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HUANG  

03-08

1361736次

5人

15个

546个

16771人

902部


[主楼] 黄氏圈论  [精华]

黄氏圈论

  以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和自然辨证法为基础创立的一整套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学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
组成部分。《黄氏圈论》中的医学部分“黄家医圈”理论,是在“圈论”哲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医学理论体系,是“圈论
”思想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医学领域的经验总结,是黄氏哲学思想与医学实践的高度统一。“医圈”在实践中获得极大的
成功,影响遍及国内外。“医圈”的主要内容是“内外合一、五诊合参、分圈实治”,核心是“脉”。黄氏家传的“千步脉
”共1521步,“百病均在其中”,是“圈圈”学说在人体的综合反应,其妙无穷。

目录信息
前言……………………………………………………………………………………1
第一卷 中生万物
第一章 中生万物——宇宙的发生学………………………………………………3
  一 中生万物,万物有中………………………………………………………4
  二 “中”的演变过程…………………………………………………………6
  三 “中”的哲学意义…………………………………………………………7
  四 “中生万物”的现代思考…………………………………………………9
第二章 和存、相称、离杀、转归——宇宙的运动方式…………………………14
  一 “圈论”的运动观…………………………………………………………15
  二 事物的运动模式……………………………………………………………16
  三 “和存”为“生”,“相称”为“长”…………………………………18
  四 “离杀”为“消”,“转归”为“中”…………………………………20
第二卷 天地八字
第一章 天地八字概述………………………………………………………………27
  一 天地八字……………………………………………………………………28
  二 相生相克,生克无限也……………………………………………………30
第二章 论“圈”……………………………………………………………………38
  一 万物归“圈”………………………………………………………………39
  二 大圈与小圈…………………………………………………………………43
  三 “圈”的内涵与外延………………………………………………………45
  (一)“圈”的内涵………………………………………………………………45
  (二)“圈”的思维体系…………………………………………………………47
  (三)“圈”的认识思维图………………………………………………………48
  (四)“圈”的功能特性…………………………………………………………50
  四 “圈”的哲学意义…………………………………………………………53
第三章 论“网”……………………………………………………………………55
  一 “网”的概念和本质………………………………………………………57
  二 “网”的应用………………………………………………………………58
  三 “网”的方法论……………………………………………………………60
  (一)“圈”与“网”……………………………………………………………60
  (二)“网”与层次………………………………………………………………62
  四 “圈”“网”相依…………………………………………………………64
  五 “网”的科学性……………………………………………………………66
第四章 论“族”……………………………………………………………………70
  一 万物有“族”………………………………………………………………73
  二 “天地八族”………………………………………………………………74
  (一)“天族” …………………………………………………………………75
  (二)“空族” …………………………………………………………………76
  (三)“地族” …………………………………………………………………77
  (四)“人族” …………………………………………………………………78
  (五)“命族” …………………………………………………………………80
  (六)“理族” …………………………………………………………………81
  (七)“家族” …………………………………………………………………85
  (八)“医族” …………………………………………………………………86
  三 “大族小族”………………………………………………………………87
  四 “族”能生“网”…………………………………………………………88
第五章 论“形”……………………………………………………………………89
  一 万物有“形”………………………………………………………………92
  (一)万物有“形”,“形”区辨………………………………………………92
  (二)万物有表,表为“形”……………………………………………………93
  (三)万物有“形”,“形”易变………………………………………………94
  二 辨“形”知其性……………………………………………………………95
  (一)“形”是鉴别事物的基础…………………………………………………95
  (二)“形”为质所用……………………………………………………………96
  (三)“形”是精神的载体………………………………………………………97
  三 知“形”则“族”明………………………………………………………99
  四 “大形小形内外形”………………………………………………………101
  五 “形”在天地八字中的特殊地位…………………………………………102
第六章 论“数”……………………………………………………………………104
  一 “数”的释译………………………………………………………………106
  二 “天地之数” ……………………………………………………………108
  三 人的“命数” ……………………………………………………………1ll
  四 万物之“数” ……………………………………………………………115
  五 九六之“数” ……………………………………………………………115
  六 “先天的数”与“后天的数”……………………………………………118
第七章 论“向” …………………………………………………………………121
  一 “向”的哲学意义…………………………………………………………125
  (一)“向”哪里去………………………………………………………………126
  (二)“向”的先天性……………………………………………………………133
  (三)“有向”与“无向”………………………………………………………136
