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PENG  

03-07

875836次

8人

11个

311个

17493人

480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彭振郊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湖南邵阳彭氏源流

邵阳青茅冈彭氏
始祖构云公,三十一世孙经济公,居江西安福县城南棠溪塘坊。子四:尚亿、尚侦、尚俭、尚儒。明宏治间侦、儒二公率侄贻恭、贻让、贻显同徙湖南邵东。迁葬经济公于青茅冈。清道光20年(1840)一修,同治11年(1872)二修,1914年三修,1948年四修族谱。1990年经济公裔、道济公裔、仁端公裔、经宣公裔四大房合修族谱。道济公为构云公三十世孙,由江西庐陵迁居邵阳城北乡小庙头,生佶,佶生炳清,炳清又开松、柏二房。仁端公为构云公三十四世孙,明万历3年(1575)由江西安福金溪迁居新邵。经宣公为经济公从堂兄弟。江西源流班次:构兹倜辅玕,彦师颙寿嗣,明霓能稔愈,兴复观圣进,仲朝君叔翁,远用文器资。湖南源流班次:济尚贻时克,祖宗修德厚,世代锡遐昌,诗礼传家永,易书兆庆长,奇瑞先声振,鼎铭前烈扬。
邵阳大冲、小冲彭氏
云公二十七传至銮公,字梦春,明初年间携子訚(字德华)由江西吉安始迁北路烟祖,复迁上湘珍琏泉坑,转迁邵陵之大冲,衍为汶、泷、潮、浩、滔、洗、 等诸房。小冲祖御稷,与大冲祖同为一本,明初由吉安徙楚南,始居上湘谷水,复迁邵阳三溪,子三:仲甫、仲珊、仲旺,衍为三房。清乾隆57年(1792)二支始合修族谱。大冲班次:再志启宋太仲承,守世有能必羡称。小冲班次:才远汝世嗣仲承,朝兴国正天星顺。新班次:爵禄(官清)荣先代,诗书肇继嗣,腾芳兰桂茂,永远受仁慈。
邵阳万安乡大泉林彭氏
该族本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林姓,宋元祐间磐公以进士守永新,因籍城西门,其后世迁洛沟。十三世至始迁祖与茂、与诚,明永乐12年(1414)由洛沟迁湖南,诚公居邵阳万安乡大泉里,茂公居新宁之炉前冲,数年后亦徙大泉。明成化时立户编册,因甲改彭,故称林彭。清嘉庆11年(1806)创建宗祠,道光13年(1833)始修族谱,同治10年(1871)续修,宣统三修。班次:崇显嗣定永,志兴万全方,日寿文武政,世代庆隆昌,敦笃维先德,诗书裕后昆,家声光远大,科第捷连元。至1948年,已传21代,共6000余人。族人分布祁阳、湘乡、四川等处。
邵阳华秀彭氏
始祖嵩公,仕南唐,居江西。八世孙孝忠,宋绍兴进士,居高州北门外,建花园于河堤上,时称华秀里。始迁祖丕纶,明万历初由江西安福县王屯迁邵阳永丰一都。1948年三修族谱。
邵阳小景彭氏
始迁祖元芳公,明时自江西泰和县徙此。
邵阳白日塘彭氏
始迁祖儒公,明正德间自庐陵徙邵阳县南门向日塘。后裔彭克济,字明舟,万历进士,陕西左布政。
邵阳高枧冲彭氏
始迁祖光宣公,明成化间自江西安福西溪徙邵阳高枧冲。
邵阳大塘彭氏
唐广陵节度使寿公十一传至孟懿公,生道春,自庐陵迁安福彭家山,传和成、济美二公。至思政公,明洪武间由安福迁邵阳大塘。清光绪31年(1905)首修族谱,1932年续修。乾隆19年(1754)邵阳彭氏十四房合修通谱,订立通班:(自三十七世始)惠迪家声振,美彰树栋梁,积善能绵远,存心肇祯祥,乘规传奕祀,简书增琳瑯,建谱储螽斯,谟烈北纪纲。
隆回三都石塘彭氏
始迁祖万通公,原籍江西泰和县金龟塘圳上,宋时徙居邵北隆回三都石塘。四传至才智公派衍天云、天雨二房,天云又支分应源、应礼、应福三房;天雨支分应诚、应忠、应桂、应和、应鉴五房。清雍正8年(1730)创修族谱、宗祠。乾隆58年(1793)续修,道光23年(1843)三修,光绪17年(1891)四修,1925年五修。班次:万时宗文才,天应必子承,富大思念世,安定守荣华,岳秀钟南国,商贤继楚湘,贻谋光奕兆,禄寿永维昌。应和房二十二世孙彭述之,谱名秀璠,《新青年》主编,后与陈独秀组织托派,1983年死于美国。
武冈彭氏
迁湘始祖再蕙公,明嘉靖间由江西泰和游幕益阳,卒于官廨,葬益邑金瓜园。子受刚、受删,偕游武冈,下旦城西,刚公居大坪,删公居下温冲。清嘉庆3年(1798)创修族谱,咸丰7年(1857)续修,光绪2年(1876)三修,光绪22年(1896)四修,1917年五修,1937年六修。班次:再受成大通,胜林世东定,元启文明盛,才学达朝廷,作善祥光远,修德福增荣,丕显商贤业,万代永超群。
武冈塘田团彭氏
始迁祖政行公,自邵阳徙武冈塘田团。
洞口彭氏
始迁祖景龙公,明洪武年间由江西泰和迁入。至今已传20余代,多分布于石桥、金田等乡。
绥宁彭氏
始迁祖重八公,江西莲花县人,好游山水,明天顺年间携子徙绥宁。后裔今分布于黄土矿、瓦屋塘、水口等地。
城步城西彭氏
始迁祖明辅公,始居城步。
城步城内彭氏
始迁祖应昌公,江西庐陵人。明成化中徙城步。

