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晋公裴度
裴度,生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唐代文学家、政
裴度彩像治家。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宪宗元和时拜相,率兵讨平淮西割据者吴元济
-

裴政-杰出的法学家
裴政,字德表。裴邃之孙,裴之礼之子。15岁便步人仕途,为南朝梁邵陵王府法曹参军。“侯景之乱”爆发后,裴政作为壮武将军随建宁侯王琳出兵讨伐,擒贼首宋子仙,光复荆州。在这次平乱中,裴政身先士卒,智勇双全,立
-

裴行俭-唐高宗时名臣
裴行俭 (619~682) 唐高宗时名臣。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隋光禄大夫裴仁基之子。高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封闻喜县公。 行俭幼以门荫补弘文生,贞观中举明经,显庆
-

裴铡-传奇文学的鼻祖
裴铡,唐末文学家。唐咸通九年(868)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从事。乾符五年(878)以御史大夫为成都节度副使。一生以文学名世,为唐代小说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唐代小说之所以称为传奇,便是从其名著《传奇》一书命
-

裴潜--清廉的尚书令
——裴潜 裴潜(?——244),字文行。裴茂次子。三国魏河东闻喜人。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烽火连天,朝廷危倾,生灵涂炭,裴潜父裴茂力赴国难,奉诏亲率关中诸路大军声讨李催,有功于当朝,被封阳吉平侯。汉献
-

裴矩,陏\五贵\之一
裴矩 (547或更前~627) 隋及唐初政治家。隋末以经营西域而知名。原名世矩,因避唐太宗讳而去世字。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初仕北齐,齐亡入周,北周末年杨坚执政时被召用。杨坚代
-

裴炎----铁骨铮铮
裴炎(?一684),字隆大。唐绛州闻喜人。史载裴炎宽厚仁慈,沉默寡言,有奇节。少时补弘文生。裴炎非常刻苦认真,每逢休假日同学们皆三五成群出去游玩享乐,惟独他一人守着宁静的教室,埋头攻读。岁末,有司欲举荐他,
-

裴世清—友好使者
裴世清,河东闻喜人,外交家。仕隋为文林郎、鸿胪卿掌客。人唐为驾部郎中、江州刺史。裴世清,正史无传,他的政绩很少为人所知,但他曾率领隋朝第一个政府级访日友好使团,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做出贡献。 中日两国
-

裴松之、裴咽、裴子野
史学三裴:裴松之、裴咽、裴子野 在南北朝的史学领域,活跃着裴松之祖孙三人,他们分别以其不朽巨著丰富了祖国的史学宝库,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裴松之(371—451),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人
-

裴危页“言谈之林薮”
裴危页(267—300),字逸民。裴秀次子。西晋时闻喜人。 裴颁颇有其父遗风,弘雅有识,博学稽古,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声名远播。当时的御史中丞周弼见了他惊叹不已,连连夸口说,如果危页将来投身戎伍,纵横疆场,定会
-

裴秀--地图学家
裴秀 (224~271) 西晋初年大臣、地图学家。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祖裴茂、父裴谮都官至魏尚书令。曹爽执政时任命裴秀为黄门侍郎,后坐曹爽之狱而罢官。不久又被司马昭任为散骑常侍,随征诸
-

裴洪顺
平原王庙裴庄
-

裴红叶
平原王庙裴庄
-

裴宽----执法如山
裴宽(679—754),中唐时河东闻喜人。以廉明清正、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而名垂青史。裴宽生性通敏,工于骑射,尤为文词。初任润卅(今江苏镇江)参军,时有人送鹿肉给他,知道裴宽不收,悄悄放下肉就走。裴宽无处退礼,便
-

裴启开志人小说之先河
裴启,字荣期。东晋河东闻喜人。处士。以一部《语林》蜚声文坛,遂有风靡一时的“裴氏学”。 魏晋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佛教、道教大行其道的年代,为逃避纷纭繁杂的社会现实,一些知识分子或遁人空门,或清淡避
-

裴迪----盛唐之音
裴迪,唐时关中人。曾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
-

裴玉柱
长女裴洪芝次女裴洪兰三子裴洪海四子裴洪河
-

裴秀云
平原王庙裴庄
-

裴洪河
长子裴俊广次子裴俊通(曾用名裴俊凯)
-

裴洪基
平原王庙裴庄
-

裴洪亭
平原王庙裴庄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