  二 “向”与“序” …………………………………………………………137
  三万物有“向”…………………………………………………………………138
  四 “向”的高度………………………………………………………………140
第八章 论“力”……………………………………………………………………143
  一 “力”是宇宙的生命………………………………………………………146
  (一)“力”的属性………………………………………………………………146
  (二)万物有引力,万物有斥力…………………………………………………147
  二 “力”的四部曲……………………………………………………………150
  (一)“和存之力”………………………………………………………………150
  (二)“相称之力”………………………………………………………………154
  (三)“离杀之力”………………………………………………………………l60
  (四)“转归之力”………………………………………………………………16l
第九章 论“时”……………………………………………………………………163
  一 “时”的内涵………………………………………………………………165
  (一)“天时圈”——时运………………………………………………………166
  (二)“地时圈”——时机………………………………………………………166
  (三)“人时圈”——命运………………………………………………………170
  (四)“物时圈”——物候………………………………………………………175
  二 “时归为大时” …………………………………………………………176
  (一)“圈网相合时之量”………………………………………………………176
  (二)“一中两向时之形”………………………………………………………177
  (三)“生命时间”的再循环……………………………………………………178
第三卷 生命八字
第一章 总论万物有命………………………………………………………………183
  一 天上不落,地下不生………………………………………………………184
  二 “万物有命”………………………………………………………………194
  三 “生命八字”………………………………………………………………198
  四 生命的轨迹…………………………………………………………………202
  五 生命的转归…………………………………………………………………203
第二章 论“物”、“神”、“性”………………………………………………207
  一 “物”、“神”、“性”是生命之本……………………………………209
  二 二个生命体三个世界………………………………………………………210
  (一)物质世界……………………………………………………………………216
  (二)精神世界……………………………………………………………………216
  (三)命源世界……………………………………………………………………225
第三章 论“气”……………………………………………………………………229
  一 “气”是外环境之主………………………………………………………232
  二 “气”是生命世界之场……………………………………………………236
  三 “气场”的哲学意义………………………………………………………241
第四章 论“血”……………………………………………………………………243
  一 “血”与“水” …………………………………………………………245
  二 “心”与“泵” …………………………………………………………247
第五章 论“道”……………………………………………………………………252
  一 “道”与“气”、“血” ………………………………………………255
  二 “道”是机体的生命线……………………………………………………256
  三 “道”通是生命福疾的前提………………………………………………259
第六章 论“光”、“温”…………………………………………………………263
  一 “光”为眼之魂……………………………………………………………265
  二 “光”为神之主……………………………………………………………267
  三 “不可见光”对人体的影响………………………………………………269
  四 “温”为寒热之度…………………………………………………………272
  (一)人对气温的极限……………………………………………………………273
  (二)气温对人体生理的影响……………………………………………………273
第四卷 图环命理图
第一章 命理秘图……………………………………………………………………277
  一 图环命理图及其演绎………………………………………………………278
  二 图环命理图与“天地八字” ……………………………………………282
  三 图环命理图与人生生理周期………………………………………………284
  (一)0~7岁………………………………………………………………………288
  (二)7~14岁 ……………………………………………………………………288
  (三)14~28岁……………………………………………………………………289
  (四)28~42岁……………………………………………………………………290
  (五)42~56岁……………………………………………………………………290
  (六)56~70岁……………………………………………………………………291
  (七)70~84岁……………………………………………………………………292
  (八)84~98岁……………………………………………………………………293
  (九)98~105岁 …………………………………………………………………293
  (十)105~112岁…………………………………………………………………294
第二章 生命的五十大关……………………………………………………………297
第三章 昼夜气血运行图……………………………………………………………302
  一 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303
  二 气血的升降规律及其应用…………………………………………………308
第四章 生命周期图…………………………………………………………………311
第五章 “图环命理图”与《河图》、《洛书》…………………………………315
  一 河洛文化……………………………………………………………………316
  二 “图环命理图”与河洛、易学文化………………………………………319
  (一)《洛书》中的天地之数……………………………………………………320
  (二)生命网中的六十四卦………………………………………………………321
  (三)生命大十字…………………………………………………………………323
  (四)“图环命理图”的大衍之数………………………………………………324
  (五)《河图》展开图……………………………………………………………

作者:黄德城   回复:1   发表时间:2009-10-01 15:51:26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黄氏圈论