作者:彭诚   回复:3   发表时间:2008-08-26 10:07:24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湖南邵阳彭氏源流

大冲新班次;祝陆文先代,莫由显大神还有两句不记的了麻烦你也上上去喽莫字班彭绍谦

作者:222.247.62.*   发表时间:2010-04-15 07:41:30

[回复] 回复湖南邵阳彭氏源流

[主楼] 湖南邵东县汗井行彭氏从江西安福迁来
湖南邵东县汗井行彭氏从江西安福迁来
湖南邵东县汗井行彭氏自构云公传至20代梦龙,龙生3初,诚初发短陂桥房,泰初发高房,复初发南......芳槐子3,绍琼俊纲,俊世居丨江西安福。琼.纲与叔贵存公在明洪武自安福迁移至邵东周官桥乡汗井村,贵公居罗璜桥,今同意村,有643年,人囗众多,其后有迁往重庆,江华,贵州,广西,长沙,益阳,沅江,安江,麻阳,叙浦,新邵,邵阳,湘乡等地。因住址复迁,失去联系。见贴后,请行恢复联系。班辈号;惠迪家声振,美彰树栋梁,稷善启绵远,存心肇祯祥,......




作者:彭树卫   发表时间:2011-06-03 21:28:38

[回复] 回复湖南邵阳彭氏源流

丹陵县显宦彭万昆一家

构云公之裔有嵩者,宦于金陵遂家焉。传至文进时,值元末兵乱,举家迁楚,后又由楚入蜀。弟兄三人中,荣祖落业于眉州之丹陵县西30里桑黄坝,耕读传家。至明末清初,德业文章颇有成就,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明末彭万昆为怀远将军,清初为简州(今四川简阳市)判官。以军功勇著,授四川都督佥事。坚决不就,辞职归家,培养子孙,教育后代。其子彭,饱读诗书,为雍正贡士。文章古朴,不谐于俗。潜心注《易》,以其所得教诲诸子。其子有七,即端洪、端淑、肇洙、遵泗、端洋、大泽、端,均读书于丹陵县翠龙山紫云寺。七弟兄中,三人同登进士,位居高官,文章宦达,显赫一时,人称“三彭”。其后又有叔侄端笏、大力、承绪先后中武进士。真可谓“彭氏一门六进士,文韬武略震京师”。
文进士中,端淑才华宦绩居首位。他从小聪敏颖异,常受先辈“崇实黜浮,宜力学,勿自弃”的教诲。与兄端洪、弟肇洙等苦读于丹陵翠龙山紫云寺,五六年不曾下过山。又得学识渊博的父亲彭亲授,学业快速成就。雍正四年,端淑乡试中举。雍正十一年,登进士第,授吏部主事。乾隆十年,升吏部员外郎,旋迁文选司郎中。乾隆十二年,充任顺天府(今北京市)乡试同考官。乾隆二十年,出任“三江要口五州之屏藩重地”广东肇罗道署察使。端淑为官,待民宽厚,常以”清慎“自励。每出行察访,必轻衣简从,随行不过一二人,并明令所经州县一律禁止迎送款待,违者严惩,深得吏民称颂。他断案明决果断,有误者无不一一更正。初到粤地,遇积案3,000余件,他立即调集各州县案卷,会同幕僚开诚布公,名断有声,不久全部案结,吏民无不惊佩。又督修省城书院,延请名师月课,亲为指授。乾隆二十六年,他随船督粤西粮运。船行至南海中,不慎失足落水,被搭救脱险。此时的端淑对当时官场的尔虞我诈已十分厌恶,决意隐退,遂借此事辞官归蜀。隐于成都白鹤堂,入主锦江书院(今石室中学)20年,走上了课士育贤的道路。
