亲组织,同时于祠堂乃至家庭设置祖先牌位,每到祖先诞辰和忌日均举行祭拜,不少宗亲组织也同样于每年举行春、秋二祭时聘请戏班演出潮剧,借以缅怀祖先,敦睦宗谊,增进团结。潮人在海外传承故乡由来已久的酬神祭祀等民间风俗,也一直为潮剧在海外的生存延续提供了漫长辽阔的天然孔道和实实在在的源流活水。
  以上这些,都清楚说明潮剧长期在海外存续,与海外潮人一贯对垂诸久远的传统文化的认同、依恋和继承有着撕扯不开的关系,也可说是潮人文化传承的一种具体的嬗递和表现。
  (二)文化的血缘性和海外潮人剪不断的传统文化情结,使潮剧得以长期在海外成为潮人文化传承的载体,而潮剧在海外流传过程,又一直通过自身富有特色的语言、形象和独特的叙事模式,以从众随俗的俗文化品格,在海外潮人社会大张其势地传递着中华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其所体现的、源自中华汉族文化传统的潮人精神,对海外潮人的生存、创业和发展不断起着融情、沟通和聚力的重要作用。
  潮剧的发祥地潮汕,虽偏处粤东一隅,但晋唐时期开始接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宋明期间便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潮州民系,并且随着中原汉族文化源源进入,文明程度迅速提升,很快发展成一个以“海滨邹鲁”美名驰誉遐迩的文明礼义之邦。潮剧正是在潮汕文明、富饶的土地上,由承载中原汉族文化传统精神的宋元南戏及明清传奇与潮汕本土戏剧、音乐、歌舞交揉融汇而生成,因此除了根基深厚、传统扎实、风格别致等特点外,其内涵、意蕴都深深植入中华汉民族文化的精神根脉和潮人的人文气质、品格。这些自其随着出洋谋生开拓的潮人流传到海外,便一直通过自身上演的剧目,集中体现于舞台之上,流播于潮人之间。潮剧在海外上演的剧目,数量宏丰,异彩纷呈,但无论它是长是短,是庄是谐,也无论它是来自古南戏和明清传奇,还是取自今古奇观、历史演义、通俗小说和潮州歌册的故事,主要都是体现着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正气和人文精神,以及中华汉族文化传统中以人为本、厚人伦、倡德行、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和生命习惯。舞台上常见的“公案戏”,尽管选材各异,故事不同,有的反映平民百姓受欺凌、受压迫的事实,有的表现劳苦大众对贪官污吏、皇亲国戚凭借特权、横征暴敛、制造冤狱、欺压无辜的不满,有的称颂为官清正、刚直不阿、秉公执法、大义灭亲的气质和精神,或彰显为官者深察民情、为民做主的风范和美德,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卷入对古代人的高风亮节、清正廉明、勇于牺牲的精神的褒扬,对强豪势要的为官不仁、穷凶狡诈、荒淫无度的愤慨和鞭鞑,因此往往使人感悟到扶正匡邪、弃恶从善的道理。数量最多的“爱情戏”,不管它是描写爱情为封建制度、礼教所吞噬扼杀的命运,还是叙述青春男女专情爱慕,好事多磨,而后得以成为眷属的故事,或者表现被玩弄、被蹂躏的风尘女子为追求纯真爱情而挣扎抗争的经历,又基本上都是体现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和把情义看得高于一切的行为准则。不少从武侠小说、故事演绎过来,在海外备受青睐的“侠客戏”,则通常表现扶危济困、舍生取义、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仗义勇为,彰扬诛无道、颂相助的传统美德。有些正面描写帝王将相的戏,还多数保留着内圣外王、尊卑有别的传统宗法人伦的印记。其他如称道邻邦和睦、民族团结的戏,揭露恃宠挟权、构陷售奸的戏,也常常是通过各自的人物、故事,传递“仁义”、“兼爱”的传统文化观念、民族气质和为人处事的某些规范。近现代,随着潮剧通过革新之路,在海外扩展传播渠道,还再与当时内忧外患的国运、民运紧相联系,积极上演反映清末民初和二战前后的社会现实,灌输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的“文明戏”、“时装戏”。所有这些剧目,都不同程度体现着民族文化的传统精神和人文理想,使人在情与趣中不断获得对人情世态、人生态度、人生追求的启发和感悟。
  在海外,潮剧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因其主要是通过具体内容、人物、情节和唱、做、念、打等大众化、娱乐化手段来反映历史和社会,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传递传统的价值观、人格范式、处世方法和情感愿望,融汇深厚丰富的历史氛围、意境和传统人文因素,因此较之其他一些潮人文化的传承载体,如潮乐、潮菜、潮州工夫茶等等,还往往更具形象性、审美性、深刻性和感染力。潮人在海外通过不断接受潮剧的熏陶感染,潮剧借助人物、故事所张扬的中华汉民族文化传统、精神和理念,便渐渐与他们的历史体验和意识产生契合,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还溶入他们的情感寄托和追求、审美情趣和理想,对他们不断起着融汇和凝聚的作用。