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31591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略谈青少年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刁品安 人一降生,家庭就是第一个归属的群体,父母就是孩子终身学习的榜样。家庭教育的好坏,有可能决定孩子一生的成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生活琐事就是教育内容,处理方式就是教育方式,因此必须努力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我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诸如“小皇帝现象”,即独生子女的娇惯放纵、缺乏合理教育的问题;“代沟”现象,即家庭内部不同年龄者思想感情交流的障碍或隔膜的问题;“隔代亲”现象,即祖父母、外祖父母溺爱孙儿孙女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成为当事人困惑难解束手无策且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家庭教育其实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一加一等于几?是二或是三,也许是零,这一切都在未知之中。需要父母殚精竭虑地研究。但仔细观察,目前家庭教育陷入误区的不是少数。过高的期望——按着牛头强喝水不少家长说:“我们这一辈子失去了系统学习的机会,大学梦只能由孩子来园。”一次家长会上,笔者曾对近200名参会者作过一项调查:八成以上的人期望子女考上大学、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在这种过分强烈的愿望下,他们常常忽视自己孩子的实际,忙着替孩子请家教,参加名目繁多的辅导竞赛。双休日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孩子整天在各个辅导站点之间奔走。要求孩子考高分,不支持孩子当班干部,不允许孩子参加学校的活动,搞得孩子无所适从,有的靠弄虚作假,考试作弊来应付家长不切实际的要求。过多的投入——金钱诱惑随着生活的改善,家长们说:“我们这一辈子太苦了,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现在有钱了,只要孩子需要我就满足。”对孩子的金钱是慷慨有加,做了一件家务马上奖励十元,对孩子许诺五花八门:考好了,进高级餐厅,买高档玩具,用外国化妆品,去北京八日游……考不好?? 就什么也甭想。这种单纯以金钱奖励的做法,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学习动机,并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不良习惯。过度的溺爱——各念一本经,各唱一个调孩子做错事是经常的事情,但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孩子有错,有的父亲责骂,母亲护短,祖父母为孙儿孙女撑腰。有的母亲正要和孩子谈心讲道理,父亲却火冒三丈,动手就打。在这种情境中,孩子是非莫辩,有恃无恐,仍然我行我素。有的孩子则两面讨好,看父母脸色行事。有的甚至利用家长掩盖自己的错误缺点。过分的推卸——教育是学校的事抱着这种思想的父母自己玩乐无度,沉湎于歌舞之中,平时不关心孩子的思想表现、学习成绩,不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即使学校、老师联系他,也态度冷淡,不积极的配合,对老师的意见不加理睬。甚至在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或者犯错误的时候,还说:“什么都来找家长,要你老师干什么?”如何进行家庭教育?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家长参考。培养情操。父母应将子女成才,做一个高尚有人视为孜孜以求的目标。郑玄教子淡于名利,自立自强,“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颜之推要求子孙“行诚孝”,“ 履行义”,“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诸葛亮告诫德才并进,重在八岁的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范仲淹寄语后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足以说明古代贤人极其注重子孙的品德教育。当今的家长对子女应将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同步施行,使孩子了解民族的悠久历史,体会传统美德的魅力,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追求健全的人格,承担社会的责任。在坚持高远志向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学习活动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他们迫切需要独立,希望得到尊重。父母应该明确,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期望值不能过高。若能正确对待,孩子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去寻找自己的追求。父母要真正地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了解孩子的理想和愿望。要以平等的方式和孩子谈话,让孩子与自己的相处感到愉快,并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更应尊重孩子对事物进行选择或做出独立判断的权利,给孩子发表见解的机会,允许子女向自己提出批评意见。当孩子想倾吐自己的心里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心倾听孩子的诉说,耐心地体察孩子的心情,给予必要的安慰、引导和帮助。千万不能用训斥和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假如孩子做了错事,要在坚持教育的前提下,设法激起他的羞耻之心,保护他的自尊心。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面对性格内向、懦弱的孩子,父母更多的给予安慰;对于性格开朗的,好胜心强、情感流露强烈的孩子,父母要帮助他们从主观上寻找差距,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训。言传身教,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和谐环境。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向来重视启蒙教材的编写,历代名人创作了大量家训、家书、诗歌、格言,以自己切身的体验,形象生动地讲述了修身治家、为人处世、读书治学等方面的道理,寓道德教育于知识教育和日常生活中,这的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老子》云:“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言之教”就是以自身的行为做潜移默化的教育,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儒雅的举止、文明的语言、聪明的才智去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灵魂,哺育孩子的健康成长。奋发向上的家风一旦形成,往往累世相传,成为一种无言的教诲,凝聚成榜样的力量。虽然今非昔比,但古今人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相同的,家庭的和睦与幸福、社会的的和谐与稳定,仍然是当今人们所向往的。因此,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所蕴涵的思想精华,值得今人去挖掘、借鉴。以德育为本,以做人为核心,提倡身教与言教,爱子与教子结合,是中国传统家教的成功之道,也必定是现代家庭教育通向成功之路。在家庭教育中,慈与严的适度最难把握。有的父母威严不足而慈爱有余。缺乏必要的权威,不能令行禁止。有的则重威严轻慈爱,子女视之如寇仇,自然也产生不了好的效果。针对这两种偏向,颜之推强调将威严和慈爱有机的结合起来,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矣。”值得当今家长借鉴。尤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重视早期教育,先入为主,从小事抓起,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家校互动,齐抓共管。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家庭教育。家长们不要和孩子言必称学习,要指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让他们知道家务劳动也要付出艰辛。要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庭决策,可给予一定的自由支配经济的权利,但要培养孩子有计划消费的习惯。家庭教育还要“对外开放”,最主要的是对同龄人开放,要尽可能抽出时间带孩子接触社会,光参观是不行的,要让孩子参与科研、做工、务农、经商等真实的活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将家庭教育纳入管理范围,通过召开家庭教育经验座谈会、创办家长学校等途径提高家长素质。家长要主动和老师沟通,定期和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现代的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课堂、有教材、有系统。它掺合这个家庭所特有的文化素养、品格气质、伦理观念、价值倾向,不受时间、地点、场合、条件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目的,让孩子成人成材是目标。
作者:刁品安 回复:0 发表时间:2009-10-22 16:00:47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