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GUAN  

03-06

335887次

5人

36个

130个

702人

59部


站长: 官金波 管理员: 官文勇   [申请管理员]
[主楼] 何为堂号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

  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它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纥族的爱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内堂”等少数民族,内迁后接受了汉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业绩之典故作堂号的。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

  堂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堂号与姓氏的地望相关,或以其姓氏的发祥祖地,或以其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作为堂号,亦称“郡号”或总堂号。同一姓氏的发祥祖地和郡望不同,会有若干个郡号。如李姓郡(望)号有: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江夏、范阳、汉中、代北、鸡田、柳城等30余个;王氏有:太原、琅琊、京兆、元城、汲郡等地38个;张姓有清河、范阳、太原、京兆、南阳、中山、安定、河内等40余个。

  狭义的堂号,也称自立堂号,在同一姓氏之间,除广义的郡望之外,往往以先世之德望、功业、科第、文字或祥瑞典故,自立堂号,其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若按每姓一个堂号来计算的话,全国至少有数千至一万个堂号,是姓氏文化中有待开发、整理、研究的资料宝库。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堂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

  俗话说,树大分杈。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就会不断扩大。扩大的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会派生出许多新的祠堂来。因此,象族谱有总谱、支谱一样,祠堂也就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所谓大堂祠和小祠堂。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

  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终结,祠堂在中国大陆不是成了历史,就是成了文物,因此,新的堂号不可能再产生,但是,旧有的堂号却仍然留在各姓各族人们的记忆中。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的开放改革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大陆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被人们抬了出来。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堂号都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官金波   回复:3   发表时间:2008-09-16 16:58:36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何为堂号

请教东阳堂的来历,谢谢!

作者:官志鹰   发表时间:2009-04-11 19:39:40

[回复] 回复何为堂号

你韶关为天水问东阳做什么?

作者:121.61.1.*   发表时间:2009-04-13 12:52:51

[回复] 回复何为堂号

真正的东阳官氏,他们来源晋公之后!如果光写堂号是东阳祖先写的关于上官的话你们要好好对照自己的家谱。看看是否有误!
南宫有东阳故地之称,如古版《南宫县志》就多有此称。著名史志专家傅振伦先生“以八十四岁之人,追述几十年前(南宫)之事”其文章题目就称《东阳旧闻》。然“东阳”之名源于何典?与南宫是何关系?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有必要进行一番考证。

  据查,“东阳”作为地名或区域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最早见于《左传》,曾五次出现。第一次在齐灭莱国的记述中。鲁襄公二年(前571年),鲁成公夫人齐姜去世,作为娘家人,齐灵公欲派嫁给齐大夫的宗女和同姓大夫的妻子前去鲁国奔丧,并且要求与齐有宗亲关系的莱国也派人去,但“莱子不会”。莱国不派人参加吊唁活动,使齐国的号召力和威信受到了挑战,齐国大怒,于是“晏弱城东阳以逼之”(《襄公上》)。这里的“城”字名词用如动词,是筑城的意思。晏弱(晏婴之父)在东阳之地筑城以准军事手段逼迫莱国就范。但高压政策并未奏效,莱依然如故,齐怒气难消,一不做二不休,在对峙一年多后,于齐灵公十四年(前568年)“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晏弱所筑之城便将莱包围,到四月“堙之环城,傅于堞” (《襄公上》),不但环城堆严了土,而且到了女墙之上,然后一举把莱国灭掉。这里所指的“东阳”乃“齐境上邑”,今山东临朐东南,与南宫无干。

  再次出现“东阳”之名,是在对齐晋之战的记述中。齐庄公四年(前550年)秋季,齐发兵战胜卫国后,乘势攻晋,以雪平阳战败之耻,齐军以胜军之势,一举攻占晋的都城,之后分兵两路,一路进孟门(晋重要隘道)、一路挺进太行山,并在山巅树立胜军标志,然后班师回国。此时,晋乘齐军撤退之机,让“赵胜帅东阳之师以追之”,平原君赵胜追伏晋军获小胜。这里的东阳即“晋之山东魏郡、广平”(《襄公下》),也就是今河北太行山以东地区,南宫之域即此。韩、赵、魏三国分晋,赵氏尽有东阳之域,赵氏以赐扁鹊田四万亩,即此地。这也是日后南宫建扁鹊庙称东阳故地的因由。

  另外在记述晋鼓之战的一段文字,也出现过“东阳”之名。晋战败了鼓国,出于战略考虑,没留兵占领,只把战利品带回,进献宗庙后就让被俘获的鼓子回国了。然而鼓子回去后不但没有感激之意诚心归顺,反而背叛晋国归属鲜虞。于是晋顷公六年(前 520年)六月再次向鼓发难。这次发难晋没用阳谋,而以“荀吴略东阳”为名,让荀吴在巡视东阳之地的过程中,暗渡陈仓,派部队伪装籴米的人,背着皮甲在昔阳(今河北晋县西)城门外假装休息,随后乘机出击,一举将鼓灭掉。此处所指“东阳”为“晋之山东邑”(《昭公下》),是个区域名,这里的“山”是太行山,之后为战国卫地,后属赵,为河北太行山以东地区。此地即包括今南宫之域。

  还有一次是在吴鲁之战的记述中,提及“东阳”。此战发生在吴王夫差九年(前487年)。吴为了邾国的缘故而攻打鲁国,“克东阳而进”,攻克了东阳后,继续进击,驻军五梧(地名),第二天又驻扎蚕室(地名),鲁国进行了强烈反击,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鲁胜而受辱,与吴定立了城下之盟。这里的东阳在今山东费县西南,与南宫无关。

  由以上考释可知,东阳有时作为地名,有时作为区域名,齐、鲁之东阳多有确切地点,为地名,皆在泰山以东,均与南宫无干。而晋、赵之东阳多为区域名,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皆囊南宫之域。此后,秦所置东阳县,在安徽天长市西北;汉置东阳县在山东武城东北;而三国时所置东阳郡则在今金华市,一直沿用至今。此外还有一个古城名东阳则在山东青州市。而南宫称东阳故地则源于其域为晋赵东阳地之故也,其历史之悠久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121.61.1.*   发表时间:2009-04-13 12:59:57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