第五卷 黄家医圈
第一章 “医圈”的基本概念………………………………………………………329
  一 内外合一……………………………………………………………………330
  二 “内外八圈”之间的关系…………………………………………………333
  三 五诊合参论治………………………………………………………………336
  四 分圈施治……………………………………………………………………337
  五 “医圈”对疾病的分类……………………………………………………338
  (一)邪病…………………………………………………………………………338
  (二)鬼病…………………………………………………………………………339
  (三)神病…………………………………………………………………………339
  (四)性病…………………………………………………………………………340
  六 医圈对医学的认识与医德标准……………………………………………340
  (一)对医学的认识………………………………………………………………340
  (二)“医圈”的医德标准………………………………………………………341
第二章 “天地八字”、“生命八字”与
    “医圈”……………………………………………………………………342
  一 “天地八字”在医学中的应用……………………………………………343
  (一)“圈”在医学中的应用……………………………………………………343
  (二)“网”在医学中的应用……………………………………………………349
  (三)“族”在医学中的应用……………………………………………………350
  (四)“形”在医学中的应用……………………………………………………350
  (五)“数”在医学中的应用……………………………………………………35l
  (六)“向”在医学中的应用……………………………………………………351
  (七)“力”在医学中的应用……………………………………………………35l
  (八)“时”在医学中的应用……………………………………………………352
  二 “生命八字”在医学中的应用 ……………………………………………354
  (一)“物、神、性”……………………………………………………………354
  (二)“气、血、道”……………………………………………………………355
  (三)“光、温”…………………………………………………………………355
第三章 “医圈”的“外八圈”……………………………………………………356
  一 外圈…………………………………………………………………………357
  二 外八圈………………………………………………………………………357
  (一)“命”与“天时圈”………………………………………………………358
  (二)“命”与“空时圈”………………………………………………………360
  (三)“命”与“地时圈”………………………………………………………36l
  (四)“命”与“人时圈”………………………………………………………362
  (五)“命”与“命时圈”………………………………………………………363
  (六)“命”与“理时圈”………………………………………………………364
  (七)“命”与“家时圈”………………………………………………………365
  (八)“命”与“医时圈”………………………………………………………366
第四章 “医圈”的“内八圈”……………………………………………………369
  一 内圈…………………………………………………………………………370
  二 内八圈………………………………………………………………………370
  (一)“命”与“气血圈”………………………………………………………372
  (二)“命”与“运化圈”………………………………………………………374
  (三)“命”与“肾水圈”………………………………………………………376
  (四)“命”与“命源圈”………………………………………………………377
  (五)“命”与“八位图”………………………………………………………378
  (六)“命”与“异九圈”………………………………………………………38l
  (七)“命”与“经络圈”………………………………………………………381
  (八)“命”与“生死圈”………………………………………………………383
第五章 观病八圉……………………………………………………………………391
第六章 识病八圈……………………………………………………………………395
  一 “交点”为生命福疾之“界圈” ………………………………………396
  二 “碰吸”为生命福疾之“因圈” ………………………………………397
  三 “经络”为生命福疾之“道圈” ………………………………………398
  四 “气血”为生命福疾之“源圈” ………………………………………398
  五 “物质”为生命福疾之“本圈” ………………………………………399
  六 “精神”为生命福疾之“标圈” ………………………………………400
  七 “先天”为生命福疾之“根圈” ………………………………………401
  八 “相称”为生命福疾之“变圈” ………………………………………402
第七章 治病八圈……………………………………………………………………403
  一 治病八圈……………………………………………………………………404
  二 “医圈”的保健原则………………………………………………………405
  (一)防病于未然…………………………………………………………………406
  (二)自我保健……………………………………………………………………407
  (三)饮食保健……………………………………………………………………408
  三 生命的十大平衡……………………………………………………………409
第八章 五诊合参论治………………………………………………………………412
  一 眼诊…………………………………………………………………………413
  (一)看天…………………………………………………………………………4l4
  (二)看地…………………………………………………………………………414
  (三)看人…………………………………………………………………………415
  二 耳诊…………………………………………………………………………422
  三 鼻诊…………………………………………………………………………424
  (一)外气…………………………………………………………………………425
  (二)内气…………………………………………………………………………425
  四 口诊…………………………………………………………………………426
  (一)口诊病位……………………………………………………………………427
  (二)口诊病症……………………………………………………………………428
  (三)口诊症中之症………………………………………………………………428
  (四)口诊病时……………………………………………………………………430
  (五)口诊病因……………………………………………………………………431
  (六)口诊病圈……………………………………………………………………431
  五 手诊…………………………………………………………………………431
  (一)千步脉………………………………………………………………………432
  (二)四组脉………………………………………………………………………434
第九章 “医圈”对药物的认识……………………………………………………439
  一 对药物的认识………………………………………………………………440
  二 药物的分类…………………………………………………………………443
  三 医治用药……………………………………………………………………444
第十章 “医圈”对肿瘤的认识及治疗……………………………………………445
  一 “医圈”对肿瘤的称谓和范围……………………………………………446
  二 “医圈”认识肿瘤的圈属及治疗…………………………………………447
后记 …………………………………………………………………………………451
追溯“圈论” ………………………………………………………………………455
《黄氏圈论》研讨会纪要……………………………………………………………46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通知)…………………………………………464