端淑的主要成就在其文学方面,其诗歌和古文及文学批评理论,在当时的影响都非常大,其古体散文《为学》至今仍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所著“八股文”名噪京师,谓为“不世之才”。辞官以后,摆脱了“八股文”的束缚,诗学汉魏,文学《左》《史》,文风为之大变。他主动与普通人接近,了解广大人民的疾苦,以无比忧愤的心情,力擎巨笔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他的作品题材极为广泛,或忧国忧民,如“忧旱几经旬,农夫心独苦”;或愤世嫉俗,如“深山夜月一声啼,天地有春留不得,今古世事如苍狗,王侯蚁喽同枯朽……胡为岁岁啼不住,似含孤愤争自诉”(《杜鹃行》);或抚时感事,如“骨肉难无故,同怀七剩三,何时重聚首,一解忧心愤”(《忆弟》)。其作品集有《白鹤堂文集》四卷、《雪夜诗读》二卷、《粤西记草》一卷、《曹植以下八家诗选》多卷、《蜀名家诗抄》二卷等。
端淑之孪生弟肇洙,雍正十一年与其同榜进士,授刑部主事,后转户部主事,又迁户部员外郎,再擢户部郎中。母丧归籍守制后,授河南道监察御史。肇洙为官严正,不阿谀奉承,遇事敢言。其一生好著述,工于诗。其诗俊拔奇崛,气概不凡。著有《竹窗巽言》二卷、《抚松亭遗编》二卷。
端淑之弟遵泗,自幼颖异,孩提时即表现出极高的文字天赋。七岁时,偶濯手水边,随口呤出“素手濯长渠,扬波混太虚,还将指上沥,惊散水中鱼”,语压同辈,大有力追匠手之势。十二岁时与众学童聚玩,有人指扇为题作诗,其诗结句为“仙音不肯随凡响,恐引牛郎渡石桥”,想像奇绝,语惊四座,人皆异之。乾隆二年,遵泗举进士,入举翰林院庶吉士。乾隆间,历任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甘肃凉州同知、湖北黄州府同知、江防同知,为官颇有政绩。乾隆二十一年,自请卸职归里,致趣于诗文。遵泗长于古文,亦工诗,其诗超脱俊拔。生平好著述,但不善整理自己的作品,往往随写随扔,或随手存入书箱中,“冀晚年归里始考订行世,不期英年早逝,以使后人在整理时,零章杂沓,墨迹蒙瞀,难识读”。在诸多作品中仅遗有三部分行世。其一为《蜀碧》,收入四库全书,为他早年入京时所作。该书详细记载了张献忠入蜀事,为研究明末四川社会状态,特别是张献忠入川后活动之最重要、最权威的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其二为《丹陵县志》。其三为《蜀故》,辑录了四川古今百业的大量资料以及山川地理、人文、教育、风土人情等。遵泗的诗作多已散失,后其兄及子延庆将仅存的数十首录为《丹溪遗编》二卷刊行于世。
端笏、大力、承绪三武进士,服职颇尽职守。承绪为西宁守备时,于乾隆年间出兵征剿托末拉古沙雅尔二路贼,奋勇力战,殁于阵。乾隆二十五年举行谕祭,典礼盛大,入祀昭忠祠。葬彭山(四川)青龙场,有神道碑。
除上述六进士外,端淑的兄弟叔侄中尚有文举八人,其中解元一人,武举十三人,贡士二十二人,宦达二十一人。因文治武功和治国有显著贡献而受封、赠、谥者不少,恕不细述。
彭万昆一家能成为清代震惊一时的名门望族,是他们一贯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子孙,潜心振兴家族所结出的丰硕成果,这是永远值得当代吾彭继承和学习的。

作者:彭树卫   发表时间:2011-06-03 21:40:09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