潮人长期在海外胼手胝足,守望相助,为生存和发展所养护生成的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随遇而安、不怕挫折、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接受挑战、坚持在奋斗中寻找机会、在忍让中积聚力量、耐劳刻苦、自强不息的辛勤创业精神,皈依“五缘”关系、厚人伦、重情义、尊重属地世情风俗、提倡“有田同耕,出入相友”、相依相助、同舟共济、凝聚奋搏的团结合作精神,尚和平、讲信誉、守法纪、护权益、友好相待、诚信不欺、赏罚分明的治业精神和关心祖国命运及家乡变化、树立以本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自豪的恋祖爱乡精神,一定程度上正是从潮剧所维系和张扬的传统文化根脉及其生命因子中感悟、生化而后逐渐形成,因此这方面更可以说是潮剧得以借助从古到今相融一体的文化因缘,在海外成为潮人一条凝聚并形成文化合力,同时维系与故土血脉相牵的纽带而长久留传的深层诱因和根源。
  (三)潮剧长期在海外流传和延续,由于时序兴废,世情变迁,潮人代与代之间的衔接更替,也曾出现时高潮时低谷的不稳定状态。特别是二战结束以后,在东南亚各地,潮人绝大多数先后加入属地国国籍,进一步融入当地社会,观念形态上逐步由“叶落归根”向“落地生根”转变。而且潮人的人口构成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早年抱着侨居、客寓思想出洋谋生的潮人,即所谓“正唐”的一代,战后随着时光的流逝,人数已大大减少,年龄也趋于老化,而他们在海外繁衍的后代却越来越多,目前已发展成为潮人社会的主体,并且属地化特征愈来愈突出。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在海外潮人社会引发出一系列实质性变化。从文化方面看,目前海外潮人社会文化,显然已不是过去的汉族文化、潮人文化为主导并居中心的地位的文化,而是逐步转化为以属地文化为主,同时保留自身的传统文化成分的综合型文化。这种情形,在欧、美、澳洲潮人移民新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潮人归属地位和观念出现实质性转变,便直接影响了潮剧在海外的生存延续。潮剧演出活动曾一度呈辉煌局面的东南亚各地,战后随着潮人所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属籍关系的变化,各种新兴艺术形态和大众传媒文化相继勃兴,直接造成审美趣味和审美风尚的多样化,潮剧已经不是潮人娱乐生活专一的"宠物",目前主要只能依托潮人社会基层的民间信仰习俗和社团组织的会庆联欢,在当地继续发挥宗教和联谊功能,维系其生存和延续。在欧、美、澳洲的移民新地区,潮剧更明显处于弱势地位,除了一些地方的宗乡社团分别建立业余剧团来维系其存在外,普遍都是靠当地潮人自发的自唱自娱活动来加以传递和保留。这种情况的产生,固然有其错综复杂的原因,但都是大势所趋,历史、社会发展所使然。
  与此同时,也还清楚看到,潮剧战后虽然在海外不断受到新的形势变化和时代风雨的洗刷,生存状态大大不同于战前,但还不致于像一些人所预测,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走向衰败消失”。从目前各地呈现的情形看,潮人虽然大多数先后入籍于外国,进一步融入属地社会,处在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并存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氛围之中,但他们迄今依然还是以一个具有自己民族上、文化上鲜明特色的社会群体存在于海外,民族渊源、文化渊源仍与祖籍地相通,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理念和感情,都仍明显系于汉阙,保留着浓浓的“根”意识。文化方面,他们虽然不断通过采借手段,吸收和融入其他民族、源流文化的生命因素,促进自身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但总的都仍保持以弘扬自身的传统文化为宗旨,在既“采借”又“留根”的情况下凸观自身文化的优良传统。正因这样,潮剧作为潮人文化的传承载体,就还继续在海外潮人社会保存着生命延续的根基和土壤。这种状况,近二三十年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增强和国际威望不断提升,海外潮人保存自身传统文化的客观环境不断改善,主观愿望日趋强烈,就更是有着明显的表现。