作者简介

  黄传贵,男,一九四九年生。大校军衔,主任医师,技术5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黄传贵现任云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云南省医学哲学研究会会长,国家西部地区经济开发顾问,云南东方联合学院名誉
院长,全国民办高教委员会副主任,全军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军高评委委员,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副主任,云南省第
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美国美洲中医学院名誉教授。曾荣获“全国百名杰出中青年中医专家(金奖)”、“全国边远地区
优秀医药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等。

 

《黄氏圈论》序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诸国本
  《黄氏圈论》是一部具有原创性、传奇性的传统文化作品,是一部别具一格、别有洞天的中国古典哲学和古典医学著作。它没有藏之名山,藏之金匮石窟,或是尘封在庙堂和藏书楼的某个角落。它一直流传在民间,深藏在传人的记忆里,成为一千年来单线传承、口诵心授的一个奇迹。
  《黄氏圈论》是由黄氏先人(据称是唐末五代人)创作、黄氏家族世代传承。“八代为一轮转,一脉单传,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口承身教,死记硬背。至近代传至云南昭通巧家县大药山黄氏后裔黄传贵这一辈。经黄传贵背诵、录音、整理、诠释。历时十余载,八易其稿,终于以今天这个面目奉献于读者之前。
  《黄氏圈论》是一本讲宇宙、天地、生命、医道的书,是讲它们之间的生成、联系、变化、转归的书,它属于中国古代哲学。但由于它最后归于医理,用以解析生命和指归医疗,所以又是一部医学基础理论之作。凡是读过《周易》、《老子》、《论语》、《内经》的人,都会发现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古典哲学、医学理论,或者说是中国人对世界观、生命观的另外一种表述。
  《黄氏圈论》提出“中生万物”的概念。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产生于“中”,“中”是宇宙发生的起点,万物萌发的原力,运动平衡的中枢,变化转归的依据。《黄氏圈论》(第三)说:“中生万物,中为物源。万物归中,中为物极。万物有中,中为分合。”黄传贵解释说:“狭义的中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生与归。广义的中是指事物存在的中界,如阴阳之交“交”为中,阴阳之分“分”为中,东西南北“立”为中,夹江两岸“桥”为中,一分为二“分”为中,合二为一“合”为中,正负与零“零”为中,天地与人“人”为中,物神与性“性”为中,“中”自始至终存在于事物的内部。”从而也就成为其哲学体系的核心。以“中”为起点,把万物的存在、变化、发展、转归、终结过程,归结为“和存、相称、离杀、转归”四个方面。转归不是消失,不是灭亡,而是变化,是生的再现,于是物质不灭,运动不息。
  《黄氏圈论》认为“万物有命”。这是一种广义的生命观,是一种对生物链的深层次的认识。其中“人命乃万命之首命”,即“人为万物之灵”,使“圈论”的哲学命题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展开,自然地进入到“圈论”中的“医论”,成为《内经》之后另外一个中医学或民族民间医学的基础理论。
  《黄氏圈论》提出自然界任何生命都具有两个生命体和三个世界。“两个生命体”直击“物质与精神”这个哲学的根本命题。“三个世界”即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命(性)源世界。如果说哲学是研究世界观的科学,那么,《黄氏圈论》对命(性)源的认识以及命源和精神之间的独到见地,应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早期发现之一。
  《黄氏圈论》用“天地八字”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宇宙认识模型。“圈、网、族、形、数、向、力、时”这八个字是对宇宙模型的精确描绘,是《黄氏圈论》哲学体系的主体。《圈论》(第八)云:“万物有圈圈为界,万物有网网相联。万物有族族类聚,万物有形形区辨。万物有数数大小,万物有向向方圆。万物有力力变因,万物有时时运转。”这八个字把整个世界多维地、联系地、动态地、天网无漏地掌握在人们的认识和控制之中,其逻辑的严密性,思辨的完美性达到至善的境界。
  《黄氏圈论》对生命系统的认识概括为生命八字,即“物、神、性、气、血、道、光、温”。点明了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物、神、性是生命之本,气、血、道是生命体内部的精微物质和运行通道,气、光、温是生命存在的外因。气有气道,血有血道,物神一体,命性相济,这些都和中医基础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氏圈论》中的“图环命理图”是一个宇宙生命的方程式,与周易八卦,河图洛书相似相应,反映了作者对宇宙和人体的认知以及对生命规律的探索,进入数理抽象的语境。
  通读《黄氏圈论》,可以想象在唐末五代那个马乱兵荒、群龙无首、思想失控、大隐于市的年代,黄氏先人与两三素心人夜观天象,日悟人生,比象取类,超然抽象,对宇宙对生命进行深入探讨,精心描绘,沉醉于命性之内,升华于形而之上,沉沉乎进入哲理的世界。在《周易》与诸子百家中,似乎可以找到它的某些线索,但又分明是独辟的蹊径;在儒、道、释的经旨要义之间,似乎可以看到它们文化的背影,但又有唐风闽山之可供索隐;在《黄帝内经》的纵横发挥之后,似乎可以看到它们在某些生命现象上的重合,但又未受其阴阳纲纪的约束。这就是本书既与中华文化有割不断的联系,又具有明显的开拓性和原创性之所在。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崇山峻岭之中,《黄氏圈论》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让读者自己细细品味了。
  《黄氏圈论》世代相传,其间必有创新,必有发挥,日臻丰满,现在我们已很难区分其源与流。《黄氏圈论》经黄传贵精心整理和诠释,实际上已经融入不少黄传贵的见解和黄传贵的创造,聪明的读者也一定看得出来。
  《黄氏圈论》诞生于唐末五代初期,由福建邵武的黄氏家族著述和珍藏,我暗暗相信当初是编著成书的。因为黄氏祖先出身显耀,弃官归里,在福建一隅潜心为学,具备了著书立说的一切条件。从字义之深奥,逻辑之严谨,章节之分明来看,也可以证明当初出之于文章高手。后来掌握《黄氏圈论》的一脉,转辗江西、云南等地,最后落脚云南昭通。中途由于种种原因,比如战乱、天灾、饥荒、因贫困颠沛而成文盲,使原书佚失,阅读中断,于是教育子孙死记硬背,记忆在脑子里,深藏在记忆中。现在这个稿子,就是黄氏传人黄传贵凭记忆背诵下来,记述成稿,经过整理而后完成的。黄传贵说,幼时他父亲教给他的时候,点一柱香,让他背。背不出来就打,直到背诵如流为止。他说,那些年做道场,念三天三夜的经,都是背出来的。他在整理这本书的过程中,经常是一个人拿着录音机,来到山野空旷无人之处,滔滔背诵,之后回来整理成文字。为了这一点,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传统文化口头传承能力的看法。民族民间医学在传承过程中,把医药知识经验编织成顺口韵语,由医家子弟和群众世代传诵。其口承方式和口承水平、口承成就是真实可靠的,是值得信赖的。同时我也发现黄传贵有极高的天赋。他才思敏捷,聪慧过人。他的脑子像一台高速旋转的机器,人家转动一次,他已经转动了十次。这是一种超乎常人的本领。加上他非凡的勤奋和坚强的毅力,使他的智慧和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我多次听他叙述在西藏等地当兵的戎马生涯,两次访问过他的书房书库,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博学通儒。他为了研究肿瘤,到图书馆查阅和收集了从1950年至1993年的国内有关报刊,摘录其中关于肿瘤的报道,做了十几万张卡片。他说“看来,文革以前的报道都比较实在,我选了一些方子的确有效”。一个人能花那么大的功夫收集前人的知识来丰富自己,他治疗肿瘤的突出疗效也就可想而知。黄传贵不是圣人,他的医道高明是建筑在广采博取、积累深厚的知识基础上的。才华横溢加孜孜不倦,这正是黄传贵的成功之路。
  《黄氏圈论》之圈,就是圆。圆是中国文化的标记。尽管千百年来《圈论》一直作为民间文化代代相传,但它无愧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杰作,是中华文化这棵常青之树结出来的一个红得发甜的果实。
                                          2004年6月1日于北京

作者:黄德城   发表时间:2009-10-01 15:51:57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