潮人聚居历史最长、人数最多的泰国、新加坡等地,目前潮剧不仅继续深深植根于潮人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受到他们贯以始终的认同和依恋,而且还成为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得到当地社会的重视和扶持,继续在政府及社会发动组织的募捐筹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和举行的各种联欢节、文化艺术节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欧、美、澳洲许多潮人移民新地区,潮剧虽只作为一种边缘文化而存在,但也有其一定地位和不息的生命力,目前除了不断通过民间渠道和业余演唱方式,在潮人中广为流播并对他们起着认同和融合的作用,有的地方还被经常推向社会,参与当地各种大型游艺活动,乃至区域性、国际性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演出和交流。还有海外许多潮人宗乡社团和民间娱乐组织,更是一直把保存延续自己的民族文化根系,作为增强潮人社会内部凝聚力和集体生存力的重要举措,战后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尤不断加深、增强自己的民族认同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以建设性、前瞻性的眼光和视野,主动积极承担起继承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和传统价值观的任务,支持和资助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研究,同时通过举办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活动,经常组织排练和演出潮剧节目,在满足潮人对乡土艺术的审美要求的同时,帮助年轻一代了解、接受华族的传统文化理念,从寻根溯源的角度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乡土艺术的热爱和感情,并且在他们中不断护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实行者和维护者,这些都有力地保证了包括潮剧等在内的传统文化,得以在继续不断发挥其功能的同时,获得充实和延续。如此情况,都集中表明只要海外还有潮人存在,潮剧就不会在他们中消失,也不会被当地主流社会文化所湮没,这同样是当前潮剧在海外存续所呈现的一种不可违悖的客观趋势。
  (四)被认为最能体现潮人民系文化特色的潮剧,能长期在海外被保留下来,不被潮人的属地化进程所噬没,其中的原因及其嬗变态势,与习称潮汕文化的潮人民系文化在海外传承存续的总体发展轨迹存在相同的印痕和特征,体现着共同的生态特点,主要是:
  一、潮汕文化作为潮人的民系文化,随外迁的潮人流传于海外,这是客观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海外潮人社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尽管潮人在海外世代更迭,经历沧桑变迁,不断发生变化,但只要他们还在海外存在,民族特征还没有改变,“根”的意识还没有泯灭,潮汕文化就会一直被他们所认同,成为他们共同的精神纽带和民族人文传统根脉,在海外不间断地得到延续,这是由其特殊的涵化力和内聚力所决定,是一条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潮汕文化是一个由多种表现形态和多重文化因素交汇而成的文化共同体,在海外潮人社会长期存续,并不只是形式上的保留,主要是作为一种完整的根系,通过其具体表现形态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在海外与潮人形成同根同气、共存共荣的文化合力,因此始终成为支撑潮人在异国他乡凝合奋斗的精神支柱和维系与故土血脉相牵的纽带,在他们中不断起着融情、聚力作用,这是潮人文化传承的内层性、实质性特征。
  三、潮汕文化在海外传承和存续,会因时、因地、因情、因势的变化,造成自身生态上的一些困顿和嬗变,同时还会随着潮人的属地认同,不断通过文化采借,吸收和融纳当地民族文化和其他源流的文化要素,以充实和提高自身的适应力和生命力,但这些都是在不失自我的情况下进行,“万变不离其宗”,其民族渊源、文化渊源依然一脉相承,其传统价值体现、核心功能依然保留,即使是在异国他乡主流文化占绝对优势的环境中存续,也会一直保持着蒂固性、连续性、持久性的特点和“独家风姿”,其特色、特点永远不会被当地的主流文化或其他的民族、民系文化所同化。
  四、潮汕文化在海外存续,关键是依靠为数众多忠实的守望者、维护者和实行者的自觉意识、保护意识和身体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些目前在海外还大有人在,而且会在今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代代相传,因此潮汕文化有了在海外保存煌煌生机的人缘因素和继续延存发展的内在条件,不会很容易就出现断裂和断层。
  这些都是从潮剧在海外的存续、演变状况中,认识和体会到的一些带有共同性、规律性的特点,相信对于观察、研究海外潮人社会文化的生成、发展会有所帮助。

作者:黄德城   回复:0   发表时间:2009-09-14 12:19:03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